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会学习的人,早就赚翻了

李笑来老师在出版自己的新书《自学是门手艺》时,解释过“学习”这件事的奥义。他说自己的公众号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句话里的三个“学习”,表达的其实不是努力学习的意思,而是希望大家“学会学习之后再去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终身学习者必须先学会方法,再结合大量的实践,才能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李笑来老师是一个特别会学习的人,他的跨界之广令人称奇。会计科班出身,因为英语好做了新东方的老师,因为会编程写出了一本英语学习畅销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又自学投资学出了深刻的心得,写出一本投资人必看的《财富自由之路》。他的时间管理著作《把时间当作朋友》更是现象级的畅销书。在所有从事过的领域,他均无一例外地成为佼佼者。

会学习的人就像开了挂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像什么都难不住他们。

美国的“象棋大师”、“太极拳王”乔希·维茨金也是这样的人物。6岁的乔希看见华盛顿广场公园里有人在下国际象棋,棋盘上各种棋子既陌生又令他着迷,从此与国际象棋结下不解之缘。从9岁起他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成为傲视天下的棋王。在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他又从零基础开始研习太极拳,没想到短短数年功夫又21次夺得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太极拳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太极拳王”。

在国际象棋和太极拳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都取得如此惊人成就,这一切均源于他异于常人的“学习之道”。

正如维茨金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而是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这本书,正是乔希·维茨金在而立之年对自身20年个人成就的总结回顾。在书中,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反思复盘,总结出了适合所有领域的学习方法,其中“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软区域”和“划小圈”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效学习之道。

1、保持渐进思维,走出舒适区,从失败中学习

乔希·维茨金说,“绝大多数有追求的人,不管是年长还是年幼,在学习方法上都犯下了很可怕的错误。他们沮丧地偏离了主道,而那些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却始终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行进。”

成功的人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坚持“渐进”学习理念,而那些最终失败却裹足不前的人们,往往被“整体”学习理论束缚了手脚。

渐进理论认为成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整体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水平是天生的,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整体。比如有人觉得,我天生不擅长读书,所以儿子也不擅长;我数学不好是因为脑子笨,再努力也不可能改变。

拥有渐进思维的人,对“学习”保持更开放的心态,认为失败是前进路上的常态,只有在失败中,我们才会反思、调整,然后成长。

而整体思维的人对失败避之不及,因为失败使他们觉得自己天生就不够聪明,他们想办法回避挑战,只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我的大学室友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姑娘,每次考试前,其他人都跑去自习室恶补,只有她会呆在寝室里看剧。神奇的是,她每次考试都能及格,从来没挂过科。我们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毕业找工作时,她却意料之外地遭遇了处处碰壁的困境,原因正是来自于她手里那份每一科都是低分飘过的成绩单。

从小到大,别人都夸她天生聪明,因此她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毫不费力”。“毫不费力”地考上大学,“毫不费力”地通过各种考试。她本可以在天赋上加入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但是她害怕挑战失败后别人不再觉得她“聪明”,为了维持这种人设,她回避了所有的挑战。

这就是“整体”思维的陷阱,人的学习和进步大部分来自于失败,而“整体”思维的人却害怕失败。

迈克尔·乔丹是NBA历史上在临近比赛结束时投球命中从而为球队赢得胜利次数最多的人。殊不知,乔丹也是NBA历史上在临近比赛结束时投球没有命中从而使球队输掉比赛次数最多的人。乔丹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的完美,而是他乐意把冒险作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人要在错误中成长,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不去做出尝试和突破。正如乔西·维茨金所言,追求卓越的关键是:坚持充满活力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2、注意力稀缺时代,学会建立自己的“软区域”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讲到“注意力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现代社会,注意力稀缺表现得更加明显。你刚刚坐下来想读几页书,结果微信突然来消息,回完消息再刷一下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讨论周杰伦的新歌,于是又去微博看了一下这个热搜,顺便看了这首歌的MV,又发现女主是一位有故事的当红明星……于是这本书到最后都没有翻开。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就很容易分心,走神是大脑运行的常态。我们大脑的注意力系统天生就会响应有趣的、新奇的和有威胁性的事物。在计算机前工作的人每四十秒就会被打断一次,而注意力彻底转向之后,可能要花二十分钟才能再重新集中注意力。

乔希小时候对于国际象棋的专注力异于常人,他妈妈说如果她把手放在他眼前的话,肯定会燃烧起来。但是随着职业比赛越来越多,他也逐渐遇到了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

比赛现场的噪音、对手有意无意的干扰、恶意犯规,他成名后媒体的采访、粉丝的疯狂追逐等等都让他在赛场上无法冷静思考。

“如果我在家里或者在比赛路上听到一首旋律很优美的歌曲,那这首歌有时会连着几天在我脑中萦绕着,久久不去。”这对于一名需要聚精会神专注比赛的选手,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好在,乔希经过不断摸索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那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利用它。

有一天他脑海中又浮现出恼人的音乐片段,他决定顺其自然,就随着脑中音乐节奏来下棋,没想到出奇地顺利,他轻松拿下了那一盘。

他将这种解决方法,称为“软区域”。就是不管外在环境及自我内在心境如何,不再一味试图对抗环境及自我,坦然接受这一切并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

为了提高专注力,一个人必须训练自己的软区域。

青年毛泽东就曾为了培养随时随地都能专心读书的能力,特意跑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门口“闹市读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想尽办法沉浸到自己的阅读中,磨炼自己意志力。正是因为建立了强大的“软区域”,他在长年的炮火烽烟中才能够时刻保持冷静、指挥如常,从而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古印度有一则预言讲到,有个人想步行穿过大陆,但当时地球上布满了荆棘。他有两个选择:一是铺一条路,征服大自然;二是做一双草鞋。这个人选择了做一双草鞋。做草鞋的方案就像“软区域”一样,它不是将成功建立在征服之上,而是建立于才智的准备与坚韧的意志力之上。

混乱和不清晰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渴望“井井有条”,却总是会不经意被打乱。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有意地训练自己,建立“软区域”,在混乱中找回自己的专注力。

3、精深练习,学会“划小圈”

乔希·维茨金说,“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更深可以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拆分招式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出了“划小圈”的理论。把大的技能分解成若干小的细节,用慢动作重复练习。

就像我们军训时练习踢正步,先练半天摆臂,再练半天踢腿,依次纠正踢腿的高度,摆臂的幅度,每一个动作都形成肌肉记忆后,才开始练习行走。

这种“划小圈”的方法,看起来费时费力,又很笨拙,但是相比于“X天速成”的方法,其实它更接近学习的本质。掌握“划小圈”的理论,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的核心,挖掘出基础技能的实质所在。

当学习某项知识技能时,如果觉得它大而无当,过于复杂,那么最好“划小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过开车的人都知道,对于新手来说,开车是一项很复杂的技能。因此,驾校教练会将开车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很多小的技能块。我们要先认识车的各部分功能,学习刹车、离合、油门、档位,再练转弯、倒车、停车、爬坡等等,每一个技能都需要练习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经过不断“划小圈”的学习之后,再将各个环节组织起来变成“组块”,这项技能就变成了下意识的本能,形成如同肌肉记忆般的脑力记忆。

不论在任何领域,从新手到“老司机”的过程,就是把一系列独立技能进行打包,建立一个完整组块的过程。一项技能练习得多了,就不需要我们再投入大量的主动意识来进行关照。当大脑后台的“处理器”已经能够自动帮助你处理海量模块化、精熟化数据时,我们的专注力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就显著增强了。

就像读书这项技能的训练,起初我们需要消耗巨大的心力才能读几页书,但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复述、联想、思考、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等小技能,读书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一年读50本书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划小圈”的方式每个月锻炼一项阅读的核心技能,完成这样的阅读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成为高手并没有什么秘诀,只需要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抱持最虔诚的学习态度,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你也能做到“妙笔生花”。

4、结语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生活就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得以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有的人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东西,有的人要花多倍的时间学一样东西,归根结底,还是学习能力导致的差异。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元能力。有的人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东西,有的人要花很多时间学一样东西。

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将这项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拆解、分析和解读,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实践、去应用,做到知行合一,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践行,我们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
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读后感
决定你人生高度的,其实是你的学习力
天才是可以训练的——维茨金的《学习之道》
书名这么无聊的一本书,我拿起来之后却放不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