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力”“理解力”是一种很玄幻的东西

我和学生说,就算不是为了做阅读题,也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做阅读时,不能总想着:天哪,太痛苦了,我又要做阅读了!而应该是保持学习的“饥饿感”,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换个角度想,我又有机会读到一篇优秀的文章了。

在人生最美好的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前提是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无形中接受文化精品的滋养和熏陶,可以让自己的情感世界更为丰富,精神世界将更为鲜活。碰到特别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的主要关注点不再是让学生做对题目,而是想着如何引领孩子走向文本最动人处。

我这边大一点的孩子,常见的文体特点与知识,各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我基本都教得差不多了,背啊,默啊,过了很多遍。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做阅读题时,依然困难重重,理解文本时仍然还存在很多障碍,说明他们的问题,不在于答题方法的缺失,而是文本理解不到位。

不过说实话,“理解力”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我自认为自己理解力还不错,但这好像并不是我的某位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对文本的理解力,是基于自身长期的文本阅读和语言实践,并不是教师上教出来的,就算学生真的对文本很有感悟,那也是他自己读得多,理解力强,语言感受力强。

既然如此,是不是教师就可以坐在一旁,两手一摊,和学生说:“只能靠你们自己了”?当然不是。

教师必须学会自主解读文本,一个是切实理解文本,还有就是考虑如何利用文本来实施教学。优秀的阅读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也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当你所确定的讲授内容不同,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就会不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收获的东西也会不同。

我们必须把“我们能教的”教到位,剩下的才能说看学生自己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了。

最近让我感触颇深的两篇文章:

1.冯骥才:我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2.张爱国:神秘的大黄猫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读,我到时候挑个时间和小伙伴们分享我的阅读感受。

陈怡|3月第一本好书推荐2023-03-14
陈怡|2月阅读书单分享2023-03-02
这三位作家的文章,考试阅读经常碰到2023-02-03
答网友问:如何提高班级的阅读答题分?2023-02-16
教阅读,要怎样下功夫才有效果?(分享我的教学过程)2023-02-16
“复盘”的正确打开方式(我的寒假回顾)2023-02-05
想对才能做对(附我的读书方法)2023-01-24
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2023-01-23
郝蕾的这段话让我瞬间清醒2023-01-19
每天都生活在爱里是一种什么体验2023-01-16
优秀的人都是互相成就,极度利他的2023-01-15
有前进一寸的勇气,亦有后退一尺的从容2023-03-01
近期朋友圈(3)2023-03-08
近期朋友圈(2)“玻璃心”慎点2023-02-17
近期朋友圈2023-01-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学好语文?靠多读书能学好语文吗?
小说教学的基本认知与简单对策(发言提纲)
通过语言活动挖掘“一望无知”的东西——谈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确定
科学网—蒙田《论孩子的教育》读后感(一)
我的读书笔记:《张文质说1:教师的“微革命”》(下)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