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人口生育能力持续走低的根源:生育综合成本被推高

育邻梦

网友提问: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学费3万多,我现在还没有,我怎么办啊?

回复:我国人口生育能力持续走低的根源:生育综合成本被推高。其中,无可回避的就是结婚成本和养育孩子的综合成本。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仍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之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高智商集中体现在具备抽象发散+模仿借鉴+归纳总结能力。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补给结构、唯有人类通过总结汇集形成了体系复杂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然而,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摸索-实践-总结形成的抽象生存技能却并不具备生理遗传特性。因此,每个孩子出生后都必须从零起步模仿学习现代人类综合抽象社会生存技能。那么,现代城镇家庭生育都有哪些潜在成本呢?

一、结婚成本

家庭是现代人类社会的细胞,婚姻是现代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分工协作的基础,也是现代人类代际繁育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吹响喇叭+坐回轿+撒把糖即完婚、20世纪60年代腾一间房+新床+新衣柜即完婚、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即完婚、20世纪8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即完婚、20世纪90年代电脑+空调+摩托车即完婚......进入21世纪,新房+新车+彩礼俨然已经成为标配。

彩礼不足不结亲、新车不够面不嫁、没有新房不结婚......甚至某些人因为所谓的改口费或下车费不够而错失婚姻。因此,近年来我国大龄剩女+光棍数量越来越多、年结婚对数逐年降低,2013年,结婚登记1347万对、2014年,结婚登记1307万对、2015年,结婚登记1221万对、2016年,结婚登记1142万对、2017年,结婚登记1063万对、2018年,结婚登记1014万对、2019年,结婚登记947万对、2020年,结婚登记813万对。相反,离婚对数却逐年增长,2013年,离婚350万对、2014年,离婚364万对、2015年,离婚385万对、2016年,离婚416万对、2017年,离婚437万对、2018年,离婚446万对、2019年,离婚415万对、2020年,离婚373万对。

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结婚对数逐年减少、离婚比例年年增长、城镇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城镇自由职业群体【就是生活物资没有稳定保障】越来越多......照此势头发展下去,还真不知如何能够确保人口兴盛繁育!

生活物资商品属性越重,人类社会综合自养能力越弱

二、养育孩子的综合成本

1950年-2021年中国人口出生率:

1950年37.00‰、1951年37.80‰、1952年37.00‰、1953年37.00‰、1954年37.97‰、1955年32.60‰、1956年31.90‰、1957年34.03‰、1958年29.22‰、1959年24.78‰、1960年20.86‰、1961年18.13‰、1962年37.22‰、1963年43.60‰、1964年39.34‰、1965年38.00‰、1966年35.21‰、1967年34.12‰、1968年35.75‰、1969年34.25‰、1970年33.59‰、1971年30.74‰、1972年29.92‰、1973年28.07‰、1974年24.95‰、1975年23.13‰、1976年20.01‰、1977年19.03‰、1978年18.25‰、1979年17.81‰、1980年18.21‰、1981年20.91‰、1982年22.28‰、1983年20.19‰、1984年19.90‰、1985年21.04‰、1986年22.43‰、1987年23.33‰、1988年22.37‰、1989年21.58‰、1990年21.06‰、1991年19.68‰、1992年18.24‰、1993年18.09‰、1994年17.70‰、1995年17.12‰、1996年16.98‰、1997年16.57‰、1998年15.64‰、1999年14.64‰、2000年14.03‰、2001年13.38‰、2002年12.86‰、2003年12.41‰、2004年12.29‰、2005年12.40‰、2006年12.09‰、2007年12.10‰、2008年12.14‰、2009年11.95‰、2010年11.90‰、2011年11.93‰、2012年12.10‰、2013年12.08‰、2014年12.37‰、2015年12.07‰、2016年12.95‰、2017年12.42‰、2018年10.94‰、2019年10.48‰、2020年8.50‰2021年7.52‰

1950年-2021年中国年均人口增量:

1950年,1029万人、1951年,1104万人、1952年,1182万人、1953年,1314万人、1954年,1470万人、1955年,1199万人、1956年,1363万人、1957年,1825万人、1958年,1341万人、1959年,1213万人、1960年,-1000万人1961年,-348万人、1962年,1436万人、1963年,1877万人、1964年,1327万人、1965年,2039万人、1966年,2004万人、1967年,1826万人、1968年,2166万人、1969年,2137万人、1970年,2321万人、1971年,2237万人、1972年,1948万人、1973年,2034万人、1974年,1648万人、1975年,1561万人、1976年,1297万人、1977年,1257万人、1978年,1285万人、1979年,1283万人、1980年,1163万人、1981年,1367万人、1982年,1582万人、1983年,1354万人、1984年,1349万人、1985年,1494万人、1986年,1656万人、1987年,1793万人、1988年,1726万人、1989年,1678万人、1990年,1629万人、1991年,1490万人、1992年,1348万人、1993年,1346万人、1994年,1333万人、1995年,1271万人、1996年,1268万人、1997年,1237万人、1998年,1135万人、1999年,1025万人、 2000年,957万人、 2001年,884万人、2002年,826万人、 2003年,774万人、 2004年,761万人、 2005年,768万人、2006年,692万人、 2007年,681万人、 2008年,673万人、 2009年,648万人、2010年,641万人、 2011年,825万人、 2012年,1006万人、 2013年,804万人、2014年,920万人、 2015年,680万人、 2016年,906万人、 2017年,779万人、2018年,530万人、 2019年,467万人、 2020年,204万人、 2021年,48万人

1950年人口出生率37.00‰,2021年人口出生率7.52‰、1950年人口增长1029万人、2021年人口增长48万人,是1950年的综合生育环境比2021年要好吗?不是!是1950年的人均社会消费财富拥有量比2021年高吗?不是!那么,为什么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只有1950年的20%多一点了呢?1850年中国人口约4.3亿、1949年年末中国人口总数约为5.4167亿人,饱受战乱之苦的100年里年均人口增量都超过100万人,为什么2021年人口增量只有48万人了呢?195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580.25亿美元,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7.7万亿美元,70多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生活富裕之后,人口生育能力反而降低了呢

因为,养育孩子的综合成本太高,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

按城镇和农村区分:

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0万元。

按31省份区分:

北京和上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29.3万元,贵州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3.3万元。

按收入水平区分:

占总人口20%的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1.6万元;

占总人口60%的中等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9.5万元;

占总人口20%的高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20.8万元。

按城镇和农村家庭的孩次区分:

城镇一孩0-17岁养育成本为63.1万元;

城镇二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0-17岁的养育成本为49.7万元;

城镇三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0-17岁的养育成本为37.7万元。

农村一孩0-17岁养育成本为38.1万元;

农村二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0-17岁的养育成本为30万元;

农村三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0-17岁的养育成本为22.8万元。

养育成本的国际比较:

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2021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

常言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代城镇家庭养育儿女同样不免费,奶粉、尿片、食品、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之外兴趣&特长培养样样都需要家庭掏腰包。

带着孩子采摘植物果实、带着孩子捕猎、带着孩子逃避敌害...未定居之前的人类原始祖先,对孩子几乎没有任何刻意教育,他们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适应生活;带着孩子耕种、带着孩子放牧、带着孩子加工日用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农耕时代绝大多数孩子接受的教育就是生产劳动的言传身教,只有极少数贵族阶层或统治阶层的孩子能够接触到些许文化教育;为生产劳动与生活用具加装动力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劳力。但是,操作附带动力机械用具从事生产劳动并不能兼顾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因此,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人类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工作进入到了职业化时代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有自然生命活动的核心价值都围绕一个中心——利己求存。同样,作为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生儿育女、劳动创造、吃苦受累等一切社会活动都只为群体更好地繁衍生息。但是,如果生育孩子的成本被过度拉高,年轻职业劳动者就会自觉主动节育。所以,我国人口生育能力持续走低的根源:生育综合成本被推高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国宝大熊猫作文300字三年级下册(精选5篇)
为什么犹太人不是精英就是富豪?秘密藏在这两条家庭教育里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600题(可直接打印)
日语动词的13种变形整理
“怎么办,我阳了!”这篇漫画早看早知道!
三年级至四年级语文知识-----反义词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