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其五)》、陈师道《月下观潮(其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八月十五日看潮(其五) 苏轼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月下观潮(其二)陈师道
素练横斜雪满头,银潮吹浪玉山浮。
犹疑海若夸河伯,豪悍须教水倒流。
【注】①本诗作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甲秋,作者时任杭州通判。②醯鸡∶一种小虫。海若:传说中的海神。③夫差乐犀手:据《国语》记载,吴王夫差有“衣水犀之甲者三千”。雅者自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近城。”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开头“醯鸡”之喻,看似突兀,其实照应了下一句的“气吐霓”,对比鲜明。
B.陈诗第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潮水汹涌翻腾,撼动岸边山崖的情景,描写逼真。
C.从标题看,两首诗都是以潮为描写对象的组诗典的一首,都属于写景抒情的作品。
D.两首诗写潮皆形神兼具,既刻画了潮的外在特征,也写出了潮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6.两诗都以“海若”指称海潮,但用意同中有异,靖对此简要分析。(6分)



15.3分)B

16.6分)

同:都突出海潮之大,赋予海潮神话形象的神奇特征。

异:①苏诗衬托人力战胜自然的神勇,使减少潮水危害的愿望表达得更豪迈;②陈诗想象“海若”炫耀“豪悍”的场景,突出诗人对涨潮景观的由哀赞叹。

答对“同”给2分;答对“异”给4分,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百练:八月十五日看潮(其五)① 苏轼
【1073】八月十五观潮
宋诗鉴赏-次韵孔宪蓬莱阁(赵抃)
诗词鉴赏 江河湖海
《观潮》
《七言短句》步韵《观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