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两位第一才女登楼作诗,雄浑壮阔、忧国忧民,气概不输男儿

说到才女,世人多觉得她们笔下的诗词文章婉约缠绵,以情见长。

事实看似确实如此,比如唐代第一才女薛涛,最有名的作品便是《春望词》系列,笔下的名句皆是“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之类的相思幽怨之词。

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更是被尊为“婉约派”词后,一提到她的作品,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凄清伤怀之语。

但实际上,在柔肠百转之外,两个人也都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着豪迈孤傲不输男儿的气概。

巧的是,两人都曾登上高楼,写下气势壮阔的诗,一起来读一读吧!

薛涛《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筹边楼是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值外敌入侵,他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西拒吐蕃、南平蛮蜒,使境内安宁,民生安定。

“筹边”二字,意为筹划边事,李德裕主持修建这座高楼,目的便是为了登高望远,眺望边地烽火。

李德裕在西川只有两年时间,他调任离蜀后,边疆很快战事又起。薛涛登上这座高楼,感慨时事、担忧战事,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写得气象雄浑。

“平临云鸟”,意为楼高耸入云、与飞鸟齐平,足见其高峻;“八窗秋”,点明此时为清秋时节,天旷气清、四望无际。

壮压西川四十州”,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一个“壮”字,写出楼的雄伟壮观之气,令人神往。

诸将莫贪羌族马”,意为守卫西川的将军们切不可贪图羌族的马匹。

乍读仿佛横空而来,与登楼无关,实则却是精辟入里,点出西川防务的危机——李德裕去后,将士们目光短浅,贪婪地掠夺羌族的战马,招来新的战祸。

那么,他们有能力面对自己招来的灾祸吗?没有!

因为“最高层处见边头”,登上筹边楼的最高层,已经能够看到烽火硝烟滚滚而来。

尾句这句“最高层处见边头”,“最高层”呼应开篇的“平临云鸟”,“见边头”则对应了第二句的“壮压西川”,今昔对比,更令人感慨万千。

这座高耸入云的筹边楼,曾经是西川制高点的象征,是蜀地军事战备的心脏。

它的存在,代表着大唐对边疆蛮夷的武力震慑,登上高楼,看白云悠悠、飞鸟翩翩,心境是何等的壮阔骄傲!

如今呢?登上最高层,看到的却是边地的烽火已经向着西川烧来。

成都本是西川的首府,却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这是谁的过错?是将士们看不清局势,还是朝廷用人不当?

薛涛曾被誉为“女校书”,胸中自有沟壑,眼光也是犀利独到。

将严肃的谴责质疑,寓于沉痛慨叹之中,以景示警,堪称硬语盘空,力透纸背,老到精当。

而诗人心忧社稷、心系国势的宏深器识,也在诗中显露无疑,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

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叙述,也有议论;有感慨,也有思考;有动荡开阖,也有含蓄顿挫。对比众多男性诗人的同类型作品,笔力也丝毫不逊色。

无独有偶,300多年后,又是一个战火纷飞的秋天,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也登上了一座高楼,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诗名《题八咏楼》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在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始建于南朝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

李清照为何会到金华?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开启了南宋时期。

秋天,李清照押送着家中最重要的15车书籍器物,一路南行前往江宁投奔丈夫赵明诚。

由于途径镇江时,遇到民乱、首将弃城而逃,在兵荒马乱中她费劲心力地保护着这批稀世珍宝,直到第二年春天才抵达江宁。

然而,在江宁的日子也不安宁,1129年二月,赵明诚也同样在遇到叛乱时弃城而逃,遭到罢官,八月病逝。

迫于无奈,也是为了保存赵明诚遗留下来的文物和书籍,李清照去洪州投奔刚升为兵部侍郎的妹夫李擢,以寻求庇佑。

没想到的是,十一月洪州便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李清照追随者宋高宗的踪迹,流徙浙东一带。

李清照一路颠沛流离,从南昌到台州、绍兴、杭州,她拼命想保护的书籍文物损毁散失大半,她遭遇过觊觎她手中珍宝的盗贼和骗子,甚至错嫁豺狼。

公元1134年,为避战乱,李清照前往金华,投奔当时在那里担任太守的李擢。

八咏楼是金华的名胜,李清照自然要登楼一观,她在楼中写下的“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堪称千古绝唱。

这首诗没有对八咏楼的任何风景或建筑特色进行摹写,而是轻描淡写地用一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写尽了这座名胜的风流潇洒,令人神往。

江山留与后人愁”,则紧承前句,表达了自己登楼以后的心情。这座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经历了八九百年的风雨,本该细细赏玩。但李清照并没有沉浸于欣赏风景的愉悦之中,反而生出了大好河山沦陷于金人铁蹄之下的家国之愁。

南宋初建,金兵弓劲马肥,如贼寇般劫掠四方。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曾经暂作国都的建康和杭州都陆续失守,最后不得不沿海路逃遁。

直到1130年,金军担忧孤军深入、战线过长,决定暂时撤离江南,赵构才得以回到临安,得到短暂的稳定。

然而,南宋朝廷只知道用土地、金帛奴颜婢膝地去讨好金人,向金人俯首称臣,这样的和平又怎么能长久呢?

所以李清照为江山零落而愁,为百姓失土而愁,表达了自己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两句,气势恢宏,也是对前人贯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和薛涛“壮压西川四十州”意境的继承和致意。

贯休是晚唐诗僧,出生于金华兰溪,曾投诗于吴越王钱镠。钱镠要求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才能接见他,贯休则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作答,拂袖而去。

“十四州”指的是两浙路,总计统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

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也不肯听从皇帝要求改写诗句,而南宋朝廷却对自己的土地毫不珍惜,轻易便能拱手让人,连土地上的百姓也全部放弃,这是何等的讽刺?

而薛涛“壮压西川四十州”,身为一个女子,都能看到边事的紧迫,忧国忧民,而南宋朝廷却只知道沉迷于江南的温风软雨、纸醉金迷,这又是何等的可笑?

与薛涛和李清照这样心怀家国的弱女子相比,朝廷上权势煊赫的诸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才女薛涛,晚年写下的一首登楼诗,此诗雄浑壮阔,不让须眉!
大唐才女薛涛,晚年写下一首登楼诗,雄浑壮阔不输男儿气概
唐朝才女薛涛这首政治感慨诗,登高看天下,豪迈胜男儿
薛濤詩《籌邊樓》
大唐才女薛涛70岁高龄所作一首诗,陈述事实,不让须眉!
唐代薛涛的《筹边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