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霸王孙策:打下江东基业,奈何自食苦果,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今日头条

孙权有一个好哥哥——孙策。

表面上看兄弟俩是“子承父业”,其实孙坚根本就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遗产”,

仅有的一千多兵马还被袁术趁机吞没了,

更别说立足之地了,

孙坚战死的那一年,孙策年方17岁,而孙权不过10岁而已,

可以说,江东是孙策从17岁到26岁的几年里,一手打下来的江山,

他是东吴的实际奠基人,这一点毋容置疑,

无怪乎《三国演义》的作者送他一个“江东小霸王”的美誉,其勇猛可与项羽相比。

可惜的是,孙策大业未成身先殒,最终死于一场刺杀,

孙策临死前,把身上所有的印绶,都挂在了二弟孙权的身上,

又托付张昭、周瑜等人,以后好好地辅佐弟弟孙权,年仅26岁便终结了一生。

很多年后,孙权称帝时却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有人批评孙权,说他的江山,本是哥哥孙策打下来的,本该追封为帝的,

就连陈寿在编纂《三国志》时,也忍不住为孙策鸣不平: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更微妙的是,陈寿将孙权之死,称之为诸侯使用的“薨”字,

要知道他可是把曹操和刘备之死,分别冠上了“崩”和“殂”这两个君主级别的字........

陈寿心中的不快,可见一斑.......

孙权对待孙策的儿子孙绍也比较薄情,没有封王,只封了侯爵,这也就罢了,

可是实质上是一点实惠也没让侄子多占,确实有些不大厚道了。

那么,孙权对哥哥孙策真的很薄情吗?

其实孙家的事还是比较复杂的,孙权此举并非是为了打压孙策的声势,

今天我们就先说一说孙策,这个年少有为的小霸王,在下一篇再说兄弟俩之间的问题。

孙家的崛起

孙家祖籍吴郡富春,是个江东“土著”,据说孙坚的父亲孙钟可能是孙武的后人,

然而这都隔了六百多年,已然成了一笔“糊涂账”,

另据《三国志》说孙家“世仕吴”,不少人认为这是孙家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话也不是没有一定的根据,

当年孙坚求娶丹阳太守吴辉之女做夫人时,就遭到了吴家人的抵制,

而吴小姐是抱着“不招惹祸事”的态度嫁给孙坚的,

感觉这桩婚事比较勉强,由此可见孙家可能是个没什么底蕴的小门小户,算不得世家大族,

这意味着孙策和孙权两兄弟,想要在江东有所作为会比较艰难。

孙家的崛起,还是得从孙坚说起。

孙坚年轻的时候遇到土匪也是丝毫不慌张的,他能在土匪分赃的时候,略施小计就能把他们吓走,

等于是靠着“剿匪”展示了一把勇武,也因为这个缘故,当上了郡里的武吏,

孙家从这时候起,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孙坚跟过朱儁打黄巾军,也跟过张温打羌人,作战勇猛、一路拼搏,

最后从“议郎”的职位混到了长沙郡太守一职,

这时的孙家才算勉强挤入大族行列。

袁绍号召天下群雄共讨董卓的时候,孙坚没过去凑热闹,

实际上孙坚与袁术走得很近,当时袁术打的旗号也是“讨董”,孙坚便带着队伍向袁术靠拢,

他到南阳后,先是逼迫荆州刺史王睿自杀,后又砍掉南阳太守张咨的头,

接着继续北上向洛阳进兵,说实在的,孙坚的行动可比“干打雷不下雨”的袁绍联军干脆得多,

这期间,袁术还上书朝廷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也不知道董卓看了这个表是什么表情,是否给过袁术“回文”,

不过孙坚此后便用“破虏将军”自称,别人也这么称呼他。

孙坚确实是在认认真真地打董卓,就当时来说,真正敢打想打的董卓,只有曹操与孙坚二人而已,

这期间袁术竟耍小心眼,一度中断粮草供应,

惹得孙坚跑到南阳一顿责问袁术:董卓杀了你袁家大小几口,不曾杀我孙家一人。我去打董卓,可是为你家报仇。怎么你既不出兵,又不出粮?

袁术十分惭愧,终于答应供应军粮。

有了可靠的后援,孙坚一路并进打到了洛阳,吓得董卓慌忙溜到了长安。

袁绍趁着孙坚打洛阳的时候,派周昂来抢夺孙坚的豫州刺史这一职,

袁术替孙坚打走了周昂,却也因此与袁绍公开撕破了脸。

作为回报,孙坚为袁术去襄阳攻打董卓派来补荆州刺史王睿之缺的刘表,

起初孙坚打得很起劲,却不妨遭到刘表的部下黄祖暗算,被暗箭射杀身亡。

袁术这个人太不够朋友了,好歹孙坚是为他而死,可他不仅没说为孙坚报仇,

反而趁着孙坚尸骨未寒之时,逼迫孙夫人吴氏交出孙坚在洛阳宮殿中捡到的秦、汉两朝的传国玺,

还侵占了孙坚留下的一千多人的兵马,来扩充自己的武力。

翩翩美少年成为一家之主

当初孙坚跟着朱儁打黄巾军的时候,就将家人安置在了寿春城,去洛阳打董卓的时候,又把家人迁到了庐江郡舒县,也就是周瑜的老家。

周瑜的父亲周异是洛阳县的县令,当时他的家境要比孙策家境富裕得多,

少年孙策也是在这个时候,与少年周瑜成了“总角之交”,关系很要好,

周瑜征得家里长辈的同意之后,还将家里的一栋大房子让给孙策一家居住,对孙策极尽地主之谊。

孙坚死后,侄子孙贲护送孙坚的遗体回到了江东,并将孙坚葬在曲阿,

丧事结束后孙策举家渡江迁居到了江都。

孙策当时虚岁十七,二弟孙权年仅十岁,此外还有三个年龄幼小的弟弟以及三个妹妹,

短短一瞬间,孙坚就从一个翩翩美少年成为了一家之主,身上的担子可谓不轻。

原本孙策是想找袁术要回父亲的兵马,谁知袁术竟欺负起孙家孤儿寡母来,

他一口回绝了孙策,并说道:我已任用你舅父吴景为丹阳郡太守,你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郡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以回去依靠他们的力量召募兵马。

孙策只得在汝南人吕范、本族人孙河的帮助下,接了母亲、带着弟弟,

再度来到曲阿,来依靠母舅吴景。

然而,孙策在曲阿及丹阳郡其他县份,只招到几百人而已,

甚至在泾县险些被当地的土豪祖郎杀死,单凭这些人,难以形成一支力量,

孙策不得不带着几百号人再次回到袁术所在的寿春,

软磨硬泡最终还是要回了孙坚留下来的一千多名兵士与军官。

为什么袁术这回肯把孙坚的旧部交给孙策了?

据《资治通鉴》说,孙策部下的一名士兵犯罪后逃入了袁术大营的马房中,

孙策派人进去当场将其斩杀了,这个举动让袁术感到畏惧,

这倒也是,如今的孙策可是个带着几百号人的小武装头目,不再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年郎,

倘若孙策带人在寿春城内闹起事来,袁术可不觉得自己就能压得住,

他也时常感慨: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由此就顺水推舟,把孙坚的旧部还给了孙策,而且答应孙策,发表孙策为九江郡太守。

不过袁术这个人实在让人无语得很,嘴上是承诺给孙策九江郡太守的位置,

转过头,他又把这位置给了陈纪,那孙策该怎么安排呢?

这个时候的袁术,正因为庐江郡太守陆康不肯提供粮草而大怒,

随即就对孙策说:以前我错用陈纪为九江太守,每以不合本意而感到遗憾。这次你如果能战胜陆康,庐江郡就真的归你所有了。

其实孙策自己对陆康也有恨意,有一次他去拜访陆康,

陆康竟叫“主簿”出来见他,很看不起孙策,

即使袁术不说,孙策早晚也是会去打陆康的,

如今袁术又承诺了个庐江郡太守,孙策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带着人马攻向了庐江郡。

孙策与江南士族的恩怨

说到这里,我们要先说一下陆康的来历——出身于吴郡吴县的陆氏家族,

当地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很得人心,

远不是孙家这样的小门户能比拟的,孙策围攻庐江时,已经休假的官兵都争先恐后地潜回城中,帮助陆康守城,

可见陆氏的影响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陆康是陆逊的叔祖父,陆逊最初也在庐江,

孙策攻打庐江前,自知凶多吉少的陆康,从宗族中挑选出少年英才,将他们送回了老家吴县,其中就有陆逊,

陆康则带着留在庐江的宗族百余人抵抗孙策,

庐江虽然坚守了两年到底还是陷落了,陆氏宗族百余人折损过半,陆康自己也病逝在庐江,

留在吴县的陆氏族长就由稍年长的陆逊出任,

从这方面来说,孙策与陆氏一族因此结下了血海深仇。

可孙策攻下庐江之后,袁术再一次食言,任用自己的部下刘勋为庐江郡太守,孙策对他更加失望。

这次孙策攻陷庐江,使得在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忧心忡忡,慌忙就驱逐了孙策的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等家人,将他们赶到了长江的对岸,而且派了樊能、张英等人守住长江这边的渡口,防止有一天他们联合袁术、孙策联手吞并自己,

全然忘了被袁术抢了寿春的他能在曲阿(丹阳)落脚,完全是靠了孙家的力量:是孙策的母舅丹阳郡太守吴景与孙策的堂兄丹阳都尉孙贲欢迎他去的。

这个时候的孙策,对袁术已经很失望了,他在孙坚的老部下、吴郡都尉朱治的劝说下,决定趁着这个机会收取江东,

于是就告别了袁术,带着自己的小队人马离开寿春,朝着吴景的驻地历阳方向出发,

打算先与舅父汇合后,渡江进攻刘繇。

从寿春到历阳,约莫得有三百公里的路程,这一路上竟有不少人不少人加入了队伍里,

等到历阳的时候,原本不到两千人的队伍竟然膨胀到了五六千人之多,

这些人完全不是凑热闹的,据说是被孙策的英雄气概所吸引来的,也是乱世一奇景了。

要说孙策和周瑜的感情真的很深厚,

这期间,周瑜奉了叔父周尚之命,带兵、粮食接济了孙策,给了孙策莫大的底气。

孙策也没让大家失望,带着人马渡过长江,一举攻下刘繇设在牛渚(采石矶)的大营,

获得了丰富的战利品,势力越发强大,

之后孙策一鼓作气,挨个进攻刘繇的部下,

樊能、于糜、陈横、张英之流,根本抵挡不住孙策的攻势,

除了躲在营门内吓得胆裂的笮融,基本上刘繇的部下是来一个败一个,

孙策也不愿跟笮融消磨时间, 一路转兵直奔刘繇所在的曲阿。

刘繇也打不过孙策,惨败后逃往丹徒,孙策就此入据曲阿,算是在江东有了立足之地,

此后,周瑜也来到曲阿县投奔孙策,这时的他们已经二十四岁了。

孙策刚到江东的时候,不到几天的功夫,便有了两万多壮丁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孙策的营门,

百姓们很喜欢这个和蔼可亲又很会约束部下的“孙郎”,他们也称呼周瑜为“周郎”,

后来两人在进攻皖城时遇到了乔(桥)家的两位小姐,

孙策娶了桥大小姐,周瑜娶了桥二小姐,两对璧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此时的孙策,已经不能说是一名小将了,

除了年轻一些,其实力与当时的军阀门也不相上下了。

听闻消息的袁术大喜过望,原本还以为自己又添了一大助力,谁知他刚刚僭号称帝,

孙策就派人送来一封长信,劝他“改过”,袁术气得半死,两人就这样翻脸了,

孙策也终于摆脱了袁术部将的恶名。

聪明的曹操,冷眼旁观了很久,见到孙策与袁术绝交,

便以献帝的名义,拜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欣然接受。

孙策击破刘繇夺得丹阳后,又攻下吴郡和会稽郡,

不过,他在这里进展得很不顺利,因此诛杀了不少当地的英雄豪杰,

比如高岱,大文豪高彪之子就死于孙策之手,其实这只是个乌龙事件,

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在孙策和高岱之间传错话,不明真相的两人第一次见面就产生了误会,

高岱就成了阶下囚,

可没等这个误会解开,一群文人就跑到孙策居所附近静坐要求孙策释放,

几里地内几乎都坐满了人,

这反而使得孙策下定了杀掉高岱的决定,他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地盘上有如此得众人之心的人呢?

此外如吴郡王晟、乌程邹他、钱铜等等等等,

基本上都被杀了个七零八落,有的更是直接灭族,

若不是孙策的母亲吴夫人阻拦,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人死去,基本上算是闹得个人心惶惶。

孙策的“巅峰时刻”

孙策拿下吴郡与会稽郡以后,向西进军再次攻向庐江,

前面我们说到,孙策此前打下了庐江,还与陆氏结了怨,结果却被出尔反尔的袁术坑了一把,

还将自己部下刘勋任命为了庐江太守。

原本孙策还没打算去打兵力相当强的刘勋,可谁知刘勋这个人太不知时务了,

袁术在建安四年时死了,其部下张勋、杨弘等人想带着人马投奔孙策,岂料半路竟被刘勋“杀人越货”了,

本来孙策对刘勋这个抢他“胜利果实”的人恨之入骨,由此更是下定了除掉他的决心。

但是,当时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抬着袁术的棺木,带领袁术的家小和部曲男女,都到了皖城投奔刘勋,使得刘勋实力大增,

若是孙策跟刘勋硬拼实在很困难,不得不暂时假装与刘勋维持友好关系。

恰巧刘勋因为人多了,粮草开始供应不上了,因此派人去海昏、上缭借粮,其实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之中,粮草可是十分紧俏的物资,没人愿意轻易借粮,所以刘勋只借到了两千斛粮食,

显然是人家不愿意借,刘勋就打起了前去打劫的主意,

这时候孙策也写信劝说刘勋,干脆去打结寨自保的“宗民”得了,他愿意出兵相助,刘勋心动了,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带着人马去了上缭,

却没防备孙策趁虚而入,轻易就占取了庐江,

而刘勋别说打下海昏、上缭了,当地人留下空城走了,实在是打了个寂寞,从而连庐江都丢了,

想带兵杀回去,却被孙策的人马拦截,只得逃往黄祖那里求援。

黄祖,孙策的杀父仇人,他一定是在孙策的“死亡名单”之上的,本来他还派自己儿子黄射救援刘勋,结果被孙策打了个落花流水,

刘勋亡命到了曹操那里,孙策也直奔黄祖而来。

刘表派侄子刘虎和南阳人韩唏,带领、五千人赶来支援黄祖,结果黄祖一方仍然大败,

可惜,孙权只打了个胜仗,未能将黄祖消灭,不留神让他跑了,

孙策虽然缴获了六千艘战船,但实际上未能夺得江夏的地盘,更谈不到攻取长沙与零陵、桂阳等郡,

也就是说没能进取荆州。

这一年,北方的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相持不下,孙策大败黄祖后,又轻松取得了豫章郡,并将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了庐陵郡,

至此,年仅二十六的孙策,已经先后占据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这六郡,

平定了江东,

手底下不仅汇集着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谋士,还有太史慈、周瑜、孙河、徐琨、徐逸、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全柔、邓当、吕蒙等众多武将,

就这实力,在当时来说,比起老一辈的曹操、袁绍,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他还这么年轻,说实在的,在整个三国时期来说,短短几年,几乎从零开始就打下诺大一个家业的人,

真找不出来几个。

孙策本人野心十足,他在平定江东之后,其实是打算趁着曹操和袁绍相持不下的时候过江,

然后偷袭许都的,可惜的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生了意外。

孙策之死,算是自食苦果

当初孙策在攻下吴郡的时候,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

其实孙策这个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不算是稳定过自己在江东的统治,

有不少当地的势力,暗中对孙策还是恨之入骨的,

许贡的儿子尤甚,他与几个忠心的部下一直亡命在长江边,等待机会为父亲报仇,

孙策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独自一人出行,或许也是胆子比较大,没想到自己有被刺杀的一天,

此前,曹操那边听说孙策要打来也是很惊慌的,谋士郭嘉却断定孙策会死在刺客手里,

他说孙策在江东诛杀了不少英雄豪杰,会有人不计生死为他们复仇,而孙策这个人轻率又不善于防备........

果不其然,这一天孙策骑着一匹骏马在山中打猎,就被三个“路人”射伤了面颊,

刺客虽然被赶来的扈从杀死了,可孙策受了这么重的伤,死期已经不远了。

孙策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喊来了二弟孙权,

将身上的印绶交给孙权,叫他佩带起来,说:“咱们兄弟俩,论上阵打仗的本领,你不如我;至于选拔人才,任用贤人,我比不上你。希望以后你好好保住江东这份基业。”

孙策说完,就咽了气。

感叹一下,假以时日必定震动天下的孙策,奈何就这样死在了几个刺客之手,

不过这也是他自食苦果了,若是能多与江东士族磨合,手段柔和些,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也许是年轻气盛,亦或是性格急躁,最后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实在是可惜了。

孙策留给孙权的“遗产”都有什么?

孙策死时,孙权才十九岁。

孙策生前一向很喜欢这个弟弟,据说孙家五兄弟中,孙权相貌最好:方颐大口,目有精光,

此外还有两点异相:紫髯,长上短下。

孙权的这些外貌特征中值得注意的是“长上短下”,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子长腿短,

不过这种体型有个特点就是,站起来的时候显得很矮,但是坐下去的时候要比别人显得高,

有人说,这意味着孙权就是坐着受别人侍候的贵命,这一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孙策喜欢孙权,倒不是因为弟弟长了这一副相貌,

而是因为这个弟弟的性格,很像自己,也像父亲孙坚。

有人可能觉得,感觉历史上的孙权不像孙策这么激进啊,为什么孙策觉得他像自己呢?

这个我们在下一篇再说,其实是真的很像,只不过孙权懂得隐藏而已。

那么,孙策留给孙权的都有什么?

在上面已经列举了,除了江东六郡,还有一众人才,不过不包括江东本地的人才。

很显然,

孙策是带着外地人马杀回的江东老家,也就是靠着武力夺下的地盘,

即使占据了江东六郡,实际上留给孙权的局面也是比较复杂的,还有不少偏僻的地方,

是不服孙策的。

孙策也没来得及实现真正的统治就发生意外去世了,

大环境来说,起码北方还一个曹操虎视耽耽,小环境来说,江东内部实属不稳,

光靠着武力并不能真正达到统治江东的目的,

接下来的事,完全得看孙权这个接班人的能力了,得凭本事真正在江东立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略江东:孙家对江东大族的杀戮
与项羽比肩的三国英雄:称霸江东的超级帅哥孙策
孙策是怎么夺下江东的?其幸运之处和冒失之处是什么?需引以为戒
在哥哥死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嫂子的?
江东集团的“夏侯氏”?聊一聊与孙坚、孙权世代通婚的徐氏
孙权能即位,完全是孙策的决定,但为何后来孙权不知恩图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