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春兰解读陶西平现象:“大爱无疆”所以“懂得”

先生的背影

陶老留给我们的

5月19日,陶西平先生在京仙逝,教育界一直沉浸在深切的缅怀中。自1955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始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研究者以及引领者。从普通教师到中学校长,再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这位老人一生为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很多,为我们为人、做事留下的更多。他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回望中体悟。

1

“大爱无疆”所以“懂得”

文 / 贺春兰

陶老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个现象本身说明了什么?他给生者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两天里,笔者读完了十多万字或发给本刊或见诸各种媒体的纪念陶老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亲历,试着得出如下结论:

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考虑为民办教育界组织一场纪念活动,陶老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发来。活动举办前夕,陶老特别从国外再次来电嘱托:“春兰,当此时刻,要为民办教育人鼓劲加油。也要提醒大家,是改革开放这一大时代造就了英雄辈出,民办教育人方也才有大的人生成就,大家要感恩时代。”事实上,用感恩的心、建设性的态度积极乐观地推动问题解决恰是陶老一生的坚持。在经历各种磨难重返工作岗位时,陶老特别念及了一首诗:“穿过漫长的岁月,我回来了,还是那颗头颅,还是那颗心……”据北京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苏靖回忆:陶老曾多次提及,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积极乐观笑对。他还特别说“来日方长”,不论多大的事儿放到时间的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人生多挫折,但他早已经超越了个人恩怨,始终以赤子之心回报滋养他的这片土地和人民。

而这样的个人对时代际遇的超越在他的文字中清晰可见。他曾这样劝勉民办教育人:“每位教育家都有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去培养另一个人成为教育家。因为教育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迎风斗浪的海燕。”我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首任会长,面对还不尽完善的民办教育政策,他关切也积极推动。但面对民办教育人的牢骚,他始终强调建设性地来看时代进程及问题。

他的事业没有边界。

不论是公办学校管理者还是民办学校举办者,很多人都会回忆起在创业、办学过程中陶老的支持和鼓励。也有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忆起一个细节——自己最早收到的生日祝福居然来自于先生。那么忙,还如此用心于小他几十岁的年轻人!对此,有人如是解读,他强调积极进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教育整体优化,可持续发展。而无论政府官员、学者还是媒体人,都是教育整体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此,笔者深为认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也许他更能够跳出教育来看教育,他的心里装的是整个祖国。基于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百忙中的陶老细致入微地观察人、团结人、凝聚人,传承并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在笔者看来,他大爱无疆,无帮无派,亦不画地为牢。他的视线超越了远近亲疏、超越了自己的身边人。为中国教育,他愿意礼贤下士,主动团结、凝聚起每一份积极的力量。也正因如此,他的事业舞台没有边界、他的课堂之广阔、他的学生之多,同辈人难以比肩,更是在身后留下了一片璀璨的星河。

他实事求是、尊重实践。

最令笔者感佩的是,无论作为领导,还是陶老作为学者,对实践的尊重,对实践者的倾听,是他实事求是作风。国内著作等身的学者其实很多,但能够高度重视实践、尊重实践,并将学术和实践,将自己的人格信仰和所做学问高度融通的学者并不多。2007年,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举办民办教育产权问题的沙龙,他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后,特别派人来到报社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来我才知道他时任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主席。他身边人告诉我,凡他关注的问题,一定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充分调研。

笔者高度认同《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原主编沙培宁对他的评价:与袁隆平先生相似,他们的问题,都是从广袤的大地中生长出来的问题;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田野、回归田野、天地融合、饱含现场感与生命感的研究;他们的成果,都是为大地带来希望、使生命更加丰满的成果。他们从不自说自话、沉于思辨,也从不云山雾罩、故弄玄虚。于他们而言,实践是最大的问题库,也是最大的资源库、最强的动力源。陶老不仅是一线教育改革实践家的启迪者、导航者,也是他们贴心的倾听者、对话者、欣赏者和伴行者。因为心里装着大问题,所以哪怕是对实践细节的分析,他也能做到“微而不小”,理清“术”中之“道”,深掘“这样做”的“意义”;因为有对教育虔诚的敬畏、浓厚的情怀,所以,他能在与改革者的共情、共理、共为中,对他们有一份深深的“懂得”。

2

理解尊重心系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苏 婧

陶老一直关心学前教育发展。陶老去世后,很多园长追忆陶老,情真意切。北京市第五幼儿园邹平园长讲述了2016年“六一”儿童节陶老到幼儿园参加活动的情景。当园长向孩子和家长介绍他时,陶先生说:不用介绍那么多,孩子们听不懂的,就说一位爷爷来和他们一起过儿童节。落座时他还提议把会场最好的位置留给孩子们,生怕大人坐在前面会遮挡孩子们的视线,影响他们看节目。后来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拍手游戏,孩子们和陶爷爷交流、互动得格外开心!陶老谦逊和蔼、平易近人的教育家风范,令在场的人无比钦佩!

陶老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北京市陈鹤琴研究会举办的一次教育论坛中,他向在场的园长、老师们娓娓道来自己对陈鹤琴先生教育理念的理解。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当他提到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给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一书所作的题为“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的序言中,高度赞扬陈鹤琴先生“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著成此书”。陶老转而说,在一次民办系统的优秀教师表彰会上,一位获得表彰的教师代表介绍她在日常带班过程中,时常想的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陶老说,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我们可以看出当年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著成此书”与青年优秀教师所说的“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假如我是孩子”与“以科学的头脑”相对应,强调的是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要拥有同理心;而“假如是我的孩子”与“母亲的心肠”相对应,体现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心中要有大爱。

陶老一直心系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2001年时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陶老力推《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出台,这是全国第一部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陶老多次强调学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应该在法律上得到一定的保障。为了让出台的法规更有针对性,他亲自深入社区调研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问题,到街道、农村幼儿园了解其困难。2017年暑期,当北京市教工委领导请他对北京市的教育提出建议时,陶老第一个提及的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他对北京市一些区因为迫于学位压力,积极想办法,开展半日二部制的做法十分关心。他说,如果北京市再出现更多的半日制园,恐怕就很难让老百姓满意了。并向教工委领导建议一定要做好调研。在陶老积极倡议下,北京市教工委领导责成北京教科院尽快做出调研分析。他认为要解决老百姓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不能仅仅是教育界内部努力“克服困难”,以牺牲局部利益或降低质量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调动全社会各方来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才能让老百姓满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西平:学前教育的四个不好倾向
陶西平:我亲历的北京教育40年 | 缅怀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
陶西平:圣陶教育向着新型教育智库的目标前进
教育家的成长与培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
陶西平: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
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