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陶勇医生心中的梦

作者:陶勇(口述)

2020年1月23日

我,来自安徽

七岁那年,一场高烧,让我再不能看见;

我,来自河北

从小患有恶性肿瘤,摘除…双眼;

我,来自山东,生下来那里就是空的,

老人想要把我掐死,

是妈妈紧紧抱住,

给我活下的希望。

阳光和阴影,我无法区分;

爱情和甜蜜,我不能拥有。

别人只是偶尔焦虑,

而我们却一直烦恼,

因为大家口中的美丽,

我们永远无法知晓。

我很怕,

拿起筷子吃饭的时候,夹不起菜,会被讥笑;

我很怕,

走路时不小心碰到旁人,

会被责骂;

当我们用盲杖不停敲打地面,

烦躁的声音让被人躲避不及;

当我们打开收音机,

无论怎样调低电台的声音,

在别人的耳朵里,总是嫌大。

但是,我心中,还有一线希望。

希望有一天,

我可以拿着打工赚来的收入,

为父母买一件新衣,添一双新袜。

我也希望,有一天,

膝下也有儿女,在耳边,

和我说说悄悄话。

夜深人静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想家,

挂掉父母的电话,

我能想象,

他们两鬓的白发,

还有心中割舍不断的牵挂。

我会努力,

让父母不因我是盲人而终生活在阴霾之下,

我把光明捧在手中,

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泪目。

陶勇医生在2020年2月6日晚九点在微博上发布了这首诗的音频,他静静地讲述着自己作为眼科医生的伟大梦想,以及遭受灾难过后的悲痛,但他声音中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坚持自己——[把光明捧在手中,

 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的梦想。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网络上各种新闻消息让人心绪如同坐过山车一样,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则对于大众的苦难尤其心生怜悯。有戴着柚子皮做成的口罩出门的大爷,有65岁儿子被感染自己也被感染的82岁奶奶深夜独自问诊在医院写下“儿子你要坚强地活下去”的故事,还有一位在病危前写下“我想活着”的已故亡灵的挣扎。在这场全国人民的大浩劫面前,太多太多这样的苦难众生了,作为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只能一边庆幸自己还安全、逃过一劫,也一边为那些无故遭受此次劫难的同胞们祈祷默哀。

网上盛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丈夫花光积蓄,借遍亲友,众筹渠道也没放弃,20万花光之后,再无他法,和岳父岳母商议决定放弃被病毒感染的怀孕妻子。虽然不知道真假,但类似的真实情况可能比故事更残酷。因为这个故事我问自己,如果被感染了,面对一大笔昂贵的治疗费用无路可循的情况下,我应该怎样面对。在这二十多年中,我两次认真思考过生病无钱医治自己会如何面对,一次是身边亲戚患重病,一次就是今天。最后两次得出的结论都是,放弃治疗。

陶勇医生告诉我们,“我作为一名医生,除了每天见证疾病导致的痛苦,同时也不断地见证着各种战胜苦难的勇气和坚强,这个世界充满着形形色色的苦难,疾病是其中的一种,它构成了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上天从来不吝惜雪上加霜,也从来没有对身陷苦难的人们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怜悯,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放弃,有人绝望,有人崩溃,有人伤害自己,有人绑架全家的幸福,可是没有苦难,便没有诗歌。”

这些话让我从新思考对待苦难的态度,我想,我会告诉自己,如果苦难找上自己,至少要站起来勇敢面对,不要太早说放弃,先要坚持坚持,也许苦难就被勇敢的我们吓跑了呢。

小时候,读文章中的那些勇敢面对各种苦难的故事,只在心中对于伟大和坚强有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种面对困难仍然能够绽放微笑的人们就是勇敢坚强的表现。但是我第一次在陶勇医生的诗歌中感受到了苦难之后的坚强和勇敢,他不仅是在给现在深陷病毒苦难的祖国和同胞们加油,更是在给自己打气,告诉我们会好起来的。

陶勇医生的故事

“因为读书的时候,我会忘了我的眼睛不好。

陶勇医生讲述十七年前被非典笼罩的北京,自己被隔离两周,同样被隔离的还有一个刚考上硕士的女大学生,她因为1型糖尿病发生了严重的眼底病变,视力只有0.1,读书看字非常吃力,孩时的陶勇问,“你这种情况,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学?”她说,“因为读书的时候,我会忘了我的眼睛不好。”

“因为读书的时候,我会忘了我的眼睛不好。”也许这就是希望的力量吧。

“我没有家,我爸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10年前,陶勇医生接诊了一位来自农村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天赐,因为他爸爸说,这个孩子是上天赐给他们全家最好的礼物,可是小男孩双眼发生了恶性肿瘤,晚期,但,家里一贫如洗,妈妈离开了他,但爸爸没有,于是 ,白天在陶医生所在医院接受化疗,晚上,他们父子俩在北京西站卖报纸。有一天,同病房的小孩问天赐,“你家在哪儿?”他晃着头发掉光了的大脑袋,说,“我没有家,我爸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有爱的地方才有家。也幸亏这样负责的父亲,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份“生而不养,养而不育,何以为家”这样的叹息和不幸。

“我不用全麻,骨髓穿刺的时候,我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我可以的。”

6年前,一位8岁的瘦小的女孩薇薇,陶勇医生记忆深刻,她很幸运,因为骨髓移植很成功,治好了白血病,保住了生命,但也双目失明,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向眼球内注射药物,每周一次,连续6次,可是因为年龄小,需要全麻,每次要增加1000块的费用,小女孩拽着陶医生,特别焦急的说,“我不用全麻,骨髓穿刺的时候,我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我可以的。”陶医生问她的妈妈薇薇为什么这么勇敢,她的妈妈说,她想把钱省下来,给她的弟弟上学。

最后陶勇医生看见,这么坚强又关心家人的薇薇参加全国绘画大赛得了第一名。

 注:  上文中陶医生讲述的故事,全部来自@北京眼科医生陶勇 微博,因为很感动希望可以给当下的我们一些鼓励,分享给读者。

网上很多求助帖,多数人都持关心安慰的态度,说着温暖的言语,希望能够给予痛苦迷茫中的求助者一点点帮助,但也有很多不知道什么心态,要求别人开感染病毒家属的死亡证明,不然就不要来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寻求可怜的一些人,看到这样的状态,我真的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苛刻呢。虽然我们透过网络不知道真假,但是面对这些帖子总会有大部分是真实的情况,这些求助帖子的背后正是那些自己或者身边家人正深陷病毒侵袭,渴望得到救助的活生生的生命呢,你处于一个安安全全的状态怎么忍心要求别人出具家属死亡证明呢。

很多人看到一些求助帖,以及有些疫区的人们对于全国当前疫情的情况的一些超出官方报道的严重情况,就视而不见,或者给予做出这些不同情况呈现的人们以口水攻击。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不同的声音了,在面对不同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用自己的脑子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面对不同的声音时该如何做出判断。

看到各界名人志士们纷纷捐款、利用自己的渠道找医用物资,在社交平台上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呼吁宣传,而自己只能在家,偶尔在朋友圈宣传宣传疫情情况,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出一点帮助,后来看到太多太多蔑视病毒,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枉顾他人生命,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仍然聚会玩乐,不听劝告的例子,我想自己也发挥了一点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意义。

希望我们这些不能捐款找物资或者上一线的抵抗病毒救助病患的普通个体,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保护好自身的同时就是给予他人生命以尊重,更是给予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这些天坚持的一种尊重

书籍《寂寞的游戏》

《寂寞的游戏》 作者:袁哲生(1966-2004),台湾小说家,著有小说集《寂寞的游戏》,《秀才的手表》及“倪亚达系列”。2004年4月6日在台北市自缢身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目光所及,皆是光明
泪目!被追砍受伤后21天,陶勇医生终于发声……
医者医众生,谁抚医者痛?
岗位体验(第25天)DAY 64
思政课 | 4.29 陶勇医生在北中医“人生与梦想”思政大课堂上的讲座 PPT
最美眼科医生陶勇脱口秀,笑着笑着就想落泪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