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种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种子主权包含种子保育和普惠使用的权利。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种子选育推广的主力,而近百年的农业现代化,使市场力量成为主导力量。但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种子主权就将失去社会基础。另外,种子是农业与食物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基础,与空气、阳光、水等农业必须的要素一样,种子不是任何人或任何国家的创造物,而是源于自然的馈赠。因此,人类需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而非基于商业经济,来实现对种子主权的普惠分配。

种子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密切联系,对跨国粮商和资本集团更普遍直接投资于种子研发并从中获利的模式构成了天然障碍,第一个障碍是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的不确定性。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节奏,但不易控制。第一个障碍是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存在差异,这违背了资本为了逐利而快速流通的本质。为此,资本主导的商业化食物体系以改造种子为切入口,通过加快甚至规避农业生产的自然过程,减少自然不可控因素对资本获益所产生的破坏。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必然遵循产量、产值最大化的逻辑,强调单一种检与强制推广。通过专业化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包括转基因育种等,商业化食物体系的确能实现对种子主权的改造。跨国粮商也将原本属于农民和主权国家的权益转移到自己手中,攫取了巨大专利垄断利润。

笔者曾在2018年对巴西的多家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在跨国粮商经营、规模扩大、种子技术垄断的合力作用下,哪怕是当地的大农场合作社,若不使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种子,不追随这种模式,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就连巴西政府在跨国集团面前也缺少话语权,他们不得不通过改变国内税制,甚至让渡国家在某些关键资源或基础设施的发展权益,来迎合跨国粮商的垄断经营。

可见,种子主权的抗争对象,是一整套资本控制的过度商业化的育种体系。种子研发不能排斥,甚至应当鼓励传统育种和农民自留种,且应当避免这一权利被转基因、杂交育种等专利权剥夺和侵蚀。

(摘编自周立《新粮食安全观下种子主权发展路径探析》)

材料二:

清明一过,73岁的山西翼城老农刘怀智从墙上取下一袋昣珠玉米“老种子”,又要开始播种了。产量不高,格外“娇气”,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个翼城只有他家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

“这是一个珍贵的地方品种,至少有100年历史。经过鉴定,爆米花率达到99%以上,粒粒都能爆开,品相优于当前主流品种,极具开发价值,能够保留下来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如今,这把濒临消失的种子有了安全的家。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作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以收藏各类珍贵的农作物种子等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 “诺亚方舟”。

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1954年,孢囊线虫病使美国大豆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从种质资源库中 “翻箱倒柜”,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中特有的抗病基因,最终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得以复苏。

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种子蕴含着巨量的遗传基因,成为培育农作物新种的坚实“素材库”。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在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而其中约28万份资源已经在野外、农业生产上消失或绝种,库中所藏,已是“绝版”。

在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最终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摘编自杨舒《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生物技术的应用使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当前,国外种业已进入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我国尚处于以杂交选育为主的育种2.0时代向以转基因育种为主的育种3.0时代过渡的阶段。不过,在被称为农业领域5G技术的基因编辑育种方面,我国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成功构建了水稻、玉米、小麦等基因编辑系统,培育出了高油酸大豆、香味玉米、低镉水稻、抗病小麦等新品种,特别是Casl2i、Casl2j这两项中国自己的新型编辑工具取得了创新突破,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黄耀辉、孙眉、林敏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子是农业与食物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基础,是基本的自然资源,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种子普惠使用的权利。

B.跨国粮商运用各类育种技术改造种子,并强调单一种植与强制推广,从而提高资本逐利效率,攫取利润。

C.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既能保护种质资源,也为培育农作物新种提供素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

D.我国在基因编辑育种的相关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培育了一系列农作物新种 已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西政府和农民丧失了种子主权,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已经失去了保障。

B.我国应当鼓励传统育种和农民自留种,以免种业走上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化道路。

C.许多种子品种正在加速消失,这与资本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和技术垄断有密坊关系

D.大力研发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我国快速提升种业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的首选路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B.工业化的农业模式使菲律宾水稻品种由4000个减少到80年代中期的3-5个。

C.有民间团队在我国西南边陲找回许多农作物老品种,请村民参与选育与种植。

D.单一种植和化肥催产不但降低作物的防灾能办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实例,但表述特点和效果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有人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粮食自主供给的背景下,我们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分子育种技术上。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性看待这种观点。(6分)


1. (3分)D(国外农业强国的种业已进入4.0时代,而我国尚处于2.0时代向3.0时代过渡的阶段。我国在基因编辑育种技术方面已有创新突破,也取得一系列成果,意味着我们有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不代表我们已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2.(3分)C(A选项,以偏概全,比如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没有失去保障,因此本项说法有误。B选项,种子主权的抗争对象只是过度商业化的育种体系,并不意味着我国不能发展自己的商业化育种产业,因此本项说法有误。D选项,图1显示,世界农业育种技术已进入4.0时代,智能设计育种代表了最新的技术方向,而属于3.0时代的转基因育种技术不应是我们赶超种业强国的首选,因此本项说法有误。)

3.(3分)B(A选项,耕地问题涉及粮食安全,但与材料一的种子主权问题讨论角度不同。B选项,工业化的农业模式使农民被迫使用转基因种子,导致本地种子大量消失,品种由4000个减少到3-5个,令人触目惊心,凸显了种子主权问题的急迫性,有力支持了材料一的观点。C选项,部分民间团队恢复传统育种的案例可以证明材料一的观点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认可,但支持力度有限。D选项,单一种植带来的不良影响与种子主权的话题相关联,能间接支持材料一的观点,但选项说法较笼统,支持力度有限。)

4.(4分)①材料一中巴西的例子是作者实地调研后对现象的理性总结,逻辑性强,有较强的说服力;②材料二中山西、美国的例子是鲜活的个案,故事性强,语言生动,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①分子育种技术代表了现阶段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我国未来的粮食供给问题密切相关;②推进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弯道超车,保障粮食安全。这种观点也有片面性:③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要依靠丰富的种质资源,应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④发展分子育种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良性的育种体系建设,警惕跨国资本的商业垄断。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合理性或片面性至少要答出一点。意思答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述百练:种子基因-延续生命的诺亚方舟
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地理试卷
中经评论:让更多好种子撒向广袤田野
收藏!央视纪录片《种子 种子》6集都在这,非常值得看!
1斤洋种子能买1辆法拉利?进口种子受制于人,如何才能打破僵局?
临沂农作物品种资源利用协同交流会议在山东中农天泰种业举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