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必修下】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学生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xiǎnɡ)士卒   zhōu)生   lù)力   参chènɡ)

B.chù)然 shěn)kāng)尔  舞yú)

C.xìn)钟觳觫húsù)biǎn)小 忖度cǔndù 

D.xū)然大kuǎn)肯qìng)quē)秦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曰     居:平日,平时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C.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D.批大郤,大窾 导:疏通

3、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  才能          乎大国之间   摄,压迫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点也  与,赞成

C、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  爱,舍不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道歉

D、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越国以    鄙,把……当作边邑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寡妻,至于兄弟人如恐不胜

B.刀而藏之留侯张良

C.庖月更刀每至于

D.其言不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5.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过也  是:代词,这

B.旦日士卒    用酒食款待宾客、犒劳

C.又欲肆其西   使.....成为疆界

D.与郑人 盟:动词,结盟

6、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至于族         然,这样

庖丁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B.函陵,             名词,军队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C.君安与项伯有        名词,交情

大礼不小让          动词,推辞

D.吾得兄            动词,侍奉

芷阳间行            动词,道

7.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沛公起                纵一苇之所             

B.且知                  石苍黑色,多平,少圜

C.他人有心,予忖        ,然后知长短   

D.虽然,每至于            士大夫之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伯说,郑人盟                失其所,不知

B.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          七月既

C.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龙虎

D.是寡人过也                    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吾一日长   ②摄大国之间   ③且知   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0、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舆薪:整车的柴火

B.技经肯綮未尝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会同,端章甫          会同:共同商量、协同合作

C.闻大王有意督过      督过:监督改正错误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D.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成语中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惟救死而恐不    才藻富

B、如其礼乐,以君子  河清难

C、若不秦,将焉取之 拾遗补

D、夫子何由也       不值一

12、下列划线词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然后从而刑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以君子远庖厨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因其固然

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虽然,每至于族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13、下列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权,然后知轻重     商贾欲藏于王之市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约为婚姻           夫子喟然叹曰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黎民不饥不寒       依乎天理

D、视为止,行为      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4、下列各项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砉然向然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莫春者春服既成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5、下列各项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

B、至此乎?         亦反其矣!

C、批大郤,导大窾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以小易大,彼知之?失其所与,不知

1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恒产有恒心者         今人有大功击之

B.还也,亦去之         吾见难为

C.能御也               行旅皆欲出于王

D.申之孝悌之义           其无礼于晋

17、 下列各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识有                        言举斯心加彼而已

B、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以吾一日长

C、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于我心有戚戚

D、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牛何

18、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肥甘不足于口与?       此其志不在

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欲辟土地,秦楚

C.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王之不,是折枝之类也

D.是以君子庖厨也        吾幼,以及人之幼

19、下列划线词语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庠序之教            秋毫不敢有所近。

B、常以身蔽沛公       ②项伯驰之沛公军

C、宗庙会同,端章甫     ②浴乎沂,乎舞雩

D、既东             此亡秦之

20、下列各项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亚父者,范增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1.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大王来何操?         夫晋,何厌之有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⑤是乃仁术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⑨良庖岁更刀,割也    ⑩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①⑧/②⑥/③⑦④⑩/⑤⑨

B.①⑤/②⑥⑧/③⑦④⑩/⑨

C.①②⑥/③⑦/⑤⑨/④⑩/⑧

D①②/③⑥⑦/⑤⑨/④⑧/⑩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他们俩从小就是同学,因为相互间秋毫无犯,所以一直是最要好的朋友。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王粲跟随曹操东征西战,官位日渐显赫,且在官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甚至在曹丕曹植争宠恶斗中,仍然能做到滴水不漏。

2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未来往往踌躇满志,他们以为自己进入社会,可以凭借自己的救民于水火大显神通了,但常常眼高手低,处处碰壁,很不顺利。

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大家就环保问题缘木求鱼,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已经预示着此次研讨会将获得巨大的成功。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我决心献出自己的一切, 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几个南霸天的狗腿子,吆五喝六,旁若无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⑦我们站在巍峨的泰山山顶,感觉自己犹如沧海一粟

A、①②④⑦ B、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2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B.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殷代称庠,周代称序。

D.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2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正事,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庖丁,是一个名为“丁”的厨师。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职业的字,如“师襄”名叫襄的乐师“优孟”名叫的优伶“弈秋”。名叫的围棋高手。  

C.孔子称冉有为“求”是称,郑伯自谦称自己为“寡人”,张良称刘邦为“沛公”是称其封地,项羽自称其名为“籍”。

D.“按剑而跽”中,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

2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古代宴会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为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即西——北——南——东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指不到20岁的人。

D.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27.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庄子》又称《南华经》共7篇,每篇又分上下。

C.《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敬酒献物,祝人健康长寿的意思。

B.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C.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D.“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刘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他还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烛之武说秦穆公。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国无利,所谓“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二层是灭亡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郑以陪邻”。三层是加强了晋国就削弱了秦国,即“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三转就说明了灭亡郑国对秦国的不利。四层是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说到这里好像话已说完了,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因为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无利而有害,都是推测,推测的话还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得举出事实来做证,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烛之武再引过去的事实做证。说秦穆公曾经帮助晋惠公,送他回国即位。晋惠公愿把焦、瑕两邑送给秦穆公作酬报,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绝秦国,说明晋君是背恩的。从而证明秦军帮晋军灭亡郑国以后,晋国也会背恩抛弃秦国,使秦国不利。因此再作进一步推论,晋国占领了郑国,又会向西侵占秦国。说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说服了。这就是刘勰说的“言资悦怿”“顺情入机,动言中务”。

(摘编自周振甫《〈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材料二:

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大凡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想凭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现实的,主要还是凭实力。然而,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有实力的后盾,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

谈判实际上就是辩论。对立的双方利害关系相反,没有共同语言,必须有一个双方认可的前提,才能把辩论转化为对话。烛之武必须找到一个秦穆公认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个关键词“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为前提。这就把论题转移了:第一,不是对秦国和郑国有没有益,而是对秦国和晋国有没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对秦国有没有益,而是未来对秦国有没有益。

为了回避与秦对抗,烛之武坦然放低姿态:退一万步说,“郑既知亡矣”,郑亡如果真对秦国有益(“有益于君”),那就听便。但是,他反过来指出,郑亡实际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秦。有益转化为无益,条件有二。第一,灭了郑国,郑国成了秦国遥远的边地,可当中隔着晋国,秦国鞭长莫及,要向晋国借道,管理却受制于晋,对秦国有什么益处呢?第二,郑国灭亡,实际上是增加了晋国的疆土,对于晋国有益,那就意味着对秦国是无益的(“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是从反面讲。从正面讲,如果不灭亡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大道上的朋友(“东道主”),秦国有什么外交使节,郑国可以提供食宿的方便,这对秦国有什么害处呢?

说到这里,从逻辑上来说,是够雄辩的了。但是,烛之武不像先秦的一般游说之士,满足于逻辑的推断,他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进一步用历史的事实来实证。晋国的野心是很难满足的。秦国曾经有恩于晋惠公,武装护送他归国,惠公承诺割让焦、瑕二地,可是很快背约,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黄河边筑起工事,防备秦国进入黄河以东的焦、瑕二地。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推断,晋灭亡了郑国,扩张了东边的领土,再要扩张,也就只能向西,除了攻打秦国,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本来,秦穆公纠结于眼前战事,烛之武从战略上着眼,以长远眼光彻底唤醒了秦穆公。秦国不但退兵,且与郑国结盟,驻兵于郑,为郑协防。

从这里可以看出,烛之武与先秦游说之士不同。先秦游说之士仅仅是以现场应对的敏捷取胜,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所说,“喻巧理至”“飞文敏以济辞”。以巧言妙喻取胜是暂时的,如《战国策》之《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作为外交使者,居然与秦王以在咫尺之间血拼相威胁,这不但是匹夫之勇,而且后患无穷。又如晏子使楚,将楚国这个大国比作狗国,也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外交不讲究实力是空的。烛之武的雄辩,完全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晋长必然导致秦消。

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的考量。在两路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策略上:第一,不是分兵抵抗,而是谈判;第二,先争取利害关系不太密切的一方,瓦解其同盟关系,另外一方自然退兵。战略上:不但扭转眼前的危局,而且从长远看,化晋秦同盟为郑秦同盟。有了这样着眼于实力转化的大视野,口才、逻辑的胜利才有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孙绍振《〈烛之武退秦师〉和春秋笔法》)

2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说秦穆公采用了一纵一擒、一放一收的方法,而在“擒”“收”上强调了秦晋围城一定会取得成功。

B.烛之武引过去的事实做证,其目的是劝说秦穆公认清晋国的本来面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

C.烛之武认识到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只着眼于郑国与秦国的关系是难以说服秦穆公退兵的,所以他要另辟蹊径。

D.烛之武的说辞,从逻辑上看具有雄辩的色彩,但烛之武认识到,只停留在口才上还不够,还得靠事实说话。

3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均引用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原话,其作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材料作者对历史的主观认识。

B.烛之武站在秦国一方思考问题,没有逞一时之勇,图口舌之快,这是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的正确选择。

C.烛之武选择秦国而不是晋国作为谈判对手,是因为郑国与秦国利害关系密切,能形成郑秦同盟。

D.外交谈判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要有战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

31.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刘勰“披肝胆以献主”观点的一项是(   )

A.韩愈《师说》阐述人们如何对待老师。

B.苏洵《六国论》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

C.李斯《谏逐客书》劝说秦王停止逐客。

D.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强调依乎天理。

32.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33.对刘勰的观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不同对你阅读经典作品有何启示?

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境默写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           ”。表达了对曾皙志向的高度赞赏。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

5.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中可以看出。

6.公西华比冉有更谦虚,从“                    ”中可以看出。

7.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                    ”的效果。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直的子路急忙回答:“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理解性默写
“东道主”的来历?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高一必修(下)名句名篇默写真题精选,助力期末
高一下学期名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