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善齐文论·《星瀚灿烂

“人间险路此奇绝”——范成大

 

提起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一般读者都会提及他晚年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十首》。在这些诗中所描绘的秀丽的田园风光、纯朴亲切的农家劳动场面,都给我们以极大的心灵抚慰和美的享受。

诸如: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些诗,清新活泼,场面鲜活,细节撩人,让人们忆起少年时代的农耕趣事与田园乐土。

后来,才知道,诗人还有壮怀激烈、大义凛然的一面。

乾道六年(1170年),宋孝宗决定废除使臣向金国皇帝跪拜授书这一耻辱性的仪式,但朝中诸大臣皆不敢奉命出使。此时,任资政殿大学士的范成大挺身而出,抱着殉国的决心,“不戮则执”,安排好后事,毅然出使金国。他在金国差点被害,但终于不辱使命,赢得金宋双方朝野的赞誉。他著名的使金72首绝句,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家国沦丧的悲愤之情。最为人熟知的是其中一首: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回?”

此诗描绘出一个令人无限唏嘘的悲恸场面,其泣血之诗,虽千载而下,依然刺痛人们的心扉。

正是出使金国以后,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出知成都府。

他溯江入三峡,过归州、巴东、巫山、夔州、云安,从万州转陆路,取道梁山(今重庆梁平县)到成都。此次江行,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诗篇,许多诗篇的内容能道出前人所未道,对三峡风物有更深入全面的咏叹。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市)人,绍兴进士。乾道六年(1107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后又出知成都府,入任参知政事。绍熙三年,知太平州,次年卒于家。

范成大列名“中兴四大诗人”,以使金时伤古吊今之作和晚年《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最有代表性。

他的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他的诗风也有深沉含蓄、典雅华贵、精心锤炼的风格。但有的诗也有涩滞瘦硬的弊病,或失之于浅近,神韵不足。但总体说来,他仍然是一位品德刚毅高洁、诗歌成就显著的大诗人。

范成大在他所著的《吴船录》中记叙了他从巫山到夔州时的状况:

“余前年入蜀,以重午至夔,鱼复方涨,八阵在水中……峡江水性太恶,饮辄生瘿,妇人尤多。”

可见他是5月初5端午节到达夔州的,他游览了还没有完全被江水淹没的八阵图,并到瞿唐关杜甫高斋遗址休息了一日。

作为一个江南的士人,三峡的雄秀多姿给他以极大的震撼,所以,他的三峡诗一改平易晓畅的风格,有了不少的雄豪之气。

《巫山县》一诗,描摹了峡江小县的巍峨气势:

“借马巫山县,盘舟掉石滩。

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

门对高唐起,江从滟滪难。

流堆三尺在,旅梦一枝安。”

《初入巫峡》一诗则极言巫峡的高峻险绝:

“钻火巴东岸,枞金峡口船。

束江崖欲合,潄石水多漩。

卓午三竿日,中间一罅天。

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

在《将至巫山遇雨》一诗中,他抒写了巫山云雨的绮丽梦幻,却乞求仙人,让云雾散开,让他一睹十二丰彩:

“峡行水落惟忧雨,通昔淋浪怨行旅。

千山万山生白烟,阳台那得云如许。

笺词腾告翠帷香,丐我一睛翻手间。

放开十二头色,重赋碧丛高插天。”

范成大是继白居易、刘禹锡之后,夔州《竹枝词》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 在他的夔州《竹枝歌九首》中,非常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三峡风土人情,既有烧畲种田的农夫,也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也有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有端午赛龙舟,有榴花似火,有枇杷压枝,有商贸集市,真是一幅三峡风情全景图。清新流畅的语言,尽叙市井小民小小的欢乐,是一组三峡百姓的抒情曲。当然,也有农夫种田而“中无饭”“人心未肯平”的喟叹。他晚年的田园杂兴诗传之后世,而这组竹枝词,却是发其先声。

《竹枝词九首》曰: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赤甲白盐碧丛丛,半山人家草木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荔子天凉未肯红。

新城果园连瀼西,枇杷压枝杏子肥。

半青半黄朝出卖,日午买盐沽酒归。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

行人莫笑女粗丑,儿郎自与买银钗。

白头老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百衲畲山青间红,粟茎成穗豆成丛。

东屯平田粳米软,不到贫人饭中。

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

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

滟滪如朴瞿唐深,鱼复阵图江水心。

大昌盐船出巫峡,十日溯流无信音。

当筵女儿歌竹枝,一声三迭客忘归。

万里船边有船到,锈罗衣服行光辉。”

淳煕四年(1177年),范成大在成都任满后东归回朝复命,沿岷江入长江,又到三峡。他所著之《吴船录》记述峡江形胜,描绘风土人情,考订奇闻异事,均有祥实记载。

到夔州当晚,他仍住在峡口杜甫高斋,并写下了《赤甲山诗并序》:

“鱼复浦泊舟,望月出来赤甲山,山形断缺如鼍龙,从而张颐,月自缺中腾上山顶。”诗曰:

“月生赤甲如金盆,蹲龙呀口吐复吞。

长风浩浩挟之出,影落半江沉复翻。

天高夜静四山寂,惟有滩声喧水门。

高斋诗翁不可作,我亦不眠终夕看。”

诗人描绘出峡门秋月的绮丽瑰伟,自此“峡门秋月”成为夔州12景之一。

第二天舟发夔州,诗人亲历峡江之险绝,在他的《瞿唐行并序》一诗中,作了生动的描绘:

“川灵知我有归程,一夜涨痕千丈生。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颇旗呀失声。不知滟滪在船底,但觉瞿唐如镜平。凿峡流川狼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拼命轻。草芥增肥无泊处,竹枝凝咽空余情。人间险路此奇绝,客里红心吾饱更。剑阁翻成蜀道易,请歌范子瞿唐行。”

在诗人的笔下,过三峡,无论舟人与旅客,都是要准备以命相搏的。比之于天险剑门关,不过是平易之途,三峡才是天下之至险。

在《刺濆淖诗并序》一诗中,诗人专门描绘了江中暗流漩涡的浩大声势与“九死船头争,万苦石上索”的行舟险情。这在三峡诗人中,应该是唯一的一篇描叙船工拼死行舟的诗作。诗中船工“逡巡怯大敌,勇往决鏖战”的冒死拼搏形象,跃然纸上。

范成大的三峡诗,涉及三峡的山川形胜与民俗风情,以及行旅的各种真实面貌,除了体察诗人思绪情怀的丰富博大之外,就是作为反映古代三峡社会风貌的珍贵史料,也是颇有价值的。

 

(选自孙善齐著《星瀚灿烂——三峡历史文化名人》一书。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5月。

作家简介:孙善齐,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副研究员,退休前仼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处长。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副会长,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巴渝文化网驻站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喋血钓鱼城》(巳拍成电视连续剧《魂断钓鱼城》播出)、中篇小说集《夔门诗魂》,散文集《三峡星空》《阳光下的风景》,编著《重庆读本》《重庆文学志》(以上合著)《重睹大后方文苑芳华》《巴渝逸闻掌故》《碧血丹心》,抗疫诗文集《中流砥柱》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之歌一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等多部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峡江地区发生的瘿病及其防治
浅析竹枝词
范成大:《吴船录》里三峡情
冬游长江三峡(2):奉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范成大《吴船录·(节选)》
134 唐诗解读——杜甫之《夔州歌十绝句》(其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