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书帮你解决《红楼梦》考场难题

随着新的考场要求变化,《红楼梦》在考场中所占的分数越来越多,暴露的学生问题层出不穷。

有些学生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填空选择题做起来频繁出错。

有些学生浏览过《红楼梦》原著,对表象有所了解,但面对鉴赏题时,束手无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和石老师共同编辑了这份《<红楼梦>精读》讲义。内容涵盖主要的章节概括,章节中涉及的填空、选择、简答题,同时对章节中的内容节选也设计了小说阅读题考察,更有对章节中的人物(事件)做赏析。

让学生做一讲阅读,了解一章内容、熟悉一个人物,解决一道难题。助学生在考场所向披靡。

下面是石老师对这份资料的介绍:

曹公定难料到,一部以血泪筑成的作品,能在五百年后,以如此形式出现在莘莘学子案头。姑不论这本巨著带给学生什么东西,然而我想无奈甚至痛苦必是有的。

《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情节繁杂、包罗万象、艺术高超。多少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研究之,也未必晓其真意,以煌煌巨著考查十几岁的学生,不可谓不难。好在并非要求学生成为专家,只要求学生知其大概,且懂得要点即可。

世间事物发展,皆越行越深,越进越难。考了两年之后,北京市对《红楼梦》的考查更加细致、全面,且上海、浙江、山东等地,也都有考察,此为趋势,如无意外,对《红楼梦》的考查很快会普及到各套试卷,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势之下。考查内容上,不只是考查小说鉴赏的基本内容(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等),也开始考查一些对原著内容、人物的鉴赏分析。

《红楼梦》一书百二十回,七十余万字。出场人物近千人,有名姓者七百余人。学生既要了解主要部分,又要懂得丰富内涵,还要掌握分析方法,实非易事。

以上皆是本份资料出炉之缘由,唯愿能助同学懂得多些,学得易些,考得好些!

吾友张老师勤奋踏实,在我提出想法后,对《红楼梦》的资料进行搜集、分类、整合、完善。历时半年,把《红楼梦》中重点回目抽取出来,编辑成切实实用的学习资料,今天推荐给大家。

做题百篇,让你不惧难题

多方解读,只愿高考扬名

全书内容近350页(附20页答案解析),每份售价150元(纸质图书包邮),48小时内发货。

需要的可添加老师

276433452

购买

下面发出一讲,供大家参考:

5精读《红楼梦》之第十三回·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内容简介:

秦可卿病故,托梦给凤姐,叮嘱“盛筵必散”,居安思危,并告知近日贾府将有大喜事。宝玉听说可卿身故,急火攻心而吐血,连夜赶去吊唁。贾珍极其悲痛,愿为秦可卿的丧礼尽其所有,动用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棺木。秦可卿的丫鬟瑞珠也触柱而死,贾珍以孙女之礼葬之。贾珍又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职。由于尤氏旧疾发作,无人主事,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贾珍遂请凤姐协理。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内容简介:

凤姐主持操办丧事,整顿宁府内务,威重令行,赏罚分明,进展顺利。贾琏遣昭儿从苏州赶回,告知林如海身故之讯,宝玉长叹,担心黛玉过于伤心。秦可卿出殡之日,场面浩大,许多名流前来吊唁。水静王也在其中。水静王特意问起宝玉,贾政忙叫宝玉除去孝服前去相见。

秦可卿与秦钟的遗言

1可卿遗言

那天晚上王熙凤记挂护送林黛玉回扬州探父的贾琏,时至三更才“星眼微朦”,恍惚间看到秦可卿来告别,就听她说出一番话来: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看起来秦可卿也是个“金句党”,一开口就是三句至理名言,凤姐虽然没有读过书,却也“心胸大快,十分敬畏”,打问“永保无虞”之法,然后秦可卿在明确表示“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前提下,又指出了一条“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的保永全之法: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概括一下她的“保永全”方案,主要就是趁现在手里有钱,在祖坟旁边多买田舍(同时租出去),以后祭祖费用都在这里出,家塾也设在这里,而这里的租赁、祭祀、供给等等按房逐年轮流掌管。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各房成为利益共同体,不必因此争权夺利,侵吞财产;二是哪怕有罪抄家(应后事),用来祭祀的产业却是不会没收的;三是家族败落了,还可以有退路,一边务农,一边读书,还不影响祭祖。

原来她考虑的是家族的“退步之计”。

不得不说,秦可卿给出的是“居安思危”的长远之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便她向王熙凤暗示贾府将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那也只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热闹过后终将冷场。

同时,这也是秦可卿的真切体会,因为她所在的东府,除了门口的石狮子外,没有一处是干净的;而她自己的死,也大半是因为无法承受与公公贾珍“爬灰”之事泄露而产生的巨大压力。

而“爬灰”本身,又岂不是荣华富贵已极而欲望失控造成的直接后果么?

2秦钟遗言

书上说,当时秦钟的魂魄已经被许多鬼判给拘去了,无论他怎么求告都没用,直到宝玉这个“运旺时盛的人”来了,鬼判们才肯放他暂时回来。

秦钟十多岁的人,本来就不甘心如此早死,心里本来记挂着许多事,诸如家中无人掌管家务,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智能尚无下落等等,不过,当他见到宝玉,对这类似乎很重要的事一言未及,说的却是这几句:

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说完这几句,秦钟“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核心就是八个字:立志功名,荣耀显达。

据我们对秦钟与宝玉相识、相知的过程,尽管是一起上学,但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并不是读书,而是“一起”读书;他们主要的是任务是“交朋友”。

我们也并没有听秦钟说过如宝玉所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样离经叛道的话,但从他遗言里说“见识自为高过世人”可知,也是颇不把“圣贤之言”(主要指解释圣贤之言的高头讲章)放在眼里的。

就是说,他未必像宝玉那样对仕途经济姿态决绝,但也确实有点不放在心上。

而现在,他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才发现,由于“交朋友”引发家塾闹剧也好,与小尼姑智能儿你侬我侬也好,都是“自误”,还是得走仕途经济之路。

只不过,后悔无及,他只能把这个经反省而得出的结论用以告诫宝玉了。

他考虑的,是个体的“进步之计”。

秦可卿的“退步之计”与秦钟的“进步之计”,姐弟俩的临终遗言方向相反,但其实是个统一体,两者结合,或许真是“保永全”之计。

从“协理宁国府“看王熙凤的聪明强大

从红楼梦第十三回到十四回,通过写王熙凤协理荣国府、组织协调可卿的盛大葬礼,既描绘了贵族世家的浩大声势排场,又重点刻画了王熙凤的精明强干、杀伐决断。权力是本回的重要关键词。凤姐被作者视为脂粉里的英雄,也被一些论者评为女版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式的人物。

《红楼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面评价凤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首先,凤姐的先天条件非常出色,贵族出身,容貌不凡,气质出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美貌与高贵,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上天宝贵的馈赠,在任何人群中,都只属于少数人。封建时期女性地位低于男人,依附于男人,容貌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正是这两项资本,使她具有了成为贾府琏二奶奶的基本条件。

不过,少读书与她性格特质的最终形成有重要关系,使她与《红楼梦》中其他大家闺秀有完全不一样的特点。

从积极角度看,她没受到太多礼教束缚,条条框框、教条主义的限制基本没有。她天性里自由活泼、争强好胜、敢做敢为的特质得到强化。她也基本没受传统文化低调中庸风格的影响,喜欢表现自我。贾珍请她协助料理事务,王夫人还有所顾虑,凤姐内心却早已跃跃欲试,“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能干”。表现在管理上,她善于树立权威,迎难而上,不做老好人,要求令行即止。“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在处理事务方面,王熙凤个性强悍、不受束缚。凤姐很善于在生活中学习、观察。谁都知道凤姐擅长察言观色,从管理学的角度,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对人的观察研究能力。不甘平凡、喜欢出动出击的生活态度,更使她得以在实践中磨砺成长,积累经验。

凤姐还很能抓住事务的关键。我们看到她接受任务之后,首先思考核心问题。“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才回得去”,通过冷静思考,她便抓住了宁国府急需理清的五大关键问题。这需要经验、观察力及非常好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执行力方面,凤姐也是超一流的,她雷厉风行的个性起了关键作用。为了目标的实施,她为下人制定了严格纪律,谁若违反,都要不讲情面地予以严惩。“赖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打架拌嘴的,立刻拿了来回我。你要徇情,叫我查出来,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算帐。”并通过杀一儆百,迅速确立了权威。

不能不说,凤姐好权,揽权,善于用权。即便在宝玉面前,她经常表现出难得的姐姐般的温情,两人常玩闹在一块,她对自己掌握的权力还是挺有几分得意的。本回中,看到众人到凤姐处领牌,宝玉因道:“怎么咱们家没人来领牌子支东西?”凤姐道:“他们来领的时候,你还做梦呢。我且问你,你们多早晚才念夜书呢?”宝玉道:“巴不得今日就念才好。只是他们不快给收拾书房,也是没法儿。”凤姐笑道:“你请我请儿,包管就快了。”宝玉道:“你也不中用,他们该做到那里的时候,自然有了。”凤姐道:“就是他们做也得要东西,搁不住我不给对牌,是难的。”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这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凤姐不会琴棋书画,毕竟又比宝玉年长些,不可能总是打打闹闹,她和宝玉的交流、增进情感的方式,常常便是借助管家职务之便,行使些优先权,让宝玉的生活事务更妥帖顺畅。这也是凤姐身上温情、可爱的一面。

凤姐的少于读书,使她更接近俗世的生活世界,成就了凤辣子的威名,却又使她难以发展大智慧、大胸襟,伦理规则教育的缺失更导致她缺少道德、法律底线,为她最后悲剧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一、名著阅读

1.秦可卿死前入谁之梦托后事?( )

A.王熙凤B.林黛玉C.薛宝钗D.李纨

2.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 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

B.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D.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E.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宁府为秦可卿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北静王也来了。贾珍同贾政贾赦三人连忙以家礼相见。北静王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并对贾政说,想见见衔玉而诞的宝玉,宝玉很不情愿。

B.《家》叙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落崩溃的过程,高家三兄弟的恋爱故事是小说的重要内容,包括觉新与梅、瑞珏的婚姻悲剧、觉慧与鸣凤的爱情悲剧、觉民与琴奋起反抗获得的幸福爱情。

C.《家》中写道:“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幻梦而哭。”这里的“他”指的是觉民,而“梦”的内容则是指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想到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等。

D.贵妃省亲时邀众人作诗。宝玉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被宝钗转眼瞥见,教他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 ,并指出其用典出处。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称宝钗为师父。

E.觉新两个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进步些,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

5.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十二金钗”中 的判词。

(2)《红楼梦》中有许多重要章节,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请选择人物序号填写在空格处。

《红楼梦》中,醉卧芍药裀的是 ,协理宁国府的是 ,共读《西厢记》的是 。

A.贾宝玉 B.林黛玉 C.王熙凤 D.史湘云 E.薛宝钗 F.贾探春

名著鉴赏

6.赵姨娘因妒生恨,施法险害了叔嫂二人的性命。这叔嫂二人是( )

A.凤哥、宝玉B.熙凤、贾瑞C.可卿、贾珍D.李纨、宝玉

7.下列内容有误的是( )

A.“风月宝鉴”是面镜子,由“警幻仙子”所制,目的是“治邪思妄动”之症,就是控制不良的欲望。

B.秦可卿病逝的消息传出后,熙凤吓了一身冷汗,心中似戳了一刀,不忍“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来;贾珍“哭得泪人一般”,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贾蓉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C.可卿托梦,警示熙凤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且日后有了罪,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D.宁国府总管来升说熙凤“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8.下列内容有误的是( )

A.北静王对贾政赞宝玉“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宝玉虽厌恶世俗浑浊,当北静王邀见他时,却自是欢喜。

B.宝玉的四首诗得到元妃的夸赞,又指定《杏帘在望》为冠。其实此乃宝钗代作。

C.《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回中,袭人委婉规劝宝玉“读书上进”,途“经济之路”。 名花解语,本是唐玄宗赞杨贵妃善解人意的,后喻美女善解人意。

D.第二十回,黛玉和宝玉怄气,只向窗前流泪。宝玉来劝,一句“亲不间疏、先不僭后”,脂评“八字足可消气”。

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10.《红楼梦》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第一天,便对众婆子媳妇发表了一篇就职训话。第五十六回宝钗协助李纨理家几天后,对众老妈妈们也发表了一篇就职训话。请概括两篇训话的内容和特点。

11.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让“合族中上下无不称赞”,请简要概括她的管理措施。

12.《红楼梦》第十四回写道:“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

文中写的是谁?体现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13.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胭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4.从以下《红楼梦》的经典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要概括其内容,并简要分析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黛玉葬花 、宝玉挨打 、宝钗扑蝶、 晴雯撕扇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15.熙凤接受协理宁国府的工作时说:“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你在文中是否看到熙凤请教贾珍和王夫人?就此分析熙凤的性格特点。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三回)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甲】这些人个个皆敛声(bǐng) 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乙】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选文二 (取材于第十三至十四回)

《红楼梦》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到:宁国府秦可卿病亡,公公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自己伤心难支,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宁国府无人主事,乱成一团。贾宝玉向贾珍推荐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针对宁府的五件积弊: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理。凤姐如何处治呢?且看第14回。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又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摊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立刻来回我。【丙】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众人领命而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juān“除去”的意思)了。

凤姐儿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自己每日从那府中做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

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凤姐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巴不得先问他完了事,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

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又发与这人去了。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有删改)

16.下列语句中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词语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这些人个个皆敛声(bǐng)气

【乙】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丙】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A.横线上应填“秉”,“嫡”是“家庭的旁支”的意思,“徇”读作“xùn”

B.横线上应填“屏”,“嫡”是“家庭的旁支”的意思,“徇”读作“xún”

C.横线上应填“秉”,“嫡”是“家庭的正支”的意思,“徇”读作“xún”

D.横线上应填“屏”,“嫡”是“家庭的正支”的意思,“徇”读作“xùn”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均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对王熙凤形象进行描写。

B.王熙凤的服饰和外貌描写,鲜明地体现出她的华贵之气和精明、狡黠。

C.贾母称王熙凤为“泼皮破落户儿”,意在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的出身。

D.王熙凤担心自己不能料理好宁国府的丧事,所以不敢去接贾珍的对牌。

18.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说,这一回“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请任选其一,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19.两篇选文都写到了王熙凤对他人的“关心”,一处是对黛玉,另一处是对贾珍夫妇,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两处“关心”的含义。

5精读《红楼梦》第十三回·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参考答案

1.A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提醒凤姐“盛极必衰,月满则亏”的道理,指出贾府气数将尽必将衰败,提醒王熙凤居安思危尽早预备衰败后的事宜并具体指出了可行的措施。

2.B项,“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错误,“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选项把二者弄反了。

16.D(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嫡: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正支(跟“庶”相对))

17.B(A.“两篇选文均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对王熙凤形象进行描写”错误,选文一没有心理描写,选文二没有外貌描写。C.“出身”错误,由原文“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可知应是介绍性格,在这里贾母称王熙凤为“泼皮破落户”,在一定程度上正反应了王熙凤伶牙利嘴的特色。D.“王熙凤担心自己不能料理好宁国府的丧事”错误,由原文“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可知凤姐不是怕自己料理不好,而是假装推诿,客套一下。)

18.①写凤姐之心机:凤姐善于表现,心机很重;外人面前很客气,对下属要求很严格。凤姐“得意”的时候,也不忘“逢场作戏”。

19.答案示例:

对黛玉: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力的象征,黛玉是贾母疼爱的外孙女。王熙凤对黛玉嘘寒问暖,极度赞扬,既是怜惜黛玉,也是取悦贾母。对黛玉的生活安排细致周到,也表现了她的才干。

对贾珍夫妇:

贾珍是宁国府的当家人,把协理宁国府的大权交给了王熙凤,这对王熙凤是莫大的信任和施展才能的机会。王熙凤在百忙之中不忘关注贾珍、尤氏生活,既是对两人的照顾,也是对贾珍给她展示才能的机会的感激。

全书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贾宝玉第一次在大喜庆的日子为女人落泪,却不是林黛玉
89年北影版《红楼梦》服装大鉴赏
《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高考名著阅读备考:《红楼梦》经典情节考查
王昆仑论王熙凤
《红楼梦》背面故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