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帝遗诏,怎么变成“伪诏”了?“天机”泄露,政权早已转移
userphoto

2023.06.21 天津

关注

魏其侯窦婴是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斩首示众的。

窦婴死的时候天寒地冻,这样的日子谁都巴不得窝在家里,但魏其侯要被杀头的消息一经放出,人们也顾不得刺骨的寒风,纷纷涌出家门,为的就是要看到窦婴行刑的场面,

斩杀窦婴的地点在渭城大街

渭城,也就是当初秦王朝的都城咸阳,西汉改称它“渭城”,

尽管名称变了,但渭城大街依旧是作坊林立,这里作为示众的刑场,是再合适不过了。

行刑那天,半身不遂的窦婴由特别监狱“都司空”,直接拖到了渭城大街上,

一声声惊恐的呐喊之后,曾经权倾朝野的魏其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赴上了黄泉路.......

多年后,渭城人对窦婴之死一直记忆犹新,

人们谈论的时候常说起“魏其侯杀头的时候怎么怎么的”,总之将窦婴之死讲述得具体、细致、到位,

这也难怪,平日里普通百姓想看到这样的情景可不容易,

所以窦婴之死成为了渭城街头巷尾许久的话题。

1

窦婴的罪名是“伪造先帝诏书”

对于这个罪名,渭城人是唏嘘不已,

任谁也想不明白,已经赋闲在家的一个富贵老头儿,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何偏要折腾到人头落地的地步呢?

莫说寻常百姓想不明白,

就连领着俸禄的在朝官员也都说不清,明明是醉酒失言的一桩小事,怎么就升级到灌夫和窦婴双双陨落的下场呢?

要说田蚡和窦婴这两个新旧外戚之间的恩怨,也着实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可明里暗里的,官员们对关乎窦婴生死的那份景帝遗诏,就更理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据景帝一朝的老官员们回忆,

景帝死前尤为特别的事件,无非是各官署里关押了许多辜受冤屈的囚犯,后来丞相卫绾还因未能尽职尽责被免去了官职,

此外,也出现过一系列不正常的情况

譬如说景帝死前十天,当今天子匆匆举行了冠礼,按说这冠礼通常都在二十岁及之后举行,即便是当年对惠帝也是在即位四年后才举行冠礼,

早些年朝臣私下里对这事也议论纷纷,不少人猜测八成是王皇后趁着景帝还没咽气,

着急忙慌地给儿子举行冠礼,为的就是早些把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阿娇娶为太子妃,以安长公主的心,

可景帝死后发生的事,却让大家惊得目瞪口呆,

按照汉初的传统,皇帝下葬数日后才是太子即帝位,岂料景帝前脚刚断气,后脚太子刘彻就迫不及待地于灵前即位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迫使当今皇太后连先帝葬礼都等不及,匆忙让太子即位了?

如今都过去近十年之久了,没想到又冒出个当年景帝临终前留给窦婴的“遗诏”........

这事情就变得诡异了,

疾病缠身的景帝,为什么会留给窦婴一份遗诏呢?

诏书内容只有短短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这模糊的话语,难道是说景帝“未卜先知”,知道将来窦婴会遇到紧急事件,于是写了个“便条”,让他拿此诏面见皇帝?

尽管尚书保管的档案中,压根没找到此诏的副本,

但所有人都清楚,聪明了一辈子的窦婴,断然没有胆子凭空捏造出个遗诏,

何况都到了他生死攸关的时刻,窦婴拿出这份“遗诏”是救命用的,怎么可能在这种节骨眼儿干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来呢?

也就是说,景帝留给窦婴的遗诏,八成是真的,

只是,为何景帝没有留下副本呢?是刻意不留,还是意外“丢失”了

想到这,混迹官场多年的人不免感叹:都说当官妙不可言,可有时候官场比龙潭虎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他们看得多,对盘根错节的大小事件全都一清二楚,

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张口说出的看法都是深思熟虑的,他们深知官场上有太多他们压根不敢得罪的人,

窦婴是其一,田蚡也是其一,

乃至这两个当朝权贵掐架的时候,连御史大夫韩安国都选择当个和事佬,其他人还哪敢掺和此事呢?

最后窦婴拿出的遗诏被判定为“伪诏”,没人对此提出质疑,

既定的事实摆在面前,宫中就是没找出副本不是,这个罪名无懈可击,

只是可惜对皇帝忠心耿耿的窦婴死得冤枉了,

可谁都明白,时间一久“窦婴之死”就像那条渭河,偶尔翻出几朵浪花,旋出几个旋涡,又很快地趋于平静.......

也就没有人再想去挖掘景帝死前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份临终遗诏怎么就成了“伪诏”.........

2

多年后,司马迁对窦婴的遭遇颇为同情,

当年窦婴被斩首时,司马迁尚少不知事且居住在长安城,对于隔着一条渭河发生在渭城的“新闻”一概也只是听说而已,

等到他想寻求真相时,

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渭城人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以至于他想收集材料,都没人说得清窦婴是不是被灭门了........

景帝死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司马迁迫切想知道的,

他想不明白,这才过了多少年啊,景帝时代的不少人还活着,为何当年发生的事却模糊得一塌糊涂……

他只了解到景帝死前两个月发生过大旱、瘟疫,

而父亲司马谈,除了留下几句简短的天象记载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

十二月晦,雷。日如紫。 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庭中。

后三年,也就是景帝死的那一年,十月竟出现了太阳、月亮都连续五天呈现赤色的异常天象,

到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寒冬腊月竟打雷了,要知道冬天为万物藏伏之季,就不应该打雷,如果冬天打雷,闭藏的阳气就被扰动了,这可是不祥之兆!

这一天连太阳都变成紫色了,五大行星在太微垣区域(天子之宫)倒转运行,而月亮从太微垣星区穿过。

这些怪异的天象记录,在司马迁看来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自古人们观察天象、星象,不是为了警醒君主,就是为了预测、揭示一些重大事件,

而日、月作为天象中的两大主角,可是帝、后的象征,

日月皆赤——不正是日月争辉之意么,莫非这条天象记录是在暗示帝后争锋?

冬天打雷、五大行星倒退逆行,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帝后争夺大权的过程?

结果是月光突然横穿过了天子之宫,

也就是说,这些天象隐隐泄露出一个巨大的“秘密”:景帝临终之前,政权转移了!

无怪乎在这诡异的一天过去十六天后,也就是正月十七那天,十六岁的皇太子刘彻匆忙举行了冠礼,

又过了十天,到了正月二十七景帝驾崩,当天皇太子就即位为帝了。

许是重病缠身的景帝,是在某种不能自由自主的情况下,给窦婴留了一份“密诏”,

碍于情况特殊,没有留下副本,未尝没有这种可能........

3

说起当今太后王娡——当年的王美人、后来的王皇后,

景帝时期的老一辈人多少都能说出点旧日故事来,

那是关于长安郊外的扶风槐里镇一对貌美如花的姐妹花,先后进宫后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故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对艳丽的姐妹花把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后来妹妹不幸红颜早逝,姐姐瞅准机会,完成了一个农妇变皇后的华丽转身,这位姐姐便是当今的天子的母亲——皇太后王娡,

等到少年皇帝即位,当年的王美人成了王太后,

世人才知道原来早年太后入宫前曾抛夫弃女,如今还有一个与前夫生的女儿生活在长陵,后被当今天子大张旗鼓地接回了皇宫,

捅破太后秘事的人叫韩嫣,当今天子的宠臣,

不久之后,韩嫣因与永巷宫女有染,被王太后赐死——这倒应了一句老话叫“祸从口出”,

话说,韩嫣这样一个整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哪来的消息呢?

虽说韩嫣是个宠臣,可他也确实有个贵族身份——开国功臣韩王信的曾孙、名将韩颓当的孙子,

当年韩王信在得知自己受到高帝刘邦猜忌后,起兵反叛投靠了匈奴,

吕后时期,韩王信的妻子带着儿子韩颓当和孙子才回到汉朝,

而王太后的母亲臧儿也不是寻常的农妇,她的真实身份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叛变被杀后,他的儿子臧衍逃到了匈奴,

臧衍是臧儿的父亲还是叔伯,这也弄不清楚了,不过想来两家没断过联系,

所以,即便是王太后把自己当年的丑事瞒得很紧,压根没想到这个秘密兜兜转转竟从匈奴那边传到了韩嫣这里,

年少无知的韩嫣,在少年皇帝面前说漏了嘴,为此遭到太后忌恨惹下了杀身大祸。

不过,王太后的这一段猛料对人们来说,也算不得多稀奇的事,比起她可怕的心机,这还真不叫什么事儿,

按理说厚重的宫门一关,里面发生什么事情,外面的人谁也弄不清楚,

可时间一久,到底漏出一些风声来,

据说当年王太后见缝插了不少针,才从地位不高的美人爬上皇后之位,

原本当今天子也是无缘帝位的,

要不是王美人撺掇景帝以“无子”罪名废了薄皇后、使计让皇帝厌弃栗姬,废太子为临江王,哪里轮得到排行第十一的刘彻,日后坐上九五之尊之位,

于是王美人摇身一变成了王皇后,王美人的儿子成了太子,

就连大权在握的窦太后也被蒙在了鼓里,以为皇帝废掉太子就轮到梁王被立为储君了,

欣喜之下就没提出反对意见,哪知这一切竟成了黄粱一梦,

窦太后只能憋屈地吃下这个哑巴亏.......

王皇后的厉害不止于此,

景帝时期还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重大案件:袁盎在安陵城门外被人刺杀身亡,刺客还嚣张地将凶器留在了尸体上!

事后官府认定,刺客是梁王派来的!

证据除了现场遗留的凶器,还有刀剑作坊磨工的证词,

据磨工所言,刺客行刺前几天曾来作坊磨剑,还自报家门说是梁国来的,

这个案子毫无疑问被算在了梁王头上,何况此前袁盎毁掉了梁王立为太子的机会,梁王的确有杀袁盎的动机,

除了袁盎,先后还有十多位大臣死于非命,此案最终以梁王的两大谋臣羊胜、公孙诡自杀结案,

于是,景帝一朝街头巷尾又多了一桩梁王报复杀人的故事,

这看似再清楚不过的案件,实际上处处透着诡异,

谁也搞不清楚梁王怎么能干出谋害十多位官员的大案来,还堂而皇之的留下证据指认自己,

即便是梁王对袁盎等人肆意报复,可素来声名显赫的梁国人才,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子搞出个漏洞百出的刺杀案来,

景帝派人反复去梁国查验的举动也匪夷所思,似乎有种不找出“刺客”誓不罢休的意味,

迫于压力,梁王只好牺牲左膀右臂给皇帝一个“交代”,

不过自此之后带着这个罪名的梁王,是注定无法光明正大的竞争储君之位了,

如果说,这桩轰动朝野的刺杀案,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能想出这么个毒辣招数的不会是景帝本人,

景帝这个人,年少时期就用棋盘砸死了吴王太子,惹恼了吴王,即位后前朝政务被老娘窦太后把持,后宫又被姐姐馆陶公主搅合得一团乱,

要是他有这份心机,何至于到死都让双目失明的老娘握着指挥大权呢,

通观景帝身边,能出这个主意的人,非王皇后莫属了,

从王皇后的立场来看,临江王已死,挡在她儿子皇位上最后的障碍便是深得窦太后宠爱的梁王刘武了,

为了除掉这最后的眼中钉,皇后“献策”将梁王拉下马,与失言曾许诺将皇位传给梁王的景帝刘启不谋而合,

如此一来,即使不能置梁王于死地,也会让他背上个刺杀群臣的恶名,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个隐患。

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后,景帝病倒后,宫里发生的一切不就尽落在她的掌控之中了,

直到此刻,皇帝才如梦初醒般认识到,这个平日里低眉顺眼的女人原来竟这般凶恶

想起当年吕后的所做作为,皇帝愈发不踏实,时刻担心自己咽气后大汉王朝再出现个狠辣的太后,

可缠绵病榻的皇帝能拿她怎么样呢,

思来想去,景帝想到了窦婴,

于是命人喊来窦婴,塞给他一个“便条”,这个“便条”从皇帝手中写出来,那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不能叫“便条”了,就成了一道“密诏”

这一幕犹如时光回逝,

当年高祖刘邦在临死之前也给陈平下了一道“密诏”,让他去秘密杀掉樊哙,

陈平心思缜密,怕是想到这种“密诏”是根本找不到副本的,弄不好自己会搭进一条性命,于是与周勃商议后,只是将樊哙绑上囚车押回长安.......

如今窦婴手中也有了一道临终“密诏”,好在景帝没打算让他去杀掉谁,只是交代他遇到“不便”的情况,可以拿着这道“密诏”直接面见皇帝........

整个大汉王朝,能压得权臣窦婴“不便”的人,除了皇帝,也只剩下老太后窦漪房和心机颇深的王皇后了,

究竟景帝针对她们中的哪一个下的密诏?

也只有死掉的景帝、窦婴才知道了,

不过窦婴下狱后拿出了这道“密诏”,当时窦太后已经死掉多年,

如此看来,景帝的这道“密诏”是针对王太后写出来的........

满朝文武皆知,景帝与窦婴的关系真算不得有多亲密,压根没人想到景帝会留给窦婴一道“密诏”。

4

窦婴能起家,离不开他是窦太后堂侄子的这一层身份。

窦太后出身贫苦,早年是被吕后送进了代王宫,

代王,是文帝刘恒继位为帝之前的封号,

后来代王登基成了皇帝,窦太后母凭子贵升入了云霄,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第四任皇后。

不过当时的大汉王朝,刚刚饱尝吕氏外戚的苦头,

绛侯、灌将军等人担心再冒出“吕家”,于是先下手为强建议文帝不宜封授皇后的两个兄弟窦长君、窦少君官职,

时间一长,整个文帝时期,窦家无缘参与核心政事,

直到景帝即位,一直被当富贵闲人养起的窦氏才得到高官厚禄,窦少君被封为章武侯,窦长君由于早死,其子窦彭祖被封为了南皮侯,

这个时候,窦婴也成了太子管家一般的詹事,

一次窦太后最喜爱的儿子梁王刘武进宫,酒兴正浓时,景帝随口许诺:自己千秋之后,便传位于梁王。

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可她万万没想到此时窦婴竟端起一杯酒劝说景帝:皇位都是父传子,陛下凭什么破坏大汉的规矩,要擅自弟弟?

窦太后因此憎恨上了窦婴,不仅开除了他进出宫门的名籍,连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窦婴本人也嫌詹事这个官职太小,索性称病辞职了。

没想到这一年,大汉王朝的发生了一场大乱——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七王同时举兵作乱,

在这危急时刻,窦太后和景帝母子能够信赖依靠的,唯有窦氏外戚

可整个窦氏,能担当平乱大任的非窦婴莫属了

一来,窦婴门下宾客众多,少不了能人异士;

二来,窦婴早年在吴国担任过国相,对势头最猛的吴王了如指掌。

于是窦太后与窦婴冰释前嫌,窦婴成了平乱的大将军,

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一时之间窦婴声名大噪,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朝堂上除了条侯周亚夫,已再无人能与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了,

窦婴就这样因功走上了政治舞台

当然,立下平乱大功的还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他以区区一个梁国之力,竟抵挡住了七国联军的攻击,

战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梁国斩杀俘虏的叛军数目,竟与朝廷军队相差无几。

这意味着,梁王已经有了角逐储君之位的足够资本

景帝也没想到,一时失言竟会带给自己无限的焦虑,他压根就不想传位给自小就受尽父母疼爱的弟弟,

所以,景帝最终揣着明白装糊涂,唯恐夜长梦多,

在七国之乱被平定后的第二年,慌忙将庶长子刘荣册封为皇太子。

不过刘荣这个太子之位,在王美人的几番运作下,到底没能坐稳,

当时作为太子太傅的窦婴,还因为废太子一事与景帝闹得很不愉快,愤愤之下称病躲在蓝田南山下数月,说什么都不肯上朝去,

最后还是在高遂的劝说下,窦婴才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再次回到朝中,

两年后,废太子临江王刘荣因擅自破坏文帝庙壤修建宫室而被召还长安,受到号称“苍鹰”的中尉郅都严格审讯,

期间窦婴乘郅都亲信不注意时,派人给临江王送去书写工具——刀笔,好让他写下冤情呈给皇帝,

不过临江王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就在中尉府自杀身亡了,

郅都因此事丢了官,

王美人从此却把窦婴视为了眼中钉,毕竟窦婴暗中帮助废太子,无异于与她作对。

许是窦太后也意识到窦家早晚衰落下去,于是想到了窦婴,

她多次推荐窦婴当丞相,希望窦氏一门能风光下去,

不过景帝拒绝了,理由是窦婴这人骄傲自满,做事草率轻浮,难当重任,最终没有任用窦婴,

后来景帝却把丞相这个重要位置安排给了卫绾,一个中规中矩、没什么才能的平庸之辈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这是要防着自己的老娘、防着觊觎皇位的弟弟,还要防着因平定七国之乱正当显赫之时的窦婴,

所以,景帝在世的时候,窦婴虽然威风凛凛,却一直游离在权力的边缘,

反而,王皇后的娘家人开始渐渐显贵,受到宠信。

5

田蚡是王皇后的同母异父的弟弟,他能起家全凭姐姐的裙带关系,

魏其侯窦婴风生水起的时候,田蚡还只是个小小的“马前卒”,同当时许多人一样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窦婴的子孙辈一样。

王皇后对这个弟弟相当重视,田蚡尽管姓田,却是她娘家人中为数不多有“文化”的人,

田蚡口才很好,还读过《盘盂》之类的书籍,

王皇后认为这个弟弟是个人才,于是开始向景帝推荐田蚡,

景帝毕竟是一个皇帝,他知道身为皇帝,与外戚的关系是十分矛盾的,

皇帝这边出了状况免不了要依靠外戚,可外戚势力过大又会反过来威胁皇权,

即便如此,皇帝手中还是要握着外戚这个“利刃”的,

田蚡由此开始受到宠信。

刘彻即位后,丞相卫绾被免职,窦婴当上了丞相。

窦婴这个丞相之位,还是田蚡“让”出来的,本来田蚡是想竞争丞相之位的,还是门客籍福劝说他让给窦婴,这样不仅能落下个好名声,实际上得到的好处更多——因为窦婴当了丞相,田蚡一定会当太尉,

太尉,这可是大汉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这可比做丞相更有利

此时,少年皇帝刘彻也显露出杰出的一面来,

自秦统一到西汉建立,没有外戚当太尉的先例

少年皇帝一改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将舅舅任命为太尉的举动,仿佛昭示着他将要拨开笼罩在头顶的层层云雾,

是的,即便他是皇帝,却始终握不到多少权力,

景帝死前,早就形成了“奏事东宫” 的制度,东宫也就是皇帝居所未央宫之东的长乐宫,太后所居,所谓“奏事东宫”,就是朝廷大事, 既要奏报皇帝,同时亦要奏报窦太后。

景帝死后,亦如此,

刚刚登基的少年皇帝刘彻,自然不愿意像死去的父亲一样受人摆布,

于是招贤纳士,并借着御史大夫赵绾的口,提议“毋奏太皇太后”,并打算一改窦太后喜好且已经存在六十余年的黄老之术,改用儒术治国。

黄老之术是学术用语,在当时老百姓看来,就是朝廷不怎么干预民生,徭役赋税能少则少,

要不怎么会有文景盛世呢,

少年皇帝为了早日从皇祖母手中夺回权力,迫不及待组织一批儒臣,试图用儒生的力量来削弱以窦太后为首的老旧势力,

这批儒臣,有窦婴,也有田蚡,

景帝对窦婴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他这个人太自以为是了,

也不想想,即使他为西汉立过大功,四方名士都来投奔他仅仅因为他的功名吗?还不是因为他的堂姑母窦太后把持着朝政大权

看不清形势的窦婴,沾沾自喜的窦婴,

就这样站在了窦太后的对立面,开始向她发难,

别看窦太后在这群儒臣跟着少年皇帝推新政时不露声色,等他们一个个跳出来发难的时候,

窦太后当即拿出赵绾、王臧等人违法的罪证,给了儒臣们当头一棒,

不久赵绾、王臧下狱,而窦婴和田蚡双双被免职,皇帝刘彻推行的新政自然而然就废除了!

6

几年后窦太后去世,赋闲在家的田蚡被召回朝廷,当上了丞相,

此时窦婴已经彻底失势

正所谓世态炎凉,昔日车水马龙的魏其侯窦婴家门前,早已门可罗雀,

除了灌夫,已基本算得上无人问津了,

灌夫,在平吴楚之乱中以勇猛作战而闻名,后来当上了太仆,不过又因坐法失了官,赋闲在家,可以说与失势的窦婴同病柜怜了,

本来灌夫与田蚡也没多大恩怨,二人起冲突还是因为窦婴的缘故,

田蚡得志后,十分嚣张,惦记侵占窦婴家的土地,

灌夫仗义出言,还在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的婚宴上大闹一通,

被田蚡绑了下狱,还跑去向皇帝告状说,灌夫不仅宴席上辱骂宾客,平日里还与大奸巨猾结交,一家子在颍川横行霸道,欺压平民百姓.......

灌夫已被被拘禁,根本没机会跑去向皇帝揭发田蚡违法之事,

在这节骨眼儿上,窦婴挺身而出,独自去见了皇帝,把灌夫醉酒失言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

皇帝说既然如此,那就公开辩论这件事吧。

于是昔日风光无限的外戚窦婴,与新外戚田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前面就说田蚡口才了得,但凡窦婴提到灌夫不过是酒后失言,田蚡就转移话题一直强调灌夫骄横放纵,

堵得窦婴哑口无言,只好揭发田蚡混乱的私生活,

哪知田蚡并不当一回事,直说魏其侯和灌夫整日与豪杰壮士混迹在一起,不是私自观天象,就是揣测天下大事,比起他们自己不过是喜好玩耍而已,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不得不说,田蚡这番话着实戳中了皇帝的痛处

历朝历代的草莽英雄一旦聚在一起,对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无疑是重大隐患,

于是,皇帝刘彻派出御史追查灌夫的罪行,

这么一查,灌夫的罪名坐实

而为营救灌夫极力说好话的窦婴,也因为犯了欺君之罪被关进了大牢

身在牢中的窦婴,此时还在为灌夫之事焦虑不已,他担心灌夫定罪后惨遭灭族,朝臣们没人站出来救人,

情急之下,窦婴突然想起景帝去世前曾留给自己一道“密诏”

于是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自己家里有先帝遗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皇帝召见。

皇帝刘彻命人取来遗诏,看着上面是家臣盖印加封的,就皱起了眉头,等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果真没有找到遗诏的副本,

于是,窦婴以伪造先帝诏书的罪名,被判处斩首示众,而灌夫及其家属早在窦婴被处死的两个月前,就全部处决了。

人们都说,要不是窦婴拿出了“遗诏”,兴许也沦落不到人头落地的下场,

对于这份遗诏,皇帝是怎么看待的?

他对先帝留下密诏给窦婴的用意,是否清楚?

窦婴死后不久,大汉王朝又发生了一桩离奇的怪事:武安侯田蚡被魏其侯和灌夫二人的“冤魂”索命而亡.......

没想到,昔日位高权重的两大贵戚,最后竟闹了个两败俱亡的下场.......

再回顾景帝当年留下的遗诏,分明是让窦婴在统治受到威胁时用的,没想到目光短浅的窦婴竟拿它用来救灌夫的命!

当然,密诏是真也好假也罢,

年少有为的皇帝,早就丰满了羽翼,

任何威胁到他统治的势力,都被他不动声色地一个一个除去了。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史记疑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汉第一谜案“伪诏风波”,一次腹黑暗杀,窦婴之死背后的局中局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玩政治?
西汉著名假诏书疑案,反应出汉景帝令人细思极恐的帝王心术
汉武帝刘彻 :我就爱和皇家斗
灌夫族灭,窦婴腰斩,田蚡吓神经!窦婴有密诏的事是谁告诉田蚡的
窦太后明明是个瞎老太婆,为何英明如汉武帝的他,却不敢有丝毫违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