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告文学)那些飞奔的身影(文汇报)(何建明)

那些飞奔的身影(报告文学)

3月5日,本报记者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现场直击,一班入境航班结束检查后,工作人员正进行消毒作业。 本报记者 袁婧 摄
                                                   2020-04-25  文汇报      ■何建明
      
       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一架架飞机,如银燕般飞来飞去。
      
       往日,它们载着欢快与激动,在申城的上空自由翱翔,如春燕衔泥,总会引来无数地上的人儿仰头瞩望,目光流欢。而今,疫情中的它们,仿佛背负着许多沉重,让每一个生活在地面上的人望见它们时产生一种异样的惊恐和担忧。于是,它们的飞来飞去,成为了守护国门的卫士们——上海海关人员在2020年这个春天里,每时每刻需要去追赶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事和一幅幅精彩异常的战地诗篇……
      
       1
      
       “当!当——!”这是地处外滩的海关大楼上传出的钟声。它清脆又悦耳,如同这座拥有2400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的心脏一般,那怦然有力的跳动,象征着这座伟大城市的生命的庄严与不可侵犯的神圣。
      
       “当!当当——!”然而,当今春的新年钟声刚刚敲响,这座大楼和与之相关的所有上海海关人员,成为了前所未有的一支保卫这个城市、坚守国门的突击战斗队队员……
      
       “全市战斗警报已经拉响,我们必须冲在最前头。现在我命令你们:迅速调集第一批援助成员加强虹桥、浦东两个机场的关口执勤力量!”关长高融昆打这电话的时候是1月23日的晚上。后来他又特意加了一句:“所有援助战斗员,明天晚上之前必须全部到岗!”
      
       “啊,头儿,明天这个时候可是除夕之夜!”
      
       “我知道。但就是这个时间!必须到岗!”高关长的话没留一丝余地。
      
       “我去!”
      
       “我报名!”
      
       “好的,我马上在前面的车站下来,三小时内报到……”
      
       这个夜晚,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上海海关系统至少有上千个这样的电话在不停地回荡着。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如高融昆关长所说,“我的人再没有慢过一刻的脚步,每个人、每天都在奔跑着工作……”那天他带我到钟楼大厦的一层,站在那根“上海原点”的柱子前,难抑心中的激动道:“我和关里的几位负责人几乎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家里出发,来到此处,再奔往关口一线指挥。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七八十天,并且似乎也成了常态化……”
      
       这样的紧急动员已经不止一次!3月6日晚上11点,当国家决定调整境外防疫措施的通知下达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了精密的防控部署,面对浦东机场出现的紧急状态,迅速要求最快速度加强力量。在六七个小时里,向机场关口上增援几百名防控战斗员,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怎么做?那时已经深更半夜了。可即便深更半夜也得行动,高关长下达了“死命令”。就这样,凌晨3点,又一支突击队员召集了起来。其中有一位上名单的关员因为手机设置在静音上,电话就是打不通,最后是绕了十几个电话才找到他居所的邻居,请邻居去敲开了这位关员的家门。人事干部孙峻伟在回忆这些时自己都笑了,“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短了,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战事状态!”
      
       从军13年的王慧峰,如今是上海口岸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的副总指挥长,一位在浦东机场第一线每天都可以见得到的“女将军”。虽然厚厚的白色防护服遮掩住了她的容貌,然而那个走路总是小跑步、边走又在边挥动手势的身影,不仅数以千计的防控战斗员们熟悉她,即便是熙熙攘攘的下机、出关旅客也觉得她与众不同。
      
       “欢迎到上海。欢迎你回家!”
      
       “好,请跟我来……”
      
       这就是她,一个每天忙碌在关口一线的“女兵”——她更愿意别人这样称呼她。“13年的部队军医、20年的机场口岸检疫关员,都是守疆护门的兵。是兵就该为祖国的需要时刻准备冲锋。”王慧峰告诉我,由于“国门”的特殊性,这里的女性很多,别看她们平时柔柔弱弱、细声细气,但疫情来临时,她们个个异常“威猛”,扯着嗓门,甚至常常沙哑了仍然在一次次重复着每一句要说的和必须说的话。
      
       关口就是“国门”,每天涌动的就是人潮。如何阻挡和防控这般人潮中的疫情,用王慧峰的话说,“那就得用我们的身体向前靠,用眼睛去识别……”
      
       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王慧峰与值班的几十个队友一起脱下防护服,消毒清洁后,她端起盒饭,向大家挥挥手:“来,把盒饭拼在一起,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这顿特殊的‘年夜饭’吧!”
      
       几十个盒饭凑到一起,拼出一个“门”字,有人在“门”中间放上一面五星红旗……
      
       “大家新年好——!”王慧峰没说完这五个字,声音已经哽咽。
      
       “为了祖国——新年好!”队友们端起盒饭的动作,如同冲锋前端起钢枪的姿态……
      
       王慧峰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心里说: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像军营里一样的“女兵”铿锵声了!现在她听到了,于是她三口两下地“消灭”了盒饭——所有的人也跟她一样,重新换上防护服。
      
       “出发——!”王慧峰命令道。因为机坪上来电告诉她,又有一架从重点疫情国飞来的航班已经降落,机上已经发现有多名发热病人……
      
       “快!快快!”这是王慧峰的声音。随着她飞奔的脚步,一串“战斗命令”正在下达:“请数据组马上注意排查!登临小组准备出发!关口测温盯住重点!120救护车立即过来……对了,物资组要准备好一些食品,这趟航班的旅客已经飞了十几个小时,需要食物帮助!”
      
       “你们全部到位!我马上过去检查!”王慧峰的话越说越快,她的双脚随之越走越快,一直到她那个白色的身影在飞奔……
      
       这一夜,她和浦东机场值班的队友们一直战斗到凌晨3点半。当队友们一个个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回到清洁区换下防护服时,王慧峰惊呆了:怎么全是我们“女的”?
      
       是啊,你王关长带的兵呀!
      
       “女兵”们哭了……她们边哭边唱着“女兵!女兵!”的歌,同时一起伸展双臂,迎接庚子年的大年初一……
      
       “慧峰同志:根据当前复工潮的来临和公务航港的流量巨增,虹桥口岸的防控压力翻倍增大。现在决定派你去那边担任关长!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我马上去虹桥报到!”
      
       2月24日,下早班刚脱下防护服的王慧峰,接到上级的一声命令,便立即驱车从浦东机场赶到60公里远的虹桥口岸。
      
       这里,是中国空港和内陆叠加的交通枢纽,往年春运时的日客流量高达130多万人次。疫情下的虹桥口岸,仍然繁忙而紧张,除了普通人所知的进出民航班次,还有大量公务航车,而这些都需要新关长王慧峰带领下的“守门人”一一防守,滴水不漏。
      
       “王关长,你又不是铁人,该歇一班了!”同事不忍心他们的“新头儿”倒下,如此苦口婆心劝说。
      
       “倒不了,我当兵出身……”王慧峰总这样说。她的双脚依然在奔跑,她的身影依然在飞奔,直到每一天、每一班飞机检疫完毕后有人向她报告“任务无异常”、“今天一切正常”为止。
      
       “王慧峰同志:根据当前境外输入疫情形势,浦东机场压力异常增大,现在决定调你任市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马上到浦东现场报到!”
      
       3月22月,在虹桥口岸奋战近一个月的王慧峰再度被调任到防控境外疫情最严峻的浦东机场,指挥任务更重的“国门”保卫战……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天候、全闭环、全心思的防控阻击战!同志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好!出发——”队友们又见那熟悉的飞奔的身影。那身影是白色的,但在队友眼里,却如同一道彩虹,闪着奇异光芒,对来自八方的旅客是温暖与温馨,对队友是榜样和力量……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那天,我在这个飞奔的身影后面,听到一声令我热血沸腾的誓言。
      
       2
      
       现在,我看到的是另一个飞奔的身影,那身影宛如一阵风、一团火……
      
       她叫周银漪,看上去是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哪知岗位上的她如此风风火火——
      
       “周科长,航班上发现有旅客出现干咳症状。”
      
       “去过境外重点地区吗?”周银漪“噌”地从座位上弹起,追问道,“快把情况说来!”
      
       “有的”,旅客承认去过一个国家。
      
       “乖乖!”气氛陡然紧张。“作战室”内,“风”开始动……只见周银漪来回走过几步后,突然停下双脚,语气异常沉稳地道:“马上就地对该旅客进行重点排查,安排他及机上密切接触旅客与其他旅客分开下机,该走专用通道的走专用通道,该做流调的做流调。隔离其他旅客,确保与其不接触。要快!马上行动!”
      
       “是!”
      
       “对了,别慌张,要按流程做!”此刻的周银漪,就是前线阵地的一名“连长”,指挥着队友左突右冲,抢占制高点。“我会马上派菲菲和小旭前去支援你们!”她对出发的队友说。
      
       “明白!”
      
       队友飞奔着离开了她。周银漪转身拨通了检疫处理单位的电话,将航班卫生处理事宜作了一番安排。
      
       “什么?人手还不够?那——行吧,我去!”登临小组前来求援,周银漪左右一看,身边只剩下她“大科长”自己一人,便站起身。
      
       “哎哟——”她的腰椎和膝关节旧伤,如刀刺一般地竟然让她没能站立起来。
      
       “没事,缓一缓就好。”她用双手支撑着挺起身子,额上汗珠顿时滴下。“好些了,走吧!”这会儿,她的身影有些迟缓,有些沉重,但很快又如风一般飞奔……
      
       身为科长的周银漪,应该是靠近最前线的基层指挥员,她需要每天统筹战斗现场的业务全局。于是她提出了防疫前沿阵地战的“五个提前”:全体防控战斗员,要提前熟悉防控技术方案,要提前到岗开始准备,要提前备妥防疫物资,要提前明确当日分工,要提前准备工作表单。“有了这些提前,我们的防控火力就会稳、准、狠!阻击就有把握。”周银漪如沐春风般的声音里,却透出不可抗拒的战斗力。
      
       这个如风的身影,已经带领值机三科在“国门”最前线的风口上连续战斗了两个多月,似乎随着来势汹汹的境外疫情,周银漪他们的战斗也在变得常态化。
      
       于是她和队友们一起唱响一首他们喜欢的《风》——
      
       曾是冰火不经意的相撞
      
       曾是白云飘动的力量
      
       偶尔轻抚着 惆怅的海洋
      
       从来不停止变换着模样
      
       从来没有停泊的地方
      
       从来都不在乎是何路在前方
      
       所有伤害所有痛被时光遗忘
      
       不露痕迹不停歇的飞翔
      
       我就是风 在飞舞
      
       ……
      
       3
      
       现在我看到的飞奔着的身影是一个群体,而且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虹帆。
      
       由人称“大王”的虹桥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科长王荧带领的这支14人组成的“虹帆”队,从1月初进入关口到现在,他们已经在前线阵地上“今天不知昨天事”地奋战了几十天时间。“你都看到了,每天就是从这进口现场到出口大厅,再从测温台到流行病学调查室,然后再从总控室到收卡处,十几个人,轮番着奔跑,这就是关口一线的冲锋陷阵……”王荧这样形容“虹帆”团队的战斗。
      
       “虹帆”的战斗员并不都是年轻人。程土松、刘贺生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同志了,但他们每天仍然要审核近5000份旅客健康申明卡。“双腿肯定是飞不起来了,但手头的活儿就得快马加鞭……”程土松说。
      
       “细心的活儿你们担着,动腿的事我们来办!”“虹帆”凝聚的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瞧:发挥语言专长主动翻译和解释政策的邱瑾瑜、江琛;事无巨细,兼职负责防护用品发放、回收、洗消的“大管家”沈雪;废寝忘食、采集和整理大量数据的郑维;时刻准备顶岗的巡查关员殷疆……
      
       “大王,只要你发话,纵然有千难万险,我们冲——!”队员们的话让王荧感动得常热泪盈眶。
      
       1月下旬,一名从外地途经上海虹桥至境外的外籍旅客在进入虹桥机场海关出境测温通道时,冷不防做了个侧身通过的反常举动……他是咋的啦?当班值守的旅检一科青年关员王丛昀觉得不对劲,于是飞奔过去拦住了这名旅客:“我们要复查下你的体温,请配合!”那旅客愣了一下,最后无奈地说了声“OK!”。该名旅客按要求测得体温36.5℃,无发热情况,遂被放行。像王丛昀这样敏捷的一次次拦截,在关口是常有的事,他们的身影展现出坚守“国门”的卫士们负责任的担当。
      
       3月10日,王荧接到前方关员的报告,发现一名入境虹桥机场的中国籍旅客填写的电子健康卡报警。
      
       “马上复查!”王荧和队友王丛昀随即对这名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身体检测,结果并未发现异常。王荧和王丛昀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两人当即重新分析,该旅客从纽约(当时未列入高风险疫区名录)始发,目前虽无症状,但他经历了近24小时的密闭空间下的旅程,期间很可能有疫情接触史。再说这名旅客境内的目的地是国内另一个城市,如果一旦携带病毒在国内长途远行,后果十分可怕。于是王荧和王丛昀“盯死”这位旅客,对其进行咽拭子采样,结果经卫生部门验证,该名旅客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成为虹桥机场海关查获的首例输入性病例。
      
       阻击旗开得胜。王荧和“虹帆”队员们斗志更加昂扬。从上海“一级响应”起的1月24日至3月底,他们科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5万余人次,进行航空器卫生检疫登临近百架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跟踪可疑对象数以千计,无一例感染者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进上海。
      
       这需要怎样的火眼金睛?这需要怎样的风火神速?“虹帆”队员们指指写在防护服上的三句话:身边是战友,身后是祖国,胸前是战场。然后他们庄严地告诉我:战“疫”就是炼狱,你飞奔着冲锋陷阵,病毒还能躲藏何处?
      
       这一刻,我仰望上海的天空,看到银燕穿梭飞翔,它们的身边是一道道彩虹……
      
       (本文刊发时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亏损最多的机场!
虹桥机场“自助刷脸”无接触登机服务扩展至T2
6月18日起虹桥机场将关闭T1航站楼前P1停车场
上海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航空枢纽发展思考 ――兼论我国民航机场“一市两场”发展
上海机场:搬不走的印钞机,机会出现了吗?
疫情来袭,上海机场能否扛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