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气学说的概念?精气学说的精气是什么?精和气各指什么?
userphoto

2023.07.07 广东

关注
这一篇文章,我们来谈谈中医的哲学思想。
中医的哲学思想,一直以来是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这也是中医一直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
首先,中医学有关精气的概念,受到古代精气学和自然哲学的影响。气或精气本来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极其运动变化规律,并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极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之一。
在古人看来,生命体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是因为生命体内”藏“有非生命体所不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精微物质,这种特殊的精微物质就是气或精气,气或精气是人体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东西,是关乎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涯的根本性东西,因此中国有精气、元气、中气、底气、气势、气节、营气、卫气、生气、脾气等诸多气的名气。用今天科学的态度来理解,气就是依托于种种有形物质的能量。那什么是”精气“呢?

什么是精气?

精气,又称为”精“。首出于《老子》一书,书中云:”寂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指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又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管子》认为精的存在形态是”气“,其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可见”精“与”气“同义,指一切细微、精粹的物质,亦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故《易经》和《管子》将气直接称为精气或精,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如《易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可见精或精气,即是精粹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其运动变化推动和促进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故精、精气与气所指实为一物,其内涵是同一的。

综上所述,精气的基本内涵有二:
  • 精气即气,是指一切无形的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的物质。

  • 精气是气中精华,即如《管子·内业》所说:”精也者,气之精也“。

那究竟什么是气?什么是精呢?

气的概念

在古代哲学中,气的基本概念,与精的基本概念一致的。
气是指无形的活力很强的不断物质,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这样看来,气的基本概念与精的大概念是相同的。
气,即元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后,气又是天地万物相互沟通、联系的中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产生气化,推动着天地万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气的存在是宇宙自然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
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以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换而言之,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气,是指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气的概念源于”运气说“。如《说文解字》说:“气,云气也”
什么是云气说呢?
就是在气的哲学概念产生之前,古人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将直接观察到的自然之云气、雨气、饮食之蒸汽、热气,以及人体之汗气、呼吸之气等加以总结概括,抽象出气的一般概念,古人认为,自然界流动的大气,变换的云,是自然万物的产生之源,然后在大气和云气的基础上,抽象出生成宇宙万物的气的一般概念。即气是无形而动的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并以之解释自然现象。如《国语·周语上》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有如《道德经·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此可见,云气、风气、天气或大气,是气的本始含义。如《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中医学关于人体中热气的认识,呼吸之气的认识,对哲学的气的概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哲学的气的概念,是以自然界的大气、云气和人体中的热气、呼吸之气为基础经抽象而出生的,这也是《周易》上讲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识方法。
古代哲学家对气还有一些不同的称呼,老子称气为冲气,庄子认为气有阴阳之别:“阴阳者,气之大着也”;荀子称气是自然之气;《周易》称气为精气;《管子》称气为精或精气。
大约到了两汉时期,元气说同化了之前的各种气的概念,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元气——元论”。
提出”元气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西汉的董仲舒,一个是东汉的王充。
董仲舒认为:“元者,气也”,“元者,始也”。把元气作为宇宙万物的产生之源。汉武帝比较欣赏董仲舒的元气说,这符合他的大一统思想,这就有了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元气之上,没有老子所谓的“道”,也没有《周易》所谓的“太极”,开创了“元气本原论”的先河,是“元气——元论”的奠基者。
元论≠元气
有点中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古代哲学中有一个元气的概念,人体中也有一个元气的概念。这两个元气概念是不同的。
首先,古代哲学的元气,就是指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故有“元气—元论”的说法;人体之元气,是指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只是一身之气构成中属先天来源的部分,不是一身之气的代称。更不能混同古代哲学中的构成宇宙万物本原的元气。因此,将古代哲学中的作为宇宙万物构成本原的元气,与人体中作为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元气混同为一,是不合逻辑的。
其次,我们都知道,《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而《内经》成书于战国到两汉时期,并且《内经》根本没有涉及“元气”这个词。因此,我们说元气-元论是《内经》以后的事情,《内经》的成书早于元气-元论的诞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间也就早于元气-元论的诞生。
综上所述,气的基本内涵有三:
  • 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

  • 古人对自然界的云气、风气及人体的呼吸之气、热气等进一步抽象,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

  • 先秦时期出现的各种气的概念被两汉时期的“元气说”所同化,元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这就是后世的“元气-元论”。

除此,我们还要注意明确“气”与“氣”这两个字的原始含义。这个“气”字,本是由三条横杠组成的一个字,是指风气或云气。这个字是一个本字,是中国字一出现时就有了,不是“氣”的简化字,是指流动的风、变换的云,比所谓繁体字的“氣”还要早。
“氣”字,在汉代之前,是指好吃的大米,好吃的粮食,引申为饮食物。如《说文解字》说:“氣,馈客刍米业,从米,气声。”《内经》所说的:”食氣入胃“,是把饮食物吃到肚子里。《内经》所说:”中焦受氣取汁“,就是说中焦接受了吃进的饮食物,然后变成有用的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精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指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所谓“无形”,是指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物质,而不是不存在的。
精这种运动不息的非常细微的物质,构成宇宙万物。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都是精的构成。在某些情况下,精气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哪一部分呢?是构成人类本原的部分。如《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中,只有人类是由精气构成的,其他食物是由烦气构成的。
烦气,即繁气,也就是繁杂之气,是除精气之外的气。
精的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古人认为水或地是万物之源,如《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是说万物产生于水,万物产生于地,水一般在地之上或地之中,自然之水即天地之精,这两个融合在一起,就是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人的形成亦如此,如《周易·系辞下》说:”男女构成,万物化生“。
因此,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的概念,可以说有大有小:这个小概念呢,是说精是气的一部分,是形成人类的本原物质。这个大概念呢,是说宇宙中的所有事物,包括人类,包括所有的动、植物,也包括星星和月亮,都是由精构成的。
所以,从精的大概念来讲,它与气是一致的,是指整个气;从精的小概念来说,它只是气的一部分,也就是精华部分。
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把精气,理解成原子。(这个我们下一篇文章再继续写)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是有关宇宙生成及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宇宙的万物之一,由精气构成。

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其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是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
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说道能生气,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合则产生冲和之气,冲和之气产生宇宙万物。老子认为宇宙万物虽是气构成的,但气之前还有个东西,称作“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始。气由“道”产生,是“道生万物”的中间环节,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直接物质材料。老子《道德经·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有”即是气,有生于无,气生于道。《道德经·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指出道中有精,精是道的内核,而道生气,也就寓含了精生气。另外,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提出了“无极”的概念。我们理解这个“无极”类同于“道”或“无”。“无中生有”是老子哲学的核心。
《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什么?一般认为是指气,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太极生阴阳二气以成天地两仪;阴阳二气的变化生成一年四季,也就是四象;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生成自然界万物。
两汉时期对宇宙本原的探讨,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在先秦道家的“道—气—物(人)”的万物生成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以气为化生宇宙万物的中间物质。二是以王充为代表,明确提出了元气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思想,开中国气本论哲学之先河。
精或气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哲学家常用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来阐释。精气自身的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七。
说得简单点,就是阴阳二气的交感。
什么是交感?
就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摩擦,相互激荡,从而引起天地万物的发生和变化。如《周易·咸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上》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感合和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本机制。关于天地阴阳二气为什么能交感,将在下一讲阴阳学说中详细解说。
在古代哲学中,精气有“无形”与“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的状态,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由于用肉眼看不见,故称“无形”,其实是客观存在的。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一般都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有形之物为精气凝聚而成。一般我们把呈弥散状态的气仍称为“气”,而把呈可见形质状态的实体称为“形”。
有形之物在阳气的作用下可化为无形之气态,如冰或水在阳气(热气)的作用下可变为水蒸气,《内经》称为“阳化气”;无形之物在阴气的作用下可变为有形之体,如水蒸气在阴气(寒气)的作用下可凝聚为水,《内经》称为“阴成形”。由此可见,无形之气凝聚而成有质之形,形散质溃又复归于无形之气。因而以气为本原, “无形”与“有形”之间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故《周易》说:“天地感而万物生”。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精气是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结果。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宇宙中的气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形式。
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
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企划,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气自身的运动,化为天地阴阳二气,以及由此而产生得阴阳二气的交感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促进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气的升降运动使宇宙自然界充满生机,既促进了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发生和分化,又遏抑着许多旧事物,导致其或逐渐衰退、凋谢、或转化、或消亡。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氤氲交感,相错相荡,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变化。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聚与散也是气的运动形式,宋·张载《正蒙·太和》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以说人体中的气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但不要说宇宙中的气也有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因为宇宙无边无垠,出入是不好讲的。
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各种变化的过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
气化的形式主要有: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是“气生形”的气化过程;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化为无形之气,乃是“形化气”的气化过程。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有形之物在气的推动与激发下亦可相互转化,如自然界的冰化为水、水化为雾霜雨雪等。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无形之气之间也可发生转化,天气下降于地,可变为地气;地气上腾于天,又变为天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等变化,皆属有形之体自身不断更新的气化过程。动植物的这些变化是在有形之体的内部与自然界的无形之气之间的升降出入转换中进行的,它们与自然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化,是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今之“量变”;变,是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今之“质变”。不管化还是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一旦气的运动停止,则各种变化也就终止。
总之,自然界新陈代谢过程的实现与动态平衡的维持,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
因此,对于气机与气化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气的运动及其维持的气化过程是永恒的、不间断的,它们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机制。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可为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中介,指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交接联系,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亦是对立统一的环节。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处于天地气交之中,故也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可使万物之间相互感应。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乐器共振共鸣、磁石吸铁、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以及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等,皆属于自然感应。有形之物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间,不论距离远近,以精气为中介,皆能相互感应。
中医学基于精气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中介联系作用,人与自然和社会、人体脏腑与生理功能,以及生命物质与精神活动之间构成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统一有机整体。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古代哲学家认为,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构成,那么人类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因此,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类与宇宙中的其他物种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所以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由宇宙本原之气中的精粹部分,也就是“精气”来化生,《淮南子·精神训》说:“烦(繁)气为虫,精气为人。”
气聚则成形,气散则行亡,人得生死过程也就是气聚散得过程。

我这里提醒大家,以上说法仅是古代哲学家的观点,并不是中医学家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父母之精相结合而成,父母的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例如,《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
因此,就人的生命来源的认识,约有两种:一是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是由天地精气生成;二是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认为人体生命由父母的生殖之精相合而生。前者是属于古代哲学的说法,而后者则属于古代科学的认识。两种生命本原说适用的学科范畴不同,应注意区别。
声明:本图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进行转载属侵权行为,本人将予以投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学说
「中医笔记」中医基础理论——精气学说
[中医学]:元气的主要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