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一个孩子变成懒鬼

1.起床后拼命催他喊他,走路时不停的嫌他们走的太慢,决不允许边走边玩。

首先,孩子从生理角度来说本就比成人走得慢,而且体力也稍有欠缺,最重要是单调的走路对他们来说太没有吸引力了。如果换做是你,试想一下在如此条件下又能做到多少?

其次,孩子天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当然喜欢边走边玩,如果您确实有着急的事情要做,那么完全可以早起一些出发给孩子留够时间,或者提前跟孩子商量好并说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征求他们的理解。如果您什么都不做,只是简单粗暴的提出要求,那么就是既不尊重也不关心孩子。如此这样下去,孩子想不拖延和懒惰都难。您想想,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孩子不讨厌走路,而是讨厌单纯无聊的走路、没有目的性的走路,还被各种不尊重不理解所限制。

2.一会儿没写作业就不停批评他督促他,随意扣帽子和恶意攻击,骂他懒骂他不勤奋等等。

所谓的“直升机”父母就是如此,一直盘旋在孩子头脑的上空,打乱了孩子本自具足的节奏和控制能力。换位试想一下,如果您被领导在背后不断的督促工作,并不断提出批评,作何感想?结果一定是工作毫无创意,内心毫无驱动力和主动性,一旦监督的眼睛不在,立刻陷入慵懒状态。

孩子应该获得基于信任和有爱的教育,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的身心基础,任何处于敌对状态的教育方式,都一定弊大于利。孩子自身有荣誉感也有控制力和计划性,但节奏不一定和大人一致。比如你可能以为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然后才能玩耍,孩子的任何物品都井井有条,每门功课都不能落下。而我告诉你,没有标准的教育模式,只要孩子能驱动好奇心,保持专注力和承担责任就已经足够好。我们熟知的袁隆平院士,就是一个生活工作都不拘一格,但又保持极其旺盛的好奇心和专注力的人,正因为其坚强不屈的毅力才有了杂交水稻。如果过度重视外在秩序,那也势必损耗了内力。

孩子没有计划,就引导他们学会计划,并敢于让其承担没有计划而带来的直接惩罚,因为“只有当预见与现实冲突,才能学到知识。”再者,当孩子的计划与家长预见的不一致时,应当敢于给孩子空间,这个空间或许就促使孩子思考,而一旦你在他们想明白之前先做出了否定的预判,就等于干扰了孩子内心秩序的养成。

3.滥用有毅力勤奋就一定成功,一定可以战胜困难这些鸡娃性质的词藻。

诚然,勤奋、有毅力这些词都是一些好的品质,我们希望孩子具备这些品质,但当我们充满期望时更应注意分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当他们被这些词语所激励并直至所不能承担,但是又碍于父母的极致夸奖和鼓励没有退路时,就会压抑自己的内心,透支能力去迎合以证明自己具备这些品质。孩子无法掌握好分寸,因为他们眼里父母的评价太重要了,甚至将自己真正内心的需求压抑到潜意识中,忽视自我牺牲自我,以致内心深受创伤并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而家长却沉浸在孩子勤奋努力的假象中,极致和浮躁的情绪另家长们丧失观察孩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直至出现重大差池。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出现抵触心理,与家长完全对抗并故意做出懒惰松散的状态,像懒鬼一样。这是一种自我的应激保护行为,以逃避内心奴役和受伤。

4.用简单功利的方法替代对孩子的教育,用冷淡无情的奖惩替代陪伴和关爱。

用简单的奖惩来控制孩子行为是很多家长的惯用做法,比如奖励吃糖奖励玩游戏,前提是写作业、背课文、做卷子等等。孩子很容易被控制,短期内的效果非常好,家长也陷入迷之自信。但时间长久以后,会发现孩子变得更加慵懒、依赖,甚至无利不起早,导致“管理”越来越难。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功利性,同时也过于无情,它根本无法替代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充满感情的,家长的陪伴和关爱是饱和的、付出精力的、充满思考的,是一起成长的,是付出艰辛的,也是充满幸福的。如果缺少了陪伴和关爱,甚至认为写一个奖惩细则或者考核管理制度,是不是写的完美就可以替代教育?这岂不成了笑话。

5.不给孩子留发呆和空白时间,认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孩子除了玩耍的时间,也要有发呆和独处的时间,这些都是大脑神经元建立连接的重要时刻,对孩子成长发育很重要。就像大人一样,好的想法往往都是在大脑放空状态下产生的,或者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想出办法。小孩子在玩耍和发呆时,也是大脑相对放松和放空的状态,是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时刻。你是否观察到过这样的现象,就是喜欢运动的人性格往往都比较圆润,想问题也有创意,做人做事也不容易钻牛角尖,反正我身边就有很多例子。

别把孩子的时间用有形的行为挤满,毫无缝隙,这只会让孩子变的机械,没有时间思考和感受,这并不是珍惜时间,而是一种无知和浪费。

面对如今的教育双减,全面取消课业补习的国家行为,很多家长都陷入了极度困惑。其实,在我看来却并非坏事,这个社会也确实到了该让所有家长都思考一下“什么是教育”的时刻了,不能被教育的内卷裹挟从而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一定是恶性的损耗和整个国家的损失。

尽管高考指挥棒还在,但有一点我要声明清楚。谁说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就破坏了孩子的成绩,谁说两者是矛盾的?如果是,那一定是你把握错了分寸和火候,真正好的教育不会影响孩子成绩,而且定让孩子受益终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0624做父母的姿势045——关于奖惩
家长痛哭求助:刚上大学的女儿怀孕,孩子还不自知扬言要生下来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
家长注意:这样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受用终生!
宽严并济 奖惩分明 ——给家长的第145封信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懂得爱的分寸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