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林进入“临桂时代”!

10年前,“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在美丽桂林拉开大幕。时光荏苒,转眼10年过去,昔日描绘在纸上的美好蓝图,如今已经显现出愈加清晰的景象——— 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向远方延伸,显山露水的新区水系画卷正在绘成……如今,当你走进临桂新区,看到的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火热的城市建设气息扑面而来。在这片建设的热土上,正奏响着桂林城市新梦想的壮丽华章。

在临桂新区建设十周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聚焦临桂新区建设十周年”系列报道。记者带您走进临桂,见证新区十年变迁,感受这座现代化新城的欣荣面貌。

源起: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桂林是一座山水之城。早在3万年前,宝积山上的先民把桂林带入人类文明,桂林人始终逐水而居,依赖着漓江生活和发展。

两千多年前,桂林人开始在这片繁华之地筑城,桂林的城市化进程由此开始。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从官衙、王府到近现代政府,桂林行政中心无论形式如何变换,都一直布设在漓江之畔。这也在版图上锚定了桂林城的几何中心。

直到今天,这样的格局逐渐在改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护漓江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始终困扰着生活在这座呈梭状发展城市里的人们。在历史车轮的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日趋窘迫、交通环境日益拥堵、漓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渐饱和,令寻求城市突围成为桂林刻不容缓的目标。

实现城市突围的核心是保护漓江。俯看桂林的版图,漓江由北向南一线贯通,至南溪公园蜿蜒向东,经大圩又垂直向南,三面都不适宜进行拓展。唯有向西,才是保护漓江的最佳发展战略。于是,“向西发展”的理念逐渐成型。

据史料记载,从1984年开始,有关向西发展的构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2003年,由清华大学和桂林市共同编制的第二版《桂林城市总规》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其中再次提出了向西发展的具体规划。

2007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桂林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西发展”的指示精神,研究确定了桂林城市发展要坚持“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新部署。这一战略部署,进一步为桂林城市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奏响了桂林西扩的序曲。

2008年5月,中共桂林市临桂新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临桂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后,临桂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临桂素来有着桂都首邑之称,这里有两江国际机场、三条高铁线、五条高速公路,在交通方面可谓四通八达,临桂可以说是进出桂林的西大门。”采访中,临桂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临桂新区规划定位为桂林新的政务、经济、文化、商务中心和工业、物流、商贸基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主战场。新区构筑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形成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新城。

“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临桂新区已经基本建成。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稳步推进,相信今后的临桂一定会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这位负责人信心十足。

变迁:从小县城到行政中心

2014年7月12日,临桂新区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时刻——— 桂林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创业大厦,标志着临桂新区成为我市新的行政、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新区,带动了一股机关入驻和居民入住热潮。

2015年,继市委、市政府机关入驻临桂新区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以及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等部门也陆续入驻创业大厦办公。由此带动了文化、商业、企业等要素和实体进一步向新区集聚。

2016年1月23日,市直44个具有行政审批功能和服务的部门全部进驻创业大厦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率达100%。

与此同时,我市继续加快市直部门向新区搬迁。目前,投资发展大厦、建设大厦、新城商务酒店共入驻市直单位22家,使入驻临桂新区办公的市直单位总数达到了93家,约占全部市直单位的90%。桂林日报社传媒中心、广电大厦、金融大厦等重点公建项目已全面进入装修阶段。此外,作为市直机关在临桂新区的第二个集中办公区,兴桂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之后,尚未入驻新区的部分市直机关单位将集中搬到该办公区办公。

创业大厦是临桂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桂林新的政务中心所在地。近日,记者走进这里———

创业大厦西邻西城大道,南接山水大道,东为宏谋大道,北有锦秀路,四周紧邻城市公园,并临近桂柳高速公路、湘桂铁路,毗邻两江国际机场,与老城之间通过世纪大道紧密联系。这里由西往东分别为西辅楼办公区、主楼办公区、会议会堂区、东辅楼办公区四个区域,整体布局方正大气,四个功能区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围绕内院自成一体,均有独立的出入口与交通体系。同时,各部分又通过连廊在空间上保持相互连接。此外,创业大厦还设有东、西两个食堂,共计408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就餐。

“市政府及各单位相继迁入临桂新区创业大厦,这不仅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而且有效疏减了老城区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保护漓江、加速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探访:人性化服务开启桂林政务新时代

2016年1月,临桂新区发展史上再一次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搬迁——— 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从七星区骖鸾路搬至临桂新区创业大厦,并正式揭牌启用。中心共进驻审批服务部门50个,其中市直44个具有行政审批功能和服务的部门全部进驻,进驻率为100%。

近日,记者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这里拥有16000多平方米的总面积,是老政务服务中心的四倍。记者在中心内看见,这里共有三层,其中一层为停车场,二、三层为服务区。尽管进驻部门与过去差不多,但室内面积更宽敞,服务设施更完善齐全,书吧、邮政快递、银行、照相、复印、母婴休息等候区等一应俱全。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共设有服务窗口215个,比搬迁前多了一倍。二、三层共分有4个功能区,其中二层主要面向市民群众。三层的业务主要面对企业,分为“C区—建设项目审批区”和“D区—商事登记服务区”。

记者了解到,与搬迁前不同,新政务服务中心除了增设服务窗口外,还给每个入驻单位配备了办理后台办公室,使过去市民所抱怨的“只挂号不看病”问题得到了解决。

此外,新政务服务中心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中心内所配备的多台触摸式互联网查询机近期将完善二维码和打印模块。市民在查询服务信息时,只需用手机扫一下屏幕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将查询内容直接下载到手机里保存。市民还可以选择打印模式,将所需服务内容现场打印。

“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后,离市中心是远了一些,但是市民在这里办事会感觉到更加方便快捷。”市政务中心一位负责人说,如今,我们正在朝着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的方向努力改革。今后,像换驾驶证这样的简单业务,我们想做到的是市民在家拍个照,然后利用微信提交材料给我们的审批后台,交警审核通过后直接打印新驾驶证并邮寄到市民手中,这样大家就不必再跑到现场了。

如今,桂林行政中心从许多年前的“漓江时代”步入了“临桂时代”。行政中心的落户,为加快临桂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进一步提振了外来投资商和市民对新区开发建设的信心,也更有效引导各类生产生活要素向临桂新区聚集,为进一步加速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桂新区规划视频
我想去桂林。这才是生活。
桂林行政中心从“漓江时代”到“临桂时代”
大局已定!4.59亿拿下4宗地!临桂这下真的要逆天了!
桂林新区值得投资的各种理由
桂林临桂新区和云轨项目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