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一本书:方格笔记阅读法,神奇的思维魔法球

聪明人都在使用方格笔记本,使用方格笔记本能让我们成为聪明人!

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们每天在使用方格笔记本给客户做方案,京东大学、康奈尔的大学生们都在使用方格笔记本做笔记,聪明人都在用方格笔记本!

今天我将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用这把金钥匙开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大门。这把钥匙就是方格笔记阅读法,它将快速帮助我们消化、读懂 一本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是否经常感到焦虑呢?好学上进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正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如果不上进,就会被别人超越,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大家每天通过各类渠道获取各类信息,尤其是从大量的书籍、报纸、杂志、媒体和网络上。

但是,为什么我们越努力学习,越是感觉内心空虚、倍感焦虑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这种表面的自我充实,由于很多时候是随波逐流,蜻蜓点水,我们其实呢,并没有从书籍中、报纸上、杂志里、甚至是网络文章内,获取到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

其实,这也正是方格笔记阅读法真正的价值之所在,它借助黄金三分框架,萃取书中事实,引发原创思考,导出有价值,能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行动方案,最终实现将书中的精华转换成我们智慧,进而跃迁到我们自己的实践中,让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我将以实际的方格笔记读书法案例,向大家展现方格笔记下的读书笔记的强大之处,让大家逐步体会到,读书本身不是目的,不是读书越多 收获就越多,而是从书中得出属于自己的深度思考和独立判断,这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方格笔记阅读法与传统笔记阅读法的本质区别

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这是平台两位学友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是传统的读书笔记,而条条框框简洁清晰的就是方格笔记下的读书笔记了。你更欣赏哪一种笔记呢?

哈哈,大家当然更喜欢方格读书笔记了,相比之下,传统读书笔记看起来没有结构可言,而方格读书笔记有非常强的框架感。传统读书笔记记录起来更随心所欲,读到哪里,只要有感觉就可以记下来,而方格读书笔记呢,好像有明确的记录目标。读书,到底是随心所欲记录好呢,还是有明确目标记录好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读书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是“尽可能地往脑子里面塞东西吗?”是“不怎么往脑子里面塞东西吗?”你更赞成哪一点呢?

其实问题的重点不在于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框架。那么框架是什么呢?框架=“整理思路的书架”。有了框架,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看的是一本书书籍还是一份报纸,哪怕是一则新闻,你都能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找出重点。可是如果没有框架,这也在意,那也在意的话,即使信息量、知识量再少,他在你的脑子里面也是一团浆糊。

我们读书获取知识的目的并不是要将知识或信息装进脑子里面,如何整理你看到的信息,如何高效地使用信息,直接决定了你的读书效果,也就是说如何让书中的内容真正走心,乃至为我所用,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所以说有无框架是决定你阅读质量、阅读效能的根本因素。

讲到这里,一定会有学友唏嘘,甚至不屑,心想我们从小到大读过各种各样的书,教科书、专业书、科幻书、故事书甚至是小说或散文,从来没有听说阅读是需要框架的。

其实呢,我们人的思考和行为受“框架”的影响很大。如果“框架”搭得合理稳固,人就会采取正确的行为。这就好比足球场的球门,真是因为有简简单单的三根铁柱子围成了框架,运动员才可以看到球门,他们才可以准确地起脚射门。可是如果没有球门的话,那么再专业的足球运动员也无法准确地瞄准位置,射进足球。这个生活事实就告诉我们合理准确的框架有助于人进行正确的思考和采取正确的行动。

那么我们阅读中的框架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格式”,先决定好格式,然后将信息和想法按照格式进行排列、整理和归纳。这样一来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一篇高品质的阅读笔记。

我们很多人不重视格式,但事实上正式因为有了格式,我们才能将书籍中庞杂信息提炼出要点,进行有效整理,让我们的阅读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这个框架其实就是“黄金三分框架”,关于黄金三分框架的具体用法,我们会有专门的课程来详细教大家使用。

明确了框架的作用后,大家也就明确了传统读书笔记与方格读书笔记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怎样将阅读的内容注入到黄金三分框架之中。

简单地说就是用“读书笔记三道原则,打造独特阅读法则”。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记忆方法,一直以来,书店里关于读书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多读、速读、乱读、列读、慢读。。。。。。各种书里面和培训机构里面介绍的方法形形色色,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关于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地收获。

至于一个月能读很多本书、读一本书只用几十分钟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目标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读一本书后,要是把书中的内容记在脑海中,并从中获取到为我所用的知识,就再理想不过了。如果只是单纯地实现记住读过的信息呢,你可以多读几遍,或是靠大声朗读来加深印象。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呢,你可以学习一目十行速读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读书笔记三道原则,不是多么与众不同的读书技巧,方格笔记阅读法也不需要依靠最新的脑科学,来进行大脑肌肉训练,而是借助方格笔记本下的黄金三分框架,来与手中的书建立亲密联系,只需要一个方格笔记本,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这种方法记录的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有价值的知识储备和行动输出。

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刚才我们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该怎么写呢?什么时机写呢?是边看书边写呢?还是看过书后再写呢?大家心里面一定还是很困惑的,接下来我就以《要事第一》部分读书笔记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方格笔记法读书法的3个具体阅读流程。

取舍之道

提取之道,把书读薄,启动阅读筛选程序,也就是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为了更有效率地写读书笔记,应该边读书边提前做好写笔记的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读过后记不起精华在哪个部分。在动笔之前,如果看到书上什么标记都没有,会不知道该在方格本上写什么。所以,在读书阶段就要在书上做一些简单的记号,为写读书笔记做准备。

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有很多种。在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上画线,还要用多色笔做记号,这样一心两用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在拿起笔的瞬间,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会被分散而且,如果没有笔就不能读书,那么读书也就失去了“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识”的乐趣。

那么应该怎样做记号呢?

第一步: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第二步: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第三步: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第三步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方格笔记的事实栏部分。

像这样经过慎重思考后再在书上画线,还可以避免书中出现各种无意义的线条,最后连原文都看不清楚。如果日后想再看一遍那页内容,可以直接去找书中做好记号的部分。如果没有找到,就扩大搜索范围,先去找折起两角的页数,还没有找到的话,就可以找只折起一角的。

阅读的书很厚,或有难度的书,或是在旅行时对阅读感觉烦腻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同时进行一、二、三步程序。这个时候,为了能区分每步程序中断的位置,需要用到书签。

具体做法如下:

  • 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 在第一步通读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
  • 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第二步重读,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 中断第二步重读后,开始第三步标记时,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使用这样的三枚书签,在阅读的同时就不再需要钢笔或铅笔了。

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做标记的时候再拿起笔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感觉腻了,就返回前面的内容重读或者做标记,这样就有了多种阅读方式。

以我为例,我在乘坐地铁站着的时候会集中精力进行第一步通读。如果有了空座可以坐下,就开始第二步重读和第三步标记程序,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时变更读书步骤。

其实通读是思考的过程,重读是舍弃的过程,标记时萃取的过程,读书经历这3步后,我们基本上能把厚厚的一本书读得很薄很薄。

有人可能会说,我按照你上述的阅读方法阅读就好了,完全可以筛选出我认为有用的信息呀,还有什么必要记录在方格笔记本中呢?

其实方格笔记本与普通笔记本最大的不同是方格笔记本的舍弃功能。我们从书中萃取的精华,如果记在普通笔记本上,就只能实现简单的知识积累功能,而方格笔记本是为了将萃取的知识进行舍弃的。读书要求我们做的其实不是收集更多的信息,而是得出“一个结论”,得出结论需要的就是舍弃的能力。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笔记,它是由团队伙伴大玉儿老师做的《要事第一》第一章的读书笔记,这一章一共有30多页,我们通过通读、重读、细读萃取的重点知识肯定不止3个,通过对方格笔记不断地进行“记笔记—舍弃—得出一个结论”反复练习,我们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结论,并通过结论来筛选出最最有用的干货信息,而不是普通笔记简单的积累素材。当然对于信息进行整理的能力提升,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专项训练。

思考之道

思考之道,把书读厚, 启动笔记的拓展程序,就是把萃取的重点进行深入的发散性思考,最终通过梳理—发现—呈现这3个步骤,来实现重构思想的目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你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往往会自觉地把原来的一些零星想法组织起来,然后才能通顺地说出来。由此可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算是最常见的思想输出。哪怕是你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要想别人说明或写下来,还是会出现很多模糊不清的内容。

正式因为这样,演讲和写作需要经过全面的准备才能开始。知道自己要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们才会去调查那些我们从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时你会发现,这个补充学习的过程就像从零学起一样,需要费不少功夫。而能正视这些辛苦工作的人,最后都不在对知识一知半解。

那么方格笔记就可以实现,将读书中萃取的3个重点,重新进行聚焦,通过专业的逻辑思维工具,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水平思考等专业拓展工具及丰田五问深度拓展工具把事实部分的重点进行充分发散,形成有价值的思想,让读书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将这一部分的呈现填写在方格笔记的解释栏部分,就是对消化过了的知识又经历过一次精细的咀嚼,最终输出可以指导实践的思想精华。

这是《要事第一》第2章读书笔记,中间的解释栏,大家可以看到我对事实部分4象限的具体形态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象限法的形式来呈现,简单明了,同时为下一步行动之道注入了力量。

行动之道

行动之道,注入实践。通过总结—行动—打磨三步,可以将与我们有关的读书体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将解释栏的深度思考成果放大,真正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

这是《要事第一》第5章的读书笔记,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玉儿通过阅读,已经能够高质量地撰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真正将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结束语:

在漫长的人生中,就我们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一本书后,真正地有所收获,就需要学会科学的记笔记方法。方格笔记阅读法通过三道清晰的流程,打造出科学的阅读法则,系统地学习后,每个人都会掌握用方格笔记来管理读书生活,升级我们的大脑。

方格笔记阅读法会帮助我们改变现有的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改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一起来学习和练习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级变态而又实用的笔记读书法
让你爱上读书的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再也不怕忘记了!最科学实用的读书笔记法,帮你牢记读过的书
你真的会做读书笔记吗?看这里。
这种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能帮你解决读过书却记不住的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