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复习:2023最新名校模考文化知识题汇编
一、1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连衡:连衡,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的策略;合从,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
B.古文中的“宇内、四海、八荒、六合、八州”等都指全国,“百越、蛮夷”指中原之外的边远地区的民族,“山东”指崤山以东。
C.斧钺、汤镬、敲扑指古代刑具,矢镞、钩戟、长铩指古代兵器,锦瑟、箜篌、琵琶、箫笛、刁斗是古代乐器。
D.“顷襄王怒而迁之”“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迁徙之徒也”中“迁”的含义,与“拜”“黜”“擢”“除”等相同。
【答案】
11.B(A 两个刚好说反了;C“刁斗”不是乐器;D“相同”错,前两个“迁”室“贬谪”,与“黜”同;第三个“迁”是“征迁、发配”的意思,而“拜”“擢”“除”多为授予官职的意思,带有升迁的意味。)
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依照方位,大致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B.亲戚,文中指与自己有至亲关系的父母兄弟等,现指和自己有血亲或姻亲的人。
C.“且夫憎韩不爱安陵氏”与“秦爱纷奢”(《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与“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
【答案】
1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第一个“爱”意为“爱惜”;第二个“爱”意为“喜欢”。“爱”字含义不同。句意:再说憎恨韩国、不爱惜安陵氏。/秦皇喜欢繁华奢侈。
D.第一个“质”意为“抵押、交给”;第二个“质”意为“询问”。“质”字含义不同。句意:这是因为韩国把它的上党交给了魏国作为重要的抵押。/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故选C。
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司马,旧时官名的“假”字有代理、非正式之意,假司马即代理司马、非正式的司马。
B.卿曹,是“君等”“你们”的意思。卿,古代也用于表示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C.纳子为质,质即质子,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的外交使节,多为王子等出身贵族之人。
D.大家,古时可用来尊称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班超妹妹的丈夫姓曹,故她被称为“曹大家”。
【答案】
1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的外交使节”错误。质子,指作抵押的人质,不是外交使节。故选C。
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夫,古代官职,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后世泛指文官。
B. 宰,家臣,总管,先秦时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为宰,在外理事称为相。
C. 师襄子,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擅击磬,是孔子的老师之一,韩愈在《师说》曾提到他。
D. 《春秋》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鲁国的国史,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答案】
11. D
“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说法有误。《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五、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即商朝。其始祖契受封在商地,汤得到天下后,就命国号为商。后来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地后,改国号为殷,故亦称殷商。
B.“桑林”,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后来祭祀所用的乐舞也称为桑林。《庄子·养生主》曾描写过庖丁解牛时的动作、节奏,“合于《桑林》之舞”。
C.“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建筑物,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祀祖宗。现在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就是古代明堂式建筑。
D.墨子,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即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
【答案】
11.B【解析】本题难点设置在“与谋之士”的断句上。“三日之内”表示时间,应该断开,“与谋之士”应该翻译为参与谋划伐商的贤士,故排除A、D两项。另外,“河”是“黄河”的意思,“济”是“横渡”的意思,应该是“渡过黄河”而非“渡过河西”,“西”应翻译为“向西”,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
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指士大夫。
C.吏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辟召,亦称“辟”,“辟”是指由皇帝下诏征聘或由公府、州郡长官等向朝廷推荐。
【答案】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辟’是指由皇帝下诏征聘”错误,皇帝下诏征聘称为“征”,各级高官选拔的人才叫“辟”。
故选D。
七、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史记》载屈原与春申君曾任左徒。
B.大夫,古代官阶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权力极大,屈原曾任此职。
D.币,在古代汉语中多指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后引申为作为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一切值钱的财物。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权力极大”错,三闾大夫是管理昭、屈、景三姓贵族子弟教育及宗族事务等的闲差事。屈原被贬后任此职。故选C。
八、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谕”的意思是告诉,与《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的“谕”意思相同。
B.顿首,古代的跪拜礼,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中用以表示致敬。
C.遗诏是皇帝临终颁发的诏书,“遗”与《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的“遗”意思不同。
D.崩,指帝王死亡。《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
【答案】
11.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谕”都为“明白、理解”的意思;句意:你真的没理解以前我赐给你那幅画的意图吗?/我明白了。
B.正确。
C.正确。句意:接受遗嘱辅佐幼主。/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D.正确。句意:皇帝在五柞宫驾崩。/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
故选A。
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在大漠南北,他们喜欢以马征战,曾控制西域。
B.太尉,中国古代武官名,是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的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
C.徒,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指流放的刑罚、官员职务调动、徘徊流连、迁移之意。此处指调职。
D.上郡,古代郡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答案】
11.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太尉,……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错误。太尉是最高级军事长官,地位高于都尉。文中有提示: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故选B。
十、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丁忧期间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答案】
11.D朔、晦说反了
十一、11.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弟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与《出师表》“临表涕零”中的“表”词义与词性都相同。
B.“从祖”指祖父的亲兄弟,这里指堂祖父。根据祖父年龄大小,也可称为伯祖父或叔祖父。
C.“编户”指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户制度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
D.“削草”是古时大臣上书的奏稿,在事成后都要销毁,以示谨慎保密,本文中即是此意。
【答案】
11.(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词义与词性都相同”错。前一个“表”是动词,表奏;后一个“表”是名词,指《出师表》。
十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节三年,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代纪年法多种形式,此处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B.御史大夫,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不同。文中相当于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C.公车,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征召及受章奏;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文中指前者。
D.“公府不案吏”和“成妻纳钱案上”(《促织》)中的“案”含义相同。
【答案】
11.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前者是“查办”的意思,后者是“桌案”的意思,含义不同。故选D。
十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
B.绍兴,宋高宗逃至越州时,想要让宋朝复兴,打败金军,就以绍兴为年号。
C.江右,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
11.A(契丹应为女真)
十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牧”,有管理人民之意。文中的“牧”指古代的一种官名,荆州牧为荆州当时的最高官员。
B. “丝竹”指管弦乐器,与《琵琶行》中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丝竹”意义相同。
C. 太祖,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即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
D. 教习,古代的一种学官,“训课庶吉士者曰教习”,主掌课试之事。文中的“教习”即此意。
【答案】
11.D【解析】“文中的'教习’即此意”错误,文中的“教习”是教授的意思。
十五、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旅”,意为长期寄居他乡,在文中指甘茂离开家乡来到秦国做官。
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缔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结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C.“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含义不同。
D.“三鼓”,文中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是春秋战国时的军礼。
【答案】
11.C【“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含义相同,指在困顿的处境中。】
十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驾车,与“礼、乐、射、书、数”并称“六艺”,是古代六种学问和技能之一。
B.薨,死亡,古人为避讳,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用“薨”表明齐威王是诸侯。
C.豕视,指像猪一样看,齐貌辨认为齐宣王长相丑陋、不仁慈,这样的人定会造反。
D.恶,此处指厌恶,与“物或恶之”“恶施不孝”中的“恶”读音、含义均不相同。
【答案】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含义均不相同”错误。与第一个读音、含义相同,wù,厌恶;与第二个不同,wū,何、怎么。“物或恶之”的意思是“众人厌恶这样的行为”,“恶施不孝”的意思是“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
故选D。
十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斋醮,为对道教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即供斋醮神,借此来求福免灾。
B. 礼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祭祀、赋税、科举等。
C. 疏是在朝官员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上疏是臣子规谏君主、参与政事的重要方式。
D. 转漕,指转运粮饷,既可指为军队转运粮饷,也可指国家常规的粮食运输。
【答案】
11.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为户部的职能之一。在极为讲究礼法的古代,礼部在六部中的地位可以说极为特殊,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天下礼仪、祭享、贡举(科举)、外交等事。户部主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事,不仅负责着朝廷税赋的收缴入库,朝廷要用钱也是由户部负责,同时还掌管着天下民政事务。故选B。
十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就是鲁班,公输氏,名般。“般”和“班”同。又称公输子、公输盘、鲁般。春秋时期伟大的发明家,我国木匠鼻祖,也是建筑鼻祖。
B.子墨子:即墨子,墨翟先生。前一个“子”是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也有人说第一个“子”是墨家钜子的意思,表身份。
C.文轩:装饰华美的车。轩,有篷的车。文:原本是花纹,这里指用彩画雕饰。本文里的意思是楚国富足,所以国王所坐的车都是彩画雕饰的车子。
D.云梦:又称云梦泽,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后因长江和汉水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现已消褪为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
【答案】
11.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本文里的意思是楚国富足,所以国王所坐的车都是彩画雕饰的车子”错误,根据原文“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可知,这里是比喻楚国就像文轩,而宋国就像敝舆。
故选C。
十九、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守藏室之史”中的“史”指史官,负责掌管文书记录的人员;周官中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吏又有府史、胥徒史。
B.道家: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以杨朱、老子和庄子等为代表人物,这三人分别有“贵己”“齐物”“无为”等三种主张。
C.刑名:指战国时期以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韩非子亦尚“刑名”。
D.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汉宣帝时期降为太史令,文中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
【答案】
11.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老子,主张“无为”,庄子主张“齐物”。
故选B。
二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阁”,唐代武则天时期,将中书省改称凤阁。凤阁舍人,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
B.“春秋”,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文中泛指岁月。
C.巡守,即“巡狩”,“守”指所戍守的疆土;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各地。
D.京兆,指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文中意指后者。
【答案】
11.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春秋在这里指年龄。故选B。
二一、4.下列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政治、审美、道德等方面的思想。
B.《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将它与《论语》《中庸》《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C.《道德经》又称《老子》,反映了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D.《庄子》想象丰富奇特,代表篇目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答案】
4.C
二二、5.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与之相对的是“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小学”。
B.法家的主张是“法、术、势”,韩非子将三者紧密结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子墨子”的前一个“子”字,是对墨子的尊称,可译为“先生”。
D.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庄子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无”的概念。
【答案】
5.D
二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答案】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指前者"说法错误,文中的“六艺"是指后者,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书。故选D。
二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凤阁”,唐代武则天时期,将中书省改称凤阁。凤阁舍人,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
B.“春秋”,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文中泛指岁月。
C.巡守,即“巡狩”,“守”指所戍守的疆土;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各地。
D.京兆,指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文中意指后者。
【答案】
11.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春秋在这里指年龄。故选B。
二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偃武兴文也”中的“所以”与《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B.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后经朝廷登记后即可为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称“薨”。
【答案】
11.B(B“由地方推荐后经朝廷登记后即可为官”解说错误,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常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故选B)
二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正,中国古代文官官名,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B.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古代征召布衣出仕,皇帝或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及地方召之称“辟”。
C.社坛,古代祭祀谷神之坛。社,是谷神;坛,是古代举行祭祀、盟誓等大典用的土筑的高台。
D.缗、贯,在古代皆指穿铜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铜钱。一枚铜钱为一文,一千文为一缗或一贯。
【答案】
11.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社,是谷神”错误,“社”应为“土神”。
故选C。
二七、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至圣”。
B.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C.《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D.“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有德、有学问的人,是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人,如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
【答案】
9.A(应为“亚圣”)
二八、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 .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 .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指前者。
【答案】
16.D(文中指后者。)
二九、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答案】
10. (3分)B“特指项氏的宗族”错误。原文为“妻之昆弟”,是项羽妻家的兄弟。
三十、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B.周朝时期,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 叫作“家” ;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 叫作“国” , 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C.《孟子》和《论语》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答案】
22.(3分)B(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 叫作“国” ;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 叫作“家”)
三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之”在古文中的用法多样,本文“子墨子闻而止之”的“之”用法和《庄子▪逍遥游》中“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的“之”用法相同。
B.“笞”是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杖、徒、流、死”五大刑中,“笞”是相对轻的刑罚。
C.“家”在古文中有丰富意义,本文中“大家伐其小家”的“家”和课文《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意思相同。
D.中国语言十分丰富,“豕”本意是猪,在古代还用“豚”来表示大猪,“彘”来表示小猪。
【答案】
11.D
【解析】(《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鸡豚狗彘之畜”一句,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豚”与“彘”意思不同,《说文解字》说:“豚,小豕也。”可以得出豚指的是“小猪”)
三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其中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B.函谷,中国古代关卡。《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C.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以为,即认为。还可指“把……作为”,如“秋以为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
【答案】
11. 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就是指函谷关”错误,《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是指剑门关。
故选B。
三三、2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C.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D.禊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临水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答案】
21.C
三四、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量词,是古代计算容量、重量的单位,计量官俸的单位,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
B.有难,指遇到困难,也指突发灾难,文中指吴国趁越国突发天灾,出其不意攻打越国。
C.惠子,战国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合纵抗秦,是庄子好友,两人有多篇论辩传世。
D.罔罟,指渔猎用的网具,《周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答案】
10.B(“有难”指发难,文中指发动进攻)
三五、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古代官职,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后世泛指文官。
B.宰,家臣,总管,先秦时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为宰,在外理事称为相。
C.师襄子,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擅击磬,是孔子的老师之一,韩愈在《师说》曾提到他。
D.《春秋》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鲁国的国史,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答案】
14.D(《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三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期月”,一年或一月,文中指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期,原指服丧一年,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就是这个意思。
B.“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文中沿用了这一说法。
C.“七国”,是指西汉封国。西汉初年封国与郡县制共存,国与郡在地方行政级别上大致相等,其主要行政官员并称“郡国守相”。
D.“天子”,文中指汉景帝刘启,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西汉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汉景帝前元三年),因晁错的“削藩”政策而引发“七国之乱”。
【答案】
11.D.“西汉第三位皇帝”错误。应该是第六位。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三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答案】
11.A“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错误,廷尉,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
三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故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B.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位于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岭南”。
C.宗族,一种社会单位,指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D.印绶,“印”指印信,“绶”指系印信的丝带,印绶也用以借指官爵。
【答案】
11. C [解析]宗族,指同一父系的家族,也指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但不包括出嫁的女性。
三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禹,部落联盟领袖,奉舜命治水;桀,夏代国君,暴虐荒淫。
B.牝牡,雌雄,指阴阳。泛指与阴阳有关的,如男性、女性等。
C.礼,文中泛指古代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D.五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一般指黄帝、唐尧、虞舜、共工等。
【答案】
11.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五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一般指黄帝、唐尧、虞舜、共工等”理解错误,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故选D。
四十、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在大漠南北,他们喜欢以马征战,曾控制西域。
B.太尉,中国古代武官名,是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的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
C.徒,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指流放的刑罚、官员职务调动、徘徊流连、迁移之意。此处指调职。
D.上郡,古代郡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答案】
10.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太尉,……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错误。太尉是最高级军事长官,地位高于都尉。文中有提示: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故选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词语解说和文化常识专练
【期末加油】高一上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阅读】2017年必考古文化常识题(十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一)
从高考文化常识,看语文高考命题即将走进死胡同……
2009 年高考成语题汇编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