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良的误区

善良是一种选择,它能让我们更接近幸福。

晚上参加读书分享会,几位书友讲述了生活中几个表达友善的事例,并且最后获得了友善的回应。

其实,在生活中一个人的友善有时可以获得好的回应,也有些时候并不能获得好的回应,或许我们友善的态度也会换来他人的蔑视、冷漠或不解,这时该如何是好?

善良,是一种自我行为方式的选择,其实究其根本来说是无需由回应决定其意义的,善意本身就是其意义。比如我们善意对待一件事情,当我们选择善意时内心就有了一份平和的快乐,这就是善意本身带给我们的意义,无需期待别人如何回应。如何给善意加上一个砝码,收到好的回应就开心,不好的回应便不开心,那么善意就成了一种交换,我们的开心与否被轻易控制,那便不是修行,而是交易。施爱和被爱来说,施爱者更接近幸福,无条件的施爱更接近自由的幸福。

保持善良,但也要注意几个误区。

1.善意也要精准。

如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道理一样,有限的资源要想办法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反之则容易沉浸在假象中,不但容易被利用而且助长不好的风气。拿善意来说,一个人选择善意是没错,但同时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因为自我感动而忘记明辨是非的观察力和决断力,善意如果用错了地方对错了人,效果便一定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助长不好的风气。

2.善意跟如何回应无关

如同前面说过的一样,善意是一种自我选择的方式,照见的是自己的内心,其本身与他人毫无关系。也只有这样,才是我们选择善意的根本意义。否则,善意变成一种交换,我们的情绪也被左右,那与不善又有什么区别呢?

3.善意也应当有锋芒

善意或许代表着一种平和、谦让,但也并不仅如此。就像我们看到弥勒佛笑口常开,但身前的几个护法有些也是怒目圆瞪,法门不同但都是为了让人更接近彼岸。怒目圆瞪,并不一定代表着恶,笑脸相迎,也不一定代表着善,得往深了看,往内在和结果去看。

善意不应变得过分随和,那样会显得懦弱,于己于人都不是最好的状态。善意也应当伴随着锋芒,伴随着坚定和勇敢,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除了善意,还有对错也有法律,仅凭善意解决的问题很有限,我们不应当轻易将自己沉浸在一种“善意的假象”里,仅仅感动自己而丧失了明辨是非的决断力。善良带有锋芒,才会让善良更加持久,也更加精准。

为什么选择善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在我看来,善良让我们更接近内心的本质,可以更接近幸福。善良并不简单,还需要能力和智慧去保持它的纯正和持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让人欺
感悟 |善良中需要带点锋芒:探讨哲学、深度、引用与教育意义
最冷人性:为什么你的“真诚”“善良”,会换来敌意的回应?
原创:人性本善,唯有“锋芒”才能发出光芒
心理学: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心地越善良的女人,命越不好
愿你的善良,明媚不忧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