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1006高考复习:新高考卷第11题考法简析

新高考卷的第11题考的内容较杂,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多义词的语境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今天梳理一下第11题的基本考法。

考法一:课外一句,课内一句

这种考法主要用来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

辨析多义词的语境义,一直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多义词的语境义以单独设题的形式考查为主。

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11题,先练一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饥者则食之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相关原文: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如赤子乎!饥者则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B. 而汤放之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相关原文: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C. 靡使有余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相关原文:“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有余,何如?”
D. 公悲之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相关原文:景公游于寿宫,睹年长负薪而有饥色,公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这种选文一句、课文一句放在一起比较的考法,更加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考生如果对教材不熟悉,是没有办法正确选择的。

也有将之与古今异义、文化常识等合在一题里考的。

如2022年全国甲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字含义相同。
相关原文:秦惠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相关原文: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为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字含义相同。
相关原文: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字含义不同。
相关原文: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后伐秦。
这里的A项主要就是考查“约”的语境义。“约”在古汉语里常见的义项有“大约”“简约”“准备”“约束”“约定”“盟约”等。
这些义项教材中都出现过,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约,大约),“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约,简约),“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约,准备),“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约,约束),“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约,约定),“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五代史伶官传序》:约,盟约)。
上面两题,除了“宣言”是考古今异义用法,其余考的都是多义词的语境义。考到的多义词有“食、放、靡、悲、约、孤、阴”等,这些多义词,都在教材中多次出现(以“约”的分析为例,如上),学生应该掌握。

考法二:用课外印证课内
将课内所学知识放在高考卷的阅读文本里面考查,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在教材中都出现过,学生只要教材学扎实了,就可顺利判定选项正误。
这种考法更加综合,常常是把多义词的语境义、古今异义、古代文化常识等放在一道题中考。
近几年的新高考卷就是这么考的。如2022新高考Ⅰ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相关原文:魏王夜见孟尝君,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相关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
C.为赵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相同。
相关原文: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相关原文: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行数千里而助人,可行乎?
“寡人”“乘”“国”这些词语学生应该都很熟悉,它们在高中语文教材里都是作为常识出现的。
寡人”在必修下教材就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里就有明确的注释:“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作为“国都、京城”是常见义项,文中“国门”是实指魏国国都的城门,是正确的。与“国都”相对而言的“外城”,在文言文里叫“”。另,“城”“郭”并称时,“”指内城,“郭”指外城。“城”、“郭”连用时,泛指城。

前面呈现的是基本考法,下面讲讲做题的基本技巧。
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因为“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如果非要说技巧,就是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
比如文化常识对应的大多数专业词语,直接凭记忆就能选择。
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 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 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 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本题A项错得很明显,“乡试”属于地方州、府级别的考试,考生显然不会来自全国各地。
即使不知道这个常识,从句子前后表述的矛盾中也能判断:前面说“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后面又说“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既然是地方性考试,考生就不会来自全国各地,比如南京举办科考,新疆和吉林的考生如何能够赶到呢?
有些词语,学生可能感到陌生,选项的表述又合乎情理,通过小语境看不出什么问题,这时就需要结合前后文(所谓的大语境)判定其含意是否正确。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A、B两项相关原文: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C.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 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C、D两项相关原文:“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逖既放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国逖节度。’”
上面这道题,“京口”和“遗民”可以联系教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不难判断。
但是,“部曲”就需要联系原文的具体语境判定了。“部曲”所在的原文语句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从原文看,司马睿只给了祖逖“千人廪、布三千疋”,并没有给他“铠仗”和军队,只是“使自召募”,也就是说,跟随祖逖渡江的“百余家”只是祖逖私自招募的兵士,不是朝廷调拨的正规军。选项说“文中指部队的编制单位”,把它当作“中央军”来理解是不正确的。
最后,加一道题练兵:2021新高考Ⅰ卷——
先出示相关原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海内。
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A项“甲子”的判定,由年月日的叙述指向,可推知这里是纪日,指太宗即位的具体日期。
B项“宗室”的解释,可根据语境推断。前面说“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后面太宗说当天子不能“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可推断选项解释正确。
C项“海内”指天下,即国境之内,是正确的。可联系“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印证。
D项“庶务”,可根据“庶”字的含义来推断。“庶”在古代常见的义项有“众多”“百姓”“平民”“庶出,非正妻所生或家族的旁支,与'嫡’相对”“差不多”“愿意”“希望”等。这么多义项,没有一项可以推出“庶务”是“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相反,从这些义项可以推出“庶务”是不太紧急、不太重要的一般性事务。
注意:不论哪种考法,熟悉重要词语的义项,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教材中常见实词词义是正确判定的前提。平时复习,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教材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进行积累。
相关链接:

20220930高考复习: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梳理(4)

20220927古代文化常识教材注释(3)

20220926古代文化常识教材注释(2)

20220925古代文化常识教材注释(1)

20220831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下)

20220830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与针对性训练
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亦有渡船人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8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课时61 正确理解和使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理解辨析
论刑法解释中的词义分析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