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怀旧漫画 ) 手绘70后80后童年的那些经典游戏之三

*  沙包  *

玩沙包,也是我们小时候最重要的运动游戏之一,它和跳皮筋、踢毽儿、跳绳一样,都是我们小时候最常玩的经典游戏。尤其是我们女孩子,如果一天不玩沙包,或者一天不踢毽儿,不跳皮筋,那简直是没有可能。

沙包,也叫 “口袋”,是由六块小布缝成的正方形的、拳头大小的布口袋,里面装上粮食,比如黄豆粒、玉米粒、高粱米,那时大米稀罕,没人舍得用大米,也可以装粗沙子或小细沙。

由于沙包天天玩,比较费,经常磨漏,我们也因此练就了自己动手缝沙包的本事。

找出妈妈做衣服剩下的零碎布头,剪出六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

先拿两块布对齐,布的反面朝外,正面和正面紧贴着,把一个边缝上。

再拿另外两块布对齐,同样是反面朝外,正面相对,缝上一个边。

然后把这四块布首尾相连,缝到一起,组成一个布桶。

接下来,把剩下的两块布分别缝在布桶的两端,依然是反面朝外,正面对着正面,缝到最后一块布时,留下最后一趟边先不缝,当作口子。

从口子处把布袋整个翻过来,这样布的正面就都朝外了,而所有的缝线也都藏在布袋里面了,布袋的外观显得好看多了。

从口子处装进沙子或粮食,最后用细密的针脚把口子缝合结实,一个沙包就做好了。

沙包里的沙子或粮食不能装得太满,一般装多半口袋,否则会太沉,玩起来也发贼,打到手上身上特别疼。

若是装沙子,选用颗粒均匀,不大不小的沙子最好,有的人装小细沙,口袋摸起来手感软乎,打人不疼,但是软塌塌的,扔起来费劲,玩久了还会从缝线处漏沙子。

装粮食时,较多的装玉米碴子,如果装整个的玉米粒或黄豆粒,颗粒较大,手感不好,打人也疼。不过,装整粒粮食的沙包用久了,里面的粮食也会磨碎,我把旧的沙包拆开,倒出里面的粮食喂鸡,就看见原来装进去的整黄豆粒已经碎成一瓣一瓣的了,还有不少碎渣子。

有时候,我拿着缝好的沙包让妈妈给我装粮食,妈妈舍不得给我们用粮食,就让我们去院子里捡沙子装,我们嫌沙子装多了太沉,打手也疼,装少了又不好玩,于是我和妹妹就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抓来一把粮食塞进去,然后再去院子里装些沙子。

小伙伴们的沙包五花八门,有的漂亮,有的普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柔软,有的硬邦;有的装东西少瘪塌塌的,有的装的太多圆滚滚的;有的装整粒粮食,打在手上很疼,有的装小米或细沙,软绵绵的打人一点也不疼,有个别的还装几个小铃铛,玩起来哗啦啦响,好听极了。

沙包,别看它不起眼,可是好玩得很,它是我们小时候最心爱的宝贝玩具之一,女孩们几乎人手一个。沙包、毽子和皮筋这三样,是我们小时候每个女孩必有的宝贝,会玩的,不会玩的,玩得好的,玩得不好的,人人的衣服兜里或书包里都揣着这三样,天天不离身,走到哪儿玩到哪儿。

沙包的玩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打沙包,也叫“打口袋”,这是男孩女孩都可以玩的游戏,也是在沙包的玩法中,男孩子参与最多的一种。

打口袋,三个人就能玩,但若论玩得开心和热闹,还是人多更有意思。多人玩则分成两伙,一伙横列在中间,由另一伙的两个人站在两端向中间那伙人投掷口袋,打中了谁,谁就下场,打不中,则由另一端的人拾起来接着打。

场上的人要时刻面向投掷口袋的人,得不停地前后转身,当口袋“飞”来时,场上的人集中精神,迅速反应,有的奋力去接,有的快速躲闪。如果有人接住了,则同伙人就多了一条“命”,可以救活一个被打下场的人,让他上场接着玩。场上的人接住几次口袋,就有了几条命,反之,有人被打中一次,则失去一条命。如果“命”全部没了,再有谁被打中,谁就“死”了,就得下场,直到场上的人全“死”了,则轮到另一伙人上场玩。

打口袋也有讲究,不能朝对方怀里打,那样最容易被接住,最好是往肩膀、头及腿上打。场上的人见招拆招,能接则接,接不着则躲,口袋向头上飞来,眼疾手快的也能抓住,口袋朝腿中间打来,有时两腿一闭也夹住了,口袋奔胳膊飞来,有时另一只手“咵”地一下就捂住了。当然,场上的人都希望打口袋的人“笨”点,最好朝肚子上打,两手一捂就接住了,一接一个准儿,有时接得多了,急得在另一端打的人就冲那端打的不好的同伴发脾气:“你到底会不会打啊!你朝边上打!打快点!”

打口袋最讲究速度和力度,打的速度快,力度猛,场上的人不容易接,只好纷纷躲闪,躲不及的,就被打到了。我最怕和力气大的男生打口袋了,他们往往打得又快又猛,很难接住,而且手上和身上被打得生疼。偶尔打在肚子上,就算接住了,肚子和手也都被打疼了。那时真体会到什么样的沙包打人最疼了,有时手被砸得能疼老半天。不过,即使再疼,我们也都不在乎,和玩个痛快玩得开心比起来,疼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口袋飞起来时,场上便热闹非凡,有的惊慌失措,有的从容自如,有的灵敏躲闪,有的笨拙逃避。大家在场上各显神通,有时向一边急跑,有时原地起跳,有时来个急转身,有时快速下蹲,有时伸手去抓,有时抬腿横跨。大家躲着,笑着,跑着,叫着,紧张而刺激,开心又快活。如果打口袋的人是高手,则会越打越快,越打越猛,场上的人就很快乱了阵脚,躲避尚且唯恐不及,哪里还有心思去接?在连连的惊叫声中,一个一个被打到,相继出局。和高手打口袋很刺激,心情异常的紧张和兴奋,但是必须特别小心,如果被打下场,则很难有机会被救上去了,只能等到下一局才可以上场玩了。

儿时打口袋的一幕幕,是那样的清晰,那玩得满身臭汗,痛快淋漓的感觉,真令人难忘,真想回到童年,再打一次口袋,再过一把瘾。

除了打口袋,沙包的另一个玩法是跳格,跳格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游戏,一般是女孩子玩,男孩子玩的少。在课间时,我们女生经常三三两两,在教室外空地上用粉笔或树枝画好“格子”,然后开心地玩起来。

跳格子游戏,同样深受我们女孩子喜爱,自家院子里,大门口,学校操场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我们玩跳格时画下的“格子”痕迹。在干燥的地面上,我们都是用粉笔画格子,为了明显,多数用白粉笔,也有彩色粉笔画的。如果地面有些潮湿,粉笔画不上去,我们就用树枝、石子、瓦片等在地上画出格子印,也照样玩。我们的上衣兜里,除了整天揣着毽子和沙包,还经常有一小截粉笔,那是专门准备玩跳格时用的。偶尔,我们都忘了带沙包时,就捡小石子充当沙包,也可以开开心心地玩跳格。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没玩过沙包,更不知道什么是跳格游戏。跳格,这个在七、八十年代相当普遍的民间传统游戏,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与孩子们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款款冰冷的现代电子产品游戏和那些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级而精致的玩具。

当我看见邻居小孩独自在房间,坐在一堆各式各样的玩具里,不停地拿起又放下,看看这个摇摇头,摸摸那个皱皱眉,不知道该玩哪一个好时,不禁感慨,他的玩具如此之多,他的童年似乎很丰富,也似乎比我们的童年更幸福,但我却总有一种感觉,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漂亮无比的、高档精致的、尖端高科技的玩具,其实也只不过是成就了孩子们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孤独地玩着一堆玩具罢了,怎比得上我们当年,一个普通的小沙包,甚至是一个小石子,一截粉笔头儿,三两个小伙伴,在外面的泥土地上,就可以玩得忘情,无比开心。

现代的孩子,无法拥有自然、恣意的欢乐,无法完全释放内心深处最真的快乐,他们的童年,是一个残缺而遗憾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真实的,质朴的,是调皮淘气、充满笑声闹声的,是明丽而欢快的,是最难忘也是最幸福的。

我们玩的跳格,还有一种简单的格子画法,是画十条横线。玩法是:

先把沙包扔在1格,单脚踢沙包,一直踢到10格的线外,然后背对着格子,双脚夹着沙包跳起来,用一只手朝后打,沙包落在第几格,则单脚蹦到那一格,再单脚踢沙包,踢出1格外,但不能踢得离格线太远,因为要从1格单脚跳到沙包处,双脚夹住沙包向后跳起,用一只手接住,才算赢了。

在来回踢沙包的过程中,可以一格一格挨着踢,也可以一次踢过去几个格子,只要沙包不落在格线上就行。如果沙包踢到格线上了,或者脚踩到格线了,都算玩坏了。还有用手向后打沙包时,沙包没有落在格子内而是落在了格线上,以及在最后一关,脚夹沙包向后跳用手接时,手没有接住,也都算坏了,轮下一个人接着玩。刚才在哪个格子玩坏的,就还从哪个格子开始玩,还把沙包扔到那一格,从那里接着跳,谁先玩到第10格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沙包还有另一种玩法,叫“倒沙包”,一只手拿两个沙包向上扔,扔起一个的同时接住另一个。可以一只手倒两个沙包,也可以两只手倒三个沙包,还可以在倒的过程中,时而抬起一条腿,从腿下面往上扔,这是花样倒法。我们有时比个数,边倒边数,看谁倒的多。有时比时间,两人一齐开始倒沙包,看谁先坏,看谁倒得久。

有时忘了带毽子,我们也用沙包当毽子踢,用脚玩各种踢法。

一只小小的沙包,其乐无穷,它给了我们一声声快乐的欢笑,给了我们一个个阳光般的日子,它给了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给了我们一个难忘的童年。

一个不要钱的沙包,是我们廉价的玩具,它点亮了我们的童年。

沙包,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是配一副嘎拉哈一起玩,我们的童年,少不了嘎拉哈这一特殊的玩具。

嘎拉哈,是猪、羊后腿的膝盖骨,是小时候我们女孩儿心爱而珍惜的玩具,它不易获得,不像毽子、皮筋、口袋等可以自己很容易做成。

小时候,一年才杀一头猪,过年杀猪时,妈妈就把猪嘎拉哈留给我们玩。嘎拉哈以四个为一副,配合一个口袋一起玩,我们叫“欻嘎拉哈”。欻,字典里音为chua,形容玩嘎拉哈时,抓起嘎拉哈扔散开发出的声音。人们读成三声,不知是把本为拟声词的“欻”当作了动词用,还是另有其字?新华字典里查不到,我也不得而知。

嘎拉哈,以小羊骨的为最佳,小巧而精致。那时人们都很穷,普通人家过年都吃不上羊肉,小孩子自然也无从得到羊嘎拉哈,我们玩的几乎都是猪嘎拉哈,猪的个头比羊的大,形状略歪,笨而粗,但我们仍然爱不释手。听说野狍子身上也有嘎拉哈,但我从未见过。牛和马的嘎拉哈太大,无法玩,没人要。

那时候,有谁得了一副羊嘎拉哈,旁人羡慕得不得了,那可是女孩们人人都梦想拥有的。在当时,能有羊嘎拉哈的人,家庭条件必定强于一般普通人家。所以羊嘎拉哈在女孩儿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件心爱的玩具,它还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伙伴中谁有羊嘎拉哈,我们一起玩时,便玩她的羊嘎拉哈,而不玩自己的猪嘎拉哈,因为羊嘎拉哈不仅好看,招人喜爱,还平整均匀,小巧玲珑,容易抓,玩起来得心应手。

有人把嘎拉哈涂成红色,时间一久,有的地方磨掉了色,斑斑驳驳的。我更喜欢嘎拉哈自然的本色,玩久了,嘎拉哈磨得光滑如玉,干净透亮,手感也更好,像极了小古董。抓在手里,骨石相磕,珂珂作响,悦耳动听,如天籁之音。

嘎拉哈有四个面:坑儿、背儿、轮儿、珍儿,欻嘎拉哈时,用一只手抓着四个嘎拉哈散乱抛在桌上或炕上,再把口袋向头顶上扔,在口袋落下接住前,按规则搬动四个嘎拉哈,依次从坑儿到轮儿,再到珍儿,再到背儿,最后一关,在口袋扔起时,把四个背儿朝上的嘎拉哈一只手全抓起来并且接住口袋,就算完成了。若口袋没接住,或者在“搬”时碰倒了其它的,则是玩“坏了”,轮到下一个人玩。如果一局谁都没玩坏,那就看谁在欻的过程中,抛口袋的次数少,用时间最短,则谁为赢。欻嘎拉哈的关键,口袋要抛高抛正,手要快,动作敏捷并且准确。玩得好的女生,欻嘎拉哈动作迅速,灵巧准确,一气呵成,令人佩服。欻嘎拉哈时,手、脑、眼并用,使我们在无形中锻炼了手的灵巧性和大脑的敏捷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嘎拉哈,我们小时候唯一的骨质玩具,也变得越来越遥远,正从我们的记忆里逐渐消逝,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了。欻嘎拉哈,也成了我们久远而永久的记忆。

岁月像小河流水,带着童年的欢乐和美好,一路流去。我们的童年,已一去不复返。沙包带给我们的那些曾经的快乐,早已化成往事,化成回忆,流淌在记忆的长河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嘎啦哈,你还会玩吗?记忆里一种即将消失的儿时游戏。
坐在炕上玩骨头?竟是满洲老祖宗的桌游
潍坊人玩的扔沙包
东北趣事之——歘“嘎拉哈”决胜败
儿童节专辑:小时候,我们在玩什么丨触乐
读者投稿 | 有趣的丢沙包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