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的这句话千年来都没解释清楚,其实对照“清明节”,就全明白了!

      《易经》包罗万有,纲纪群伦,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经伏羲、舜帝、周文王、周公、孔子五位圣人继踵增华、横跨几千年而发明成书。

       但是《易经》很深奥,不仅卦辞、爻辞深奥,就是孔子为它们做的注解即《易传》也很深奥。比如孔子《易传》中有一句画龙点睛的话,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几千年来注家蜂起,可看了各种注解,还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比如朱熹和二程就认为,按照“生生之谓易”的道理,天道就是创造新生命.只要符合这个天道就是善。于是他们认为,万物皆有春意,便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这样的解释有点难以理解,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无情的树木花草,跟有情众生的“善”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牵强呢?而且,象罂粟、毒蛇、猛虎这些害人的东西,他们也生生不息,难道这些也能算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吗?

       而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则是这样解释的:一阴一阳虽然是有正有反,但是调和正反的,不是矛盾的统一而是均衡。一阴一阳要达到调和、均衡,便得了道,不均衡便不得道。所以“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南大师这样土洋结合的均衡理论,则更加不知所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其实,孔子这段话的全文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其中的“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句,就是理解整个这句话的钥匙。

       孔子曾说过“道不远人”,而按照“儒=人 需”的造字法,孔子的儒学从来都是跟“人的需要”有关的,是“不远离人”的,“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这个“阴阳之道”,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罢了!

       而如果我们拿老百姓每年都要过的清明节来看看,这句话的意思就豁然开朗了。

       在中国,每逢清明节,大家族、小家族总是齐聚一起,举行隆重的祭祖扫墓活动,或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或者“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老百姓都已经成为了习惯,当然也形成了中华传统。

 
 

       但是如果要问,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呢?很多人是回答不上来的!尤其是有现代思维的人,对这个节日很是怀疑。比如,逝去的先人真的有灵魂吗?祭文能听到吗?叩头能看到吗?供果三牲真的有吃吗?

       “百姓日用而不知”,真的如此呢!然而,清明节确实符合“一阴一阳之为道”。我们不妨来分析分析。

       谁是阴谁是阳?逝去的祖先在阴间,是“阴”,坟前的我们在阳间,是“阳”,而清明祭祖扫墓,就是“一阴一阳”在互动,是在行“道”!

       那这个几千年的中华之“道”有什么样的规律吗?有!那就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先来看看什么叫“继之者善也”。

       作为阳间的我们,祭扫途中一定会看到很多的孤坟、荒坟,这些坟墓因为没人祭扫挂青,就杂草丛生,或者凹陷下沉,有的直接湮没无闻了。

       而我们自己的祖先,因为有我们这些后代的存在,在清明节则既有人祭拜,又有时果珍馐享用,更有情真意切的悼念祭文,子孙越多的越热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世态炎凉呢?其原因就是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积善”,因为有“善”,于是“后继有人”,就有我们这些后代的存在。“人身难得,中土难生”,能成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善的继承”的结果,这就是“继之者善也”。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那就是舜帝,目前在全世界,舜帝的后代有三亿多人,为什么会这样瓜瓞绵绵、枝繁叶茂呢?因为“继之者善也”,舜帝有大孝大德,积累了无穷无尽的“善”!

       那什么是“成之者性也”?

       因为“善”有很多种!最起码有阳善和阴善两种,阳善留名,在生前就享用了名誉,而阴善不求名,没人知道。

       而且“善”有大小,有“为国为民”的大善,比如三皇五帝的“善政”、圣人贤哲的“善教”、民族英雄的“善行”、爱国先烈的“善举”等。当然也有“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修桥架路”的中善和小善。

       因为“善”的类别、大小不同,所以后代的“性”当然也不同,有生男,有生女,有生智,有生仁,有生贵,有生富。这就是“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从清明扫墓这件人人参与的事情,就彻底清楚了!不是么?如果死记硬背那些注释,有这么深的领悟么?

       而有了这个领悟,就算悟道了,对清明祭祖的见识也就能“更上一层楼”,不仅比一般老百姓要高出很多,即使相比仁者和智者,其见识也要高!

       为什么呢?我们接着看下面两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何谓“仁者见之谓之仁”,仁者爱人,亲亲为大,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和祖先,而祖先现在却长眠地下,孤独寂寞,自然就生出悼念和追思的悲情来,因此清明节要上坟祭祖,要亲亲,所以“仁者见仁”。

       何谓“智者见之谓之智”,智,“日知也”。随着年龄渐长,就明白自己将来也会和祖先一样长眠地下,于是就会生出“繁衍后代、薪尽火传”的智慧,所以“智者见智”。

       然而不管是“报本尊亲”的仁道,还是“后继有人”的智慧,都只能算是中等的见识,最高的见识,还是“善”道!

       所谓的“善”道,那就告诉我们,家庭也好,家族也好,民族也好,国家也好,天下也好,之所以生生不息,都是“善”的结果,“善”是宇宙的最高法则。

       说文解字说,善者,吉也。尚书说,天道福善禍淫。大学说,止于至善,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善”道,善生出了仁,善生出了义,善生出了智。这从易经可以看到,从清明节更可以觉悟到!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所证实。

       因此,我们既感叹《易经》的博大深邃,也感叹“清明节”的大道至简,作为中国人,真的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呢!

       当然,知善,更要行善,如此以来,每个家族生生不息,整个中华民族也生生不息、万世隆昌!

       愿我们每个人能明德、亲民,最终止于至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蕴含大道理,启发大智慧,是民族信仰,更是民族精神!
“日用而不知”(道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这里)
最新分享
《易 传上》译文
《直方周易》系辞上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传·系辞译文(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