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聊课吧(课例互助体)学习记录
参加“我们聊课吧”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谢章老师的带领~
群体互助,促进有效成长!

12月11日
部编版四年级绘本阅读
刘颖老师《吃六顿晚餐的猫》
《吃六顿晚餐的猫》听课感受:开始讲绘本之前,刘老师出示“记忆大考验”,讲清楚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子孩子在听绘本的时候方向更明确,能够抓住重点。在讲绘本时,刘老师一边讲一边提问,引导学生去看图,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调动思考力,发掘图中的细节,通过图片发现故事的脉络。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124

部编版五上第七单元23课※

肖绍国老师《月迹》

《月迹》听课感受:这篇课文应该是属于特别难上的。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谈感受,而感受这种东西不好把握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肖老师的整节课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月迹寻找,暗线是心迹寻找,打开孩子的耳口鼻眼,让孩子真正懂得语言特色,通过音乐的介入,课堂言语创设,师生对话等环节让孩子走进贾平凹的《月迹》。在引导学生品读词句时,肖老师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鼓励大家大胆地说,大胆地表达,顺应了孩子的直接语言感知,保护了孩子最本真的语言感受。第二部分,集体交流,感受月迹。学生在读的时候,肯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肖老师让学生找出来,美美地回味一下,用心体味。通过交流分享,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语气和朗读节奏中,更好地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1125

部编版五上第八单元24

彭才华老师《古人谈读书》

导入提问:

1.“古人在这篇课文里指谁?(朱熹、孔子)

2.了解孔子,《论语》内容

3.了解朱熹(特别留意字和号)大家在做笔记,老师提醒记录你认为最重要的点即可。

4.孔子和朱熹关于读书会和我们谈些什么呢?

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感觉

出示图片猜字”“”“

在对应的图片下面写下去对应的字。

朗读正音。

在哪里出现过?

同词同义

同词异义

哪个字也表示

异词同义

《古人谈读书》听课感受:这节课,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环节,分别是出示图片猜字,指导朗读和温故知新理解字义。彭老师先让学生读,接着进行正音,通过个人教,全班学和全班教,个人学这两个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纠正孩子的翘舌音和平舌音,满满的正能量,我相信这节课对于这个孩子的影响一定很大。然后,彭老师范读,让学生一句句跟读,再请学生完整地读。朗读指导有坡度,在朗读的学习中,拉近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以读促讲。小学文言文应以诵读为主,形成良好的语感,这节课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以达成熟读成诵的目的,就如彭老师说的,你能读好就是你理解对了。

1120

部编版五上第六单元18

薛法根老师《父爱之舟》

《父爱之舟》听课感受:薛老师的课堂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单元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学目标很明确。在概括事件时,先示范概括,提炼出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深入地把握内容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小事往往更能体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最后薛老师的课堂练笔环节,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从细节入手,选择平凡的小事,挖掘父爱这样一个大主题。

1113

部编版四上第四单元习作

范桂容老师《我和——过一天》

1.单元导读,微课设计精美,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也全面清晰。

2.游戏导入——猜猜ta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做一做这些动作,再来猜。(外形语言动作)

看看你的人物档案,请你用关键词或者简短的话语介绍ta,让大家一下子猜出来。

3.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和——过一天。

1)如果你和孙悟空过一天,去到他的世界,那你会和他做什么呢?

2)换个思路,孙悟空也可以来到我们的世界,他会参加什么项目,过程中又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3)我们也可以穿越时空,去到一个陌生世界。好好想一想,你想和谁过一天,去哪里?做什么?过程中又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呢?

我和(谁)(去哪里)(做什么),(有什么新奇的经历)。

4.小贴士/评价标准

1)创编的故事与人物特点有关。(☆)

2和他有新奇的经历。(☆)

3)新奇的经历中有丰富的想象。(☆)

注意:省略开头和结尾,直接写故事中最新奇的部分。

《我和——过一天》听课感受:范老师的课堂特别丰富和充满趣味性。由单元导读、游戏导入、明确习作要求、细化经过部分、学生练习与分享等环节构成。我个人是更喜欢张老师的风格。但是,中段的孩子在学习上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点:爱玩、好奇,范老师利用学生的这个明显性特点,将其和学生的学习相融合,创建一个有趣丰富的课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部编版四上第六单元18

朱煜老师《牛和鹅》

《牛和鹅》听课感受:印象深刻的是预习检查这部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检查字音的层面,而是把这些词语作为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大家预习得非常到位,看着词语,就把文章中很多细节回忆起来了。

重点学习批注

1. 让同学们观看牛和鹅的图片,大致上对牛和鹅有个印象;

2. 通过对词语的学习,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反馈预习情况。

3. 通过《牛和鹅》这篇课文的现成批注,让大家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批注其实从不同角度写的,读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将这些分类一一呈现在黑板上。由此,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原来批注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做,了解到方法之后,紧接着拿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去操练。引导学生不仅仅单单从内容上去做批注,还可以针对写法,这样子做一个实际的操练。这样子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简单操作的。操作完之后就进入正式的部分。

4. 小作者被鹅欺负后,心理是有变化的,我们要用简略的方法让孩子快速提取信息,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心理变化的词语,让孩子完成一个曲线图。

5. 最后拿出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进行学习,同桌一起商量着口头批注。学生学习一种能力,一定是有一种过程的。其实还是蛮花费时间的,所以要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运用分享。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牛和鹅,但实际上牛代表着一种善,鹅代表着一种恶,我想作者一直记着这段话,并不是因为这仅仅一头老牛,一只小鹅,而是他们背后代表的是善与恶,未来我们怎么对待善与恶,这是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度的。就是让小朋友说一说他们自己的想法,在牛与鹅这个浅层次之外,往深往下再走一走,就算说得不规范也没有关系。我们小学老师播撒一些种子就可以了。

1030

部编版五上第五单元习作

李伟忠老师《我家的杏熟了》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语文要素。

二、《我家的杏熟了》

1.作者写了什么事情?

2.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3.我们从这篇例文中学到了什么?

1. 作者写了什么事情?

学习提示——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

(2)看看旁批的内容;

(3)说说课文围绕着“杏”讲了什么事情。

2. 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发展顺序

学习提示——研究写法

(1)仔细读读课文第6~8自然段;

(2)想想课文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注意奶奶的动作和语言,可以圈画出相关内容。

3. 我们从这篇例文中学到了什么?

初试身手——指导习作

(1)读读“初试身手”《擦玻璃》

(2)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4.作业:修改《擦玻璃》。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擦玻璃的过程写清楚。

《我家的杏熟了》听课感受:李老师的课堂,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三个核心问题的设计以语文单元要素为切入点,提升课堂实效。整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述,也没有过多的评价,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只在关键之时给予点拨。“习作例文是习作范例,是为习作服务的。在语言文字方面具有示范性,在写作方法上具有启发性。学生可以以此推想习作言语和结构模型。”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先学会,再对《擦玻璃》这个片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学生学会实践运用,也为单元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1023

部编版四上第四单元习作

张祖庆老师《我和——过一天》

《我和——过一天》听课感受:张老师的课一如既往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这节习作课我上过,但是很遗憾,我没有做到像张老师这样把重点和方法讲得如此清晰明了。张老师应该是课前安排大家读了《535日》这本书,所以课堂上以这本书里的部分情节做依托,再加上老师改写情节,三个小妙招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意图,构思新颖,生动有趣。

1014

部编版五上第一单元园地

余燕老师《园地一》

《园地一》听课感受:这组课文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四篇课文有相同点,都是描写事物,表达情感或者引发思考。余老师先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课文,落实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两个要素。再通过三幅图片,展开联想,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本单元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认识,增强生活体验和感受。古诗教学这块,通过对比阅读,积累了同类诗。不仅有学习巩固,更有拓展和延伸。思路很清晰,课堂氛围也不错

105

部编版四上第三单元11

汤瑾老师《蟋蟀的住宅》 

学习活动一: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先自由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再小组交流讨论,选择关键词语写在卡片上。

学习活动二:蟋蟀的住宅怎么建造出来的?先自由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再小组交流讨论,选择关键词语写在卡片上。

1)说明文怎么教?

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发现和感悟。

营造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2)老课文应该如何新教?

自主学习活动,包括学生的自主发现,小组合作讨论。这两个板块充分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不要把课文上的支离破碎,我们尽量用板块式的自主活动,来推进教学过程。

《蟋蟀的住宅》听课感受:《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汤老师并没有把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着重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悟情的能力。两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先是住宅特点,再到修造过程,课堂流程非常清晰。在学习过程,先是引导自主学习,在自学探究阶段,汤老师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便于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接着是同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反馈过程中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做了一定的点评。

97

部编版五下第二单元8课※

王崧舟老师《红楼春趣》

1.翻开课文,找到第一条注释,用十秒钟的时间看清楚这条注释。

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第一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第二告诉我们选自哪篇文学名著?第三告诉我们选自《红楼梦》的第几回?第五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编者所加。

2. 中国古典名著应该怎么读呢?没想过的话,我们就一起来看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四位小伙伴的建议。

1)联系课文猜测意思;

2)难解的语句暂且放过;

3)借助资料扩大了解;

4)结合影视加深理解。

3.

1)掉风筝——猜测忌讳”“晦气的意思;

2)取风筝——“高墩”“剪子股儿”“籰子等;

3)放风筝——拟声词

读古典名著,最应该关注的是人物。 

4.

1)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语句;

2)想一想:宝玉的这些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写一写: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

交流分享宝玉、黛玉人物形象。

补充脂本程本

看着空中飘飘摇摇的美人风筝,黛玉心想:

《红楼春趣》听课感受:《红楼春趣》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王老师紧扣部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教学时,巧妙地把方法渗透进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从宝玉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读出其纯真、率直、平等、随和的性格特点,激发孩子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为什么王老师能把一节语文课上得这么丰富?老师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虔诚的守护之心引领学生深情拥抱《红楼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名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享受和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统编教材“一课一得”教学实践路径
253. 走在语文的路上:杭州市优质课评比观摩点滴收获
遇见朱老师|听朱老师《颐和园》有感
感悟道理,学用批注——张俊孟《牛和鹅》学历案教学——晨光孟语第1809篇
聚焦教学要点,有效建构策略
怎样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