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见》谁是被害者

1


不知道大家平时都在看什么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风向是怎么样的,我已经完全不关心了。

原因是我这颗挑剔的心已被现在的速成电视剧伤透了。


打开国产电视剧,五颜六色的服饰,一水儿的砍刀一字眉,随意驶出自然规律轨道的情节桥段,演员浮夸做作的演技,生气瞪眼,娇羞嘟嘴,难过一脸麻木,高兴笑的连后槽牙都能看见,打开电视剧,浓浓的廉价感加上现在流行的网红风铺面而来,观感如同刚吃过一桶桶速食方便面,油腻无营养。


基本上偶像爱情剧占了国产剧产出的一大半,好似流水线上产出的爱情剧本,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导演可能为了省钱用的同一个本子。男女生偶遇后一见钟情,命运安排再相逢男主穷追不舍,动用自己的资源力量解救女主于各种危难之中,这其中必定会有一个两个一心爱着女生或男生的恶毒二号作为男女主爱情路上的绊脚石,女主感动同意男生的追求,结果必定遭到总裁男主母亲约谈女主开支票阻拦,女主为了尊严怀着男主的孩子一个人隐姓埋名,几年以后孩子长大被男主偶遇,父子产生心灵感应,女主和男主重逢,各自难忘旧情,大结局和和美美一家人。

国产爱情剧的宗旨就是营造始料未及、剧情跌宕的氛围,让观众猜不到下一集到底会有多狗血。

我曾经觉得是狗屎的电视剧,我的朋友看的津津有味,我发出上帝视角的疑问,他们说这种电视剧不需要动脑,跟着剧中的人物一起无脑嗨就行了,反正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嘛。

2


我不追求一部电视剧必须要体现什么人生哲学意义,我常常为了电影电视剧中拍出的沁人心脾的画面、人物而去观看,例如前几年陈凯歌的《妖猫传》,观看这部电影真的给人美的感受,每一帧都美的像名画,每一帧都可以当成海报,但是故事情节真的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国产剧的粗制滥造的画面感和演员夸张的演技关上了我的这扇窗,所以回过头翻看老剧。打开了过去记忆的阀门,才发现,在那个拍摄制作技术刚刚发展的九十年代里,我们的国产剧还是有过辉煌的历史的。

大明宫词是我最近在看的电视剧,不得不夸口,这部电视剧真的代表了九十年代影视剧的灿烂。制作精良,都是实打实的场景布置,没有磨皮、奇幻滤镜的画面也美的像油画,人物妆容、服饰、场景布置都符合故事朝代背景、很有艺术美感,演员在角色塑造中的每一个眼神、转身、表情都是经过思考理解而呈现给观众的,演员在当时环境中的表达能让观众走进剧中和故事理的共通悲喜。这些都让观众体验到无论是导演制作后期还是演员们,他们都是花了心思认真创造出的这部精良影视剧作,他们是在用心做电视剧的,所以他们抓住观众的眼睛也打动了观众的心。


其中周迅演活了少年太平,一颦一笑真的应验了诗经中的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将年轻不谙世事、娇俏灵动的太平公主演绎地入木三分。

3


好的电视剧当然需要有所隐喻,不能像速食食品一样。

台湾的电视剧最近几年似乎开始复兴,虽然我也不知道那些影视大号为什么要说复兴。小时候迷恋过台湾的偶像剧,恶作剧之吻,爱情魔发师,王子变青蛙……,似乎再就没涉猎过其他台湾影视作品。

19年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火爆内陆,被人吹爆的这两部剧均产自台湾。今年,20年的《谁是被害者》一出来就被打上精彩佳作的标签。所以才有了前面的“台湾电视剧似乎开始复兴”的说法。



《谁是被害者》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将镜头对焦于社会角落里的边缘人,他们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感受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对他们关心。他们是不被父母理解想要成为女孩的男孩,是心怀梦想已然落魄过气的女歌手,是被公司压迫剥削过劳工作得胃癌卸磨杀驴的中年男人,还是生活在社会阴暗角落却创作出惊人作品的失明雕塑家,是有一个患有亚斯伯格症(被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父亲,母亲重症躺在医院急需医疗费用而在酒店打工的16岁女孩,他们还是年老孤苦无依被社会遗忘在一个个养老院苟延残喘的暮年之人……

仅仅8集,每一集近1小时时长的网飞台剧《谁是被害者》,黑白灰暗色系贯穿剧作全程,营造出黑暗压抑的气氛,故事情节紧凑。故事以酒店浴缸里熔化成血水,只剩下留在浴缸边沿的一直右手的令人发呕血腥画面拉开一场连环凶杀案序幕,这场连环凶杀案共死了五个人,男孩,女歌手,中年男人,盲人雕塑家,出狱者,他们都是活在绝望中已经充满赴死勇气的人,他们在生死之间游离挣扎,这时,一个从黑暗中走来的死亡骑士李雅筠,引诱这些生死迷惘的人们做出了选择,“帮助”他们用食人鱼酸溶解自己的身体,点燃汽油自燃,跳河溺水……

这些人选择用惨烈而又轰动的死亡方式,制造了一起轰动的连环杀人案,在剧情的结尾这些“被害者”们用视频录下自己“被害”前对世人的告白,他们用哭腔表达自己的绝望和痛苦,他们泪流满面地告诉视频对面的人,他很痛苦,他走投无路,他不被理解,他想被看见,他希望有人告诉他应该如何做。


本次凶杀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同谋”,16岁女孩江晓孟,她的父亲是参与本次破案的鉴识人员,同时她的父亲还患有亚斯伯格症,不懂如何社交,不会表达自己感情的自闭症患者,因为错误的表达感情方式和江晓孟母女早早地分开。离开父亲的江晓孟因为母亲生病而不得不去酒店打工,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母亲日渐严重的疾病压得瘦弱单薄的江晓孟喘不过气,她一直坚持一个人默默地扛着沉重的压力,因为母亲还活着。江晓孟开始“杀人”是在母亲去世之后,而她自己则是这场连环谋杀的最后一个被害人,她一直在等她的爸爸方毅任……


最后,推动这一切悲剧发生的幕后凶手李雅筠伏法归案了,记者徐海茵好奇这个罪魁祸首的背后故事,李雅筠辩解只有自己了解死去的人的痛苦所以是在帮助他们从中摆脱出来,她认为像徐海茵那些其他人根本无权责备自己。也许人世间的悲喜从来并不相通,但小时候被“欠下巨额债款走投无路带上全家去自杀的爸爸”谋杀过的徐海茵,刚好拥有对“被害人”的悲喜相通的“契机”。

她们俩最后在监狱里的那场对话让我记忆犹新,李雅筠认为“自己给了他们去死的勇气,与其痛苦狼狈地活着不如有尊严地死去”,而徐海茵则说那些人需要的不是去死的勇气,而是活下去的勇气,拼尽全力活下去比选择去死更需要勇气,活下去就会有希望。

4


我们常人从媒体新闻中了解真相。而这些真相又是其他专业常人发现报道给我们的,我们其实接受的是“二次真相”。在《谁是被害者》中的记者徐海茵因为关系多、执行力强经常爆出热点新闻,但因为她将了解到的错误消息发布出来差点为被害人的自杀推波助澜。在本次凶杀案的发展中,媒体充当着推动连环杀人的助推剂,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都加快了下一个被害人赴死的决心。也许抢热点新闻是媒体的本能,但又有多少媒体愿意花费力气致力于死亡背后的社更深原因呢。此次连环案水落石出后,因为同事的父母和领导是朋友,徐海茵的调查结果被截胡,徐海茵担心同事追求噱头而乱写报道不利于社会的引导,只遭受主编的敷衍和同事的轻蔑白眼。


本周推荐柴静的《看见》,从“非典”开始,到虐猫事件、真假华南虎、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药家鑫死刑……这些关键词在中国过去的十年中,都曾陆续位居社会关注度的榜首。“虐猫没人性”、“周正龙说谎”、“药家鑫该死”……这些简单粗暴的判断,大概是很多人认识事件后的第一反应。但是在柴静的笔下,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对于大部分只能从媒体中获取新闻的普通人来说,《看见》让我们看见了新闻“另一个版本的故事”。《看见》里,可以看见作为记者的作者柴静的个人感情,也让人看见了做新闻的另一种人性方式。 

通过《看见》,作者想要读者了解到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看法,这个对事实的看法,就是所谓的了解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种观点,就有多少种真相。在哲学层面亦可以说,有多少个认识主体或观察者,就有多少个真相。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剧又出大尺度,这次我被她吓到腿软
台剧又出大尺度!
无码的大尺度,这新出华语剧可真敢拍啊!
这部台剧太敢拍了!网飞看了2集后,就决定抢下全球独播权
豆瓣8.1,尺度与高度齐飞,网飞的华语剧这一次终于给力了!
早就期待极高的这部台湾罪案剧,果然达到了顶尖水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