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届考前指导:语言文字运用
【一、词语选择】
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做出最佳选择。解题的关键有三步:
一是找差异。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情色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
/  法制:法制制度。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 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有悔悟义。
/ 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刻  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而不见视无睹 视而不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或装作没看见,并不强调经常见到;熟视无睹则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有经常见到之意。
2.结合语境是不变的准则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2021年全国乙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         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咫尺,接近或刚满一尺。
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 
单从这两个词语来看,没有多大的个性差别。都强调距离之近,一个说只有一尺距离,一个说用手难摸得到。到底选择哪一个更合适,就得看语境。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天涯的人变得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 
从上面句子可看出,“远”对“近”,“咫尺”对“天涯”。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我们常习惯这样说,从语感上一读便能选择。
 
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杞人忧天,强调一个不必要的“忧”,忧是重点。空穴来风强调一个“来”字,强调这个“风”来得有依据。
看语境: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        
这里用“空穴来风”也是可以的,但是相对杞人忧天,在最恰当是则略逊一筹。因为前面“担心”就是“忧”,所以“杞人忧天”与前文呼应得更为密切些。
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泾渭分明强调的是二者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强调二选一。细细推敲,这两个词语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语境: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         
一看语境,答案就出来了。语境中指出的是线上与线下二者之间“界限”,而不是强调二者非要选择哪一个的问题。再从上下文强调“线上”与“线下”的隔膜来看,也是说明二者的界限。所以选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
取之不尽,拿不完,用不尽,意思是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
这两个词的差别,一个是强调连接的“不断”,一个是强调用度的“不尽”。
语境: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        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这一空,就得看两个词语的语法属性,源源不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状语。取之不尽只能作谓语、定语,不能作状语。
综合起来,选A。
3.运用排除法好处多
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这一题也可以运用排除法,以易排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第一空近在咫尺是最容易做出选择的。第一空可以排除BD。同时注意到,A和C的第四项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第四项考生拿不准也不影响答题。我们再来盯住A和C。第三空的泾渭分明也是比较容易选择的,所以第二空杞人忧天空穴来风拿不准也不影响答题
二、语句衔接
衔接题是把原文的一句话“扣”出来,在句子内部小分句的顺序、关联词的搭配、语言表达、句式、词语的变换等方面,给出不同选项,让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考生要有语境意识,还要有语法知识,更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起来,这道理题目难度并不高,只要掌握了规律,用排除法题目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目标:此题不丢分。
【应考锦囊】
1.要有主体意识。从整体上把握这几段话的论述主体是谁,紧扣论述的主体,也就能从全局上把握文段强调的重点内容。
2.注意先后顺序。选项内部可能有两到三个小分句,讲述的内容排列的顺序的所不同,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这就要接合上下文来推断。排序一般原则:①按事物的逻辑顺序排列;②强调的重点、突出的内容在前;③上文中讲到的内容有先后顺序排列提示的,如ABC,那么所选取的部分也严格按上文的ABC先后顺序来执行;④前后勾连,也称“瞻前顾后”,句子的前面与上文连贯,后面与下文相衔接。这一点尤其重要。
3.注意句式和语言的选择。注意题目的表述是“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也就是说,要优中选优,选取“最恰当”的。有时这个“最恰当”,可能会从句式上进行断定,如被动句、句式的工整、对称性、简略性、语言风格与文段语境相符(口头语与书面语、严密性与文采性)等。 
4.注意逻辑关系。对应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顺承、假设等,到底是什么关系,运用什么关联词,由上下文的语意关系来确定。
5.句子的位置。开头,结尾,还是中间。在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
【高考真题】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泾渭分明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源源不断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交往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解题技法指导】
18.选A。【解析】找出选项的不同。
一是关联词的不同:“是…也是…”“不但 …而且…”。
A.社会交往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二是顺序的不同,社会交往”“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先后顺序。
A.社会交往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思考点】
①句子位置。段中小结句。由社会交往推广到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
②先后顺序。前文是否有顺序的排列(前文ABC,后文ABC),前后文的衔接(A+B, A接前文,B连后文)。前文前面内容提到”社会交往效率的提高”,从陈述对象一致的角度出发,下一句的主语与之衔接,也应该是“社会交往”;后文由“社会交往”推而广之,到“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排除CD。
③逻辑关系。“社会交往”引申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这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两种现象都是一致的,没有程度上的区别。不能用”,“是…也是…”比“不但 …而且…”恰当,排除B。
④句式语法。D项是睁眼说瞎话,明显不合句意。综合选A
三、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在历年高考改革中,是不可或缺项。这一考点,也是考生的难点。考生需要熟悉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2021年高考,修改病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022届高考备考,还要兼顾一下病句修改的其他题型。不管题目形式怎样变化,只有掌握病句的修改规律,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小技巧:①必备的语法知识(主谓宾、定状补);②结合文意来判断,不只是语法上的技术问题,表达服从于文意需要;③要有点逻辑推理能力(关联词方面对就的逻辑推理);④找不同,不同的地方就是错误点争执的地方;⑤快速删选,排除法,节省时间。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找不同,细分辨
A.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
找病因,细删选
19.B。解析:画线句语句有二,均为成分残缺,一滥用介词“通过”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排除CD。二是“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前缺少主语,应加上“他们”,排除A。故选B。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找不同,细分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19.选B。【解析】
找病因,细删选
①“由于”的位置问题。理解句意,“由于”是讲原因,后面接结果。原因: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结果:(空间和时间)大大增强了互动性。这一句的主语是一致的,也就是关联词入到主语之后。病因: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同主在后,不同主在前。)
②“互动性大大增强”和“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的区别。“互动性大大增强”是主谓式,“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是动宾式。代入原句,我们可以看出,是“空间和时间互动性”在增强,不是“空间和时间”增强了互动性。病因:搭配不语不当(主谓搭配不当。)
③“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与“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的区别。要么说“……得到显著提高”,要么说“有助于……提高”。病因:“有助于……显著提高”句式杂糅。
【高考真题】【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19.选D。【解析】
找不同,细分辨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找病因,细删选
①“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三者区别。可改为都是主谓短语(句)的“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或者同为偏正结构短语的“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病因:结构混乱。
②“导致”与“使得”区别。“导致”意为“引起”,一般接不太好的结果,而句中是“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应改为“使得”。病因:搭配不当(动宾不当,动词不当。)
③“这”的有无。前面如果是主谓短语“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那么后面可以加上“这”,指代更明确,主语更完整。前面如果是偏正短语,那么“这”就是多余。病因:重复
 
    四、补写句子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方法技巧:
01理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站得高才可看得远。微观填写,得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理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高考真题】【2021年新高考Ⅱ卷】
③处:(从上下文找出对应的关键信息
中国画通常   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  ③      ,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解析】③处,要从上下文结构来分析。“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一个冒号表示总分关系。
人物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山水画——?
花鸟画——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 
那么山水画体现出的是“自然和人生”的什么关系呢?这自然让我们联想到山水田园诗,写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一推便知。
综合答案: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评分:(1+1)“人与自然”(1分)“的关系”,或“的和谐相处”(1分)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段意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辩证分析。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对就关联词一定要写出来,这是得分点之一。
【高考真题】2021年全国甲卷】
处:前后文提示非常重要(关键词、关联词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__得天独厚的(1分)自然条件(1分)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仍然供不应求。 
【解析】处: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关联词——“也”。
从上面一句来看,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推知,本句中的“科技助力”,也可以让新疆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从下面一句来看,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更加确定品质是第②处所填写信息的重要内容。
找到了关键信息“品质优良”,但如果把“品质优良”代入所填句子中,“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品质优_语意完整连贯性不够,念不通。从语感上,后面应加上“原因”。
正确答案: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品质优良的原因_
参考评分:(1+1)品质优良(1分)的原因(1分)注意:这一处两个得分点基本上是唯一的,不可变换。
 
【高考真题】2021年全国甲卷】
处:前后文提示非常重要(关键词、关联词、句式)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__得天独厚的(1分)自然条件(1分)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_品质优良(1分)的原因(1分。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仍然供不应求 
【解析】处是本段的结句。填写内容要抓两点:
第一点:“同时”,表并列关系。同时,是对新疆棉的另一个属性的表述,前面讲到品质不断提升”,那么后文对应的应填新疆棉的另一面。
第二点:后文的”。一个“但”,表示语意上的转折。“供不应求”是一个重要信息,说明新疆棉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这时就可以推断出一个重要信息“产量”。对应的应填新疆棉的另一面,就找到了,由前文的“品质”转到“产量”上来,品质好,但是产量不够,这一层意思上的转折说得通。
具体到填写,如果不动动脑子,填上“产量不够”,那就一分也不能拿了。
填写时,还要注意上文的句子句式,“同时”表并列关系。前文品质不断提升下文也可以采用产量不断……”句式。找出与主语“产量”搭配的谓语就可以了。“提高”“增加”“上升”都可以。
 参考评分:(1+1)
产量(1分)也不断增加(提高、上升)(1分)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一点点按顺序对应。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要有顺序感。
【高考真题】2021年新高考Ⅱ卷】
②处:(从句子所在的位置,从下文找出对应的关键信息
中国画通常   ②      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  ③      ,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解析】②处,紧随的下一句“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类”信息极为关键,它是对第一句的解读。“这”所指的就是上一句内容,“是以题材为标准类”,说明上一句主要内容是中国画的题材分类。那么中国画题材分类有哪些呢,再从后文自然可找出三类来,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综合答案: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
参考评分:(1+1)人物、山水、花鸟(1分)分为……三大类(1分)
4.句式内容的对称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高考真题】2021年新高考Ⅱ卷】
①处:(从下文中找关键信息,上下句句式对称
一般来,东方艺术主观  ①     。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
【解析】①处,从下文以画为例可以看出,西洋画和中国画分别是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神韵”, 一个实,一个虚,一个客观民,一个主观;由前面的“东方艺术重主观”,自然可以找到答案,“西方艺术重客观”。
综合答案:西方艺术重客观
参考评分:(1+1)西方艺术(1分)重客观(1分)
这一空所填写内容是固定的,比较简单。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高考真题】2021年新高考Ⅰ卷】
②处:(从上文中找关键词语
雪衣藻      ②    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从绿色到红色“西瓜色”。
【解析】这一处填写可以说很简单。 由后文从绿色到红色,可推知雪衣藻原先是绿色的,从后文成熟后可推知雪衣藻绿色的时期就在成长期,“成长”与“成熟”对应;很多植物都有这类属性,季节不同、成长阶段不同,颜色也会不同。
综合答案:“生长期呈绿色”或“成长期是绿色的”
 “呈”字比“是”更好,因为下文有“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这样的表述,就原文“呈”更贴切。参考评分:(1+1)成长期(1分)呈绿色(1分)
③处:(从下文中找关键词语,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     ③     ,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析】③处填写更为简单。“从而     ③     ”表示形成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就是后文中“融雪速度的加快”。
综合答案:加快融雪速度参考评分:(1+1)加快(1分)融雪速度(1分)
 
6.标点的提示作用。在分句间结构、句群间关联、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示例略)
 
【高考真题】【2021年全国乙卷】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   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   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①不仅与含糖量有关。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因为山楂含有肌酸。
 
【精准解析】 ①处:(关键词,关联词)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
【解析】从后文“还与……有关”,可以推辞所填句子内容是“不仅与……有关”。从前文(上一句)“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可以推知,为水果的甜度与“含糖量”有关,这是一个生活常识,很容易得知。
答案:不仅与含糖量有关  参考评分:(1+1)“不仅与……有关”1分,“含糖量”1分。
 
【精准解析】②处(关键词语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① 不仅与含糖量有关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   ②    蔗糖甜度次之葡萄糖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
 
前文讲到糖类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后文讲到的糖类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与前文比,只有“果糖”没讲到,可以推知所填句子的主体是“果糖”。
再从后文“次之”“更次之”“基本没有甜味”,可以推知,这些糖类是从“甜味”的程度上进行比较分析的,按照甜味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果糖排在最前面,说面它的甜味最浓。
这样可初步形成答案:果糖甜味最浓。
但是这一答案是不是最标准的?内容是不是贴切?
我们就要依据原文来确定关键词语。补写句子,如果关键信息文中有的,我们一定要遵从原文。
 标准答案:果糖的甜度最高。 
参考评分:(1+1) 果糖(1分)的甜度最高(1分)
 
【精准解析】③处:(结构层次,关键词语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① 不仅与含糖量有关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  ② 果糖的甜度最高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  ③   
 
填写这一句要对原文内容结构层次有宏观了解。
总:水果的甜度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有关。
1:甜度与糖的种类有关: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
2:含酸性物质: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
有了这一了解,就能很快明白第③处所在句子是举例证明“水果的甜度与其所含酸性物质有关”这一观点的。
再来具体看所填句子: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  ③   这一句是拿山楂与草莓对比,在含糖量上,山楂草莓;在甜度上,山楂<草莓;为什么呢?
“就是  ③   ”,这正是要填写的内容,也就是要解释出原因。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含有“有机酸”前文讲得很明白,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因此可能组织答案:(注意题目要求每处不超过12个字)就是 有机酸在起作用
为了表意更明确,可以加上“山楂”,就是 山楂的有机酸在起作用。当然还可以更简洁:就是 因为山楂含有有机酸。 或: 就是 山楂含有有机酸。 
参考评分:(1+1)有机酸(1分) 山楂含有(山楂含的……起作用)(1分)
 
                             五、修辞手法
从目前2022届高三备考各地试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1. 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这些可以称之为非智力因素,老师可以教会。
 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比喻的特点:(1)比喻要有相同点;(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Ⅱ比拟(拟人+拟物1.定义。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种类。(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2)拟物: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拟物更强调物的动作情态,往往不出现所拟之物,而是出现所拟之物的动作情态,如上面例子中的“咆哮”“长在”。
比喻与拟物的区别: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咆哮”“长在水里”的动作主体并未出现。
比拟的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俏皮活泼,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
Ⅲ排比  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句子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排比的作用:“增语势,广文义。”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内容更辊丰富。
Ⅴ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Ⅵ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种类:(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5)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的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六、Ⅶ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七、Ⅷ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种类: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3.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构思新颖,生动形象,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Ⅸ设问和反问 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Ⅹ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Ⅺ引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增加文化内涵;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2.认识常考的题型形式
19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21.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对其作简要分析。(5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0.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
 
3.掌握常用的答题模式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三点: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示例1: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思路】 比喻拟人+拟人内容(把什么拟成人的内容解读)+效果分析(这里有两点,一是情感效果,一是艺术效果)
答案】 (5分)示例: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2分)。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2分)②使表达生动,俏皮活泼(1分)。(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难点】结合文段内容,对情感效果进行分析。
 
示例2【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 
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思路】 ① 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②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③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
【提示】答题涉及多种修辞手法,“黄金三律”(修辞+内容+效果)依然一样不能少,要求答案语言更简洁更精练。
答案】20.①借代(修辞名称)“用双脚丈量”代指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修辞内容)体现领导者的实干精神。(修辞效果)②比喻(修辞名称):以“面纱”比喻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修辞内容)“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修辞效果)③拟人(修辞名称)“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凤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修辞内容)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修辞效果)(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
 
4.满分攻略在于结合文句内容(语境)分析效果
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核心能力点有三点:
一是要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
☆☆二是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
☆☆☆三是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
 考生的痛点: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这才是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根本。很多考生丢分,就是在这个地方。如:答不出专业术语;只答专业术语;效果分析只答出其中一点;效果分析不能结合全段内容来表述;文段内容理解不到位
修辞考点的能力点:文段内容的理解。 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其实,现代文阅读 Ⅰ和Ⅱ、古诗鉴赏的主观,都有“考点的专业知识+文本的阅读理解”,这些能力是相通的。主观题提分的关键,最后拼的是“文本理解”   
 
示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5分)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修辞内容,构成,什么和什么对偶)(2分)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效果分析2)(3分)评分参考: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新高考Ⅰ卷考察的修辞手法真是再普通不过了——对偶。题目简单,但得分未必理想。学生丢分有两点:一是对“对偶”构成不能上升到“意义紧密相连” 这一高度总结分析,多是回答什么对什么,简单列举;二是没有结合文本整体内容分析出这一句话“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六、 压缩语段
【命题形式】2022届高考备考趋势
压缩语段,出题形式,多是以特定句式、限定字数要求来压缩文中三段话的内容,有的还加上拟段落标题的形式要求。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内容概括要点并正确运用句式的能力。常见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反问句、被动句等。有的还要求用单句(简单理解就是句子中不能有标点隔开)、整句(强调句式上的整齐对应)、转折句、含“是”的判断等来写。
以特定句式、限定字数要求压缩文中三段话的内容,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比如还有:
1.压缩整段话或压缩某一段话,限定字数,不限句式(传统题型);2.以某一个词语为开头(主语)来压缩;3.以短语、词语的形式压缩(类似提取关键词)4.有针对性给出具体问题,概括主要信息;5.下定义;6.其他创新形式
【真题回顾】(各地新题型汇总)
1.请依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各写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
2.请以“青少年”为主语,从青少年的角度简要概括为什么要推进劳动教育,要求表达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3.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5分)
4.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文段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4个字。(5分)
5.缓解过度焦虑需要我们把握三个关系,请分别用一个短语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6.请各以两个四字句来分别概括上文第二、三、四段的主要意思。(5分)
7.请结合原文,针对年轻女性,用两句简洁语言提出健康忠告。5分)
8.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 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9.通过对古人名和字的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结合上文作简要概括。(5分)
【主要方法】
一是审题,严格按题目指定要求来回答,枉视题目特定要求,是极不理智的;
二是认真阅读文段,概括出主要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这一点是不变的。
 
七、 标点符号
【引号】区分难点:“特定称谓”“特殊含义”“着重强调”“否定讽刺”
1.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类型:一是名称、简称,二是专用术语,三是纪念日
  2.表示特殊含义。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含义,表层之外有深层,也就是结合句子的具体语言环境,有特殊的含义(意思) 
 3.表示着重强调。 引号的作用,就是把需要论述的对象单独标示出来,起一个强调作用,以引起读者注意。就像是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对某个重要词语、词组,用圆圈“圈”起来一样。起到提示、醒目、强调作用。
4.否定和讽刺,就是引号内的内容,是反向意思。 
特殊含义VS着重强调
着重强调与特殊含义,都有强调的作用。着重强调只是强调,所强调的对象并没有特殊的深层含意。特殊含义,在着重强调的基础上,有深层含意。看有没有深层含意,这是区分的根本方法。
例如:
①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着重强调)
②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特殊含义)
③还有人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否定和讽刺)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特定称谓)
 
【破折号】
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区分难点:“总结或提示下文”“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意思递进”“话题转换(常规用法略)
 1.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示例 :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示例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在正门口——好象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3.、表示转折、跳跃或话题转变
示例:“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话题转变
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话题转变
4.表示意思的递进 示例: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有门路的带工…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
原文句: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一—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转移话题)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冒号】区分难点:总说性或提示”“注释和说明”“总结上文”(常规用法略)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说”“例如”“证明”)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一是提示性:“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二是总说性。
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总说性和注释说明的区别:总说性后面内容省掉,句子意思可以成立;注释说明后面的内容不能省。总说注意是“总”,与后面“分”的关系对应;注释说明强调的是解释说明,更多的是句意更进一层解读。  
2.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3.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真题示例】
原文句:特别令人心驰神往的是:这里有作为苗族传统文化重要承载者的建筑、银饰、歌舞、饮食……(提示下文)
A.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提示下文)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总结上文)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用在总说性的话语后面表解释)
D.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也是解释说明,但是冒号后的分句解说前面的分句,而不是解说前面的某个句子成分。)
 
 【省略号用法】区分难点:语意难尽的省略
一、表示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二、表示列举的省略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
 三、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四、表示话未说完
听鸟叫的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翠翠把眉毛皱拢去苦笑着,“船陪你,嗨,嗨,船陪你。爷爷,你真是……”
五、表示沉默的省略
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六、表示思维的跳跃
“对呀对呀!……会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
七、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细细想来,便知睛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八、表示语言中断的省略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八、句子效果
 【题型模式】
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问题:“原句VS改”,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思路: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解题钥匙
01.倒装句: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
【典型例目】1: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倒装效果分析:“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心满”。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
【典型例目】
3.
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倒装效果分析: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

02.长短句: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代长为短。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⑤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典型例目】
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
长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03特殊句式: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典型例目】
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少一个要点扣1分,答出3点得满分)
 
04.修辞手法: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典型例目】
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辞效果分析: 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05.词语分析: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典型例目】
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词语效果分析:(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像。
 
06.语体(语言风格):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典型例目】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语体效果分析: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12.
原句: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改句: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语体效果分析: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07.结构安排: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典型例目】
 原句: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能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
改句: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
上下文结构效果分析:原句“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配。
                                九、其他题型
一、什么是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重点抓住两点: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
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属概念)中, 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属概念)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
            ×××的×××(属概念)叫×××((种概念)
二、下定义结构形式
1.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第一种形式:A是①②③④……B
第二种形式:①②③④……B叫A
A——种概念;B——属概念,也就是被定义概念;①②③④……种概念的本质特征,也称“种差”
简单点说,下定义也就是两点,找“种属”,找“种差”。
【示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具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句子结构分析:创造性思维A——种概念一种新颖而具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①②③④……种概念的本质特征)思维活动B——属概念)  
 
图文转换
01.徽标类信息解读
徽标,即徽记、标志,是一种标识,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一份认同,一个群体的凝聚。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1. 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色彩
2. 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空间、逻辑
3. 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行业特点)→象征义、寓意(要有关联性)
4. 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得体: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说明性语言)
规范答题:构图元素(外形)→象征义(寓意)
02.漫画类信息解读
一是描述内容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做到全面客观有序
1、仔细观察整体画面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2、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       
3、注意说明的顺序。如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是揭示寓意。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联系生活,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就事论事。要语言简明,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注意新题型】
 20.下面是《壬寅年》特种邮票之一“国运昌隆”。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述邮票的主体图案,体现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20.描述老虎的形象2分,修辞手法1分,结合其形象表达寓意2分。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不当扣1分,表达有语病扣1分。
【示例1】邮票的主体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它抬头挺胸,蓄势待发,象征着虎年全国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它双眼炯炯有神,饱含深情,表达了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示例2】邮票的主体是一只气宇轩昂的上山虎。老虎矗立远眺、一览众山、志存高远,体现出中华民族雄心壮志、阔步向前、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寓意祖国国运昌隆。
【示例3】气宇轩昂的上山虎站起来了,炯炯有神的双眼眺望着远方。它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正以虎虎生威的雄风向前迈进,续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考试复习资料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第一讲)
记叙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值得学习!
中考语文答题实用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