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是洛阳花下客:走下神坛的欧阳修


(图)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客官,今天给您讲一文人的故事,正好配您这壶上好花雕,您且坐好,听我慢慢道来。


 1


咱们先从欧阳同学这童年说起,其实呢欧阳同学出身不差,父亲还是一副厅级干部,只不过在他四岁的时候呢病死了,于是欧阳同学的母亲就带着小欧阳投奔了他的叔叔,也就是他那早逝的爹的一个弟弟。


欧阳同学的母亲呢,史书上记载叫郑氏,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后来人们评价对欧阳同学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两个人,她就是第一个。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欧阳同学的叔叔家还是蛮贫穷的,请不起老师啊,幸好这郑氏非常的有文化,教儿子读书,据说当时连纸笔都没有,怎么办呢,史书用了这么一词儿,叫“以荻画地”,什么意思?这荻就是芦苇啊,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儿教儿子读书,您说这可怜不可怜。


这有一天呢,稍微长大一点的欧阳同学写了一文章,恰好被他叔叔看到了,天哪这可了不得了,欧阳叔叔这个激动哪,跑过去对郑氏也就是他嫂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嫂嫂啊,您别把家境贫寒小孩还小这事儿当个心事,小欧阳是个奇葩啊!不单单能让咱们家族兴旺,以后一定能名动天下。


不得不说嘿,欧阳叔叔还真有当算命先生的潜质,欧阳同学后来不光名动天下,还一直名动天下了千余年。死了以后不光他自己名动天下,几个学生也名动天下。


不过这是后话,咱们接着说小欧阳,小欧阳十岁那年,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话说这李家呢,也没留下什么信息,也不知道是哪个李家,史册上就说了一李家,我估计李家得很郁闷啊,给了这么大一赞助丫连名字都没提。



(图)欧阳修


                                                               2


度过了少年时代,青年欧阳修在二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第十四名,这可了不得,为什么呢,虽然那时候实行了高考扩招,哦不,科举扩招,但考进士还是相当的难滴,一年就录取那几十个人,有时候遇见了朝廷有事几年不开科考那你得跟复读生同台竞技啊,考上进士可比今天考清华北大难多了,有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五十岁考中都算是年轻的了,人家才二十三,还第十四名,不服不行啊是不是。


考完了就能当官啦,他终于遇到了第二个对他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人,那就是钱惟演。说这钱惟演在历史上的评价呢,还真是不咋地,他是五代十国末代吴越王钱俶的第十四个儿子,话说这大宋的开国大老板哪心还真是软,除了不懂事的李煜,其他的亡国之君大都得到了善待。


何况这钱惟演呢非常会做人,跟皇室的关系老好了,他还是这个北宋最牛老太太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跟宋太宗还是亲家,他儿子又跟宋仁宗是亲家,正经八百的皇亲国戚啊。又官至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为什么评价不好呢,也还是因为这老先生为了自保拼命地联姻,不过也无可厚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但是,虽然把子女当成了联姻的工具,这老钱还有一个算是优点的地方,附庸风雅,附庸风雅导致了他夸张的爱才。他爱才,才就来了,谁啊,欧阳同学啊。前头咱们说欧阳同学考中了进士能当官了,他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洛阳钱老先生手下当差。钱惟演一看,呦,大才子啊,怎么能管这些俗事,您歇着,活我让别人替您干,您只管吃喝玩乐就好。


最夸张的一次是什么呢,有一次欧阳修跟几个年轻人去龙门游玩,傍晚呢下起了大雪,几个人正想呢,这么大雪怎么回去啊,这时候,只见一群人来了,还拎着东西这那的,这干什么的?原来是钱惟演派来的,有厨子,甚至还有美姬,还给欧阳修他们捎了话,“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在那赏雪吧。”好嘛,当天晚上就吃着火锅唱着歌,还有美眉相伴。


好景不长,钱惟演因为官场变故离开了洛阳,继任者叫王曙,一老头,老学究,还想再不干活游山玩水,做梦吧您呐。欧阳修这时候一首诗,其中两句“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瞧瞧,这还怀念着呢。我们为什么说钱惟演对他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呢,因为这段荣华的青春生活成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早就了他高贵的生活品质,并且呢,在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他的思想,他对儒学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造化弄人,欧阳修后来在政坛上,竟与钱氏一族成了死敌,不过这是后话,咱们后面再叙。



(图)欧阳修


                                                            3


时光荏苒,转眼间欧阳同学变成了欧阳先生,欧阳先生先是参与了庆历新政,不过失败被贬,但是呢充其量只是个从犯,九年之后又回了朝廷,还是一条好汉。这期间呢,欧阳先生干了一件比参与庆历新政更让他青史留名的大事,那就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当其时,朝廷科举最流行的应试文章被称为“太学体”。什么叫做太学体呢?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了无数篇让人头疼不已的古文,有骚、有赋、有策、有论、有诗、有词、有曲、有散文,却惟独没有太学体。为什么呢?因为太学体实在是太坑爹了,我们现在看古文感觉头疼,可太学体坑爹到连古人都觉得头疼。写太学体的要旨在于“险、涩、奇、怪”。换句话说,写得越好的太学体,越是没有人能够看得懂的。


欧阳先生怒了,老子要发起古文运动,,要求写文章要向两汉学,言以载物,文以饰言。可古文运动难以开展啊,因为关系到前途命运的科举要的是太学体。终于,机会来了,欧阳醉翁老先生当上了嘉佑二年的主考官。


嘉佑二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那一年,身居江湖而心忧庙堂的范仲淹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一年,蜀中有父子三人赴京赶考。


那一年,一名三十七岁的中年男子开始在汴梁城中,开席讲《易》。


那一年,写“爱莲说”的周敦颐的两名弟子也来到了汴梁。


那一年,王安石正在常州担任知州,看到了王朝的诸多弊端,却苦无人手相助。


那一年,大宋王朝似乎是走到了盛世的顶点,在位的官家,正是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死后庙号被冠为“仁”字的宋仁宗。


那一年,科举开考。 那一年,北宋嘉佑二年。


欧阳醉翁老先生可没这么多感慨,他正奸笑,哦不,微笑着说,嘿嘿嘿,终于让老子当上主考官了,凡是写太学体的,老子一个不取…嘿嘿嘿…


于是那一年,史上最强榜单诞生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是个人,每个人都值得给大家说一说,不过时间有限,客官您的酒都快没了,咱们只能下次再说。总之,欧阳老先生文坛盟主可不是白当的,我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宋代有六个,一个是欧阳老先生本人,另外五个都是他门生,牛叉如斯,恐怖之极。



(图)欧阳修


                                                              4


欧阳先生现在变成了欧阳老人,不料却出了两件丑事。第一件事情原委如此: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正作继室,未曾生育。张的前妻留下一个女儿,张龟正死后,欧阳修的妹妹带着张氏投奔娘家,其时,张氏才四五岁。张氏成年后,欧阳修将其嫁给自己的远房侄子欧阳晟。张氏不检,与欧阳晟仆从陈谏私通。事情败露后,张氏被拘押在开封府右军迅院待审。开封府尹杨日严曾被欧阳修弹劾,便挟私诱导张氏捏造言语。张氏害怕之余,为图自解,便说了假话:意思是当初在欧家就曾和舅舅欧阳修有关系。


张氏此番话一出,阻止革新的保守派政敌于是找到了攻击欧阳修的利器。谏官钱明逸于是弹劾欧阳修与张氏有染,而且养育她的目的就是为了霸占张龟正的财产,有亏私德。当朝宰相贾昌朝暗使开封有司断成铁案,幸得内侍王昭明识大体,不屈从与权势,坚持上报案情只涉张氏所供的私通,而无霸占财产等情状。


在无罪的情况下,朝廷将欧阳修降级外贬滁州。欧阳修私通甥女的逸事却在文官中传开。对此,欧阳修向朝廷上过一道折子,请求为自己辩诬洗冤。其时仁宗已转向,不再支持和信任革新派,把持朝政的是保守派吕夷简一系。对欧阳修的这一道折子,自然没有正面回应。欧阳修“盗甥”却成为一段似有似无的逸闻,传了下来。形诸笔墨,最早见于钱世昭《钱氏私志》,其记录的内容,不仅明言欧阳修“盗甥”,而且摘取欧词,说欧阳修打张氏的主意是“早有机心”,是“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说欧阳修在张氏四五岁时就动了心思,养她的目的,在于“留取待春深”。


客官,这句话着实狠毒啊,这是说欧阳老先生玩萝莉养成啊。而且钱明逸和钱世昭又是钱家子弟,所以欧阳修从此跟钱家结了怨。欧公主持编撰《五代史·十国世家》,对吴越国钱氏世家多有痛毁。祸起笔墨,钱氏后人编写《钱氏私志》,借机泄愤,以一报还一报,便似乎好理解了。 来看欧阳老先生是如何痛毁钱氏世家的:《吴越世家第七》说:钱氏兼有两浙几百年,其人比诸国号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鸡鱼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责其负,则诸案史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负,唱其多少,量为笞数,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犹积数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胜其苦。又多掠得岭海商贾宝货。(《五代史·十国世家·吴越世家第七》)

随后,欧阳老先生又评价道:考钱氏之始终,非有德泽施其一方,百年之际,虐用其人甚矣,其动于气象者,岂非其孽欤?是时四海分裂,不胜其暴,又岂皆然欤?是皆无所得而推欤?术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欤?


骂得如此痛快淋漓,是否因报当年钱氏谏官钱明逸在“盗甥”一案中的“一谏之愁”,我们实不好妄测,但欧阳修和钱氏世家的这段文字恩怨,便由此越结越深。


这是第一件丑事,第二件事更严重了。欧阳老先生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没想到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太丑太臭了。儒家强调“礼”,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怎么可以这么“乱伦”呢?而且这竟发生在被称为“一代道宗”的欧阳修的身上。说这种事,文雅的词儿是“帷簿不修”,在民间则叫“扒灰”,即使到了现代也是很难听、很见不得人的,何况是在封建社会呢?这件事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幸亏当时的明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不过,这两件事对欧阳修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灰意冷,一再要求辞职,但未被允许,以后过了几年,欧阳老先生就去世了。


                                                              5


走下神坛的欧阳修,没了文坛盟主的光环,多了一些平常人的欢乐与辛酸,反而更显可爱。不过客官,我们打烊了,明天再来吧您呐。


*作者:赵祥界,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缘也是词,孽也是词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生的丑陋,活得有趣
欧阳修是因何事被贬到滁州的?
六一居士欧阳修的诗酒人生
周六说文话史(7):大宋文坛领袖欧阳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