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马古道”文化概念的当下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木仕华)
2019-07-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5日第1728期 作者:木仕华

  茶马古道这一文化概念的创设始于云南边疆,作为植根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话语,也是学人在田野作业、实地调查中逐渐浓缩出来的文化概念。茶马古道的名称一经问世就得到广泛认同,除了学术界,很多地方政府也把这一品牌纳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来建设。曾经一度风行全国的普洱茶销售热、收藏热就是这一概念转化为具体经营实践的典型案例。

  缘起于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贸易通道的茶马古道,现已不再局限于这三个省区,茶马古道的所指已经空前泛化。这种新创名称泛化使用的经典本土话语,正合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也非常切合知识生产、创新,对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旅游宣传、学术研究、创意产业均有意义。如今,各类茶马古道博物馆星罗棋布于古道各地,以茶马古道命名的电视剧、影片、纪录片、客栈旅馆、小镇更是耳熟能详,有关大学还创建了茶马古道研究所、茶马古道研究学刊。

  茶马古道至迟在中古时代就畅通了,但它之所以能延续千年而不辍,古道上通行的除了茶叶一类货物以外,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名称的创设与推展,生动地告知新与旧的相对性,历史与现实等其他界域之间决非封闭和孤立,而是有着兼容古今、生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创意的“息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茶马古道文化精华的问题,茶马古道上的边销茶对于维系边疆与祖国内陆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代政治家都把茶政与边政的关联视为经国之大事,边疆与内陆之间以茶马为主体的贸易千年不绝于途,历史的经验昭示来者,应坚持中华各民族共享共荣守望相助的传统,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各类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注定成为必然的选项。

  茶马古道贸易网络的变迁与贯通、路径与方向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祖国内陆与边疆地区,政治形势和周边诸多地缘政治势力间的角力博弈格局情势,其间上演的历史大剧生动鲜活,亦戏亦史。

  新近在藏西阿里地区扎达、普兰等区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汉晋时期的内陆丝绸、茶叶实物,彻底推翻了茶马古道始于唐代的说法。丝绸、茶叶如何北上、西进的长时段贸易历史有待深入研究。考古学的证据要求今人放开想象力,对上古时代中国西部的文明史要有全新的体认。人们对藏西文化、文明的了解还很不够,不能仅仅在唐代的西域概念内求全求新,应呼吁从广度和深度上积极拓展中国文化的当代视野。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近来深受学界关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富有意义的论题之一,而这一地带的关联性与茶马古道贸易网络的贯通密不可分,需要用全新思维来回溯历史发展轨迹。

  茶马古道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语,它的问世合乎当下国家强调的民族团结。茶叶与生俱来的亲和、整合、温润、清新、明澈、香软的品质,也与中国的和合文化精神、知行合一的观念契合。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多民族共居为其最大的特性之一,而“定于一”的统一精神自始至终通透贯彻于中华各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植根于内心深处,政通人和是各民族共通、共同的理想之境。

  茶叶在中国备受各族人民喜爱,如滇西北各民族对茶的利用,饮用方式的差别,对茶文化内涵的文化理解差异,促成各取所需,各品其味,合乎气候、海拔、物产、族性,每个民族对茶的利用与区域文化的整合,恰恰符合中华文化多样与政治一体的伟大格局。当前文明冲突论再次沉渣泛起之际,各民族人民结合茶文化、茶马古道贸易史,很容易理解文明不会冲突,恰恰是不文明才会冲突。自我中心的优越感和刻板印象左右下的种种偏见,以及资源掠夺等才是引发冲突的本源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进马帮文化与茶马古道研究
茶人微语录 ​▏“茶叶9000元半公斤非买勿碰”是什么梗!
茶马古道(一)
普洱茶文化
丝绸之路里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指称与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