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提高篇)(新高考专用)

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

吕本中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来看,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从曹南转往阳翟的路上写给弟弟的,两人曾一同游过白沙江。

B.首联回顾往日与弟弟在白沙江上的亭子里饮酒话别的情景,秋声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心情。

C.颔联追忆了与弟弟同游的情景,其中上句流露出如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畅快。

D.尾联表达了感激之情,诗人认为曾经与弟弟在一起的十天让自己暂时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惬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D暂时看到了光明说法错误。暂明应该是一下子看到了光明,有豁然开朗之意。

故选D

2022·陕西陕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大壮,易卦名,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以自然环境写时政氛围。

B.颔联把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把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

C.颈联写舟中凝神远瞩,江岸空旷荒凉,星星磷火飘荡,待残更表现离开官场的轻松之感。

D.前两联写景,为后面的抒情营造凭借;后两联由写景转人抒发感情,情在景中,深沉而悲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现离开官场的轻松之感错误,应为在舟中的孤寂落寞。

故选C

2022·福建·三明一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互文见义,描写梓州自然风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

B.颔联从细处着墨,描绘了深山夜雨以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奇妙景象,境界幽深而秀丽。

C.颈联紧扣蜀中的民情以及李使君所掌管的职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本诗虽为赠别诗,但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特点。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故选C

2022·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唐】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京中:指长安,即下文中的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其府第在洛阳城西,此处泛指豪华府第。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B不当春写诗人虽身处长安的春天,却没有春天的感觉,只因此处不是洛阳,更无朋友同游。

C.颔联二句紧承前意,描绘长安景色,”“二字十分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无聊和沮丧。

D.颈联写作者身处热闹的宴饮场景,以此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深和思归之切。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颈联写作者身处热闹的宴饮场景说法错误。诗中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故选D

2022·新疆喀什·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①。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②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③、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解:十分:古代的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叹隙中三句:感叹人生短促, 如白驹驰过隙缝,击石迸出的火花,睡梦中的经历。陶陶:和乐、无忧无虑貌。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C.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错误,几时意为什么时候,表达想要归去却不知几时可以归去的无奈,并没有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故选C

2021·江苏苏州·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九日怀归

【南宋】周密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6.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空洲渚字描绘了深秋过后,江蓠凋尽,汀州繁华不再的萧瑟景象。

B孤蛩暗语,写九月蟋蟀鸣秋,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都城临安暮秋时节的风貌。

C怅望极归舟,写诗人心无依托,怅惘地眺望江上归来的船只,想象天边的烟树。

D情丝恨缕,以丝缕喻情,化无形为有形,极言情之多且乱,一语概括心中之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江上归来的船只错,应该是远去的船只。上片结尾三句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

故选C

2022·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

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呼应首联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分析错误,本诗表现的是内心的孤独、寂寥与思乡之情。颈联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一句,描写在月光下的游鱼与飞鸟的躁动,代表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再结合首联中江村独老身一句,突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与思乡之情。

故选C

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

【南唐】李中

影未沉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

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落日

【清】袁枚

落日金盘大,遥山未敢吞。

松根明细草,天外表孤村。

似写衰年意,频惊旅客魂。

今宵新月好,未必便黄昏。

8.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的傍晚,夕阳把水面映照得一片通红,大雁掠过天边,寻找栖息之所。

B.赶考的举子在驿路上匆匆前行,而路旁的槐花则在夕阳的余晖中悠闲自在。

C金盘”“未敢吞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夕阳即将落山时的雄浑壮观。

D.在落日的余晖中,松根向细草表明着心声,天边的村庄被映照得格外分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松根向细草表明着心声错,此处应理解为松树下的细草都可以看得清楚分明。

故选D

2022·河南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池送朱二

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注】本诗为孟浩然晚年归隐所作。朱二,孟浩然友人。高阳池,即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凤凰山南龙,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池塘。晋代山简镇守襄阳,名之曰高阳池,盖取郦食其高阳酒徒之意。毵毵: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松子,即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信奉。松子家,隐者之家,代孟浩然隐居处。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二句点出作者送别友人朱二的地点习家池,巧妙地呼应了标题。

B.第三到六句精选对象着力描写,凸显习家池从前的绮丽繁华,印证襄阳当年的兴盛之状。

C.第九、十句由以前的意气豪华过渡到描写眼前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感慨。

D.本诗语言自然纯净而简洁隽永,诗境平淡清远而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孟诗的风格特点。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感慨错误。这两句是感叹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打湿了游人的衣襟,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故选C

2022·福建宁德·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

黄庭坚

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

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藖逢一豆

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著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

【注】本诗写于元祐三年,时苏轼以翰林学士知贡举,黄庭坚(参详官)、李公麟(字伯时,点检试卷)等均为其属官,公务之余多唱和之作。仪鸾:指仪鸾司,掌奉供帐之事。该句典出《真诰》:傅先生年轻好道。太极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槃。他昼夜穿钻,历47年成功,遂得神丹而升天。槃,即盘。渠:通,疾、立时。藖:斫余的草茎。豆:精饲料。诗翁:指苏轼。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三句选用三个典型细节,渲染试院生活的清苦、简陋,烘托凄寒、烦闷的氛围。

B.本诗写画马,突破一般盛赞丹青妙技的俗套,开掘深,联想广,首尾圆合。

C贫马百藖逢一豆食之不能尽其材一样都表达了对扼杀人才之举的控诉。

D.本诗每句押韵,三句一换韵,给人以奇峭之感,三叠戛止,突兀生新,不落窠臼。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都表达了对扼杀人才之举的控诉错,贫马百藖逢一豆字面上意思是说:可怜的贫马老是吃那种无法下咽的草茎,多想吃上一次精饲料。诗人借以自喻,是说试院环境恶劣,生活清苦、单调,就像贫马为了一之得而困于槽枥,委婉表达了对改善试院生活待遇的渴望。而食之不能尽其材是指斥统治者不能善待人才的陋行。

故选C

2022·福建三明·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节选)

王维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綦毋潜,荆南人,王维好友。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孔子曰:'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门远吾谋适不用首尾呼应,含蓄地点出友人科举落第

B.三四句从时空角度落笔,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

C.树影遮行客,余辉映孤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暗寓友人的落寞之情。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虚实结合错。此处是诗人设想友人返乡途中的风光,是虚写:落寞之情与全诗慰勉、鼓励友人的感情基调不符,此处的落晖突出的应是温暖绚丽之意。

故选C

2022·陕西·宝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泰州时。俦侣:朋友。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杜诗借景抒情分析错误,本诗并没有写景,主要是夹叙夹议。

故选D

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把酒对月歌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注】唐寅科场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在苏州城外桃花坞筑桃花庵,与好友饮乐其中。《把酒对月歌》就作于此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即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以往的一切咏月诗,独尊李白,对李白的追慕之情溢于言表。

B.李白虽已驾鹤仙去,但其诗歌仍为世人代代传颂,这从侧面说明了李白和明月一样可以永存。

C.与李白相比,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羞愧之下以料应月不嫌我丑自我开解。

D.与李白相比,诗人虽无登天子船”“上长安眠的经历,但有与李白一样豪放不羁的禀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无中生有。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是诗人自比李白的自负之语。我愧虽无李白才只是自谦,并无羞愧之情。

故选C

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元录事开元①所居

刘长卿

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②行。

鸟散秋鹰③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④,因君水更清。

【注】元录事:诗人朋友,时任睦州录事。录事是官职名,掌管纠察之事,与御史相似。开元:此指睦州开元寺。纪纲:法度。秋鹰:古时以鹰隼喻御史。新安郡:睦州古称,有新立安定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录事幽居于睦州开元寺,第二句的高卧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之态。

B.第三句是比喻,把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与恶吏们的散逃写得十分生动。

C.颈联写元录事工作结束回开元寺,至于工作情况则作为留白供读者想象。

D.诗人提到睦州,特意用了其古称新安郡,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分析错误。作者用新安郡之名称,可以突出睦州历史悠久,但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新安二字,此处为一语双关,作者是以此赞美元录事使这里变得安定。

故选D

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独夜寒侵翠被

陆游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注】长门,长门宫。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幽闭在长门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的字让人有落寞之感,”“”“等词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B欲写新愁泪溅纸中的新愁二字,暗示着词中的女主人公内心早已郁积着愁苦。

C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词中女主人公的境遇变化。

D.下阕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运用长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伴君如伴虎的担忧与怨恨。

【答案】D

30.同意。整首词表面上是在描写宫人被废后孤独凄苦的处境,抒发君心难以久倚的感慨。词人其实是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蓄地表达了'伴君如伴虎的担忧与怨恨错误,词人站在宫女的角度来写作,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故选D

2022·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①

辛弃疾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②,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③。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④。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注】这首词写于绍熙三年,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西湖,此指福州西湖。经始,营建。堆滟滪:长江中的滟滪堆,在瞿塘峡。说长江之险,民谣有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中有句,浩难写: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赵汝愚曾二次知福州,整治西湖,建设福州,有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故国:五代时,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所据地即福州。后其子王延钧建国称帝,为当时十国之一。王延钧在位时修建十里水晶台榭,架复道,于此游宴。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翠浪吞平野”“挽天河极有气势,而谁来照影则增空灵之感。

B.作者化用苏轼诗句表现福州西湖景色空蒙、迷人却又凶险的特点,写得丰富而含蓄。

C.下片起句例人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

D.词中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与感情力量融合起来,能更深刻地表达思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现……凶险的特点表述错误,凶险的特点不是通过化用苏轼诗句表现的,而是通过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来体现,此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顷湖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

故选B

2022·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

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

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衬托,突出了王主簿画作的精妙。

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 .“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

故选B

2022·河南开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逢江南僧

崔涂

孤云无定踪,忽到又相逢。

说尽天涯事,听残上国钟。

问人寻寺僻,乞食过街慵。

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

【注】崔涂,唐末诗人,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他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中原、秦陇等地。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运用比喻修辞,表现诗人和江南僧行踪不定、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

B.天涯、长安、僻寺、街市的组合,高度概括了在不同空间里二人的生活场景。

C.钟声和青山两种意象,与夜话情景相互交融,给全诗增添清幽空灵的禅味。

D.诗歌语言典雅凝重,”“”“”“等动词写出了两人相谈甚欢的情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歌语言典雅凝重分析错误。从本诗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一句可以看出,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清新质朴。

故选D

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喜邻郡

元稹

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

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

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

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②人。

【注】长庆二年,元稹调至越州,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越州产美酒,有醉乡之名。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以诗词相互酬答唱和。元稹听闻白居易至邻郡赴任,喜而作诗相赠,酬答之中尽显情谊之深。

B.首联诗人自比蹇驴瘦马,慨叹梦里方能着紫绶朱衣,透露出了诗人刚到越州时心情的低落。

C.颔联中”“对举,表明友人邻郡为官,纯属意外;诗文唱和,承蒙厚爱,两字内涵丰富。

D.本诗第六句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错。苏轼的这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对海棠花的喜爱,表达了苏轼与朋友游玩时快乐的心情,再现了他被贬黄州后达观、潇洒的胸襟。而本诗第六句,表达的是元稹被调任越州后,借夜赏美景来打发自己郁闷的时光,传达出内心的失落。

故选C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渊明像

艾可翁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

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

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

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督邮。

【注】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画像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照应题目。

B.第二句中万事等浮尘,表现了陶渊明视万事浮尘的潇洒达观。

C.第五句的何心表达的是陶渊明既不仕晋也不仕刘的归隐决心。

D.尾联感慨不止陶渊明不向督邮低头,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错,赞美之意,不是选项说的许多君子

故选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内容情感分类专题训练!(三)
精练 |2021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
《渡荆门送别》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考点14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北京专用)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诗词典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