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狄迪恩献给挚爱女儿的告别之书

要说今年小编最喜欢的综艺就是《主持人大赛》和《奇遇人生》,而看《主持人大赛》就是去看各路神仙打架啊,然后被央视三boys圈粉了,为康辉打call。

不记得是第几期了,选手蔡紫姐姐狠狠地圈了一大波粉,人美专业技能过硬,谁不喜欢呢。

今天给各位推荐的狄迪恩《蓝夜》,也是蔡紫姐姐在网上推荐的。

在聊这本书之前,先来唠唠话。

1

爱用表情包的年轻人

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不在网上社交的。

我很同意蒋方舟对于社交脱退的中的描述,我觉得自己也是这种情况:

我认为在网络科技社会,每个人都有两幅面孔。我也有,现实中我厌恶婆婆妈妈打听别人的隐私,网络上,各种八卦消息都逃不过我的法眼。每晚睡觉前的流程是各种社交软件都刷一遍,害怕错过任何一个新闻热搜消息……

这就是我的两幅面孔。

现在表情包可以代替所有聊天,似乎不用语言文字就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意思和情绪。我本人就是一个超级爱用表情包和“哈哈”的人,表情包快速简洁,每一个表情包好像就是我的脸一样,充分地表达了我的状态。而表情包也可以掩盖一切,对于不想两天的人,发什么都用表情包和“哈哈”回复,相信对方再也不会来烦你了。

很多样式的表情包

快乐用“哈哈”表示;难过可以用“哈哈”掩盖;尴尬更是再多“哈哈”都不够;没事也可以用“哈哈”让语言显得不那么苍白。每一句话都可以搭配“哈哈”,这就是语言中的“万人配”吧。

我爱表情包,但是,面对面,当我想要告诉对方今天的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时,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讲完了,只见对面的朋友配合着尴尬的笑着,这时朋友总会及时地接下话问一个无关痛痒的话。嗯,我也觉得自己的描述好像如此乏味,如此干瘪。

好像自己的语言一直都如此干瘪乏味就像一根蜡烛燃烧的过程,努力地一跳一跳地发光,自己的身体都烧融化了却始终只能照亮一平米大的空间。

有趣的人说话一定也很有趣。最近在看编辑部的故事,一部老片子,里面的李冬宝,真是一个宝,说话妙趣横生,整部剧口吐莲花,满嘴吐梗,如果放到现在可能和郭德纲有的一拼。

编辑部的故事,李冬宝

我特别喜欢契诃夫的一个短故事,叫做《吻》,讲的是一个胖胖丑丑的下级军官在聚会的时候,黑暗中被一个女人错认,吻了一下。这个吻深深震撼了军官,他想告诉全天下,但是当他开始向别人讲这个故事,他发现竟然不到一分钟讲完了,而且如此乏味,如此干瘪。

一个吻可以像一个世纪那么长,像一场世界大战那样重要。这就是作家的作用。

这就是交流的美妙,它不仅仅是由话语组成的,而是由无数个可以回味的细节组成,那些空气忽然安静的瞬间,那些词不达意的心知肚明,那些远处恰到好处响起的音乐、升起的月亮、亮起的灯。我爱这些事物胜过语词本身。

上面谈到的主持人和表情包的问题,都归结到语言交流上。虽然有更形象的表情包来代替语言描述,但是我们总得和人面对面交流对不,网络只能是一种媒介。

小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感情很丰富、思想敏感的小孩,喜欢思考,但是因为身性羞涩害怕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所以我失去了很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一直缩在自己的壳里。对于一切以语言表达为主导的活动都自动屏蔽了,我总觉得自己不行,害怕表达自己,太多的【假如自己说错了出丑了怎么办】。所以,我失去了很多发现自己兴趣的机会,也失去了认识有趣人的机会。

2

新观点——共同体建设

最近了解了几个对于社会中存在事物新的看法。

教育共同体建设,政治课里面老讲命运共同体,当时认为就是一种同命运共前进的观点。

观察者网编辑王骁谈论教育,他说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共体建设,不是泛泛而谈的所谓独立人格或批判性思维,而是要与社会实践对接。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也说,为什么要把18岁定义为成年,难道18岁就可以独立赚钱养活自己、人格很健全了嘛,不是,是因为18岁以后你才是一个被教育过的成熟的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的人,你已经和这个社会同舟共济成为共同体了。

现代教育体制由普鲁士建立,其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国民进行共同体建设。19世纪欧洲帝国主义盛行,在全世界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并在当地建立起了一些所谓的现代化设施,其中就有教育。

很多人忘记殖民地政府绝对不代表殖民地利益,而代表宗主国利益。他们建立教育的目的肯定不是帮助当地人实现当地的共同体建设,反而更多的是用教育来分化当地人。就如同HK,他们的学生课本中有很多歪曲中国事实的表述。

说起教育我就想起另一种教育——女权教育。

我很喜欢的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是世界女权运动的发起人,一直致力于女权事业,积极为女性争取应有的利益而活动,帮助减轻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以前对于女权很懵懂,现在女权似乎变成了一种歧视,把什么都喜欢杠、对男性不屑一顾的强硬女性称为女权主义者,有些男性一听是女权主义者就对其露出不解或是鄙夷的表情。

什么是真正的女权教育?不是对男性喊打喊杀,而是提升女性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女性作为一个人存在,而不是培养女性作为一个太太或者一个花瓶。

让我们看看两所“女校”的区别:
上海第三女中:校长强调不能制造职业上的性别差异,所以非常鼓励理工科教育,这所学校最知名的校友不是papi酱和王菊,而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前科技部长朱丽兰;科学院院士黄量;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另外学校鼓励学生参加运动,很多大学老师反映开学后自己拿行李雷厉风行的女生多数都是第三女中毕业。

图/新闻截图

校长说,我希望我们市三的毕业生不是光为人妻、为人母,还要为自己乃至为民族、为世界而活,要以个人去影响他人,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所以我们开设有领导力课程,领导力课程不是选干部的,也不是培养干部的梯队,领导力就是要有影响他人的能力,你要影响他人,先要做好自己。

广州真光中学女班:穿旗袍,学家政、社交和美容等“淑女课”。

广州真光中学学生

是呀,女权的本意不是要和男性作对,将女性和男性分隔开,而是让女性培养为自己而活的意识,告诉女性不要被太多陈风旧俗而限制住自身发展。

3

非虚构写作——真实

蒋方舟说狄迪恩是自己的【白月光】,她说狄迪恩的作品让自己知道真实是抵御逆境最好的方式,能让人在混乱中依然保持清醒。

狄迪恩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作家,20世纪60年代步入文坛。她在小说、杂文及剧本写作上都卓有建树,在美国当代文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中国读者对她却不是很了解,原因就是国内非虚构写作起步相对较晚,读者还不太熟悉这种文体。

【非虚构写作】——用真实元素独立完成的技巧性作品。

何为真实元素?是针对事实而言的,对于一个事实,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必须要符合这个事实本身的真实。同时还有细节、数字、背景、逻辑事理等等,都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真实的标准。其中有任何一点不实,就不是非虚构作品,而是虚构作品了。

我一直很喜欢纪录片,历史和非虚构作品。

而非虚构写作中的独立完成——是在写作时,不受外部干扰,也就是不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权利的,方方面面的干扰,是按照人物和意境的本来面貌去写的,只呈现其本来面貌。

纪录片、历史、非虚构性写作这三类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真实,让我们抛开一个社会性质去了解事物的本质。

我也曾很关心HK问题,我通过我们的人民网、微博等了解新闻,我不关心政治,我只是疑惑为什么那些学生年轻人会对大陆有这么大的仇恨,我认为他们的祖先就一直是中国人,为什么现在却宁愿抛弃自己的亲生母亲而选择相信美国或是英国那些资本家后爸。

也有人听HK网友质疑我们大陆人只看中央新闻,根本不了解事实,so我不想自己不了解真相就乱发声所以我就不去多关心了。

4

狄迪恩——《蓝夜》

《蓝夜》,这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狄迪恩献给挚爱的女儿的告别之书。《纽约时报》书评人、普利策奖得主角谷美智子称赞道:“读来令人心碎。这是对失去的热切追索,跟死亡与时间的悲伤斡旋。”

图/蔡紫微博

蔡紫姐姐也在微博上分享对此书的观感——【生命中的挚爱与失去,关于人不愿面对的一切,真实有掐你喉咙的感觉。

真实的东西往往残酷,她说,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失去,就像接受偶尔的激流漩涡和每日的潮起潮落。】

琼·狄迪恩是美国女作家、记者。生于1934年,20世纪60年代步入文坛。她在小说、杂文及剧本写作上都卓有建树,在美国当代文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琼·狄迪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7年,她又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为对美国国家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颁发的年度奖章。2013年,美国政府授予琼·狄迪恩美国国家人文奖章。琼·狄迪恩的写作风格惯用独特的角度审视人生,以简约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她叙述故事时从不巨细靡遗,扭捏作态,而是干净利落、突出关键细节、断裂文句,在字里行间留出一片片空白,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回味的余地。主要作品有《蓝夜》《向伯利恒跋涉》《奇想之年》等。

狄迪恩

狄迪恩在她的作品中探讨了爱与失去,政治与地域,社会动荡与寻找生存意义的主题。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为了生存,我们讲述)是她最荡气回肠的一句名言。目前国内已引进的狄迪恩作品主要有《奇想之年》《蓝夜》《向伯利恒跋涉》。

狄迪恩的语言风格极为独特,许多评论家一致认为她的文字无可比拟,“既有海明威霹雳般的清晰利落,又有亨利·詹姆斯的蜿蜒深邃”。

文艺批评家约翰·利奥纳德评论:“我一直试图找出她的句子总是比你我的要好的原因……或许是一种韵律与节奏。它们出其不意地向你扑来,像精练的俳句、像激光冰锥、像浪潮。即使是文字周边的留白也别有意味……

狄迪恩

除了作家,狄迪恩还有很多身份。狄迪恩年轻的时候,酷酷的外表和冷静犀利又不失女性温柔的笔锋让她成了无数文学青年的偶像;2015年,80岁的她还拍摄了Celine的墨镜广告,成了时尚界的热议话题;根据她的故事创作的纪录片电影《中心再难维系》,豆瓣8.3分好评,荣获第6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由其担任编剧的电影还曾获得戛纳电影奖、奥斯卡奖、金球奖和格莱美奖等奖项。

琼·狄迪恩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她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她身上经岁月沉淀后的时尚魅力也值得一提。说起时尚,大家一般联想到的都是青春靓丽的容颜。殊不知,岁月在生命中的痕迹,也能成为时尚之美的沉淀。法国时尚品牌Céline 2015年度的春季女装广告,就邀请当时已经80岁的琼·狄迪恩拍摄过一期时尚大片。

Céline广告上的狄迪恩

照片中的狄迪恩戴着黑色大墨镜,身着黑色毛衣,胸前是夸张的金色挂饰,她微微抿嘴,“暴露年龄”的一头银发和松弛的脸部肌肉都没有被刻意修饰,反倒流露出岁月沧桑和知性美感,极简却又极富时尚感。

狄迪恩令人心碎的《蓝夜》是对金塔纳充满爱意的描述,也是一个母亲的努力,她努力用文字战胜自己的悲伤:文字是这位作者试图理解空洞生活的媒介。这本书是对失去炙热的追问,是对死亡与时间深沉的思考。

这本书也是狄迪恩2005年大受欢迎的作品集《奇想之年》的姊妹篇。在那本书中她记录了自己如何面对与自己相伴四十载的丈夫的突然辞世,也记录了如何行走于女儿所陷入的治疗迷局。她写道:“这些事情改变了我的固有观念,关于死亡,关于疾病,关于可能性和运气,关于好运和噩运,关于婚姻、孩子和回忆,关于悲伤,关于生命终结时人们的所为与所不为,关于神圣的肤浅,关于生命本身。”

 

拒绝拖延

早睡早起

每日读书

锻炼身体

作者:拖延症晚期的莉莉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琼·狄迪恩:我为什么要写作?
【书海夜航】《奇想之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倒影(迪恩·埃文森 挚爱的柔美旋律12首)
向琼·狄迪恩跋涉:这位女性作家如何面对一个正在解体的世界?
什么样的极品lady,80岁高龄还代言顶级奢牌?
【单向历】1 月 19 日,忌冬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