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宋时为长江中岛屿,现已与长江南岸相连。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亲戚。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晋书·桓伊传》载:(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徽之(王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为送别词,题为金山送柳子玉,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在金山,送别的对象是好友柳子玉。

B.上阕起首两句,词人起笔通过用典手法,以发问的形式,暗写离别,表明自己不舍友人离开。

C字具有穿透力,在夜深人静的晚上,美梦被笛声惊醒,表达了词人对吹笛人的怨恨之意。

D.上阕运用笛声、绿窗、新月、烟云、江天等意象,编织成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夜景图画。

16.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15C

16下阕运用虚写,设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使人黯然;

运用叠句造境传情,用两个。去,字形象地描写出友人的不忍离别;

借景抒情,以落花、飞絮、流水等景象,渲染出浓烈的情感氛围,含蓄隽永;

运用反衬,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词人与友人情深意厚。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达了词人对吹笛人的怨恨之意理解错误,应是隐含了美梦被惊醒的埋怨之意,梦醒之后,离别的愁绪再次涌上词人心头。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究要走,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船越来越远,词人不能随船而去,但是江上的飞絮代替词人一路相随,通过想象表达离情;

②“欲去又还不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运用叠句造境传情,用两个字形象地描写出友人的不忍离别;将飞絮人格化,突出人的情意之深和难舍难分之情。

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落花”“飞絮”“江水描绘凄迷的春景,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渲染出离别氛围,使读者身不由己地被深深吸引,并将情感投入词人创造的意境之中,感受到送别的氛围,含蓄隽永;

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突出依依惜别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第一首赠别词《昭君怨》:融情入景,惆怅满怀,尾句独具匠心
苏东坡乐府(六)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昭君怨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姜夔《暗香疏影·旧时月色》赏析
《昭君怨》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