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一半以上大学应该改为高职

中国一半以上大学应该改为高职

前段时间,有篇报道称:澳洲搬砖工周薪三万人民币还招不到人,立时国内大学生研究生们一片哗然:哇!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二十年寒窗付流水,到澳洲搬砖去。还有一篇文字对此表示“各种羡慕嫉妒恨”,可是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澳洲大门敞开着,找个靠谱的劳务公司联系一下就可以去,为什么只闻雷声看不见雨点?因为你们当不了搬砖工,不合格,所以继续在城市里当鼠族当蚁族发小广告,继续当春节都不敢回家的月光族吧。

上世纪90年代,那时大学扩招刚开始不久,大学生还没有到现在这样堆积的程度。我一个朋友在北京大红门办一家服装培训学校,当他说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去他那里接受培训时,很多人表示惊讶,认为大学毕业生都高大上了,为什么选择去做小裁缝?可事过几年后大家都知道,大红门成了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城,那里走出来了不计其数的大富翁,而委身于体制内的同龄大学生研究生们,不仅自己苦逼,父母也一并苦逼,将养老金搭在了给他们的房贷首付里,有些竟然还逼得年老的父母打工为自己挣钱购房,究竟哪个耻辱?

所谓大学,虽然定义千差万别,但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理工医类能进行初步的专业工作;文科类学生能写通顺基本的文案,有一定的知识涉猎面。这个要求不高吧?可看看现实,很多大学生能做什么?在全国高校大跃进时的合并过程中,为了扩展校区和规模跑马占地,本来是培养技工和技能的学校,就这么被高帽子揽进了大学,乱七八糟的课程一起上;技能培训比严重下降,学生入学后功夫学不到,成了社会上有价无市的剩余产品。还喊冤叫屈,说自己辛辛苦苦读大学,收入不及泥瓦匠。干这个同样没有限制,那就去做泥瓦匠吧,谁限制你了?可你技能够么?体力支持么?如果我是包工头,给文盲泥瓦匠开8000,只给大学生开2000。不信你俩比比,你顶得上人家四分之一的作用么?

在加拿大等国拒绝中国富翁移民的当今,厨师、护工等人才却容易拿到居留资格和国民待遇,大学生研究生们是不是又要扼腕长叹,认为加拿大人有眼无珠要劣币不要良币了?那你也可以去学习,完了去移民啊。可你干得了么?愿意去学么?放得下架子么?人家找的是有用的,没人养废物。他们那的名牌大学生多得是。

我们的人才培养被虚头吧脑的概念搞晕乎了。

很多中国人偏执地认为,通过同样的教育途径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上大学就比上专科学到的东西多,上专科就比上技校学到的东西多,大学生肯定比中专生强。实际上,人是很个性化的,因此对人的培养也必须个性化。把不同的人放在同一个模具里,会把很多孩子削足适履成废品。比如搞发明,比如做高深研究,等等,只有极少数人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兴趣,而不是人人可以如此。

所以,在孩子接受了基本的教育后,适合停留在哪个阶段就该转型做职业准备,而不该强制将其废品化。其实,人们很早就提出了这一点,比如中国的因材施教,还比如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后来的拜占庭帝国,都是将受教育分成好多层次的。认为或实际上在学生接受完基础教育后,只将那些适合、并有兴趣高层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人,才进入更高阶层学习,其他人进入适合自己的各种职业。既避免人力浪费,也减少了剩余劳动力过多和啃老问题,有利于社会正常健康地运转。

中国人在教育问题上不务实,害死在了面子里。

有一次我去办一些房产手续的事,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单位的大门口,收发室一个死鱼白脸的女人对着来人颐指气使耍性子,其实她就一个看大门的,去办房本的哪个不比她强?可只要她拿着那个单位的工作证,出去就能唬倒一堆人,就觉得她属于上级部门。就为了这个,人们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明知道自己孩子或自己不是那块料,还要挤,年华挤过去了,饿不死地活着,委屈着,苟且着,活到老。抬起来了,惯懒了,就不好意思下来,也不愿意下来。据说德国就不缺乏技术工人,而他们的产品及国家竞争力超强,高端领域也是人才辈出。为什么?是什么材料砌什么墙,没有把人放错位置,因而也就不浪费材料。

中国的社会学家和政府部门在大声疾呼,中国劳动力红利时代结束了。确实,随着独生子女占据主流的二三十年时光必不可免、中国老龄化的到来、生育率的下降、对劳动力高额利润压榨时代的结束,中国靠人海战术创收的时代不再。但是,把更多年轻人放进既不能进入高端又无法学到应用技能的劣质高校,是中国减少生产力浪费方面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艺不压身,提高技工质量,是激发生产力和提高产能水平的得策。工人掌握了更多技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可如果几年所谓大学生活就收获了那些是个人就会的稀泥汤,人家要你干嘛使?

中国的制造业危机今年以来被到处大声疾呼。国际局势、国内环境问题等等,都是影响因素。但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无疑值得关注,那些好大喜功急吼吼改成大学的技术类院校如果退回去,就注重于几类课程,如人文类的文化素质课、公民课、体育课和专业技能培训,剔除那些天马行空不知所云的假大空内容,将他们培养成有修养有健康体魄有技能的工人,不仅是中国制造业之幸,也乃个人、家庭、教育、国家与民族之幸。在我看来,中国需要这样改制的大学或专业应该占到中国高校的一半以上才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科生到底是不是大学生?
毕业生应好好补补这六门课
大专生是不是大学生?
正德科普|普通教育vs职业教育,不同教育类型,谁更容易上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
读书无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