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质与精神并重才能做好孩子学习成长的引导工作

育邻梦

物质与精神并重才能做好孩子学习成长的引导工作。

改革开放的总规划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基础,没有物质世界将不复存在;精神是人在满足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创造的悟性,是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精神同样是人区别于世界其他生命体成为“万灵之长”的根本。

生命存续的基础是物质,动物生存的基本就是满足生理需求,也就是物质需求,在物质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有精神需求。马斯诺需求理论的第一阶就是生理需求,最高阶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那么,在引导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历程中,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学校老师和兄长】应当如何运用好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呢?

为学习成长点赞

物质奖励按劳分配

人类社会分工协作最理想的财富分配机制就是“按劳分配”,每个人根据自身劳动对社会建设所做出的贡献程度获取社会财富的分配权。按劳分配一直是人类进化历程中分配社会劳动财富的优先方向,从原始社会狩猎成果按个人出力程度分配、战争中论功行赏、农业生产中多劳多得,至工商业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按劳分配一直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主流。

社会生产、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分属的工作职责,农民种植、工人生产、老师助力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作为孩子,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孩子们的本质工作。既然如此对于孩子生活上的物质保障就完全可以实施“按劳分配”,就可以在保障孩子最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对孩子学习成长中的成长进步进行奖励,提升他们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目前我们见到对孩子学习成长最主要的奖励方式,比如学习对优等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对学习成长中进步快的孩子进行奖励......但是,这是对孩子学习结果的奖励,因为是结果而且是对比性结果,它所存在的问题是能够获得奖励的孩子始终是极少数,对绝大多数孩子几乎没有影响力。

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实行“按劳分配”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要让每个孩子能够从中受益。这就需要调整“按劳分配”规则,要将奖励的范围扩大到孩子学习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去,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只要几天比昨天有进步就能获得更好的“收成”。孩子学习成长中总会有各种物质上的需求,比如购买玩具、文体用品、零食等等,在“按劳分配”大原则之下都可以作为孩子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之后的奖励。当然,对于如何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实施“按劳分配”需要家庭共同制定相对统一的执行标准,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征求劳动主体【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有切实感受到被尊重、自己努力学习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学习】计划,而不是被老师逼迫之后的迫不得已。

物质是人生学习成长的基础

精神奖励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指引方向

人们常说:“没有灵魂的躯体就如同行尸走肉”,生命成长的基础是物质。但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灵之长”,就是因为人类拥有最高等级的意识——精神。人类是自然生命体中唯一能够借助外部工具【语言文字】记录生产生活的的族群、是唯一对孩子开展成体系【个人一生经历的单程现代教育体系长达20多年,从幼儿教育至大学教育】教育活动的族群、是唯一拥有完备精神文明系统的族群。

对孩子在学习成长中所表现的成长进步能够适用精神奖励的事项特别多、能够实施精神奖励的形式也非常丰富,从夸赞、口头表扬、荣誉称号等等。现今,社会对于人们在学习成长长的成长进步精神奖励的力度越来越大、方式也是越来越多,上至国家、下至家庭精神奖励几乎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给予孩子学习成长的精神奖励呢?

1、营造恰如其分的学习成长环境

环境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每个人都必定生存在相对特定的环境之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生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能够看到历史上的很多名人多有“扎堆”现象,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百家争鸣”,隋唐初期的“关陇贵族集团”,文学史上的时代性代表作唐诗、宋词、元曲,商业史上的晋商、徽商,到今天全国不同地区的商业带、城市群,无一例外都具有“群聚效应”。无论是人才涌现、文化导向,还是政治、商业行为都特崇拜“人多力量大”,也就是时代与环境弄人。《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为孩子选择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导孩子成长成才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每个孩子的成长活动都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人生的成长行为是可塑的,这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孩子就如同一颗种子,充满了生长力量与无限的成长可能,父母的爱育将孩子带到人世间,为孩子开启了成长之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组成单元,是社会协作的根基,每个人都成长于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指特定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成长所进行的教育互助活动。其目标在于为人生的成长自理能力、生活行为习惯打基础,是为孩子接受学校系统性教育打基础的活动。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人生在家庭中开启学习成长的第一课;家长【父母或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几乎从夫妻双方决定共同养育一个孩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人生的成长来自于对所见外界事物的模仿、吸纳、再创造,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就是模仿、模仿他们所能接触到的行为习惯。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另一些人成长、进步的活动,孩子的学习成长几乎全来自于对家长、老师、同伴的行为模仿。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人们的成长活动只能通过言传身教,因此男孩跟着父亲学习捕猎、女孩跟着母亲学习采摘并且照顾家庭;农业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社会劳动分工,但绝大部分还是“子承父业”,农民的儿子学习播种、渔民的儿子练习打鱼、贵族的孩子模仿着父母的样子治理国家......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得社会开始重视对劳动力的培养,义务教育得以在全世界普及。每个孩子都拥有了学习、掌握人类文明的平等权益,使个体身份跃迁变得更便捷。但是,每个人的成长依旧未能逃脱环境的制约,比如亚洲孩子与欧洲孩子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中国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成长环境差距也不是一点点......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最终奠定者,是每个孩子成长正真的起跑线。

幸福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取更高的社会认同度。人类的一切成长活动都离不开两个中心,一是从社会中获取成长资源,二是以自我能力回馈社会换取社会地位认同。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生长、存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每个人的成长行为都必须符合群体意志,以获得社会群体认同为中心目标,只有能够获得社会而认同的人才能更好的从社会之中获取成长养分。个人所获得的的成长资源与其拥有社会认同的高低是成正比的,个人获得的社会成长资源越多越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同高度;同样,一个人获得的社会认同度越高越容易获得社会成长资源,这也就是强者拥有更优势社会资源的“头部聚集效应”。

人都有争强好胜的成长心理,每个人都期待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与同伴之间的成长“相对优越感”。因此,学习同饮食一样会出现“人多饭菜香”的现象,人们都会追所谓的学习热点,比如每过几年就会出现一些热门科目,而某些原本的热门科目会变成冷门科目。学校教育就为孩子们搭建了目前为止最佳的成长环境,学校教育不仅打破了各宗派教学的知识边界,让人们能够在同一个系统性的场所之内学习到语言文字、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几乎所有人类已知的智慧知识。而且,还为同龄学习成长中的孩子们建立了相对公平的“攀比”性学习环境,让大伙儿能在学习成长路上“一较高下”,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学习成长的动因之一就是获得相对同伴的“成长优越感”

2、教导过程“循循善诱”

提升孩子学习成长历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必定离不开生活,只有能够经受住生活时间检验的处置办法才是有价值的。 ① 适度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制造困难。心里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其根本就在于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太少、生活过得太顺利,或者所有成长事务都被家长都安排好、代劳了。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作为老师要适度的为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制造困难,让他们需要自己动动脑筋才能获得某些东西,比如给予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小红花、让孩子自理部分生活实践......② 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学习成长心态。生活就是化解一个又一个成长的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战胜它们的法宝,老师就是孩子学习成长中的榜样,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您都需要为孩子示范如何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去应对他们,为孩子树立好榜样;③ 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进行成长教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赋予孩子们独立适应社会生活、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无论您情愿或者不情愿,他们终有一天必将离开您的庇护而独立生活。因此,教导孩子学习成长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学习成长能力给予他们“自治”,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完全放手。教导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陪伴孩子完整经历:你看我做——我做你学——我教你做——你做我看——你自己做,就是帮助孩子完成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到“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成长过度。因此,教导孩子学习成长就如同放风筝,您不能操之过急一下子把尾线全都给放完了、也不能紧握着尾线完全不放,您需要做的就是因风筝飞行的高度、风向等综合因素,因势利导的调整手中系着风筝的尾线,为它们自由翱翔“掌舵”。

3、精神鼓励适当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导孩子成长就要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找出孩子生活中的好,然后针对孩子的成长行为贴上“好标签”,比如给孩子贴上实践能力强、善于思考、热爱探索、成长有主见、待人有礼节等积极的标签。对孩子的夸赞并不能漫无边际的“宠溺”,需要针对具体的成长行为,同时注意践行5:1的赏罚效应。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成长类型“因材施教“。

① 领导自燃型。领导自然型的孩子是真正的学习“专家“,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到哪山唱那山歌“对学习新事物充满热忱、对做小群体的领导者乐此不疲。这就是成年人时常说“娃娃头“,“娃娃头“天生具有统领意识,他们好胜、好强,他们对学成一切性知识充满乐趣,是自燃型学习者。对于领导自燃型的孩子,只需要将他们置于有新鲜事物的环境中他们就能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需要的就是有那么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历史上最著名的领导自燃型学习者多出自一个职业——图书管理员,比如:1.老子,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据说后来当图书管理员当烦了,出函谷关,函谷关守将是老子朋友,求教于老子,老子写了本5K字的牛书留给他,翩然出关化胡而去,这本5K字的书,就是《道德经》;2.爱因斯坦,曾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做图书管理员,任上写出相对论巨著,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3.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

② 附和跟随型。附和跟随型的孩子是跟随学习的“专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来疯“,看见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只要看着别人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讨厌的他们都能跟着一起做、一起学。生活中多数孩子都属于附和跟随型,也就是只要让他们有适当的学习模仿对象他们就能成为与偶像相似的人。

③ 被动追随型。被动追随型孩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懒孩子“,他们的成长必须在被监督、被逼迫的环境下才能坚持下去。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从来不愿意主动,甚至时常表现出畏难情绪,一旦遇到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就想“打退堂鼓“、想逃避,只有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才能坚持下去。

作为老师,面对不同学习成长类型的孩子就需要认真践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以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当然,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就是充分运用老师自身的“脾气”,让“脾气”成为引导孩子成长进步的“戒尺”。因为,“脾气”能够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就孩子做出具体的言行活动及时高效的给予反馈,而且“脾气”的表现形式、呈现方式都十分丰富,能够对孩子的成长习惯起到极好的引导、警示作用。如果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将“脾气”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那么它将达成猫和老鼠般默契的警示效应。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书生:家长如何教育陪伴孩子成长!!!
激励孩子,试试这15种精神奖励方式,学习一下吧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奖励
父母如何对孩子做到“高效陪伴”?( 李子勋 )
让经典全天候陪伴孩子成长,爱读经空中课堂开启了!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十种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