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价值感流失、不停地自责:是“反刍思维”在折磨你!

大学生活的开始,意味着与高中生活的离别。

部分同学会有一种别扭的情绪,尤其是考差了的同学,他们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优秀的同学面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日后的生活中,“高考没考好”就成为了他们指责自己的诱因:为什么当初没考好,是不是我能力不行……

而这就是“反刍思维”:它被定义为持久的、循环的抑郁性思维,是对抑郁心境的一种常见反应。

若这样的情绪不去重视,日后可能会有大问题。

01

反刍思维:既安心,又焦虑

反刍思维在抑郁症身上经常看见。

他们在抑郁时,不停地反复陷入自我责备的情绪,也因情绪加深抑郁的症状,这样的循环最终导致病态的发作。

我们还可以这样去解释反刍思维:

某件事情做得不好,一般人会这样想:

这件事的错不全是我,可能是上一个环节的人没交代好,又可能是其他外部原因,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但是反刍思维严重的人首先会认为事情没做好一定是他的错;

他会回想起曾经的经历,他上一次处理事情也是结果不好,肯定就是他自己的原因,然后陷入不自主地自责循环……

对于抑郁症而言,反刍思维是“正确”并且有道理的。

这样的思维长期下来会让他产生更多的孤立想法,潜意识认同了自己的行为是有原因的。

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孤立人群。

但是,真正的反省不是这样的,不是一味地揽错,也不是找借口。

而是辩证地找出每个步骤因素所产生的效果是对还是错,最终得出正确的操作。

因此,从思维方式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辨别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现在刚考完高考,在分数出来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在无形中否定自己。

虽然我们认为高考不是绝对的,但是对于普遍的父母而言,面对孩子的分数都会认为“他还可以考得更好”。

这种想法就容易造成争吵,甚至引发部分孩子的反刍思维。

本来“考得不好”的标准就因人而异,有些家长的随口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孩子们引发对自己的怀疑:

是不是我本来就这么笨,别人能考出来的分数,我却不行。

家长正确地做法是告诉孩子,高中结束了,不管成绩如何都已经尘埃落定,收拾心情去面对大学生活,才是正经事。

02

想得多,未必是好事

人类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是,过度思维对我们可能有害。

当我们过于集中地去关注自己的想法,很大可能会越想越迷茫。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大众对抑郁症会有认识错误:很多人想很多,但是他不一定很抑郁。

但是由于过度思维而导致的迷茫,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滚烫的想法会盖住我们一些本身的常识,而形成对眼前事物的误判。

一项关于购物行为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某种品牌的果酱了解的信息越少,做出的选择就越好;

当提供成分细节时,人们就会被五花八门的信息所迷惑,最终选择了他们并不喜欢的果酱。

心理学家Gerd Gigerenzer说,要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做出正确的决定,你必须善于忽略信息。

信息的繁琐可能夹杂了很多无效信息的重复出现,不仅让你的思考进入混乱,还可能影响你处理事情时的“理性思维”。

因此,有时候跟着本能走不见得是坏事。通过听从自己的本能,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简单的智慧”。

Gigerenzer认为,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基于复杂的经验法则。

例如,剥水果皮是人类不用习得的本能动作,但是其实这个动作是人类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考验,最终成为了人类的经验动作。

03

如何停止过度思考?

在你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有点“负荷运作”的时候,可以试试以下几点,进行自我的简单调节:

意识到你自己正在过度思考某件事

当你察觉到某件事一直在你的脑海里,不停反复的时候,就要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会过度关注这件事。

及时地停下来,承认这件事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欺骗自己“不在意”、“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正视事情的负面影响,永远比自我欺骗有用。

积极地对立你脑海中的负面想法

你可能很容易会被消极的想法冲昏头脑,你需要意识到你的这些消极想法只是被你过度夸大了。

在你陷入更强烈的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前,学会识别并且替代这些思维。

当然你也要明白,如果你觉得无法面对的时候,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

聚焦于问题解决

总是沉浸在问题中并无任何帮助,寻找解决方法才是关键。

问问自己,你可以采取哪些步骤从错误中进行学习以及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与其问为什么会这样,还不如问问自己我能对此做些什么?

制定计划,合理反思

长期困扰于某个问题对我们不利,但适当的反思对我们大有裨益。

考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某件事,或者意识到你的计划可能存在的缺陷,可以帮助你在未来做得更好。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让它过去的。

有时候,你觉得是事情的阴影缠着你,但是实际上,你可以摆脱他的阴影,更好地继续生活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回顾,不要反刍
我时常忧虑,为什么?
在被负面态度毁掉前,先把负面态度毁了
事实与懒惰——推文《事实》by汉斯·罗斯林
如何认知情绪化本能?一分为二 负面思维...
我们思考某件事情的时候,思考的对象,叫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