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啮指痛心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却说曾子少年时家贫,经常入山打柴。
  
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访问曾子,家里没有其他人,古礼:男女授受不亲,不招待又失了待客的礼数,母亲不知所措,于是就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人常说:十指连心,母亲的心疼了,曾参正在砍柴,忽然觉得心疼,母子连心呀,于是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于是曾参子就来接见客人,以礼相待,留下了千古佳话。
   这真是:十指连心咬自疼,却让儿子心里明。
   母子连心在一处,孝敬方能感恩情。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1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啊,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加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这真是:曾子杀猪为诚心,欺骗孩子也不成。
   言出必践真圣贤,赢得古今受尊敬。
  
   大人说话不算数,孩子谎瞒小事情。
   莫要嘲笑曾子傻,子孙长大有德行。
  
  
曾子对母亲孝敬,对师长尊敬,本人有很高的德行。曾子曾经跟圣人孔子学习,是他的弟子,又一次,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避席在我国古代那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曾子避席诚请教,尊师敬道最孝敬。
   德行赢得万人赞,青史圣贤留美名。
  
   陈祎是隋末唐初洛州人,有一次和几个哥哥听父亲讲授《孝经》第一章。
  
父亲说:古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们授课,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讲著讲著,他忽然提了个问题,叫他的弟子曾子来回答道: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见老师要他回答问题,赶紧站起来,往边上一站,垂下双手,毕恭毕敬的回答: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你们明白了吗?
   几个哥哥都回答:明白了,父亲。
   只有陈祎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站到边上,垂下双手,毕恭毕敬的回答:父亲,儿明白了。
  
陈祎也是一个千古名人,功盖天地,他俗姓陈,本名祎,生于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就是唐玄奘也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他原名陈炜,洛州缑人(现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十三岁出家,玄奘是他的号。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敬
因为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所以人称唐三藏。唐僧曾遍阅大唐佛经,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便勤学梵文,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学。后来终于取经东归,为我大唐盛世佛教的发扬光大做出突出贡献,也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一个曾子的言行可以影响一个伟人的成长,不可以说不是一个奇迹。
   父亲讲授儿子听,明白还是不明白?
   糊涂偏偏答应快,心里明白避席来。
  
   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字,古作
,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象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尊敬长辈,侍老奉亲。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因此,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被封建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子别了老母,离开了家乡,到费国去。不久,费国有个和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弄清情况,就去告诉曾子的母亲:听说你的儿子在费国杀死人了。这时,曾子的母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的儿子是决不会杀人的!她照样安心地坐着织布。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仍不睬,还是织她的布。过了不久又跑来一个人,同样地说:曾子杀人了!听了第三个人的报告,曾子的母亲害怕了,立即丢下手中的梭子,急急忙忙地跳墙跑了。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事实上真理就是真理,谎言仅仅是谎言,二者有着截然的不同。日常生活中,衡量某种认识是否正确,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检验,决不能单凭主观想像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判断。三个人谣传,即使是曾子这样的贤人,在他人的再三诬蔑下也引起了曾母的怀疑,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可见众口铄金,三人市虎是多么的可怕,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檫亮眼睛,没有看见,绝对不可以事事相信,就是看见了,也许有虚假。
  
曾子认为,孝道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所不在,无时不用,无所不包,那就不能仅仅适用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还应该扩展到社会。因而把弘扬孝道与转变社会风气进而寻求治世结合起来,主张以孝治民,以孝为政。僧

   曾子说:治理天下的有五条原则:尊重有德的人,尊重地位尊贵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慈爱年幼的人。
  
   曾参古代一圣贤,孝敬父母留美谈。
   人间有爱自和谐,康泰盛世过年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曾子受杖
曾子故事
“什么错事都可以被原谅,唯独撒谎不行!”梁启超家训,适养男孩
[转载]古人尊师故事二则
孔孟之间的两环
文而化之,移风易俗——《三字经》笔记(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