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番茄】改良土壤通透性 咱有办法


番茄属于深根性作物,根系发达,然而番茄根系对氧气的偏好性很强,只有在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中才能生长良好。一旦土壤板结,透气性变差,轻则导致根系不下扎,集中与地表,重则导致根系活性下降,抗病性减弱,容易发生各类根部病害,加重死棵问题发生。

从另一方面看,土壤通透性改善后番茄的产量可以大幅提升,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无土栽培。近年来,江苏绿港等推广的椰糠无土栽培模式,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基质的透气性特别好,根本不存在缺氧问题,搭配适宜的营养液配方,可以让番茄产量提升30%以上。

结合番茄的根系特性和土壤状况,改善土壤通透性将成为下一步土壤改良的主要方向。

板结是影响土壤通透性的最大问题

    近年来,土壤问题不断加重,死棵等根部问题高发,蔬菜长势变弱,产量下降,分析其中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壤透气性不断下降。跟人一样,生活在雾霾严重、出门需要戴口罩的环境下,与生活在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其身体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土壤透气性的差异,可比空气变化严重无数倍,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传统的土壤栽培,受土壤透气性变动的影响很大,根系常常受到缺氧的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需要扩展更多的根系、更广的范围,才能应对土壤透气性的变化,提高抗逆性,让蔬菜增产、稳产。

长时间的耕种,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土壤通透性下降明显。据调查,山东、河北、河南等主要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都在1%以下;而作物生长良好最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2%以上。而北方地区新建大棚多采用下挖式,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耕作层土壤全部堆到了后墙上,棚内新的耕作层则为生土,有机质含量更低。

没有有机质的土壤,通透性很差,尤其是浇水后,极容易在地表形成板结层,严重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在特定环境下,根系受到的伤害严重,大量幼根、根毛等消亡,活性降低,抗性下降,还会加重根部病害发生,这其实就是近年来各地番茄大量死棵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不断进行的浇水,造成间歇性土壤中水分过量,空气减少,根系处于缺氧状态,就会造成大量毛细根死亡,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浇水后地膜下大量的“白根”随之消失,这种阶段性的伤害一直存在与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根系也一直处于生长、损伤,再生长、再损伤的循环过程中,让蔬菜生长收到很大影响。

而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的发展,土壤栽培时间延长,生产指数提高,土壤休养生息的机会也大幅减少,加上施肥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即使在山东寿光等长期连续使用大量有机肥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没有明显提升,大多数棚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仅有1%-1.5%。而在底肥有机肥用量较少的地区,有机质更是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团粒结构减少,微生物平衡被破坏,板结更加严重,也使得土壤透气性不断下降。

土壤问题日益突出,解决措施刻不容缓,很多地区新建大棚种了四五年,就出现各种问题,效益大降,让很多菜农认识到了养护土壤的重要性。那么,土壤改良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对比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的差异,毫无疑问,改土最关键的一点应放在改善土壤透气性上。

用好草炭这个宝  土壤改良效果好

    增强土壤透气性,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要有正确的方式,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要增强土壤透气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改善土壤自身理化性质,提高有机质含量,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透气性。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料储存的仓库,也是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不可缺少的主体成分,增施有机肥是改良土壤最重要的手段。团粒结构是土壤透气性最好的状态,此时,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称之为“海绵田”,作物产量最高。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肥用量是菜农最常用也是最熟悉的手段。然而,有机肥分解快速,分解后真正能形成有效腐殖质的数量极少,如使用10方粪肥后,大量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形成腐殖质的数量可能只有几公斤到几十公斤而已,有效利用率很低。

近年来,草炭土在改良土壤方面的作用收到专家的认可。草炭土是一种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已经经过数万年的发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等。与有机肥相比,草炭中腐殖质等最大的优势就是性质已经非常稳定,不容易分解,可以长时间存在于土壤中,持续改善土壤结构。而有机肥在改良土壤方面,草炭土展现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有上市产品上市销售。目前,草炭土广泛应用于工厂化育苗行业,用量巨大。质量较好的进口草炭育苗基质,每袋(300升)价格多在130-150元。而国产的草炭土价格更加低廉,质量较好的草炭土价格也不足进口草炭土的一半,质量稍差的价格更低。选用一般的草炭土,每方价格也就在一百多元,所能起到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一方粪肥。

饱受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影响的菜农,不妨多用点草炭土试试,相信一定可以起到令你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新技术对改善土壤透气性效果也非常好,菜农可酌情选择使用,如本报报道过多次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以说是改善土壤透气性的不二良法。

用好肥更要翻好土  打造健康的耕作层

    在合理施用底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增施生物菌肥、甲壳素、腐植酸等功能性肥料,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土壤有机质多了,土壤结构不一定良好,还需要增施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才能促进有机肥分解,形成对改良土壤作用巨大的腐植酸等有效成分。目前,市场上生物菌肥种类繁多,既有腐熟粪肥、改良土壤的,也有预防病害、减少死棵的,菜农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底肥施用后,应选择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的菌肥,如肥力高、菌养多多等;蔬菜定植时,则应选择防病为主的菌肥,如激抗菌968壮苗棵不死、大源落地生根等;蔬菜定植后追肥,则应选择防病和增氮解磷解钾为主的菌肥,以预防病害、提高肥效为主要作用。

除生物菌肥外,市场上还有很多对改良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效果很好的功能性肥料,如腐植酸、甲壳素等。土壤中真正能够长期存在、改善土壤结构的主要是腐植酸,而施入的有机肥真正能够转化成腐植酸的并不多,菜农可直接选择优质的腐植酸产品,随水冲施即可,起效快,效果好,如特优根等。除此之外,甲壳素、海藻酸等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效果良好,菜农可酌情选用。

土壤透气性变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浮,20厘米以下的土壤透气性很差。尤其是对于那些建棚较早,过去又一直使用耕作深度较浅的旋耕机的大棚,耕作层变浅已经成为影响蔬菜生长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旋耕机旋刀大约25厘米长,入土则在15厘米左右,每年耕地后,看着翻起的土壤很厚,但那是虚的,实际浇水过后耕作层土壤绝不超过20厘米,长此以往,犁底层没有被破坏,透气性越来越差,不利于根系深扎,培育壮棵。所以,菜农应该每隔2-3年进行一次深耕,打破20厘米左右的犁底层,改善土层结构,使植物根系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用好肥提高土壤活性,深翻土增加耕作层厚度,让根系生长的环境更加宽广,才能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减少破坏 确保土壤通透性持续良好

    土壤翻耕后,土壤透气性良好,但如果维护不当,土壤透气性下降很快,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也很大。要注意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减轻对土壤透气性的破坏,保持土壤透气性良好,创造根系生长的良好环境,这是保证蔬菜高产稳产的基础。

    一是起垄栽培。

    这些年来,棚室蔬菜栽培中我们一直大力推荐起垄栽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土壤透气性,也有利于冬季快速提高地温。当前,使用较多的起垄栽培模式为M型起垄,大沟为操作行,小沟为种植行,垄肩内侧定植蔬菜。

    二是改善地膜覆盖方式和时间。

    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贴着地表覆盖,尤其是操作行内,势必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造成根系缺氧,并影响二氧化碳的逸出,造成土壤氧气缺乏、二氧化碳过多的环境,抑制根系呼吸,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缺素,引起黄叶、早衰。为了减轻覆盖地膜对土壤透气性的影响,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种植行覆盖地膜,但需要起拱,将地膜撑起来,不要与地面直接接触;而操作行覆盖秸秆,既保证了地温,降低了湿度,又减轻了走动时对土壤的踩踏压实,增强了土壤透气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地膜的覆盖时期,对冬春季蔬菜来说,就是“晚盖早揭”,以促进苗期根系深扎,减轻地膜对后期土壤透气性的影响。

    三是多次中耕,打破地表板结。

    中耕是蔬菜生长期打破地表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但受当前栽培模式的影响,菜农中耕次数越来越少,最多定植后中耕一两次,覆盖地膜后就不再进行中耕,造成土壤表层板结越来越重,透气性严重下降。尤其是仍然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的大棚,地表板结尤为严重。这里,记者郑重提醒菜农朋友,一定要重视中耕操作,可在定植后连续中耕2-3次,促进苗期根系深扎,培养健壮根系;覆盖地膜后,可每隔一个月左右,轻轻揭开地膜中耕一次,结合追施部分有机肥等,效果很好。

    四是改善浇水方式。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破坏土壤结构,对土壤侵蚀、压实作用很强,浇过一次水,可以看到地表明显出现板结层,土壤透气性严重下降。而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微灌方式(包括喷灌、滴灌等),因为浇水时间长,是慢慢地侵润土壤,没有积水存在,因此对土壤的破坏明显减轻。使用滴灌的地区,菜农普遍反映,蔬菜拔园后棚内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性更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天太热 卷叶多 “标”“本”兼治的办法在这里
土壤板结不是小问题,严重影响火龙果生长
土壤不渗水,板结严重?很多农民做错了!注意4点变为“海绵田”
种柑人必看!柑橘土壤管理有6点要求,搞不好会黄化减产
草莓入夏管理,养根促壮是关键
提高土壤通透性小窍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