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时,德国的“六坑盟友”到底有多坑?

前言

提起二战历史的欧洲战场,很多人的印象是:

德国凭一己之力单挑欧洲列强,东方对抗苏联,西方对抗美英法为首的盟军,南面的盟友意大利表现不尽人意,亚洲的同盟日本距离德国太远,本来想和日本一起夹击苏联,没成想日本也强行开启了东西两方向的双线作战。

仿佛德国就是全世界的敌人,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其实二战期间,德国在欧洲除了意大利以外还有6个盟友,只不过他们的存在感太低,对德国的帮助也没有那么显著,以至于经常被人们忽略。

那6个国家分别是:芬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以及斯洛伐克。

从地图上看,这些国家基本都位于巴尔干半岛,除了波兰以外,通往苏联的道路上遍布着德国的盟友。既然当时德国有那么多盟友,为什么德国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就变成了四面楚歌的局势呢?

今天我们花十分钟的时间,来好好聊一聊德国在欧洲的6位盟友,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坑”。

【受夹板气的芬兰】

我们首先来谈一谈芬兰。芬兰是一座北欧小国,毗邻苏联。德国最开始与芬兰建交,目的就是为了让芬兰在北边给苏联施加军事压力。

这个要求令当时的芬兰领导人左右为难。

一方面,国家需要保持中立,芬兰并不希望加入苏维埃联盟,所以他们需要德国的武器援助;另一方面,自己毕竟是一个小国,在苏联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公然反抗苏联显得不自量力,一旦未来苏德全面开战,自己就是夹在中间的“受气包”,苏联会第一个对他们动手。因此在政治上,芬兰需要德国的支持。

身在乱世,怎么可能不站队?芬兰答应了与德国的结盟要求。

在答应要求之前,芬兰也给德国限定了诸多条件,比如:德国不允许与英国有外交,更不允许与苏联有任何政治外交。

不过,希特勒自然把芬兰提出的条件当成了耳旁风。

1936年,德国扩军期间,希特勒与英国展开了积极主动的政治会晤。在与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会谈期间,希特勒一直扮演“老实人”的角色,他低声下气的态度让张伯伦误认为希特勒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再加上英国需要让德国强大,以制衡一战后受益最大的法国,因此张伯伦对德国的扩军计划保持中立态度。

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希特勒还向英国开出条件,保留了通往摩尔曼斯克港的海运航线。换句话说,德国靠出卖盟友芬兰的利益来稳住英国,这让芬兰非常不爽。

更过分的是,到了1939年,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条协定看似是德国与苏联的和平协定,实际上是德国和苏联的政治交易,除了两个国家瓜分波兰以外,希特勒也默许苏联入侵芬兰。他委婉地告诉斯大林,自己不会对苏联在芬兰的军事行动提出意见。这也直接成为了同年11月苏芬战争的导火索。

面对屡次被德国出卖,芬兰也只能把牙往肚子里咽。

不过好在芬兰勉强抵挡住了苏联的进攻,苏军以37万伤亡的代价惨胜芬兰。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芬兰对苏联的顽强抵抗,间接影响了希特勒对苏联军队的判断。苏芬战争让希特勒认为苏联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苏军根本不能抵挡训练有素的德军,这也加快了后来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草拟进程。

某种意义上说,芬兰坑德国,坑的地方在于给德国送出了错误的情报,让德国提前进入双线作战。自己作为一个中立国,到了1944年德军败局已定的时候,再跳出来公开声明反对德国法西斯政权。这让芬兰也体验了一次“卖队友”的感觉。

【重伤的匈牙利】

我们再来说一说匈牙利。

匈牙利是曾经奥匈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战战败后,奥匈帝国帝国解体,匈牙利失去了70%的领土和33%的人口,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从本质上看,匈牙利的利益和德国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想从战败国的身份中走出来,于是匈牙利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与德国的结盟。

与德国结盟之后,希特勒采用铁腕手段,企图控制匈牙利整个国家。首先,希特勒将奥匈帝国分裂出来的第二大国家——奥地利,并入德国的版图,彻底消灭匈牙利想要重振奥匈帝国荣光的幻想。还在匈牙利成立一个新的政权,来贯彻纳粹德国的政策。

在匈牙利人口分布中,犹太裔匈牙利人有很多,所以面对德国反犹的政策,匈牙利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与恶魔做了交易,就不能独善其身了。

1940年到1944年期间,德国在匈牙利多次展开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行动,匈牙利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倒在德军的枪口之下。

尽管匈牙利国内有众多抵制德国的声音,但都被匈牙利政府压制住了。因为此时的匈牙利政府已经成为德国的附属品,他们必须贯彻德国的一切政策要求。

到了1944年,匈牙利领导人兼海军上将霍尔蒂想要推翻德国的控制。结果还没等发生兵变,霍尔蒂就被盖世太保“请”到了德国,被实施软禁。

尽管这个时候德国的实力已经不如从前,可对匈牙利的控制还是游刃有余的。

在苏德战争中,匈牙利出兵40万帮助德国抵抗苏联的反击,匈牙利也成为了二战历史上对德国提供军事援助德国最多的欧洲国家。

名义上是匈牙利对德国帮助,可事实上还是德国提供武器装备,匈牙利提供兵源。

由于匈牙利士兵没有受过高强度军事训练,他们的作战能力与德国正规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匈牙利军队被揍得很惨,40万人的军队死伤36万人,而当时的匈牙利才只有900万人口。

为此,匈牙利成为二战历史上损失最大的小国之一。

作为一个小国,许多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保持中立,结果匈牙利成为德国盟友中“最勇敢”的一位。匈牙利从头到尾都支持德国,奈何自己国家贫弱,想要出力却帮了倒忙。

事实上,德国也没指望匈牙利能够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没成想匈牙利自己那么勇。

当然,最后受伤的,还是匈牙利自己。

【最强辅助——罗马尼亚】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罗马尼亚。

虽然罗马尼亚的军事实力还不及上文所说的芬兰和匈牙利,但从客观上来看,罗马尼亚是对德国帮助最大的盟国。因为罗马尼亚别的没有,石油遍地都是。

从一组数据中,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罗马尼亚对于德国的重要性:1942年,德国军队一年的石油使用量为1500万吨,其中罗马尼亚产出的石油就有500万吨左右,相当于德国军队石油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我们都知道,德国最引以为傲的是具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所以石油对于德国而言是命门般的存在。因此希特勒并没有让罗马尼亚过多参与战争,只要罗马尼亚能够稳定产出石油,就是对德国最大的帮助了。

那么,拥有丰富石油的罗马尼亚为什么会和德国结盟?

这事还得怪苏联。

1938年前后,德国的扩张行动越来越频繁,英国和法国也主张绥靖政策,对德国的举动坐视不管。见英法不管德国,苏联开始将爪牙伸向了巴尔干半岛,特别是罗马尼亚的油田。为此,斯大林派出重兵陈列到罗马尼亚边境。

罗马尼亚危如累卵,也因此爆发危机。在即将要亡国的时候,德国给罗马尼亚递出了橄榄枝,德国愿意为罗马尼亚提出军事保护,代价是罗马尼亚要成为德国最大的境外石油供应国家。

为了保住国家,罗马尼亚只能答应得物的条件。1940年11月,罗马尼亚政府正式宣布加入轴心国,成为名义上继日本和意大利以后,第四个轴心国家。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启动,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在德国对苏联发动闪电战初期,罗马尼亚也派出大约36万兵力,跟着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入侵苏联领土。

经过之前苏联的威胁,罗马尼亚国内对入侵苏联的举动是非常支持的。

到了1944年,罗马尼亚被苏联红军反攻,国内也爆发了军事政变。不久后,罗马尼亚旧政府倒台,亲苏派的新政府成立。

从此以后,德国失去了最给力的“后勤”伙伴,彻底没有了想要翻盘的希望。

【累赘的小弟】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

这三个国家与其说和德国是同盟关系,倒不如说是德国的“小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保加利亚由于夹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只得“被迫”加入到同盟国阵营当中。因此,保加利亚站在德国这边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保加利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在国际局势中最好要做一个“墙头草”的角色。

保加利亚是欧洲通往亚洲土耳其的门户,但希特勒的野心当时暂时没有考虑亚洲部分,因此保加利亚的工作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在二战期间,保加利亚的主要工作是看住土耳其趁乱进入欧洲,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保加利亚可以主动进攻南斯拉夫。

由于二战欧洲的主战场并不在巴尔干半岛,所以保加利亚的行动对于整个二战的战争局势而言就微乎其微了。相比之下,保加利亚更重要的工作是看清当时的局势。

1944年6月,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局势每况日下,保加利亚宣布正式与德国断交,并宣布愿意加入同盟国阵营。

这样墙头草的举动,在二战混乱的局势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保加利亚在宣布与德国断交之后,并没有立刻得到同盟国的支持。

也就是说,1944年的保加利亚如同孤儿夹在两大势力中间。

在保加利亚宣布与德国断交三个月以后,1944年9月,苏联对保加利亚宣战。苏军两天之内攻入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同时保加利亚共产党策划了无产阶级革命,最终西麦昂二世逃亡到西班牙。经过一年的动荡期后,在1946年宣布建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本来保加利亚倒戈为的是让本国免去战争的痛苦,却没想到到了二战后期,同盟国的两大阵营已经开始做好“画地盘”的准备,最后没能免去国内动荡这一结果。

也许是墙头草没有好下场,也可能是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最后来提一提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历史上就没有太多戏了,他们不但没有资源,也没有军事实力,更没有地理位置的战术优势,所以他俩就成为“姥姥不亲,舅舅不疼”般的存在。

其中,克罗地亚是德国为了缔造缓冲带,被迫独立的国家,以至于克罗地亚人至今还只说自己是克罗地亚地区的,不愿意称这里是一个国家。

作为没有任何天然优势的小国,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声援德国了。

事实上,二战最后无论是德国赢,还是苏联赢,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都是一样的结局,他们无所谓支持谁,只要自己的地盘能够安安稳稳,那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小结】

以上就是二战时期德国另外6个盟友的概况,由于他们的表现实在不突出,加上意大利这个盟友还特别不靠谱,造成了大家都认为欧洲战场上德国就像一匹独狼,左右互搏的假象。

正所谓“蜀军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相比较于这6个国家,意大利还算是靠谱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当墨索里尼被逮捕的时候,希特勒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从监狱出救出的原因。

因为能够在1944年还支持德国的,也只有墨索里尼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其吝啬的德国,盟友帮他打仗,他还要收钱才给武器
号称第N罗马,二战前待嫁而沽,最后嫁过去亏大了
二战时期,德国手下的四大仆从国,损失有多大?
二战时期,希特勒不可靠的七个盟友,都有谁?
二战后欧洲8国的领土变更——用地图说话
二战中德国的仆从军损失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