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礼的关联典籍

四、礼的关联典籍

与礼有关联的儒家经典著作有多种,大部分属于“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称之为”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解释《春秋》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与礼有关联的书籍见下面的介绍:

1、《周礼》:《周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为西周时期周公旦所著。但是实际上是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一部名为《周官》。原书当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汉儒取性质与之相似的《考工记》补其缺。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注,成为儒家的大典之一。《周礼》主要讲讲官制和政治制度。其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至九州天下,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2、《仪礼》:《仪礼》原名《礼》,系记载古代礼制的著作,今本通行十七篇。汉人以其所讲为士所必习的礼节,称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晋人认为其所讲的并非礼的意义,而是具体的礼节形式,故称之为《仪礼》。《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具体记载古代贵族从成人、结婚到丧葬的各种礼节,以及其交往、燕飨、朝聘、乡射、大射等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中的礼仪规范。为历朝礼典制定的重要依据,对后世社会生活影响至深。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教人节制,教人平和,教人追念本源,感怀恩德,教人互敬互爱的重要典籍。

3、《礼记》:《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以上的《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关于礼的经典著作,是关于礼的百科全书,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其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4、《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直陈其事叫赋;比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5、《尚书》:《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是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汇编。《尚书》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按文体分为诰、训、谟、誓、命、典六种。主要记载了上古帝王有关政事和治国的言论,也保存了古代经济、地理及社会性质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具有珍贵的上古文献价值,也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尚书》原称《书》,系上古各朝史官记录,后由孔子编订,战国时已有很高的地位,在《荀子》一书中已把它称之为“经”,汉代改称《尚书》。尚者,上也。“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6、《乐经》:《乐经》,书名,古代《六经》之一。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朝的大火;二是认为,《周礼·天官》之《大司乐章》为《乐经》。《四书五经》相传原为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六部。

7、《周易》:《周易》,汉史家司马迁把它列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与《书经》(尚书)、《诗经》、《礼经》、《春秋经》合称为“五经”。《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作者何人,成于何时的问题,《汉书.艺文志》回答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为《易经》;孔子作《易传》以解经。

8、《春秋》:《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旧说《春秋》为孔子所作。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它应为鲁国历代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

9、《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记人的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事件。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左传》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后世史学、文学也有重要影响。

10、《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传》、《公羊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也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成书年代与《春秋》一致,为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读。《公羊传》的作者旧说是战国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11、《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或《谷梁春秋》,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是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的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2、《论语》:《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一部书,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首创语录体。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为“仁”,其中“礼”和“中庸”也始终贯穿在该书之中。

13、《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把道德规范与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14、《尔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15、《孟子》:《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什么是十三经?
国学:到底该学《四书五经》还是该学《十三经》?
“经书和纬书”
十三经
经典常识:了解这些,你就明白了什么是儒家的十三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