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后5天,为了志愿军入朝首仗必胜,毛主席制定战役方案有多牛?

1950年10月20日拂晓前,彭德怀一行到达水丰大坝附近的拉古哨发电厂。

上午,电台沟通了联系,不久便收到毛泽东和第13兵团的急电。

中午,彭德怀草拟了一封电报发中央军委:

目前美伪军北犯中,遭到人民军的抵抗甚弱,仍无顾忌地分途北进中,并有在下雪以前,进至中朝边境。据此,敌在未发觉我军行动前,仍将向北冒进。因而使我军在初期作战中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的机会,是充分可能的。我们应深刻体会与执行毛主席指示,极力争取与造成运动战歼敌之良机,以求得开始打好仗,将敌气焰打下去,使敌不敢轻易冒进,以达迟滞敌人争取时间的目的。

此电提出“在初期作战中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是对入朝前确定的第一期防御设想的重要改变。

1、“一线、两点”的战役构想

10月21日拂晓前,彭德怀到达昌城郡东仓和北镇之间的一条山沟,在一个叫大洞的小村庄里与金日成见了面。

会谈结束后,彭德怀立即起草电报给邓华并毛泽东、高岗。

这个电报,表达了彭德怀对志愿军入朝后部署调整的基本考虑。

首先,彭德怀对人民军现有作战能力和敌军冒进势头有了更为确切的了解,并据此作出“如敌继续北进,势难阻击”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已不能指望友军迟滞敌军,为入朝后的开进、展开争取时间了,必须随时准备与进攻之敌打具有遭遇战性质的首次战役。

其次,在战役关键问题的把握上,彭德怀突出强调了对“一线、两点”的控制。

“一线”,即妙香山、杏川洞之线;“两点”,即熙川、长津两个要点。

从地形上看,妙香山、杏川洞之线位于朝鲜东、西两大战场之间,控制该线,即可阻断进攻之敌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志愿军集中兵力于一个主要战场,形成对敌优势,造成运动歼敌的有利局面。

熙川、长津两点,分别为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战役价值。

在志愿军无法按预定计划进入德川、宁远地区组织防御的情况下,控制了熙川枢纽,也就控制了向北通往鸭绿江边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可制止敌军长驱直入;控制了长津枢纽,则可在东线形成屏障,阻止进攻之敌向朝鲜北部最后的根据地江界地区迂回,保障志愿军整个战役布势的侧后安全。

“一线、两点”的提出及相应的部署安排,明确了志愿军入朝后首次战役的轮廓和焦点所在。

对于主要战役方向,这个电报没有明确,只是原则地提出“主力即可自由调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东面或西面之一路”。可见此时对首次战役的构思仍在继续,尚未最后定下决心。

3、一次战役的“腹案”

志愿军过江之际,毛泽东密切注视着战场形势的每一个变化。

10月21日凌晨2时半至4时,1个半小时内,毛泽东接连发出3个电报:

第一个电报给倪志亮,让他即转彭德怀,并告邓华、高岗;第二个电报给邓华并告彭德怀、高岗;第三个电报给彭德怀、邓华。

这3个电报分别以《志愿军争取打好出国第一仗》《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控制妙香山和小白山隔断东西两敌》为题,收录在《毛泽东军事文集》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

毛泽东是22日7时前才看到彭德怀21日16时发来的有关重新考虑志愿军入朝后作战问题的电报的,但从上述3个电报的内容看,毛泽东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作战构思,与身处战地的彭德怀如出一辙,可谓不谋而合。

21日凌晨,毛泽东就注意到,在“联合国军”第一线打头阵的5个韩军师(首都师和第3、第6、第7、第8师)推进速度很快。

在东线,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第3师似进到咸兴。

在西线,第6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第7、第8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里、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

毛泽东由此判断:

“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

此前,毛泽东估计美韩军进占平壤后可能会有一个停顿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非但没有停顿,反倒加快了北进步伐。这一方面使得志愿军各部无法抢在美韩军之前赶到预定地区完成防御准备,另一方面也孕育着新的战机。

历来重视创造和把握战机的毛泽东,立刻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并立即打起在一线打头阵的这几个韩军师的主意。

筹划和实施战役,战机和目标是首要的和关键的因素。当时,冲在最前面的这几个韩军师,完全没有料到中国军队已经入朝,因而敢于分散兵力,放胆前进,形成突出冒进之势。对于这样的战机,打惯了运动战、歼灭战的毛泽东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现在,他所要考虑的是:主要战场放在哪里?首战目标锁定在谁的头上?

对此,毛泽东在21日2时半的电报中作了如下分析和筹划:

东线2个韩军师一首都师和第3师,估计7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志愿军朝该方向开进的是第42军。

如果入朝后第一仗重点不放在东线,不准备打这2个韩军师,那么,第42军便可以拿1个师在长津地区阻敌,而将主力放在孟山以南,即韩军第6师的来路上,“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西线3个韩军师—第6、第7、第8师,较强的是第6师,其前出态势也最具威胁性。从其推进速度看,如果路上有人民军一部作有力阻击,该师可能于10月24日或25日占领德川。这样,就使正在按预定计划向德川开进的第40军面临一个能不能先于敌人到达预定战场的问题。

按毛泽东的估算:

“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二日赶至德川、宁远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而绕至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

显然,这时,毛泽东已初步形成了新的作战方案的大致思路:

以一部兵力在东线打阻击,并切断东、西两线敌军之间的联系,集中3个军在西线各个歼灭前出的韩军3个师。

毛泽东在这个电报中写道:

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

毛泽东预见:

“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时间(包括追击)才能结束”,并要求彭德怀“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

在毛泽东看来,要达成在西线主要战场集中3个军分别歼灭几个韩军师的目标,战役布势上一个重要环节是隔断东、西两线敌军之间的联系。在构思新的战役方案时,他对这一点多次作了强调。

4、志愿军指挥机关的成立

彭德怀于10月19日傍晚只身入朝之后,便与第13兵团部失去了电台联系。

所以,毛泽东在提出转变作战设想的同时,特别强调尽快解决集中统一指挥问题。他要求邓华迅速率领第13兵团部与彭德怀会合,以建立统一的志愿军指挥机构。

21日晚,邓华、洪学智按彭德怀来电指示的方位,乘车去找彭德怀。

22日拂晓,邓华、洪学智先后到达彭德怀指定的联络点。

然后,冒着美国飞机轰炸扫射的危险,白天行车,时开时停,于中午到达大洞,与彭德怀见面。彭德怀当即指示,志愿军司令部将设在与大洞一山之隔的大榆洞,并要邓华马上派人通知解方,让他带兵团机关尽快向大榆洞运动;一到大榆洞,即与各军、师沟通联络。

24日,彭德怀来到大榆洞,与已在这里展开工作的第13兵团部会合。

这天夜间,在山坡下一间用木板搭成的破旧工棚里,彭德怀召集兵团领导人开会,宣布志愿军领导机构成立。

接着,彭德怀宣布:

他本人抓总,分管作战工作;邓华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主要分管干部工作和政治工作;洪学智任第二副司令员,主要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韩先楚任第三副司令员,不具体分工,到部队去督促检查作战问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10月25日,中共中央下达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志愿军领导机构设置和主要干部配备的电报,这个电报,可以看作是中共中央对彭德怀关于志愿军领导机构和志愿军党委组成意见的正式确认。

以第13兵团部为基础建立志愿军指挥机构,可以说是当时条件下唯一可行的选择。

5、战场形势的变化

进入朝鲜之后,彭德怀身处充满危险和变数的战地,一度身边既无指挥机构,又无作战部队,无论是敌情,还是我情、友情,皆不明了。

10月21日21时,邓华等来电称:

“据息敌一部(代号六三部队),已于二十日夜九时在新安州登陆,先头八百人,后续不详。并息敌还有在铁山登陆企图(以上待证)。”

22日15时,彭德怀也有电称:“敌于新安州登陆。”

新安州位于西海岸清川江口,铁山是距鸭绿江口不远的一个半岛,如美军真的在此登陆,将直接威胁新义州通道。

然而,事后得知,当时美军确在准备新的登陆,但地点并不在西海岸的新安州或铁山,而是在东海岸的元山和利原。

10月20日,美军在离清川江口不远的地方发起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作战,但那不是登陆,而是空降,在肃川、顺川突然降下美军1个团(第187空降团),意在切断平壤人民军北撤退路。

肃川距新安州24公里。彭德怀、邓华称美军在新安州登陆,很可能是指这次空降。

对于美军凭借海空优势于侧后方发起登陆作战的威胁,彭德怀自始至终都予以极大关切。

在他看来,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面对美军现代化的三军联合作战,志愿军入朝半年内只能确保朝鲜最北端的一片山区,即长津、熙川、龟城之线以北地区;东、西海岸诸城市要点,甚至连最主要的入朝通道新义州都是守不住的。

他认为,既然已经失去在预定地区组织防御的条件,那么,就索性“勇敢地放弃”守不住的地方,以分散敌人兵力,减少己方损耗,然后创造条件,集中力量运动歼敌,以达到扩大巩固平壤、元山以北山区根据地的目的。

基于这一考虑,彭德怀在戌时电中提出“保持长津、熙川、龟城以北地区和长甸河口、辑安、临江线渡河交通,争取时间,准备反攻条件”的基本作战方针。

也就是说,志愿军入朝后应先部署在距边境不远的北部山区,保住必要的立足点和几个渡江通道,然后再寻机运动歼敌。彭德怀认为,这个方针在半年内都是适用的。

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电报后,表示赞同彭德怀戌时电里提出的方针,指出:“你的方针是稳当的,我们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情。”

6、一次战役方案的成型

从10月21日毛泽东决定放弃第一期防御设想,到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前后有5天时间。

这5天,战场上的敌情、我情,每日每时都在发生变化,双方军队均处于运动不定的状态,双方统帅部的预想也都没有与实际情况完全对上号,制订出来的作战方案、计划,往往还没来得及实行就变得过时。

即便如此,毛泽东、彭德怀筹划这次战役的思路他们为志愿军入朝后首次作战勾画的轮廓,还是相当明确的,有着很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适应性,随着时间推移和双方作战行动的逐步展开,越发显示出他们在战役谋划上胜过对手远远不止一筹。

这5天,毛泽东就志愿军作战指导问题起草了一系列指示和命令,收录到《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的就有19份,平均每天约4封电文。

毛泽东有三点考虑:

一是东、西两线战场相比较,将主战场放在西线,东线以部分兵力打阻击,防止敌军由东南向西北迂回江界,保障后方和翼侧的安全;

二是在西线战场,志愿军部队应尽量前出,将战场前推到距鸭绿江尽可能远的地方,并特别注意利用德川以北山岳地带较为优越的地形条件;

三是在东西两线接合部上做文章,抓住东、西两线敌军彼此分离,部署上出现一个大缺口的有利条件,切断两线之间的横向联系,造成便于志愿军集中主力在西线歼敌的局面。

在给彭德怀、邓华的多个电报中,毛泽东反复说明了他的这些考虑。

对于东线战场,毛泽东除指示彭德怀、邓华以部分兵力(42军1个师)占领长津,阻击美韩军北上进攻外,还特别关注位于东西两线交界处的妙香山和小白山,于10月21日、22日、23日、24日5次发电,要求彭、邓尽速派兵加以控制。

至于在西线战场何处歼敌最为有利,毛泽东先后选择了德川、熙川等点,从开始时设想在博川、军隅里一线以北地区造成围歼之势,到最后决定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出,以便诱敌深人,形成好打之势,可以说是精心设计、细致安排,做足了文章。

德川位于整个战线的中间部位,好比“蜂腰部”的“腰眼”,位置十分重要。

毛泽东先是考虑将战场设在德川及其附近地区。

起初估计,敌军可能要到24日或25日才能占领德川,于是要求第40军提前一至两日赶到德川、宁远一带,然后由东面绕到北进之敌的侧背,让出正面给第38军或第39军使用。

如此,便可在德川地区形成从正面和侧背对敌实施夹击之势。然而,21日20时,毛泽东得悉韩军第6、第8师已“经德川向熙川推进”,即电示彭、邓:

“我四十军欲先敌赶到德川时间上是否来得及,如不可能则似在熙川附近地区部署伏击为宜。”

22日,毛泽东分析韩军第6、第8师进攻方向,估计他们也可能由德川向西过清川江,尔后向北,因此又将歼敌战场选择在清川江边的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并于7时电示彭、邓,要求他们按此意图,速定部署。

过了一天,情况又有变化,韩军第6师、第8师并未向西,而是继续由德川向北进击,毛泽东判断,该两师有“并列经德川向熙川集中攻击的意图”。

从这些电文看,毛泽东以熙川为中心,由此向西、向南延伸的这块地方,就被确定为志愿军入朝第一仗的战场,为此,将第38、第39、第40三个军主力预先集结于熙川、云山及附近地区,首先歼击由德川北进的韩军,另以部分兵力钳制西南方向由博川西进的美英军。

各部的具体配置和任务区分为:

第40军进至云山以北的北镇、温井地区,将作为首歼对象的韩军部队引诱到预定战场;第38军进至熙川以北、前川以南地区,第39军进到云山西北的龙兴洞地区,分别担任东、西两路钳击任务,由侧后向清川江边的球场实施合击。

第42军1个师进至德川地区,担任翼侧警戒该军主力置于长津以南,控制小白山、黄草岭等地,构筑阵地阻敌。

在确定作战目标,选择歼敌战场过程中,毛泽东将隐蔽战役企图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以求达成“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

18日,他下达志愿军开始渡江的命令,一个核心要求是“严格保守秘密”。

为此,他亲自规定渡江部队开进时间从每日黄昏起至翌日拂晓前止,清晨5时前必须隐蔽完毕,以利用夜暗隐蔽部队行踪。

志愿军入朝当天,他亲拟电报通知各中央局领导人:

志愿军参战之事“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任何公开宣传”。

志愿军入朝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敌情的变化动态,观察敌方对志愿军行动是否有所察觉并有何种反应。

几天之后,他满意地指出:

“截至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

这样一种效果,对于志愿军达成首战突然性是颇为理想的。

24日,战役打响前一天,毛泽东电告彭、邓:“敌人至今还不知道我情况。”

志愿军入朝后首次战役成功地达成了突然性,这不仅为争取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产生了重要的战略影响。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万志愿军被包围,彭老总举棋不定,毛主席: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围,彭德怀不知所措,毛主席8个字扭转战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三十 第六次战役的提出、准备与撤销
朝鲜战场上,老总为了犒劳战士的肚子,弄了一场猪肉炒面大宴
1951年春节,38军流血最多的日子!(一)
10万志愿军被包围,彭德怀焦急不安,为何主席让他放弃救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