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物理学家朱光亚

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组织领导了禁核试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22岁与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等一起赴美国考察原子弹,到35岁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领军者,从见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到全面领导和组织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他的一生与中国核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的朱光亚。

1924年,朱光亚出生于湖北武汉,由于父亲在法国企业工作,他和兄弟姐妹从小便接受西式教育。1938年,受抗日战争形势所迫,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转移到重庆,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1年,他考入了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通过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赵广增等教授了解了国际物理学科的新发展。次年夏天,朱光亚转学到西南联大,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孙与吴大猷等众多名师的悉心教导,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等被派往美国考察学习原子弹的相关技术,朱光亚被选为助手同行。在密歇根大学,朱光亚一边担任吴大猷的助手做物理课题,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实验核物理。其间,他连续四年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各科成绩都是A。1947年初,他在世界著名的物理学期刊上连续发表英语论文,核物理新兴科学前沿从此开始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两年后的秋天,朱光亚获得博士学位,这一年他仅仅25岁。

图为朱光亚牵头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令朱光亚和很多爱国学子们兴奋不已,都感到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著名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在美国各地的留学生中传阅。到1950年初,一共有52名决定回国的留学生在上面签名。我们今天在泛黄的报纸上,仍能看到朱光亚当年呼唤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的肺腑之言:“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1950年,朱光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随后不久,一大批优秀青年学者在他的感召下陆续回国。朱光亚回到祖国仅仅四天,就站在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讲台上,他是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主讲的是光学和普通物理。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系统论述核武器的学术著作《原子能和原子弹》。

1952年,朱光亚被选为板门店谈判的翻译。当时美方虽然在战场上已经失利,但因为有核武器的底牌,所以态度仍十分强硬,谈判异常艰难。这令朱光亚如芒在背,他知道,新中国要想真正独立,不受人欺侮,必须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于是他暗下决心:这辈子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困难、人才奇缺。1952年,东北人民大学建成,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等院校的一大批知名学者来到这所学校,充实师资队伍,加强学校实力。28岁的朱光亚与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也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高昂的热情奔赴长春,投入到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的创建工作中,他当时仍是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建校之初的物理系可谓一穷二白,但是面对困难,朱光亚没有退缩,而是把浑身的干劲儿都用在了学科创建上。在领导创建物理系的同时,朱光亚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先后为五个年级的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力学等课程,还要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朱光亚讲课思路明晰、概念透彻、语言简练,他的课程被学生们称为“艺术精品”。他不仅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教会学生怎么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仅仅三年时间,物理系从无到有,师资队伍发展到50多人,建成12个实验室,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55年,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朱光亚被召唤回到北京,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唯有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当时核武器研究所急需一位负责原子弹产品的“科学技术领导人”,35岁的朱光亚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担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核武器研制工程中。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在从原子弹试验场撤回途中看到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潸然泪下。此后,朱光亚又参与组织领导了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1967年6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的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实现了核试验转入地下的目标。此后他又参与组织领导了秦山核电站筹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并在1994年全票当选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图为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朱光亚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图为朱光亚(右)和钱学森在会议期间亲切交谈。

朱光亚有着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1996年初,解放军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朱光亚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在他有关国防科技历史的文章中,都是只谈别人和集体,从不谈自己。时年10月,朱光亚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前一天,他便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把奖金全部捐出去,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基金。捐款后,朱光亚反复叮嘱周围的人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在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社会上更是无人知晓。

1999年,国家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朱光亚因病溘然长逝,享年87岁。这一年,朱光亚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如是说:“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的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正是朱光亚本人。他曾说过:“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半个世纪中,我国核工程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都倾注了朱光亚的心血和智慧,镌刻着他特别而重大的贡献。他成就卓著而又宁静淡泊的一生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如同寰宇中那颗明亮的“朱光亚星”,永远光耀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能人物素材大整理之“朱光亚”|院士|物理学家|两弹一星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逝世 享年87岁
朱光亚:我国核事业“众帅之帅”
刚刚,这位回国的最绝密“大人物”上了热搜……
他“三进三出“北大,是最后一位被解密的“两弹一星”元勋
声音 | 横空出世,震惊寰宇!这场爆炸过后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腰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