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作文复习:话题类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放弃,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国有一句谚语:“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放弃。”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央视前著名记者柴静说:“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李斯特说:“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柏拉图说:“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你对此怎么看?请在“不要轻言放弃”和“要敢于放弃”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书写规范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的玲子,总是受到亲戚或邻居的称赞,大家都会对玲子的父母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有一天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玲子问家人:“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才能算有出息呢?”
爷爷说:“当大官,有权力,光宗耀祖。”
奶奶说:“能挣钱,会顾家,孝敬父母。”
爸爸说:“能力强,素质高,事业有成。”
妈妈说:“有名望,口碑好,受人尊敬。”
亲人们的话语,让玲子陷入了沉思。当晚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这样写到:“现在学习成绩好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吗?不同角色身份的人,对有出息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将来究竟怎样发展才能算真正有出息?”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哪些思考和感受?请以“我看'有出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请按照下面的要求作文。
世界万物都是上天的恩赐,“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关爱,社会给了我们舞台,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支持。懂得感恩,这个世界必将充满阳光雨露。进入高中的你们是否学会感恩了呢?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黄国平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
十二岁,母亲离家。十七岁,父亲、奶奶相继去世。最后的一个家庭成员老狗小花也在自己上高中时不知所踪。
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的仅仅是贫穷。下雨屋子会漏,写作业要用煤油灯,为了补贴家用,夜里要去抓黄鳝。
较差的家境给人带来的还有自卑,因拖欠学费要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破旧的衣服抵挡不住冬天的寒冷,夏日炎炎却没有隔热的鞋子穿。
唯一能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那满墙的奖状和奖学金。
所有的一切,轻描淡写的语句背后不仅包含更多令人心酸的经历,而且也包含了更多艰苦不懈的奋斗。
黄国平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请以“奋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行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基层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他是2019年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她名校毕业,主动放弃大城市的优渥条件,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大胆构想“数字敦煌”,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她是2019年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传承其精神。你读了上述材料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榜样”为话题,结合材料内涵、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汪国真在《跨越自己》中写道:“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跨越是生命的破茧成蝶,是成长的又见花开,是青春的不二选择。翻看青春的记忆相册,总有一次跨越让你刻骨铭心。请以“那一次跨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明确;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中庸》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的意思是广泛通达地学习,它强调了吸收知识的重要性;“审问”的意思是审慎深入地追问,它强调了答疑解惑的重要性;“慎思”“明辨”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笃行”的意思是坚定果决地执行,它强调了践行学志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治学,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博学”“审问”这样的求知过程和“慎思”“明辨”这样的理性思考,更离不开“笃行”的实践。
请结合材料,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任选两到三个关键词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孝心是汉文帝侍母的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孝心是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多少动人的孝子故事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激荡着人类情感的长河。请把你经历过的或知道的孝子故事叙述出来,也可以把你对“孝心”的理解和看法论述出来。
请以“孝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如歌,精彩的人生,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亦弥足珍贵。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究,书海中的一次次泛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成长中的一次次自我反思与顿悟……我们的知识在学习中积累,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炼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会。我们的生活因此丰盈而精彩,我们的青春因此美丽而绚烂。
请以“过程”为话题,叙述生活中的某个具体过程,或表达与“过程”相关的见解,感受。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要求:(1)内容翔实、感情真挚,观点明确,语言通顺连贯。(2)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数不少于800字。
10.作文。
请以“疫情下的邻水,疫情下的你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11.作文。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700字左右。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路边有棵唐槐,伫立在那里一千多年了,干粗叶茂,依然充满着活力。人们经过它时,往往会看一眼它的沧桑和健壮。而它,也在静静地凝望着过往的一切。
请以“树的凝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最后一跳时没有求稳,而是选择挑战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而这一动作此前她从未在比赛中完成过。谷爱凌最终夺冠。有人认为,她成功是因为天赋;有人认为,她成功是因为勇气。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以“天赋和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当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4.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了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你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有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罢,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
[要求] ①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为记叙文或散文。可以记叙经历,编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展开想象等等。③不少于800字。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
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制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
——卡西尔
成长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成长”的体验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自清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物我两忘,是对现实世界忧愁的突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景中融入自己深切的爱国之情,是对时代阴影、个人悲剧的突围;陆蠡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是对自我迷茫心灵的突围……
请以“突围”为话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标题补充完整,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公布了一组数据,在一年时间里,医科馆打卡王孔同学,来了图书馆1424次;风雨无阻爱学习的潘同学在馆天数301日,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2325.5小时,医学馆早鸟李同学,168次开馆就来,医学馆猫头鹰郭同学,167次在B1学到凌晨才离开……年打卡1424次,平均每天打卡3.9次图书馆,孔怡德坦诚说:“我没想到会登上首位,毕竟身边的同学都很努力。”今年九月小孔顺利进阶:
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
自律的青春最美。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以“自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围绕话题,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寄托精神的家园。
请以“自然的家园”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19.写一篇以“自立”为话题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要鲜明、正确。论据要确凿,论证过程要严谨。
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以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一张纸,调好色,拿起笔,你可以绘画出精美的画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为自己绘出的人生画图。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将怎样度过宝贵而短暂的人生?
要求:(1)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要敢于放弃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光辉永存,风起云涌,大江翻腾,淘尽一切,历史上留下了他们永恒的名字!
是谁在河边苦练武艺,是谁在屋中苦读兵法,是谁在疆场指挥千军万马战败项王,是谁在那个时代叱咤风云?他就是韩信,一个光辉的名字。
成功之前,他曾穷困卑贱,受人欺凌。一次在集市上他被市井无赖百般刁难、非要韩信从他们胯下钻过,这对他是何等屈辱,他犹豫了。钻,丧失了人的尊严,不钻,也许要葬身于此。经过千万次思考与痛苦挣扎,他选择了他慢慢地趴下,艰难地从无赖胯下爬过,因为他明白,为了成功,必须学会放弃,忍一时之感。放弃一时,成就韩信风云一生!
是谁又在挥笔呐喊,是谁又在那横眉冷对千夫指,是谁的名字发出万丈光芒?他就是鲁迅,中华民族的英雄。
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为了救人民于病痛之中,经过几番思想斗争,他放弃了学矿业,而选择了学医。学医几载,为了救人民于愚昧之中,经过几番痛苦斗争,放弃了学医,毅然拿起了笔杆,挥笔写出振奋人心、斗志昂扬的大作,点燃了中华民族胜利的火焰。
经过千百次思考,千百次挣扎,鲁迅学会了放弃,选择了放弃,选择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也就选择了成功!
是谁在国外学艺而毅然回国,是谁在物理界刚崭露头角又销声匿迹,是谁在西北大漠含辛茹苦,是谁在为祖国事业默默奉献一生?他就是邓稼先,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光辉名字。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与妻子商量后,毅然选择回国,就在他崭露头角,一展身手之际,国家需他隐姓埋名,专心到西北大漠研究原子弹,他的心能够平静吗?去,将很久再见妻儿,但能为祖国巩固国防;不去,将能天天见到妻儿,但国家却会失去可靠保障。经过前思后想,他放弃了小家,选择了大家,他选择了事业,选择了含辛茹苦,选择了祖国,也就选择了成功!
一代英雄,一代伟人,一代宗师,他们学会放弃了半杯水,而得到了一杯水;学会了放弃毫无损伤之手,而得到了芳香扑鼻的玫瑰。
学会放弃,选择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提出对于“放弃”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然后引用言语和名言印证人们对于“放弃”历来就有“不放弃”和“懂得放弃”两种不同的看法。坚持“不放弃”的,也就是“不轻言放弃”的一方认为:放弃是成功的最大阻碍;人生不是游戏,人不能凭自己意愿放弃它;放弃比失败还可怕,放弃是真正悲剧。而认为“要敢于放弃”一方认为:放弃错误是人的最高尚行为;要求懂得放弃,放弃局部或某个小利益,会得到整体或更大的利益;有放弃,才会有收获。其实深入品味我们可以发现,双方对于是否“放弃”的内容界定是不同的,坚持“不放弃”一方认为不能放弃,他们坚持的是人生,人生既定的目标等。认为“要敢于放弃”一方,他们放弃的是人生中错误、事物的不利因素、局部或某个小利益等。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关于是否放弃,双方的观点都正确,对于我们选择好的人生,确定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勇于坚持,不放弃,直到胜利的彼岸。而对于事物的不利因素,自身的缺点毛病,局部的或者眼前的小利益,我们要懂得取舍,及时放弃。具体作文时,选取任意一方中某一观点切入行文皆可。作文还要注意题目关于文体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立意:
1.人生路上要永不言弃,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2.放弃是一种美丽,放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懂得放弃是人生的智慧。
4.学会放弃,选择成功。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题,这样的话题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题目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是对作文的限制,更是对学生的提示。
“当大官,有权力,光宗耀祖”当然算有出息,但是要强调的是,当大官,必须是为民办实事;有权力,必须要以权为百姓谋利。唯有如此乃能光宗耀祖,才算是“有出息”。
“能挣钱,会顾家,孝敬父母”也是有出息,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挣钱养家是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勇敢的担起这份责任就是有出息。但是如果能够做到“达则兼济天下”,那么一个人的“出息”就会更大。
“能力强,素质高,事业有成”算是有出息,一个人有出息的人,就是要不断地进取,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成就一番事业,唯有如此,才有实力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试想,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如何能够“有出息”?
“有名望,口碑好,受人尊敬”就是有出息,有“出息”并不是缘于“名望、口碑”本身,而是因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定是有“德”之人,“德”是人们行事的根本、原则,也是人们追求的归宿。
对于上述四种观点,玲子的质疑“现在学习成绩好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吗?”也体现了她对于价个人价值的不同看法。而对于玲子思考“将来怎样发展才能算真正有出息”,应当明确: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踏实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贡献可大可小,也多种多样,更会因为角色的不同而不同:作为学生,勤奋努力,学有所成是有出息;作为子女,能够孝敬父母是有出息;作为社会的一员,能够为他人、社会奉献力量是有出息……
本题要求以“我看'有出息’”为话题写作,实际是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所以作文内容必须体现积极向上的思想,传达的必须是正能量。具体写作时要注意观点明确,此外,所选事例除了要具有典型性外,还要注意广泛性,要体现一个人可能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都可以做到“有出息”。
立意:
1.“诚实劳动,尽职尽责”就是有出息。
2.“不囿于私利,心系他人”就是有出息。
3.“被别人需要着”就是有出息。
3.例文:
以感恩之心添生活柔情
人生旅途,或者跌宕起伏,或是一路顺风。愿你我常怀感恩之心,为时光添几许柔情,为生命糅几分美好。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感恩的古训早已渗透进我们的血液。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经常饥寒交加,幸遇好心的漂母天天赠予饭菜,韩信深为感动,被封淮阴侯始终不忘漂母一饭之恩,对漂母以千金相赠。正如《诗经》载言:“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亦如作家肖复兴写道:“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一片黑暗。”这些是关于感恩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不要视得到为理所当然,而应常怀感恩之心,给生命时光轻刻上温柔的字样。
古语有云:“无暇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君子之行,不仅仅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要怀揣一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心。但是现代社会中,有人视父母为自己的累赘,更有甚者,请假探望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时,以极其不耐烦的语调呵斥道:“你到底死不死?我只有七天丧假!”对父母尚且如此歹毒心肠,又何谈立大业、成大器?所以,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司机的礼让行人,面对一次次尊老爱幼的让座,面对陌生人的援助之手……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一份份炽热的感动。
立身为人,不仅要学会感恩,也要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成为一个有力量有温度的小太阳。新时代中涌现的一大批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他们以自己的力量,投身公益,回馈社会。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像大鹏挥翅,在青年群体中刮起一股积极行动的风暴。青年的眸中装得下繁花盛开,也要承载得了世间冷暖。我们大多数虽为普通青年,能力不强,却也能担起自身的责任,用点滴行为诉说感恩精神。小温暖大情怀,只要我们将一份份温情在世间传递,那么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美满。
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每个人不吝啬自己的温暖,奉献自己,才会有一个更加感恩的世界。一个人无论站得多高,也要有一颗与大众连接的滚烫之心,他要聆听身边的哭声,也要听到更遥远的呼喊,用最真诚的感恩架构起美丽的精神家园,为生活增添无限柔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话题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话由动物及人,指出面对上天恩赐的世间万物,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第二句话列举了人生中父母、社会、老师和朋友给予我们的东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涌泉相报的。第三句话是懂得感恩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充满阳光雨露。第四句话以问句的形式引导考生思索“感恩”这个话题。
材料的话题就是“感恩”,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从对象上看,可以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等身边的所有人,甚至包括曾经给予过自己嘲讽或打击的人;可以感恩自然、社会,感恩给予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东西。从方式上看,可以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成长、成才来表达自己的感恩,还可以用将帮助传递给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从原因上看,可以是基于对别人的感谢和报答而感恩,可以是基于常人都应该拥有的素养而感恩,也可以是基于民族基因和美德而由衷地感恩,还可以是基于社会的和谐美好、人类的友爱互助而感恩。
由于不限文体,所以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记述值得感恩的人和事,选材要典型,感情要真挚。也可以写成散文,重在抒情,历数自己要感恩的人,或者是感恩给自己带来的心灵体验。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谈感恩对于人生、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立意:
1.愿人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2.感恩一树花开,感恩一抹草香。
3.伴着感恩之心出发。
4.感恩应该成为社会的基本色调。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黄国平的艰难人生经历。出生于小山坳,接连遭遇家庭变故,亲人离世,生活极度贫困……黄国平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命运之坎坷令人泪目。然而黄国平并未自怨自艾,而是选择了奋斗——“唯一能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那满墙的奖状和奖学金”,最终“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黄国平的奋斗比起我们大多数人来都更加艰难,但是越是在艰难中,奋斗越弥足珍贵。就像张桂梅校长说的那样,大山里的孩子如果不咬牙奋斗,就永远也走不出贫困。比起黄国平,我们的条件要好得多,但是我们很多人身上却缺失了这种可贵的“奋斗”精神。一个人不奋斗,就注定不会有很高的成就;一个国家不奋斗,又怎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斗”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能否生存的问题。
写作时一定要认识到“奋斗”的价值,可以正反对比论述奋斗的重要性,奋斗让个人成才、成功,奋斗让企业屹立不倒,奋斗让国家迅速崛起;而不奋斗,就如有些“躺平者”“摆烂者”那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一个民族缺乏奋斗精神,注定会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有奋斗的意识,奋斗的精神,像黄国平那样,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立意:
1.无奋斗,不青春。
2.奋斗让人生更多彩。
3.与命运搏击,向理想奋斗。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话题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话介绍了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事迹:解放战争时期多次立功,获得“战斗英雄”称号;转业后主动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奉献自己的一生;不曾对儿女们提及自己的战功。第二段话介绍了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的事迹:名校毕业,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用40年的执着和坚守,为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二位值得我们仰视的人物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解读,而提示文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传承其精神”和“榜样”话题为考生指明的方向,那就是对二位榜样精神的解读和传承。张富清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献,不贪功,不矜名,不求利。樊锦诗放弃优渥条件,40多年扎根大漠,只为在那里保护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有勇气,有担当,有胸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默默付出, 坚守初心,殚精竭虑,本色淳朴,深藏功名,淡泊名利,这种无欲无求的奉献精神,正是构筑今天民族精神长城的重要部分。今日的青年,不仅要读懂他们的那种民族情怀,深刻领悟他们的奉献精神,更要将他们的这种精神移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汲汲于个人的名利,胸怀国家和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奉献自己的力量和青春。
从“思考和感悟”可知,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先解读二位榜样的奉献精神,接下来谈这种奉献精神于国于民的价值和意义,最后阐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传承这种奉献精神。当然,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立意:
1.择一事,终一生。
2.默默奉献,不改本色。
3.甘于平凡,无悔奉献。
4.用奉献着色自己平凡的人生,以淡泊浇灌自己精神的家园。
6.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
材料是汪国真《跨越自己》的诗歌内容,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那一次跨越”的话题。而写作的重点就在于对“那一次跨越”的理解。
在这个话题中“跨越”是关键词,因此需要理解其内涵,之所以要跨越,是因为碰到了障碍,只有越过障碍,我们才会实现跨越。比如,“我”是一个羞涩而内向的人,不敢在人前讲话,班里要搞个人演讲比赛,为了跨越这一障碍,“我”毅然报名,经过精心准备,多次锻炼,“我”终于可以在大家面前讲话了,这对于“我”来讲就是一次“跨越”。类似的事情应该非常多,可以选择其中一件有意义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来写。
从话题来看,写作的重点应该是“跨越”前后,“跨越”之前的恐惧、紧张和犹豫,“跨越”之后的喜悦和感悟等,如果从这两个方向发力,更容易写出好的文章。
从写作要求来看,“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这意味着这个作文最好选择记叙文,在记叙的过程中,一是注意事件的曲折性,增强可读性;二是注意描写,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要细腻,不要以述代叙,尤其要注意人物心理、细节等的描写;三是注意议论抒情的运用,由事件进行升华深化,使文章更具有深度。
立意:
1.勇于挑战自我。
2.战胜自我是最大的成功。
3.没有什么障碍逾越不了。
7.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加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给出五个话题,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考生需要结合材料理解话题的内涵,找出话题之间的关联,然后进行写作。
材料先解释了这五个话题的内涵,然后由治学引申到学习、生活,明确这五个话题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
“博学”的意思是广泛通达地学习,它强调了吸收知识的重要性;“审问”的意思是审慎深入地追问,它强调了答疑解惑的重要性;“慎思”“明辨”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笃行”的意思是坚定果决地执行,它强调了践行学志的重要性。其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四个步骤,是一个人把所学所想,在自己内部世界的运作,或者说在思维层面的处理;而最后一个步骤“笃行”,就是把所思所得,做出在外部世界的表达、在行为层面的落地,笃定地履行、坚定地执行,这是践行学志的过程。这两个阶段加到一起,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学问不通达、见识不广博,就缺乏明确志向的树立;志向不确立、价值观不明朗,就缺乏真正有力度的实行。“学问思辨”透彻明晰的人,“身体力行”才会笃定有力,才会坚定成熟,才会持之以恒。
值得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不只是单向前进的顺序,还应该是一种反向促进、循环递进的过程:“学问思辨”之后,要“身体力行”地去呈现、去验证、去推进、去实践;而“身体力行”之后,还要“学问思辨”地去再反思、再学习、再提高、再进步。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无止境。
如选择“博学”“审问”“笃行”,可以思考“学”“问”和“行”之间的关系;如选择“博学”“慎思”“笃行”,可以思考“学”“思”“行”之间的关系;如选择“审问”“明辨”“笃行”,则可以思考“问”“辨”“行”之间的关系;如选择“慎思”“明辨”则可以思考理性思考在治学、生活中的价值。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由《礼记·中庸》中的这段话引出观点,如“正如材料所言,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理性思考,吾辈青年党博学多识,以慎思显理性;质疑审问,先明辨再笃行”;然后围绕“浅水喧闹,深潭无波。浅尝辄止不可行,明辨慎思出真知”“打破思维局限,释放理性之光。拨开云雾,慎思笃行”“以理性思考之微光,造炬成阳;用慎思明辨,扛起青年担当”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发出呼吁。
立意:
1.慎思显理性,明辨再笃行。
2.明辨析前路,慎思向未来。
3.君子立于世,慎思明辨行。
4.掬理性之烛,照人生之途。
5.学而思则优,思而学则进。
8.例文:
孝于行
“孝”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无论在哪一时期,“孝”都是一个正人君子立身于世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孝”的真正含义不再为人们所知,大部分的80后、90后们只知道努力工作,为父母提供富裕的物质生活就是孝。他们所不知的是每一年的春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这些盼子女归家的父母们或拄杖门前,或守在团圆饭前默默地等候。有的年青人总会有忙不完的工作,挣不完的工资,家庭似乎就是一种牵绊。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年青人会在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透过网络发布祝福信息。也许这真的是真挚的祝福,体现了一份孝心。但是也不能排除作秀的可能性,求赞求转发,这种虚情假意也不可能不存在。况且现今大部分的父母对于网络还是陌生的,对于这些祝福也无法切实感受,所以说靠网络祝福示孝意义并不是很大。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展示最美最简单的孝呢?
子女的孝心孝行是需要靠行动来展示的。在现实生活中,遗弃老人与虐待父母的事件层出不穷,这种大不孝的行为正在深受社会谴责,而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上有“孝”这个观念的人是占绝大部分的。孝敬父母,既要敬又要孝,孝于敬都是动词,因此孝敬孝敬并不仅仅是从嘴里讲出就完事的,孝敬需要付诸行动。孝,很简单,抽出时间陪父母唠唠家常,常回家看看就是一种孝。
孝需要实践,更需要理性。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中满足父母,还要去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或者说就是在父母面前证明你的存在感。金山银山,不如子女在一旁。这是空巢老人们的心里话,子女们提供了金山银山,验证了他们的孝行,但是母子连心,那两颗心始终是要有所依傍的。都说家是在外游子归来的幸福港湾,心灵的皈依。父母老了,总觉得身边少了什么,努力支撑了一个家庭那么久终于可以有份闲心安定下来了。当这两颗心回归本位,就需要孝来维持了。
孝,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经典例子,郯子鹿乳奉母,二十四孝,“香九龄,能温席”等等例子。他们孝的共同点就是付诸实际行动。孝心和孝行的完美结合,便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史册上写下了一段段的至孝佳话。因此,我们的孝,不在于单纯地表达,而在于实际行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型作文题。
结合材料可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在今天,很多传统的道德标准受到了挑战,但是“孝”依然被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受到尊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八荣八耻”为基本特征的荣辱观和价值观,也与孝文化的蕴涵有着内在的联系。努力继承发扬中国孝文化,不仅对促进家庭和睦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展示最美最简单的孝呢?子女的孝心孝行是需要靠行动来展示的。孝敬父母,既要敬又要孝,孝和敬都是动词,因此孝敬并不仅仅是从嘴里讲出就完事的,孝敬需要付诸行动。比如抽出时间陪父母唠唠家常,常回家看看就是一种孝。孝需要实践,更需要理性。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中满足父母,还要去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把做一个孝顺的人作为文章中心,首先可以列举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大爱说起,得出孝心是我们当代青年应有的美德,紧接着列举黄侃、李叔同等例子论证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尽孝,比如像父母爱自己那样去爱他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操心,当父母生病时,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时时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最后再次总结全文,发出用行动来实践、落实对父母的尊重、关怀和孝顺的号召。
立意:
1.真孝在于行。
2.陪伴无界,孝心无价。
3.理性尽孝,不盲目。
4.最好的孝心是陪伴。
9.例文:
且于奔跑中享受沿途风景
人生就像列车,我们都是列车上的乘客。有些人总是一味追求目的地,想着列车快啊快啊,殊不知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他们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有些人却不急不躁,耐心地欣赏沿途的美景,带着满满的收获驶向目的地。
正如作家王安忆所言:“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唯有享受过程,于奔跑中欣赏美景,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既有效率而又不乏美好过程的光彩人生。
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一个丰富充实的过程能孕育出更丰硕的结果。就拿作家顾漫来说吧,她是青春文学圈子里有名的“乌龟漫”,她的成名作历时七年之久才完成。她字字推敲,把握人物心理,只求把人物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出道以来只有几部作品,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人气指数。相对于高产作家郭敬明来说,她可以说是效率低下,但是,正是因为她不是一味追求效率,而是细细感受写作的心路历程,于缓缓奔跑中欣赏美景,她的作品才能以丰满的形象和饱蘸的浓情深深地打动千百万读者。
现代社会,灯红酒绿,车马喧嚣,其中不乏追名逐利之徒,他们过于追求效率,而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在于享受过程,最终收获的只是丧失生活汁液的果干。记得有一则消息,说是一座摩天大楼建成仅用了三个月。人们在感叹效率的同时又不禁担心,这样速成的大楼能保证质量吗?现在社会上的各种“速成班”可谓层出不穷,那些参加“速成班”的人们在回想过程时,脑子里竟是一片空白,这是何等的讽刺!试问,这样的“成功”到底意义何在?人生的路很长,需要我们慢慢地走。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的不是一飞冲天的风火轮,而是一份温润醇厚的心境。只有带着这份心境上路,我们才能不骄不躁,不急不迫,稳步向前,走好“过程”,收获美好。
人生重要的就是过程,希望我们晚年人生回眸时,只为没做的事情后悔,不为做过的事情后悔。希望我们的人生不仅仅为实现各种目标,而疲于奔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人生当中宝贵的财富。因为结果是留给别人评价的,而过程是留给自己独享的。
林清玄说:“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容在左,有情在右,一路播种,一路开花?让生命之路的两旁花香弥漫,使穿花拂叶追求目标的我们,享受过程,收获美景,创造别样的从容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强调“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亦弥足珍贵”,并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例,提醒我们体会学习探究、书海阅读、综合实践、赛场拼搏、心灵交流、自我思悟等过程的意义。过程的作用是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意志磨炼、情感融会等,过程的意义是“生活因此丰盈而精彩,青春因此美丽而绚烂”。出题人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立意角度和思考内容、情感导向,考生可以据此作为中心立意,也可以思考其实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生命过程本身就有价值,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应享受过程之美,要体会人生各个阶段的滋味,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悟生活哲理,过有意义的人生。放慢一点前进的脚步,才能关注过程之美,尽享奋斗的乐趣;也只有体味到过程之美,才能真正发现生命的意义。
文体上可写记叙文,叙述一件事的具体过程,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议论文和散文,表达见解感受。比如我们可以写要重视过程,首先列举莫扎特、泰戈尔等例子论证在与困境斗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紧接着列举袁隆平、屠呦呦的例子论证认真走好过程,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结果;最后结合航天团队的例子论证过程的价值,重视过程才是智慧的体现。
立意:
1.享受过程的风景。
2.美在过程中。
3.过程比目标更有意义。
10.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试题所给定的话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解读。“疫情下的邻水”,其中“邻水”是该题试卷所处的地域名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四川邻水这个小县城备受关注。这座位于四川省东部、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城,因为网约车司机长期往来邻水和重庆之间而感染上病毒,并于短短10天时间,感染者数量迅速飙升,10天感染超900例。疫情的来势汹汹,让邻水全县紧张起来。从5月10日开始,邻水县实施全域封闭静态管理。几乎一夜之间,往日喧嚣热闹的邻水县城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一律关门,暂停购物。来势凶猛的疫情,更让这座刚刚脱贫不久的县城,出现医疗资源告急的情况。5月14日,邻水县发布“社会动员令”,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手,引发广泛关注。所以,对于“疫情下的邻水”,重在展示疫情下邻水面临的困境,或邻水应对疫情的种种自救举措。“疫情下的你我”,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指疫情下的你、我、他等个人,面对这场疫情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另一方面指疫情下的你和我,即对于这场共同的灾难,我们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互帮互助、团结友好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对于这个写作话题,可以采用记叙文,也可以采用议论文形式。如写记叙文,可以小见大,通过自己在邻水面临疫情时,所看到的医护人员的付出、身边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等真实事件来展现邻水人共克时艰、积极乐观的精神。如写议论文,论证中心也可放在积极克服困难、面临困难我们应携手互助等立意上,论述时可充分借助邻水人民积极团结的事例,或全国人民帮助邻水的相关事例作为论据,以增强论证的真实性。
立意:
1.疫情下的邻水,你我共奋战。
2.疫情下的邻水,你我共携手。
3.感念你们的帮助,邻水人当涌泉相报。
11.例文:
宽容,让世界如此美好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马其实是一种“以德报怨”的明智,是一种宽容的大智慧。
宽容似火。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因此,宽容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因此,宽容也是一门美好的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让你我选择对这个世界宽容以待吧!因为,宽容,让世界更加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两匹马的寓言故事,同行的两匹马,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揭示了天地间一种动人的品德—宽容。
我们分析这则寓言中被咬的马采取的做法,是理智的,也是明智的。事情已经发生,如果反击只能激化矛盾,于事无补,还会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而选择原谅得以平息事件,局面就稳定平和下来。这种行为体现的是处事的豁达和胸襟的宽广。由此可见,宽容这种美德的背后,包含着气度和旷达,也包含着明智和理解,同时还有温情和友善,更蕴含着格局与和谐,积聚了诸多元素,不能不说宽容是一种高尚优良的品质。
考生在写作这个话题作文时,要紧紧围绕“宽容”这个中心,写出宽容品质的特质、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写个人品质的提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如学会宽容,摒弃偏私狭隘,让自己有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具有君子之风,获得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更容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也可以采用层进式论证,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写起,到个人与团体的相处,乃至国与国的交往,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宽容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体现个人和集体的宽容品质,也体现一个国家的包容胸怀和远大格局。同时也要分析宽容的原则和底线,做到辩证合理的论证说理。
立意: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宽容是一种境界。
3.用宽容装点和谐画卷。
4.包容才能双赢。
12.例文:
一棵树的凝望
我是一棵树,静默在旬河大桥桥头一旁,凝望着旬阳。
我想起当初,我还是一粒种子,随风落到这里。钻出土的第一眼,便望见那宽宽的、清清的旬河。那时,旬阳还是一片山清水秀。待我长大了,我才知道这里生活有人。他们把这里叫旬阳,这条河叫旬河。我还知道桥对面,也有一棵树。它是那么高大,超越旁边所有低矮的平房。我也知道,这里有座桥,古朴、陈旧,淡蓝色的基调,名叫旬河大桥。这时候,河,却不清了。
这里经常发洪水,尤其是夏季。对我来说,每次遭遇洪水都是一次折磨。一阵暴雨过后,河水充斥着泥沙,飘浮着各种令人作呕的垃圾。这河水淹没了我的根部和一部分树干,让我的根系缺氧,吸收了大量有毒物质。洪峰来袭时,我在来势汹汹的洪水中瑟瑟发抖。洪水消退后的淤泥也阻挡了氧气,带来了许多病菌。每次经历洪水,我都会变得奄奄一息。斗转星移,河水经过污水处理又清澈了,人们也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环境得到治理,清晨白鹭在旬河上空悠闲盘旋,而我也在重新焕发生机中成长起来。
最大的一次洪水,水没过了我的树冠。水流冲走了我的果实。后来机缘巧合下,我从后代的后代那里得知了他们的经历。
他们顺流而下,有的到了小河北,看着昔日的河滩如今修成护城堤坝。上面是公路,下面是步行道,许多杨柳迎着风,长发飘舞,在风中一展美好身姿。河边的沙滩上长满各种绿植,草地把岸边装点得生机盎然。夜晚的灯光亮堂堂的,把岸边一切染成人工的洁白,虽不天然却明亮质朴。小河北上面老烟厂的旧址被开发,天汇新城拔地而起,每到夜晚灯光变换闪烁着“天汇新城”的字样,来来回回投射到正在建设的楼群上。
有的见证了旬河上渡船来往。一舟一河一夕阳,两人一桨过河流。昔日这里的渡船,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但如今河面空荡荡,虫鸣萧萧,唯有河水始终流淌。他们,还见到了体育场上举行各种运动比赛,见证了它的两次大变身。他们,也领会过山体滑坡的地动山摇,隆隆作响。山上寺庙念经声依旧不变,香火未断,佛乐中唱着世事无常。
有的随河水汇入汉江,扎根江边。看见江边青山绿水变得愈加鲜绿,看见淘金船在江上四处漂荡,看见岸边高架桥立起车流来去不息,看见江上水电站建起。有时这里很热闹,有龙舟赛,有广场舞;有时也很冷清。江水悠悠,夜晚灯光下粼粼的光,白天阳光下滔滔的水,川流不息。这些后代,他们的种子甚至去了北京!
桥旧了,几次维修未果,在轰鸣声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人们很快修起了新桥。岸的那头,树随着平房一起消失不见,变得越来越好看了。这头,有个旅馆,还修了个小花园。那边,曾封了三四年,修起了一座堤坝和一个美丽的公园。人们常在那里健身、玩耍,有时这里绚丽的灯光也是别样的美景。
河上的水坝建起,洪水少了。河水又回归原来的清澈。旬阳还是那个旬阳,旬河大桥还是旬河大桥,我还是我。不过,都变了样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型作文题。
材料写了路边的一棵唐槐伫立、凝望,考生要善于挖掘“树”在这里的象征意义和“凝望”的内涵。树是大地的守护神,它顽强不屈,不折不挠,在路边伫立千年。这之中,它经历季节轮回,枯荣更替,见证过繁华热闹、美好无限,见证过动荡凄凉、沧桑变迁。在它身上,可以窥见很多历史,也可以照进现实。可以由此展开思路,从它的角度展现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变迁。
也可以联想到人。树如此,人亦然。“人们经过它时,往往会看一眼它的沧桑和健壮”,树褪去了浮华,露出了萧瑟,看明白了,想透彻了,或许可以找到一种更高更妙曼的体验,那感觉宛如一个人独自站在青藏高原的屋脊上,眺望莽莽群山,尽管寂寞苍凉,但体验到了“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阔,感受到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洒脱!一棵树见证了很多风雨和世事变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凝望的是社会和平,凝望的是人类对生态的保护等等。
行文立意时,可以写成哲理抒情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比如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人与树,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写树的凝望,其实也是在写人。接下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相似:人的成长像树,缺少暴风骤雨很难壮硕;人的品性像树,呼出氧气,奉献碧绿;人的气节应像树,无论风雪霜寒,不改木的本质。结尾重申论点:人的情感应像树,落地、生根、发芽后,就不再改变原来的位置。树对养育自己的土壤的感情是深沉的。因为它不会离开,并在那片土地上撑起一片浓浓的绿荫,它凝望的是坚守、是感恩等。
立意:
1.人对一棵树的凝望。
2.树凝望过去的风云、渴望社会的安康祥和。
3.树凝望的眼眸中,充满着对青山绿水的希冀。
1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主要介绍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挑战自己的高难度尝试及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对其何以能成功,人们给出了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称她为“天才少女”,认为她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天赋,但其实谷爱凌自己认为天赋只占微小的一部分,而热爱是支撑她坚持的动力。也有人认为她若没有勇气去尝试这新的一跳,也就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突破。
其实,对于谷爱凌的成功而言,“天赋”和“勇气”缺一不可。拥有天赋可以让她比别人学的更快,做得更好。但光有天赋还不够,还必须拥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坚持。此外,勇气让谷爱凌尝试突破自己,向全世界展示最好的自己,并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谷爱凌,看到一次新的体育突破。
试题要求以“天赋和勇气”为话题。写作时,可以从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勇敢挑战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这一事件说起。首先指出谷爱凌确实存在一定天赋,并由此进行纵深反驳,虽然天赋有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最重要、决定性的因素,决定其成功的,是她日复一日的刻苦积累与勤奋练习。完成“天赋”话题的讨论后,也可巧妙地勾连话题,指出光有天赋、努力,也许谷爱凌也只是获得一个常规冠军,不会有那挑战性的一跳带来那么大的轰动。由此,引出我们应当努力尝试、有勇气挑战自己的相关论述。
立意:
1.勤奋与勇气比天赋更重要。
2.勤能补拙,天赋不是决定性因素。
3.真正的勇气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14.例文:
借口
借口是一个善变的精灵,当你用爱的魔棒指向它时,它将显现耀眼的光芒。
——题记
爸妈出差已经五天了,我和妹妹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思念,有的只是轻松与快乐。家中的电视可以一直看到晚上十点,可以趴在被窝中看书,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舒适与惬意。我以为,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我还是倦了。夜深人静时,似乎有那么一点点难以入眠,仔细听着隔壁房间内的细微声响,过了好久,才猛然想起—那儿已经人去屋空。心中便涌上一丝奇怪的感觉,似乎胸口有些闷。那种感觉像是大脑停止了运动,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再有感觉时,眼前浮现出的竟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原来,心,真的是会空虚的。
思念,像是种在了心田,越长越大;思念,像是那杯香茶,越品越浓。
“我觉得不能给他们打电话,因为他们没空还要干活。”
为了让爸妈不过于思念我们,我对妹妹说出了我的理由,阻止妹妹给他们打电话,以爱的名义找了一个借口。
殊不知,这一个小小的借口抵不住妈妈对我们的思念。电话依旧是如期而至了。
星期五,我与妈妈通了电话。
“喂,妈。”
“喂,宝贝。给我打电话了吧,没打通是吧,我手机卡锁住了,没法打电话。”
我沉默了,因为……因为我没有……她只是关心我们,编了这么一个理由打来电话,只是想听听我们的声音,仅此而已。
“嗯,打了,不过没打通。”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又找了没打通作为借口。只听见电话那头的妈妈竟有些兴奋,像个小孩子般的对爸爸炫耀着,之后便是他们爽朗的笑声。
我有些心酸,在心里默默发誓:长大后无论多忙,一定要给爸妈打电话。这样想着,思绪飞向远方。“盼盼,”一声叫喊拉回了我的思绪,言语中尽是无限的紧张。“嗯,怎么了?”我抬手悄悄抹掉眼角的眼泪,静静的答道。
“别挂,别凑合着吃饭,做点好吃的,把虾煮了吧。”
“还是等您回来我们一起吃吧!”
“我和你爸爸在外面经常吃好的东西,倒是你们俩,煮煮吃了吧。”我再也忍不住了,有些哽咽,没有作答,只是静静的听着妈妈说。“再说了,虾太腥,我不喜欢吃……”之后的什么,我没听见,也不想听,因为我知道,什么“经常吃好吃的”“太腥”,那都是借口。以爱的名义的借口。
每天,不经意间,一个个借口已经随着爱在心间流淌出来。不过这些借口是以爱的名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附加引语式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美国西点军校那句“报告长官,没有借口”彰显的是绝对服从的军人意志,“没有借口”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这个例子是思考的引子,其实在很多重要领域,一旦因为过失导致事情产生严重后果,再冠冕堂皇的理由均是于事无补,找借口遂成推卸责任的表现,确实,借口除了自欺欺人式的安慰,再无任何实际作用。
第二段给出了两类人对第一段的事例的看法。第一类人认为“没有借口”缺乏“人情味”,看法貌似很人性,但忽视了“没有借口”所适用的领域,在军事、科技、经济等重大领域,只有秉持“没有借口”的“冷漠”才能杜绝重大事故或严重后果。第二类人认为“没有借口”能最大化地激发人的潜能,这一看法有进步的时代意义,没有借口,才会去找方法,才能改正错误,进而求得进步。
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罢,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更是给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导向。与其花时间找借口,不如致力于对事情的改变,“美丽的借口”是有讽刺意味的。从材料的整体来看,命题人赋予“借口”以贬义的语境,情感态度非常明朗。所以“作为中学生”的考生,最好跟命题者的思维路径保持一致,不要随意反弹琵琶,对“借口”大唱赞歌。
中学生承担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背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在小事上习惯了给自己找借口,在大事上往往会习惯成自然。如果一开始就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不给自己找各种“美妙的借口”,那样,小事必成,大业不虚。
题干对作为中学生的写作者连发三问,从三个问题的语意来看,“借口”仍是贬义,可见,命题者旨在通过问题引导考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的那些为自己找借口的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是他人的,当然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样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文体已经限定为“记叙文或散文”,具体行文,记叙要生动,故事逻辑要合情合理,不要平铺直叙,要围绕“借口”展开记叙和描写;抒情则要含蓄委婉,节制好情感,不要泛泛抒情,注意记叙是抒情的基础。
立意:
1.失利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
2.不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只为问题的解决找方法。
3.美丽的借口往往于事无补。
1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部分引述了三则名言。
第一则孔子讲的是如何达到“仁”的境界,即以立法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一,使言行品德符合于“礼”,以礼而行,以达到“仁”。“克己复礼”,主要表明的是通过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和约束,这是君子的品格修养,是成熟的表现。这里主说强调的是品格养成的方法。
第二则朱永新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取决于他的阅读史。也就是说,阅读史决定了他的精神品的养成。要成为精神品格优秀的人,就必须阅读优秀的书籍来养成;反之,无养料的书籍造就的只会是孱弱的灵魂。这里着重强调的是阅读史对品格养成的重要意义。
第三则卡西尔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所谓的人的本质就是人们以辛勤劳作不断地去创造文明。不惧辛劳,努力奉献,在创造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对个体来说是成长,对社会来说是助推发展。这里是从社会文明的角度阐述个体的价值意义。
三则材料分别从品格养成的内在的自我规范、外在因素的影响、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等方面来谈成长。无论是以礼法约束来提升自我,使个体在道德层面获得成长,还是以优秀阅读史来使个体的精神境界得到二次发育,抑或是荐己于文明,实践个人的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
这些都是青年成长必须践行的。
引导语给出了本次写作的话题“成长”,写作立意要围绕话题进行。
行文可引述“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采用析议结合的方式,来切入文题。而后可结合自己儿时、小学、中学的阅读经历阐述好书、经典书籍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最后以排比句再次阐述良好的阅读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
立意:
1.克己复礼修养君子品格。
2.优秀阅读史养成优秀人。
3.内外兼修提升高度,助推文明实现价值。
16.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材料+话题作文。
话题“突围”,思维含量较大,由此引发的构思空间很广,考生既可以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也可以就“突围”发表议论。“突围”是一个比喻性文题。“围”所喻指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可以是阻碍人前行的事物,如不良的习惯、陈旧的传统、僵化的思想、内心的束缚;也可以是不利于人自立自强及和谐生活的事物,如舒适的生活、优越的环境、狭隘的心胸,甚至父母的溺爱、亲友的帮助;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现实世界的忧愁喧嚣,如时代的阴影、个人的悲剧,如自我迷茫的心灵。“突”这一动作,可以理解为摆脱、走出、消除、战胜等。“突围”不是无意识行为,而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主动出击,并有一定的突发性。材料中列举朱自清、郁达夫、陆蠡三人的作品展现何为突围以及如何突围。
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
如“为何突围”:①只有对陈旧僵化意识进行剔除,创新意识才有生存的土壤;②只有挣脱繁冗的束缚,人生才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更加自信;③“突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开始,只有这样,“我”才能变得坚强自信;④“突围”是自我精神的奋起,只有这样,“我”的生活才能变得更有价值。
如“怎样突围”:①突围,需要信仰作灯;②突围要有理性冷静的心境;③突围,需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④突围,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生活智慧和思维创新;⑤突围,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吹响“集结号”。
行文构思上,题干要求写作“散文”,考生可以化大为小,结合具体的事情或事物来展现“突围”:开篇可以由材料引入,如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突围”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然后联系现实展现个人或现实的处境,接着展现如何“突围”;最后展现“突围”后的收获或成长。
立意:
1.调整好心态,走出失败的困扰是突围。
2.摆脱困境的束缚,自立自强是突围。
3.不断挑战自我,以更高更快更强超越极限是突围;
4.万众一心团结合作战胜疫情是突围。
17.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附加记叙性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中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公布的打卡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复旦大学学生自律的精神,孔怡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作文的话题也是“自律”。
审题首先要结合材料理解“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自律,就其本义而言,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即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真正的自律,首先,人格要素当中应具备合理、清晰的自我认知。其次就是要有计划,有方向感,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复制别人的自律。最后,真正自律的人,是不会经常把自律挂在嘴边,自律不是做给谁看的。能长期坚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不给自己找借口的人,才是真正自律的人。
审题要有深度,还得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到自律?”这一问题。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想要做到自律,我们的心理和人格就必须是健康的。还要学会制定小目标,以锤炼自己的意志力,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不断实现,在循序渐进中走向成功。要做到自律,更要敢于直面现实,正视挫折,向借口挑战,克服自身的惰性。
具体行文不可泛泛而谈,要结合题目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成议论文的话,可以论述自律对青年人的成长和理想的实现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谈在人心浮躁的当下社会,青年人如何抵御诱惑,做到自律自强。若是写记叙文,可以记叙关于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关于“自律”的故事,题材要求新,叙事技巧勿单一,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现真情。
立意:
1.自律的人生更精彩。
2.自律方能自强。
3.真正的自律,在于征服(战胜)自己。
4.真正的自律靠行动来彰显。
18.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附加引语式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关键句:“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寄托精神的家园”,此句明确了写作内容——感受自然之美;指明了文章写作立意的中心——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赞颂之情,在大自然中陶冶审美、寄托情怀。
材料列举了陶渊明、王维、朱自清、毛泽东四位诗人、文学家在不同的美景中的不同情怀、感受、精神面貌,充分地说明了大自然不仅能提供予人美的享受,更能让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寄予其中。
题目规定了文章的体裁,要求写成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考生首先应理解的是,写景物、写自然是手段,是依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的文字之中。其次,考生应结合题目中的“自然与家园”进行分析:“自然”指的是自然环境、景色风物;“家园”指的是精神家园,即内心的感情世界,而非实体的家园。因此,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有把握写出特色的景物,将自己的某种情感寄寓其中,以“先景后情”的方式铺开写作,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最后,写景的时候,应把握写景的顺序和角度,可以采用一些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
立意:
1.秋雨绵绵,思念友人。
2.春夜新月,寄托希望。
3.高山远树,心境平和。
4.冬日雪景,厚重沧桑。
19.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话题为“自立”,体裁为“议论文”。“自立”是指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靠别人自我完成一件事;也指有自己的主见,主意,不需依赖他人,或者能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由此可见,“自立”包括外在的、生活和做事等方面的独立,也包括精神上的有主见,能持守,显然后者更加重要。进一步思考,“自立”不仅是个人立世、成才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的条件,如果过于依赖别国,势必受制于人。在当前国际风云复杂变幻之际,“自立”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行文构思上,建议写成层进式结构。首先可以借助名言引出“自立”这一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如“自立方能独立于世”;接着列举“自立”的事例,肯定其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可以将“自立”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着重论述精神上的“自立”,如坚持自己的意见,追求理想矢志不渝,面对困难绝不改变、退缩等;然后由人到国家,展示“自立”在国家崛起过程中的价值;最后发出呼吁,再次明确观点。
立意:
1. 要成才,先自立。
2. 要有自立自强的志气。
3. 自立才有底气。
20.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人生,是一个范围宽泛的话题,也是一个内容深刻而又严肃的话题。人生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对幸福如何理解?面对名利、荣辱应如何处理?面对这些话题,古往今来,芸芸众生交上了丰富多彩的答卷。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体验,在于进取,在于创造,在于给予;也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享受,在于安逸,在于功名;有的人认为,人生是百花盛开的花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庐山,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乘风破浪的航船;也有的人认为,人生如一团乱麻,一潭深渊,一片落叶,一首哀歌。
在选取话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辨是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关于人生的名言不可不记取。用积极进取、为理想奉献绘出自己的人生图画,他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就是说,考生的观点应当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另外,许多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伟人的话,也可以成为我们导航的灯塔。例如,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意义。萧楚女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当然,我们也不必局限于这方面内容,我们在高唱主旋律时,并不排斥其他的亮丽音符。
文章构思时,不要受体裁局限。这个话题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赞颂,或鞭挞,或抒写性情;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记叙某个故事而反映深刻的主题。考生还要注意材料中“绘画出精美的画图”“为自己绘出的人生画图”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可以用“绘画”来比喻人生。
立意:
1.人生图画,奋斗是底色。
2.珍惜青春,画好人生图画。
3.以我笔绘我心,我的人生更精彩。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