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松龄为何忘恩负义倒戈反奉,原来他本身的性格就决定了一半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我觉得有才无德肯定能占据一席之位,而郭松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很多时候野心都是被一点一点地驱使起来的,而郭松龄的倒戈反奉,跟张学良的放纵时分不开的。

郭松龄,机敏狡诈的郭鬼子,早年曾经追随过孙中山等人参加革命,深受三民主义的熏陶,回到奉天后任东北讲武堂的武术教官,在这里偶然结识了张学良,张大公子和张作霖不一样,张学良这个人说到底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因此他也十分佩服和敬重郭松龄这样深受过革命主义影响的。但是张作霖不一样,张作霖这一代的老军阀们,并没有家国概念,只有利益和地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杨宇霆,这个在奉系内部和郭松龄水火不容的小诸葛。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掌权后立即东北易帜,而杨宇霆坚决反对就可以看出来,杨宇霆能在张作霖时代得到重用,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试想一下,张作霖若不被炸死,会主动东北易帜,令国家统一吗?不会。宁愿交媾日本人玩自立,都不会在东北悬挂青天白日旗。而杨宇霆,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杨宇霆拒绝东北易帜的留影合念,他的心腹常荫槐更是拒绝在公馆内悬挂青天白日旗。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股肱重臣,但是到了张学良时代,他就必须死,其根本原因还是道不同难以为谋,他打心眼里就是看不上张学良这个二世祖的。同样的,郭松龄能和张学良亦师亦友,那他在张作霖时代,就只能备受冷落,因为心狠厚黑的张大帅,也同样看不上一个满口所谓为国为民的理想主义者。因此郭松龄要么等张学良掌权后权倾东北,要么就倒戈反奉(至于他为何选择了第二条路,我们稍后再说)这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利交接时,张作霖和张学良这两个人的三观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不同的意识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郭鬼子这个人,有理想有想法,再加上张学良对他的盲目重用,不知道加以任何的威慑和驭人手段,使得这个人徒增野心。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东路军第二梯队在山海关狙击战,成为了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唯一的胜利,张作霖更是因此方能安然退回奉天。那年,张学良虚岁23,也是第一次参加战争,从后续张学良的军事天赋可以看出,这场战斗大概真的不是这个张大公子这个花花公子指挥的,那指挥这场战斗的只能是郭松龄。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毕业的,奉军内部也有不少陆大毕业的,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陆大派。而因为和张学良的关系,郭松龄也逐渐成为了陆大派的代表人物。而此时,奉军内部分为三个派系:以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张作相等人形成的老派,在奉军内部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和张学良尤为亲近;还有就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都有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背景),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

而郭松龄和杨宇霆的矛盾,差不多就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力交接时,由于意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而升级这个矛盾的,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大胜后爆发的地盘之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和张学良的第三军,和姜登选韩麟春(此二人皆是士官派的中坚)的第一军联合击溃直系主力获得胜利。大胜后,张作霖预先想要郭松龄去接管安徽,姜登选接管江苏,这样陆大派和士官派正好平衡。谁知杨宇霆此时跳了出来,想要江苏,结果姜登选就去了安徽。

郭松龄,自以为功高未赏,可是张学良把七万精锐交给了他全盘处置。而且,郭松龄退出关内先稳定发展东北的政策也被张作霖忽略,而不久之后,杨宇霆姜登选二人又将江苏安徽两地丢失,令郭松龄大为光火,此时其实已经表露出对张作霖的不满,想要倒戈反奉的心思了。

可是,张学良这个二世祖,并没有在意。

最后,将这个矛盾彻底激化的,是张作霖想要付出一部分代价,以得到日本人的军火支持,和南方的北伐军开战,这令郭松龄这个深受过三民主义熏陶的理想主义者,彻底走上了倒戈反奉的道路。这也就明白了,为何郭松龄不等张学良掌权后,再去施展抱负,大概在郭松龄的眼里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没有张学良的放纵和盲目信任,倘若张学良驭人手段再高明一些,郭松龄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赏罚不明利益不均就心生怨恨,听闻张作霖为了和南方北伐军交战去亲日,这只不过是内心怨恨爆发的催化剂罢了。他是陆大派的代表,和张学良亦师亦友,更是奉军内部掌握七万大军的高阶将领,明明有的是机会和方式去争取改变这一切,但是他并没有,反而选择了一种最激烈的方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高举你是卖国贼我是为民除害的大旗,去麻痹自己作出此般忘恩负义的事情,反而觉得是理所应当。

带着张家的七万精锐,吃着张家的饭,打着张学良的名义,去推倒张家。甚至说,姜登选这个士官派的中坚,心中感念毕竟袍泽一场孤身力劝郭松龄,竟然都被郭松龄枪击活活闷死在棺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才无德,又行事偏激,偏偏还有想法和信仰的话,那大概就是一颗炸弹,一旦满足点燃条件,那这个炸弹就会把所有人不分敌我的炸个稀巴烂。

郭松龄的倒戈反奉,张家父子的节节败退,为求保命不惜以签订丧失东北主权的密约向日本人借兵,事后张作霖公然毁约留人话柄,日本人觉得张作霖太过跋扈便谋划了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重伤惨死,张学良仓促掌权,新老两代权利交接太过突然,而郭松龄的倒戈又令张学良在奉军内部成为了一个笑话,众多亲信班底更是在倒戈中损失惨重,无威望无亲信无势力,根基羸弱。虽然张学良掌权以后立即东北易帜和北伐军止战,又杀人立威,大小军阀抱团取暖拥立少主令日本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可毕竟张学良无论是手腕还是威严还是厚黑,作为一个决策领导人而言,他都跟他老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曾经张作霖时代的奉军,这只东北虎,最终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败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奉系内部派系问题与整军裁减
九·一八本能避免?皇姑屯后日本人送了本书,张学良错杀杨宇霆
被张学良枪毙的杨宇霆真的勾结日本了吗?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从不迷信,但在老虎厅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郭松龄武装反奉:受张家恩 为什么造张家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