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论解释4 教你炒股票38:走势类型连接的同级别分解站在纯操作的角度,由于任何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因此,只要搞...

教你炒股票38:走势类型连接的同级别分解

站在纯操作的角度,由于任何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因此,只要搞清楚如何判断背驰,然后选好适合的级别,当该级别出现底背驰时买入,顶背驰时卖出,就一招鲜也足以在市场上混好了。

对走势进行分解时会面临多义性的选择,多义性与走势的当下性密切相关的,但对已完成的走势类型进行相应的分解,往往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根据结合律,如何选择一种恰当的对当下走势进行分解的最优策略,是把握当下走势极为关键的问题。显然,一个好的分解方案,在分解规则下,必须保证分解后的走势具有唯一性,否则这种分解就绝对不可能是好的分解。其中,最简单的策略就是进行同级别走势的分解。

例如,以30分钟级别为操作标准的,就可用30分钟级别的图表对走势进行分解操作,可以把走势分解成一段一段的30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操作中只选择其中的上涨和盘整类型,而避开所有下跌类型。对于这种同级别分解视角下的操作,永远只针对一个正在完成着的同级别中枢,一旦该中枢完成,就继续关注下一个同级别中枢。

注意,在这种同级别的分解中,是不需要中枢延伸或扩展的概念的,对30分钟来说,只要5分钟级别的三段上下上或下上下类型有价格区间的重合就构成一个中枢。这就是说,只要三条次级别线段上下上重叠,就可以构筑一个30分钟中枢。如果这5分钟次级别延伸出6段,那么就当成两个30分钟盘整类型的连接,在这种分解中,是允许盘整+盘整情况的。

在实际中,你只需对本级别走势进行同级别分解,同时,可以用中枢扩展、延伸等方式,确定其次级别的中枢,这里只涉及一个组合规则的问题,而组合规则是为了方便操作以及判断,只要不违反不同线段连接的结合律,以及分解的唯一性,就是允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晰且易于操作。

说得深入一点,走势分解、组合的难点在于走势有级别,而高级别的走势是由低级别构成的。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的综合运用。按中枢来分解,就是把本级别上的趋势走势分成上涨、下跌、盘整三个走势形态,避开下跌和盘整走势,只炒作上涨走势。按走势类型来分解,就是把这三种形态的走势都按照统一级别进行分段分解,只炒上涨段,不炒下跌段。不考虑什么中枢,或者盘整之类的东西。

下面这张示意图,就是按照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分解。所谓的纯粹的走势类型,其实就是一条线段内部的走势,在缠论的定义中,任何一个级别的线段内部都是有缠论定义的模型走势构筑的。我们还能发现一个重要的逻辑,任何所谓的走势都是有N型结构构筑的,所以,分解其实就是把由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分成一段一段的走势,分别操作。

因此,完全合理、不违反任何理论原则的,可以制定出这样的同级别分解规则:在某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与此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就不用去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在本级别被分解了。

同级别分解是一个实战的操作策略,我们就可以把走势一段段地分割,而后一段段地操作。例如上证指数,1-2是1个月走出来的运动,3-4是一周走出来的运动,但它们都是在5分钟图表上看到的走势,通过分解我们会发现,缠论定义的级别大小与时间周期的长短没有关系,一个月的运动和一星期的运动是可以在同一级别的图表走势上被分解出来。

首先,我们先把同级别的逻辑搞清楚。例如,下图所示,0-6这是一个盘整+盘整的走势,它是由六段5分钟走势构筑的,走到3时,0-3就可以划分成一个30分钟盘整走势。走到6的时候,3-6就可以划分成另一个30分钟盘整走势,因此,它们是两个30分钟盘整走势的连接,这就叫同级别的盘整+盘整运动。

那么为什么在它次级别里不允许盘整+盘整如果你想把这段走势进行次级别分解你必须把它切换到5分钟图表上去分解这样你看到得就是5分钟线段的震荡走势而不是什么盘整+盘整的走势在操作上,你就会分段操作,在0-1、2-3、4-5买入,在1-2、3-4、5-6卖出。

把走势进行同级别的分解对交易有什么作用呢?同级别分解其实就是不同级别的买卖点拆开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搭建。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级别混在一起操作,对于初学者是有困难的。所以初学者可以先练在某个级别下的同级别分解,掌握在这个级别下是如何进行交易的,而后再把多个级别联立起来,形成立体化交易。

按照以上的同级别分解规则,对投资者进行机械化操作是十分有利的,无所谓牛市熊市。例如,如果分解的级别规定是30分钟,那么只要30分钟上涨就是牛市,否则就是熊市,完全可以不管市场的实际走势如何,在这种分解的视角下,市场被有效地肢解成一段段30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如此分解,如此操作,如此而已。

注意,这种方法或分解是可以结合在更大的操作系统里的。例如,你的资金有一定规模,那么你可以设定某个量的筹码按某个级别的分解操作,另一个量的筹码按另一个更大级别的分解操作,这样,就如同开了一个分区卷钱的机械,机械地按照一个规定的节奏去吸市场的血。这样不断地机械操作下去,成本就会不断减少,而这种机械化操作的力量是很大的。

如果你是按照30分钟级别操作,就把行情分成一段段的30分钟走势,一个30分钟下跌走势结束,你就做一个30分钟上涨走势,30分钟级别走势来回做,日线走势你是不用管的,因为日线走势已经被分解成一段段的30分钟上、下运动了。如果你是按照5分钟级别操作,就把行情分成一段段的5分钟走势,做每一个5分钟的上涨走势就可以了。你是不用管30分钟走势的。同样的道理,在1分钟级别上的操作,你也不用管5分钟走势,只做1钟的上涨走势就可以了。这就是机械化操作。也就是说,每个级别的同级别分解其实就是多级别联立下的一个组件。例如,上证指数,从3586点到2440点是一个30分钟下跌趋势,你在下跌趋势背驰后买入,到目前为止依然不需要出局,因为从2440点开始的30分钟上涨走势还没有结束,现在才走了一个5分钟上涨走势而已。

我们再切换到5分钟图表看,从2440点走到现在也还不能确认5分钟上涨走势结束,所以你在2440点附近买入的5分钟的仓位也是一直拿着。当然你也可以走,因为2440点到现在已经有两个5分钟中枢了,这是策略选择的问题。

再切换到1分钟图表上看,从2440点以来已经构筑多个1分钟走势了,当1分钟上涨结束你就卖出1分钟的仓位,当1分钟调整结束你就再买入1分钟的仓位。

把30分钟、5分钟、1分钟这三个级别的模型叠加起来,你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一个多级别联立下的立体交易模型。

但理论和实操是两个事情,同样的结构,在不同市场时期内发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理论你再清楚,实操依然会出问题。为什么?缠论告诉你的是现在发生的过去,背驰也是发生过的,它只是上涨基础,不代表一定上涨,上涨需要新的力量产生。缠论强调的是不测而测,对应实战时,强调的是应对,而行情是否延续或转折需要考察的是新的能量是否生成和延续,这需要基本面维度来考察。市场的走势运动是合力而为,你永远不要猜未来的走势,走势是在当下就给你呈现的,需要当下的应对,这是缠论赋予我们的能力,我们需要先把这个能力掌握,这是交易的基础。所有前面讲的课程都是在讲定式,你定式再熟也不能代表实操,临盘时还是会出现变化,但是你要先把模型搞清楚,如果你连模型都不懂,是没法往下走的。

其实,对投资者来说,你根本无须关心个股的具体涨幅有多少,只要足够活跃,上下震荡大,这种机械化操作产生的利润是与时间成正比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就会比任何单边上涨的股票产生更大的利润。甚至可以对所有股票按某级别走势的幅度进行数据分析,把所有历史走势都计算一次,选择一组历史上某级别平均震荡幅度最大的股票,不断操作下去,这样的效果更好。这种分解方法,特别适合于小资金又时间充裕的进行全仓操作,也适合于大资金进行一定量的差价操作,更适合于庄家的洗盘减成本操作。当然,每种在具体应用时,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具体的操作程式,按最一般的情况列举如下,注意,这是一个机械化操作,按程式来就行:不妨从一个下跌背驰开始,以一个30分钟级别的分解为例子,按30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必然首先出现向上的第一段走势类型,根据其内部结构可以判断其背驰或盘整背驰结束点,先卖出,然后必然有向下的第二段,这里有两种情况:1、不跌破第一段低点,重新买入,2、跌破第一段低点,如果与第一段前的向下段形成盘整背驰,也重新买入,否则继续观望,直到出现新的下跌背驰。在第二段重新买入的情况下,然后出现向上的第三段,相应面临两种情况:1、超过第一段的高点;2、低于第一段的高点。对于第二种情况,一定是先卖出;第一种情况,又分两种情况:1、第三段对第一段发生盘整背驰,这时要卖出;2、第三段对第一段不发生盘整背驰,这时候继续持有。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延续下去,直到下一段向上的30分钟走势类型相对前一段向上的走势类型出现不创新高或者盘整背驰为止,这就结束了向上段的运作。向上段的运作,都是先买后卖的。一旦向上段的运作结束后,就进入向下段的运作。向下段的运作刚好相反,是先卖后买,从刚才向上段结束的背驰点开始,所有操作刚好反过来就可以。

上面,缠师以一个30分钟级别的分解为例,讲了在不同阶段所需要面对的一些情况,以及需要怎么样去处理的策略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一个30分钟下跌趋势背驰后,这个背驰点就可以作为第一类买点买入,然后跟踪向上第一段的次级别内部结构(趋势背驰后肯定会有一个次级别的反弹),如果内部结构完成并且产生背驰要先卖出。

然后再看第二段的下跌力度。第二段下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跌破前低,第二种是不跌破前低。如果不跌破前低,那就要重新再买回来,相当于做了一次差价。

如果跌破前低,那就要跟前一个同方向的下跌段c进行比较,如果形成盘整背驰也可以重新买入;如果没有形成盘整背驰,那就继续观望,直到出现新的下跌背驰。

第二段重新买入以后,然后就是看向上的第三段。向上的第三段上也存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超过第一段的高点,第二种是低于第一段的高点。

如果超过第一段的高点,就要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如果形成盘整背驰就要卖出;如果没有形成盘整背驰,那就继续持有。

如果低于第一段的高点,那就要卖出。

缠师说得非常清楚,大家跟着缠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画图就能明白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一段都需要内部的次级别结构的背驰来认定,即所有买卖点都是次级别的一类买卖点,这点很重要。

基础知识增强复习:

1、什么是线段?线段是有级别的。本级别上的线段是由本级别K线走势构筑的。在本级别图表上,K线走势被称之为最低级别的线段。比如,在30分钟图表上,由K线构筑的线段级别就是1分钟级别。在日线图表上,最低级别的线段是5分钟级别的。在周线图表上,最低级别的线段就是30分钟级别的。也就是说,不论哪个级别的图表,它们的最低级别线段都是由图表上的K线构筑的,K线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线段。

2、什么是走势?走势就是由三条最低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走势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条次级别盘整走势,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次级别中枢。其实,走势的核心部件是中枢,包含一个中枢的是盘整走势,包含两个中枢的是趋势走势。盘整走势只比中枢多了进入段和离开段,在缠论的分解角度看,它们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3、在本级别图表上,只有两种级别的线段,最低级别线段和次级别线段。比如,在30分钟图表上,1分钟线段就是最低级别线段,三条1分钟线段构筑的结构走势就是次级别线段;在日线图表上,5分钟线段就是最低级别线段,由三条5分钟线段构筑的结构走势,就是次级别线段。因此,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把不同级别上的最低线段和次级别线段区别开。最低级别线段是本级别图表上的K线线段,它们是直来直去的K线组合。而次级别线段内部具有明显的由最低线段构筑的N型结构。

4、我们还可以从线段的命名上,发现这些线段属于哪个级别的图表上的走势,比如,在上面的示意图上,标示的是两个30分钟中枢的下跌走势,这个下跌走势也可以称之为30分钟级别的趋势下跌走势,因为它们包含两个30分钟的中枢。按照缠论的定义,30分钟中枢是由三条5分钟走势重叠构筑的,凡是带有“走势”后缀的命名,都是一种N型结构走势,而构筑这个结构就是1分钟线段,所以,我们可以判断该图表是30分钟级别的图表,1分钟是其最低级别线段,5分钟是次级别线段,三条5分钟次级别线段重叠构筑了一个30分钟中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线段的例子
复习-如何预防小转大
《转载》是驴都一个球样 作者:简单就是美
对走势的理解
---背驰后的走势及走势分解初探
2小时弄懂缠论中枢和级别----理论精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