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愚人反阴阳,智者转阴阳
作者:单非
来源:微信公众号“秋虫忽讲经”(ID:qiuchonghujiangjing),专注传统智慧的高品质原创公号,更多内容可见。
庄子云:“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禅宗讲:“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这里只有靠悟,唯出格者得。但凡有任何有迹与可循,皆是歧路、邪路。
自混沌初开,天地正位,万物万事则是以阴阳为第一法则。于此顺之者达,逆之者阻;顺之者正,逆之者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之者所以智,逆之者所以愚。而世人皆知阴阳,却无不在反阴阳之途,因此而成种种困顿与迷执,且不自知。从这里看,你才算抓住了基本面的问题。
什么叫反阴阳呢?譬如“取舍”二字,应对万事万物的根本便是取舍,因为取而得其正,因为舍而成其大。
所谓得其正,取舍是因资源的有限,在有限的资源中只有靠取舍,才能凸显出何为当取处,才能在当取处得到更多的份额。这当取处,对于取舍的主体来说,不仅有着实际的现实价值,也意味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于是同时有了精神意义和价值,如中国画的留白而具备了一种外延性,这就叫附加值和溢价。所谓正,便是正在这里。而资源是永恒有限的,哪怕再多、再大,唯有无限不落有限,无限则只是个趋向和方向而已。
所谓得其大,既然有所舍,便必然意味着有残缺和遗憾。既然有残缺和遗憾,便必然会生起动之机,而继续前行、践履与创造,以弥补缺憾。这便是易之“生生”与佛之“无住”,同样是个趋向和方向,而天道正是趋向和方向式的,除此皆是相,皆为着相。是趋向而非实存,这是个大秘密。它不可说有,只是趋向而已;不可言无,明明真真切切,为一切存有之根基与背景;而道的性质,正是如此。既生生无住则通达,既通达自然就成其广大,通往无有涯际。故王阳明云:“望道未见,乃是真见。”
阴阳的相伴、相随、相生,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而不是世人以为的静态共存,就像做人的极致是大开大合,而不是和稀泥、老好人。或者说,这种静态共存是有漏的、不究竟的,无漏之究竟处是在这里。总结起来就是:静态必有缺憾,而只能取舍;动态恒是必然,而永在完成中。取驾驭的是空间,舍驾驭的则是时间。
阴阳之道在取舍,世人却都求的什么呢?两全。古人早就说“世事难两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如何不是反阴阳呢?既反阴阳,便既不得其正,因而惶惶不满,四顾欲求,不得那种自足之境。也不得其大,而成困顿自缚,眼前的局面打不开,内在的动力也不足。合之,正是世人的在患得患失中故步自封,而只能自甘堕落、消极颓废。人之种种迷失与生之种种困境,便由此而生。
举例来说,譬如当今在都市打拼的人,来自现实的压力,以及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其中的纠结挣扎,人们都以为是来自现实的不得出,与理想的不可得。其实说到根本上,最重、最大的一方面,却就是心底深处那种两全的不自知的妄想,现实与理想的因素相比之反而是表面和次要的,可以回头想想是不是。这里不论所谓成功者与不够成功者,皆是如此,只是程度不同、形态有异。
而假如懂得两全是妄,取舍才是真,便就能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状况,去安排相应的合适取舍。人只要不再妄想了,其实心里也就好受了,就算困苦,因为苦之实质就是还存在妄想,而心灵的弹性和承受力其实是足够强大的。
假如你只能取现实,于自心进行内在的安顿,在这里自造桃花源,便就是方向,现实则正是道场与修行,所谓大隐隐于市。假如你能够取理想,便要明白有些东西是必要舍弃的,比如某些方便与享受,不要再在此处患得患失,这个亦是方向。强求两全,必有损失处,此是定律。所以说,人要多考虑自己得了什么,人却往往都只看自己失了什么;知足常乐与不足常苦,分界岭就在这里。随取舍不同,而方向不同,而各有方向,这就是取舍之道中真正的指引处。这就叫不妄,这即是得真。古人所谓安贫乐道,安乐即是安乐于这里,这里有实打实的道理,而不只是架空而谈的修为境界。种种世事,以此重新观照之,必能得一更高维度的视野与胸襟。
愚人反阴阳,智者转阴阳。于取舍之道,明此阴阳之理,而主动运用之,不再为其所迷、所困,坦然接受,从容顺取,即是转阴阳,即是真智者。
再譬如“好坏”二字。藏密有个观点,叫业力是个好东西,因为“坏行为有一项好处,那就是能够被净化”,业力则就是好坏中的流转。这个观点,真是深明阴阳法则——对坏的净化就是好本身,而不是离开坏别有一个好,舍此绝不能立起一个好。一切阴阳,看透彻了其实都并不包含价值判断,都是中性的描述。价值是人之所立,是人立于本位而建立自己的尊严,这是其根本,而不是用来作茧自缚的。然后可以说,世事无非好与坏两种,好是必须以坏为基的,这就是其中的本质关系。注意是必须,而不是不得已下的可选项,而是从一开始、从源头处就是必选项,世人几乎全看错了。
从天道法则来说,就像天地万物所展现的那样,大是由小所组成的,高是由低累加出的,宽是由窄舒展开的,远是由近延伸来的,久是由暂绵延成的……就算是光明与黑暗这种看似非构成关系的阴阳,也还是没有绝对的明与暗,明比之更明却是暗,暗比之更暗却是明,到底还是这种关系。你不能说只要大、高、宽、远、久、明,而不要小、低、窄、近、暂、暗,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这样想显然就是妄想。而世人无不抱有这样的妄想,故而还是反阴阳。
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是非、善恶、黑白等种种,只在乎局部,若从没有边界、所谓无限之整体看,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古圣皆告诉我们无善无恶,善恶只是相、而本体不在相上是一方面,就是从相本身也不成立亦是一方面。同时,无善无恶又是由无尽善恶组成的,阴阳法则下其大无外所配是其小无内,这个其小无内即是“当下”,是人只在当下显现的无相灵觉。故善恶又不能不有,只是需要是当下临事即时的反应判断,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有此处之善恶为真,除此皆属妄想。这就是“为善去恶”、“致良知”等的依据所在。
从人事来说,即是坏是好延伸的链条、过路的桥,不通过属于坏的种种,便不足以通往好。这路与桥,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训之本质,教训又是“学”之本质,不如此便不能成其学。有人会说通过读书和端正态度不是可以规避教训吗?那么追溯源头,我们所读之书的内容又是何来?正是先人一代代积累下的经验教训,多少试错和弯路的结果。何况后人还常常不吸取教训;何况有些东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会刻骨铭心、真正内化于身心的,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
所以孔子只说“不贰过”,同一个错误不犯两次,一错再错才是问题,错本身则不是问题,而正是阅历和资本。只说“无大过”,大小之间,即是由粗入精。于极精微处,这些所谓过,正是生机与变化的源头与起处,正是易所谓知几的“几”,因为动则生咎、动才生咎。如此则步步都是过,亦步步都是学、步步都是长进;从本体看无不是过,从作用看则无不是学、无不是用;谓之脚跟点地,在行行复行行中化入生生不息。大过与小过之间,即是自觉自知程度的差异,大过常是无知无觉的业力使然,小过则是充分自觉自知下的无住无碍。精微处的业力,正是动力、道力,天地造化本源之力。禅宗讲“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就是从这里讲。粗重层次的业力,正是精微道力的外现,就像天地万物、世间众生亦皆是大道业力所化,皆属业力;精微道力又是大道的外现;悟道即是这样一层层回溯,而从来没有什么可与不可。总之,就是一句话:必须改过迁善,但不排斥拒绝过与恶。
愚人反阴阳,智者转阴阳。不再如愚夫凡夫那般遇到错处坏处,只知懊悔排斥,妄想只有对处好处,而知其必然,统统转为教训之学,在错而又错中好而又好,把一切错的坏的转成更对更好的跳板,即是转阴阳,即是真智者。
所以业力真正是好东西。能转阴阳,才是真正“立业”与“创业”。
编辑于 2021-01-02 21: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者与愚人
智者与愚人!
智者和愚人的说话方式
89岁李嘉诚: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
古玩界卖古玩,学学马云大井头模式吧!愚人蛮力,智者借力,数形结合双翼飞
智者与愚人的说话方式/李金水-图书--三味书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