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教你识中草药:黄芩

【药名】黄芩

【分类】清热药

【别名】虹胜、经芩、印头、内虚、腐肠、黄文、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妒妇、空肠、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来源】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黄岑药性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主治】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炮制方法】

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

酒黄芩:取黄芥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

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作用】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1、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黄芩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黄芩治恶疮,疽蚀,火疡。《本经》

3、黄芩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纲目》

4、黄芩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别录》

5、黄芩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6、黄芩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

7、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药对》

8、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恍之寒永不足,乃滋其化源。《医学启源》

9、黄芩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10、黄芩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黄芩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滇南本草》

11、黄芩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2、黄芩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

13、黄芩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

14、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黄芩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黄芩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15、黄芩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

黄芩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黄芩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黄芩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16、黄芩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7、黄芩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8、黄芩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19、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

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本草正》

20、黄芩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21、黄芩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2、黄芩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23、黄芩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24、黄芩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25、黄芩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26、黄芩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本草图经》

27、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食用方法】

1、黄芩参汤

配方:黄芩2两,人参2两,甘草2两,桂心2两,生姜2两,大枣15枚(擘破)。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煮取3升,分2服,徐徐服。

主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

禁忌:忌菘菜、海藻、生葱等物。

来源:《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2、黄芩射干汤

配方黄芩(去黑心)、射干各30克、枳实(去甑,麸炒)、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甘草(炙,锉)各23克、升麻45克、桂(去粗皮)38克。

用法: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咽喉似有物噎塞。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3、黄芩半夏生姜汤

配方:黄芩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大枣三枚,半夏三钱,生姜三钱。

用法: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主治:治寒疫少阳经胸胁痞满呕吐者。

来源:《四圣悬枢》卷二。

4、黄芩清畅茶

配方:黄芩20g、绿茶5g。

用法:黄芩水煎沸后,冲泡绿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开水直接冲泡饮用。

主治:热淋、小便赤热灼痛;妇女血崩。

来源:《千金翼方》。

5、黄芩黄连汤

配方: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芷各9克,茵陈、茯苓各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主治:清热利湿,排脓生肌。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者。

【用药禁忌】

1.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黄芩。

2.脾肺虚热者忌黄芩。《本草经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治疗各类感冒简易图表
兽药知识丨中兽药怎么配方?要先了解这个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总钩沉(五)
黄芩汤的配法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