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宁德】好一碗美味的穆阳线面!

美味的穆阳线面(图片来源网络)

穆阳线面出产于穆阳镇苏堤村、穆阳村、穆云乡桂林村、洋坪村、燕科村、康厝乡康厝村、半山村、南洋村一带,而最有名的该属苏堤村所产。北京业之峰

苏堤的线面以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等优点早已声名远播。早在隋朝开皇十五年(595年)就有江夏黄氏辗转迁入该地,在这1400年的悠悠岁月里,仅制面传统就有680年之久。

数百年来,穆阳线面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中的奥妙在于无法用机器取代的传统手工艺,其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仅从和面开始就需要娴熟的技术。

首先要选上好的精粉,配以适量的水,加上些许精盐,在盆缸里搅和成面糊,再和成面团。

和好面之后就开始“制条”。面师傅将和好的面团压扁,切成条状,抹些植物油,搓成小条,暂时盘入盆缸之内,同时洒些薯粉,以防粘连,待一会儿再把它挂到面竹(一种专用的小竹棍,大约2尺长)上。

接着就是拉面了,这一道工序最为要紧,也最见工艺。速度、力道、条形都要拿捏得准,长度25厘米的小条,在一拉一捋之间,最长能拉到七八米长。

拉面时,要先把盘在盆缸里的面条挂在面竹上,然后将一端面竹固定在支架上,双手则握住另一端的面竹,屏气,躬身,马步,用力上扬,拉拽……一次不能拉得过长,拉好后就把这一端也固定在支架上,让自然风和太阳光晾晒;为了避免黏结,拉好上架前要适量撒一些薯粉,上架后还要不时地用细竹棍分梳。如此多次反复,一次比一次细,一次比一次长,一次比一次干,直到最后成品出来。当然,“下一次”与“上一次”之间要隔多久,要因时因地、因气候因季节而定。

晾晒线面用的支架也是特制的,一副架子有两个,分别放在两端,中间用厚木板连接;木板上面钻有排列整齐、间距一致的许多小圆孔,这些小圆孔用来固定拉面用的面竹,根据拉成的长短,将小竹棍插在相应的小圆孔当中。

一般的做面专业户都是好几副面架同时进行,远远望去,一副副面架好像晾晒着一条条柔软的白绢,而穿行于其间的拉面师傅就像舞蹈演员,举手投足、弯腰躬背,动作连贯优美,但辛苦自知。

穆阳线面的包装也挺讲究。成品出来以后,要分成一绺绺的,不能切断,收成大约0.5米的长度,然后用红丝线扎住“头部”,称为“只”;一般情况每公斤可有8只,这就是传统的“红头线面”。

丝丝缕缕的线面,宛若无数的银丝在风中飘荡,装点着穆阳溪畔这个古老的线面专业村,也编织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致富梦想。

来源:今日福安、好穆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影霞浦(11穆阳苏堤村)
如银丝似白雪,藏在穆阳线面里的时光记忆
福安苏堤线面……
穆阳线面
特产——穆阳线面
探访福建千年古村苏堤手工线面传承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