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曾祺《徙》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曾祺
高先生名鹏,字北溟。家世业儒。祖父、父亲都没有考取功名,靠当塾师、教蒙学,以维生计。三代都住在东街租来的一所百年老屋之中,临街有两扇白木的板门,真是所谓寒门。
谈老先生知道高家很穷,他教高先生书,不受脩金。每回高先生的母亲封了节敬送去,谈老先生必亲自上门退回,说:老嫂子,我与高鹏的父亲是贫贱之交,总角之交,你千万不要这样!我一定格外用心地教他,不负故人。高鹏的诗文都很有可观,高氏有子矣。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
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
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
头二年,他还能靠笔耕生活。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缌麻服孝,尽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
读师范是被人看不起的。师范生被人称为师范花子。好在同学中年纪差近的也还有,而且简师只有两年。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有了虽不丰厚但可靠的收入。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办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
高先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具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人道主义。
高先生的两个女儿,长名高冰,次名高雪。
高雪考了苏州师范。她小时候没有显出怎么好看,没有想到,女大十八变。每年暑假回家,一身白:白旗袍,漂白细草帽,白纱手套,白丁字平跟皮鞋。她在学校里唱歌、弹琴,都很出色。唱的歌是《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弹的是肖邦的小夜曲。
省长易人,沈石君主动递了辞职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
高雪病了。高先生请了汪厚基来给高雪看病。中医宜老不宜少,而且最好是行动蹒珊,相貌奇古,这样病家才相信。汪厚基全不是这样,既不弯腰,也不驼背,英俊倜傥,衣着入时,像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开了方子,总把笔套上。他这个中医还订了好几份杂志,并且还看屠格涅夫的小说。
高师母是很喜欢汪厚基的。高冰说:不行!妹妹是个心高的人,她要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她要上大学。她不会嫁一个中医。
高雪病愈之后,就在本县一小教书,准备考大学。接连考了两年,没有考取。
第三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汪厚基又托媒人来说了几次媒。一次又一次,连高冰也改变了态度。
高雪同意和汪厚基结婚了。汪厚基待高雪,真是含在口里怕她化了,体贴到不能再体贴。然而高雪并不快乐。半年之后,她病了。
汪厚基自己给她看病,亲自到药店去抓药,亲自煎药,还亲自尝一尝。他把全部学识都拿出来了。然而高雪的病没有起色。
病了半年,百药罔效,高雪瘦得剩了一把骨头。厚基抱她起来,轻得像一个孩子。高雪觉得自己不行了,叫厚基给她穿衣裳。衣裳穿好了,袜子也穿好了,高雪用非常温柔的眼光看着厚基,说:厚基,你真好!随即闭了眼睛。
汪厚基把牌子摘了下来,他不再行医了。我连高雪的病都看不好,我还给别人看什么?
高先生已经死了几年了。他在东街住过的老屋倒塌了,临街的墙壁和白木板门倒还没有倒。板门上高先生写的春联也还在。大红朱笺被风雨漂得几乎是白色的了,墨写的字迹却还很浓,很黑: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选自(汪曾棋小说》,有删改)
6. 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北溟为谈先生泣读祭文,一方面因为先生对自己有恩,另一方面是因为先生逝后自己生计成忧。
B. 沈石君的两次辞职,都与他不愿苟合、孤高自傲的性格有关。这与高北溟的性格很一致。
C. 从高北溟的教学和教材编选方面来看,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恪守传统但是不知变通。
D. 高雪与汪厚基结婚后,汪厚基待她很好,但她从未真心喜欢过他,一心向往外面的生活。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直接叙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简笔勾勒,为整个文章定下了感情基调,同时也确立了高北溟这个人物的基本特征。
B.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虽然众多,但语言描写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加了文字的沉稳感。
C. 小说在写高北溟教学时使用繁笔,罗列许多古代名人及其文章,使叙述富有层次感和韵致,重点突出,较好地突出了人物身份。
D. 小说叙写了谈先生、高北溟、高雪三代人的故事,强调他们之间的文化传承和命运悲剧的循环,使主题更有集中性。
8. 小说中高北溟在板门上自撰了副春联,请说明其内容构成及寓意。

9. 小说在情节上有很多停顿、转折,请结合文本简析其表达效果。



6. A B.这与高北溟的性格很一致错误,由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可知,沈石君孤高,但文中没有写高北溟的孤高。因此沈石君孤高的性格与高北溟并不一致。C.不知变通错误,由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可知,他也讲现代文,并非不知变通。D.从未真心喜欢过他错误,由一次又一次,连高冰也改变了态度可知,后来高冰改变了态度,并且由高雪用非常温柔的眼光看着厚基”“厚基,你真好!可知,她喜欢过汪厚基。
7. D 强调他们之间的文化传承和命运悲剧的循环,使主题更有集中性错误,文中只是写谈先生教授高北溟,然后去世,他的命运的悲剧意味不强,而高北溟家道贫穷,无缘秀才以后的科举,后来女儿又去世,因此谈先生并未与高北溟的悲剧形成循环。
8. 内容构成:上下两句首字合成辛未,说明创作对联的时间;上下两句中提及高先生自己的姓、名与字;皆以比喻的形式写了自己的志向、才华与身世、命运,二者形成对照。寓意:自己志向远大,无奈时运不济,壮志难酬。   
9. 小说中最明显的三处停顿、转折是:停了科举”“省长易人”“抗日战争爆发。这三件事对高北溟和高雪的命运影响极大。表达效果:蓄势后戛然而止,使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笔锋一转,另起情节,别开生面;行文中宕开笔锋,节奏有度,富有张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长民:“沈屯子故事”
汪曾祺谈小说创作
古文大家归有光教你怎样写文章结尾
寻常巷陌,于书本中听一堂《沈从文先生的作文课》
专题阅读: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汪曾祺
汪曾祺笔下的沈从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