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过于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提起自己的孩子,就是如何如何懂事,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别听话。在家里干什么都先想着爸爸妈妈,出门讲礼貌,懂谦让,跟哪个小朋友都处得来,从没使过性子。听起来就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的现实标准模板,本来是尽情任性的年龄,再听话的孩子也会有一点小脾气,但是这样的表现总觉得“懂事”的过了头。有时候孩子过于懂事,却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过于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日,一位育儿博主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话题:“孩子过于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故事中的4岁小男孩乖巧懂事,从来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哭闹。除此之外,小男孩做事也很细致,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喜欢他。然而,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过于敏感,对待属于自己的东西,他有十分强的占有欲,每次做错事情,都会连连向他人道歉。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 “过分懂事”,不过是“压抑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迎合父母和别人。为什么要隐藏?因为害怕。害怕什么?怕不讨好父母的话就不被爱;怕自己做错了说错了就会被打被骂,怕自己稍微一点儿任性行为就会破坏残存的安全感。

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过度懂事,往往与自身的童年经历离不开关系。正应了那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倘若家长不管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施行“情绪绑架”,会让孩子潜意识地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长此以往,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出错,然后变得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焦虑。

虽然这些过度懂事的孩子,已经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众人的一切需求,但他却不会因此而产生满足感,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也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当他们的情感需求被忽略,自然也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

然而,这些过度懂事的孩子,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老好人”,就是他们的缩影。所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懂事,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当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乐意去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懂事。

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

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讲了她自己的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她说妈妈从小就对她特别严厉,从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亲昵和宠溺她,在她的记忆里甚至连拥抱都很少有。慢慢的她越来不敢跟妈妈亲昵和撒娇,以至于到后来连心里话或伤心事都不愿跟妈妈说了,她总是表现出不哭不闹、很独立的样子。

但这些在她妈妈看来,却是高情商、懂事和乖。她说妈妈不止一次的当着亲朋好友的面骄傲的夸赞说,“我们家囡囡可乖了,从小到大很少哭闹,从不让我操心。”

朋友说,每当听到妈妈这么说的时候,她心里不仅没有因为这样的夸奖感到高兴,反而是一片落寞和伤感。

妈妈不知道,她从小到大的不哭不闹,她眼里的高情商和乖,是自己内心无数次的害怕、恐惧,甚至是绝望;她不知道,她从小到大的高情商和懂事,是一个人暗自多少次的哭泣和委屈所换来的;她不知道,她从来不向她大哭大闹,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距离和无望。

到了现在,朋友已为人母,她无数次的想和妈妈像姐妹一般的聊聊天,谈谈过去,纵使她暗里鼓起了很多次的勇气,但终究拉不近母女间亲密感。从小就没有建立起的亲密感,长大后再建立起来,谈何容易。

朋友说,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想孩子活成她曾经“乖”的样子,如果可以,她只想孩子活出真实的样子,她全盘接纳这样的不乖,甚至有一些“熊”的样子。

朋友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想到我们身边那些随处可见的想要培养乖和高情商孩子的父母,也许一辈子都没有认识到,“乖”不是人的本性。

他们不知道,孩子之所以乖,是因为没有选择;

他们不知道,乖只代表着你还没有真正的了解他;

他们不知道,所谓乖都是假的,只有吵闹的时候才是真实的;

他们不知道,乖小孩没有吵架的勇气,一吵架父母就表现出失望的态度,这种沟通模式其实是一种情感绑架。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痛苦。

是啊,多少孩子“乖”和高情商的背后,是父母没有看见的委屈和悲伤。

太乖巧的孩子往往成就不了大事

大多数父母和孩子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把那些调皮捣蛋、分分钟能制造麻烦的孩子当成异类看待,总想方设法地去打压孩子,使之变得听话、顺从。殊不知,我们这样做是在扼杀孩子成就大事的能力。

根据一项发表在顶级儿童发展心理学期刊《发展心理学》上的跨越40年的研究显示:那些最叛逆的学生最后可能会比其他同龄人都更有钱。

1968年,研究人员追踪了745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测试了这些12岁孩子的智商、个性、平时的行为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40年后,他们重访了这些学生,结果发现,那些最“刻苦“的学生大都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但他们不是最有钱的人。

仅从收入上看,最富有的是那些最淘气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孩子,他们不喜欢遵守规则,喜欢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可能你会认为这些熊孩子本身家里条件就很好,研究人员将智商和家庭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排除后发现,破坏规则的性格特质依然是预测40年后收入的最优指标。

这个研究成果确实很让人意外,为什么这些熊孩子成年后却最有钱呢?卢森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和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者做出了这样的推测:不听话的人更不怕要求职位晋升和加薪;叛逆的人更喜欢竞争,不怕得罪人;和人际关系相比,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利益得失。

马云在《重回课堂》演讲上曾经提出过一个教育观点——乖孩子情商不太高,会玩的孩子更有出息,调皮的孩子才更容易成功。这个观念与上述心理学研究如出一辙。调皮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从小因为调皮,会被父母、老师狠狠地对待,也算是历经磨难才长大吧,经历的挫折多了,抗挫能力就强了,而这是成功人士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

另一方面,调皮的孩子想法往往比较多,敢想敢干,不囿于框框架架,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曾经说过,“我总和父母争着做老大”,他不愿做父母交代的事情,敢对母亲大吼大叫,气得他的父亲将一个玻璃杯丢到了他的脸上,19岁时曾因超速驾驶和无证驾驶被逮捕。

由此看来,调皮孩子的成长经历还是蛮精彩和蛮多挫折的嘛,只不过可怜了他的父母,得需要多大的一个心脏来养育这么一个熊孩子啊!

我并非是说可以放任孩子变成一个毫不讲理、戾气重,让人敬而远之的熊孩子,而是在不触及社会规则,不对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孩子活的真实肆意。

我不想她太乖,是因为我不想她为了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养成讨好型人格;

我不想她太乖,是因为我不想她不敢拒绝,不敢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不想她太乖,是因为我不想当她遇到伤害时,她无力拒绝和反抗。

乖、高情商有时候就像慢性毒药,它剥夺了我们勇敢真实的能力,它消磨了我们反抗和自由的意志。

而如果是这样,我宁愿我的孩子“熊”一点。她不需要乖,因为她“熊”和不那么高情商的样子,是那么的灵动和活力四射。

总之,越“乖”的孩子,越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代,“乖”真不是什么好事,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家长教育孩子时请不要说反话!
孩子喜欢顶嘴,可能是件好事,用对方法,会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
家长会好事让妈妈去,坏事让爹去。
拾言|还不能驾驭的时候,得到,未必是好事
需不需要陪考,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一意孤行,你可能好心办坏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