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卷)徐迅《唐宋朝的马》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唐宋朝的马   

徐迅

很羡慕唐宋朝的诗人,总觉得他们一生都是骑在马上的。特别是唐代,诗人得意

时,          ;思乡时,              ;惆怅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闲散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失落时,“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狂放时,“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林宽《歌风台》).…这样不过瘾,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中还直嚷嚷:“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从此设立起了一个很高的英雄的“标准”,即功名不仅是科举时的金榜搏名,还应该是“向马上取”。

白马、黑马、棕马、胡马、边马、瘦马、骏马,汗马、宝马、铁马、战马、驿马……千百年来,马被人类赋予了很多的寓意。但无论以地域、形象划分,还是以身份划分,甚至以功能划分……马是具象的,也是意象的。马,不论是快乐、闲适、恣意的,还是悲伤、失意的,或者干脆是威风凛凛驰骋在疆场上的,其中的奔跑都弥漫了一种雄性,透着一股血性、刚劲,有一股逼人的英雄气。这种英雄气不是把功名与马连在一起的岑参的首创,而是马与生俱来的,差不多也是所有边塞诗人的共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另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对此也深有感触。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更写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的诗句,尽管手无缚鸡之力,但豪气干云。他的这两句诗于英雄气里还折射出了一个战争哲理。

盛世大唐在马上有了骄傲,也有了一些缠绵。马,在杜甫的笔下就有了“五陵裘马自轻肥”(《秋兴八首》)的意味。即便边关的马,也有刘禹锡说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始闻秋风》)的姿态,但那只是一种警醒,再也不用扬鞭自奋蹄了事大唐盛世,从马背上下来的英雄,一个个都何等了得,自然都是诗人。马是一首诗,一首英雄自喻的唐诗。这就不像宋朝的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准确地说南宋的马,似乎就没有一刻让它的主人们悠然闲适,更遑论那种嬉戏自得的惬意了。这其中原委,叶梦得的一曲《水调歌头》似乎说得明明白白:“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说到底,还是一曲自东汉而来的“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蔡文姬《悲愤诗》)的“胡笳”之声。这胡笳之声让岳飞听了,怒发冲冠,恨不得就有“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冲动。如此,南宋的马就如满弓的箭时时都在弦上。

这样就难怪南宋的诗人为什么总称马为“铁马”了。诗人陆游除了前面吟哦的“铁马冰河”,还有一句著名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如此执

着于铁马,于他,当然不是一时诗意的兴起,而是对真正的貂裘戎装生活的写实。身怀神州陆沉之恨,他深以故国偏安一隅、屡屡屈膝求和为耻,念念不忘的是收复中原。他身体力行,曾亲临抗金杀敌的前线。有一次夜里骑马过渭水,他感慨万千,写下了“念昔少年日,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后来回忆当年的场景,他说:“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大散关前线的战争于他,是一种荣耀,也是他无法忘记的痛。

    关于“铁马”,与他同朝代的诗人辛弃疾也有惊人之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辛弃疾在离自己的生命消逝不到两年之时,在京口北固亭发出的慨叹。曾经,他和陆游一样也以恢复中原为念,有着披金甲、骑战马、挥舞刀枪、气冲霄汉的戎马生涯--自少年即有抗金之举,但又每念成灰。这首词有他对前朝英雄的惺惺相惜,也有他往事不可追的怅惘……据史书记载,他和陆游是过见面的,现在,我们当然无法想象两人见面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但两位诗人、两位大英雄的相见,如果一定要有戏剧性,我想应该就有类似于杨子荣在威虎山的那一段贯口--而最好是陆游先说:“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辛弃疾接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对答如流,声震长空,那是一种何等的豪迈与悲壮啊。

在冷兵器时代,马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谁拥有了马,谁就有了制胜的利器。《后汉书·马援传》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马,象征着英勇、无畏,代表着忠诚。它不仅是战车,还是壮士,是英雄,是有温度的人。不然,英雄暮年的曹操就不会自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宋的马,那猎猎的长鬃如火焰般在面前掠过,上溯既有三国时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曹植《白马篇》),也有晋朝时“乘我大宛马……驰骋大漠中”(张华《壮丁篇》)的豪迈,跨越千年,往下更有近代诗人陈去病“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的慨叹,有秋瑾“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的遗憾……马,活在诗词,活在线装书里,也在人们的心里昂首嘶鸣,所向披靡,奔跳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是夜晚,偶然读到元代诗人张可久的“西风驿马,落月书灯”(《普天乐·秋怀》),我心里才大大地一惊:那一匹匹嗒嗒的中国马,跑过了唐,跑过了宋,还跑出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怎会有过如此的冷清?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唐宋朝的马”一方面揭示了本文的写作主体,另一方面“马”也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

B.文章通过想象,虚构了陆游和辛弃疾见面时对话的情境,使文章具有戏剧性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C.大量、贴切地引用古诗文,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D.本文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南宋的马就如满弓的箭时时都在弦上”“那一匹匹嗒嗒的中国马,跑过了唐,跑过了宋”等。

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语境协调,意境完整。(6分)

9. 散文贵在形散神聚,本文虽为写马,但思维跳跃,性情空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6 分)



7.【答案】A

【解析】文章标题“唐宋朝的马”并没有奠定抒情基调的作用。

8.【答案】示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人京使》)(每处3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联教材的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做题时要审清关键词“得意时”“思乡时”,然后调动积累,搜寻有关“马”的唐诗。作答时一定要注意作者所在的朝代。

9.【答案】作者的写作主体是“唐宋朝的马”,以唐朝的“马”切入,揭示“马”在唐人眼中的风姿,接着宕开一笔,表明“千百年来,马被人类赋予了很多的寓意”,(2分)进而重点比对唐宋之“马”的不同意蕴,最后强调“马”的象征意义,(2分)以其“奔跳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收束全文。(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文本思路的能力。考生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层次。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圈点法,即找出各段落的中心句,从而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豪情壮志
爱国诗人陆游【七律】[七律]
边塞诗人岑参35首经典诗词,气势磅礴,浪漫瑰丽
岑参诗鉴赏
岑参集 上册
边塞诗人岑参经典诗词35首,气势磅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