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同样是被游牧民族入侵而灭亡,西晋亡国甚至比北宋亡国更惨,末代晋愍帝司马邺成为了异族随意侮辱的奴隶,继而被毒杀,晋怀帝的皇后羊献容被当做礼物送往敌营,虽说“惨烈”,但西晋属于典型的自作作受。

公元265年,经过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共同“努力”,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国号为“晋”的朝代,史称西晋,这个窃取政权、得位不正的王朝,开始了它“昙花一现”的时代。

司马炎登基称帝后,将都城定在洛阳,又在公元280年,将江东孙吴政权的残余势力消灭干净,至此,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天下混乱的局面,进入大一统时代,但谁也没料到,这个大一统,是如此的短暂,仅仅数十年,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了黑暗。

在短暂的“太康盛世”后不久,整个西晋王朝就呈现出“举国上下尽奢靡”的不正之风,从皇帝到大臣,尽皆如此,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只贪图如何享受,著名的“石崇斗富”就发生在这个时代,同时分封制导致的诸王权重,最终为争权夺利爆发了“八王之乱”。

同时,自东汉末年就形成的异族不断内迁,成为了西晋的一个巨大的隐患,“八王之乱”后,这些被西晋权贵不断压迫的异族,趁势作乱,在加上司马家族诸王的争权夺利,终于招致“五胡乱华”的悲惨结局,也直接导致西晋王朝的灭亡。

作为历史上一个能够大一统的朝代,西晋却在盛世之象初显后,就迅速走向灭亡,八王之乱的“自废武功”,导致了五胡乱华的生灵涂炭,西晋王朝仅历经四朝,便走向灭亡,除了晋武帝司马炎寿终正寝以外,其余三个皇帝均死于非命,末代晋愍帝司马邺,不仅成为异族的奴隶,受尽侮辱,还在最终被下毒而死,而晋怀帝的羊皇后,也被作为礼物送给异族,结局不可谓不悲惨。

西晋王朝的短命以及快速的灭亡,背后原因纷杂,包括分封导致的尾大不掉、异族的而不断内迁以及士族的争权夺利和皇室的无能等,都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但西晋政权,从根子上就是一个脆弱的政权,没有社会共识,得位的不正,以至于司马氏为巩固权力,组建了一个复杂的权力集团,最终这个权利集团在不断的政治冲突中,使西晋最终走向灭亡,实乃作茧自缚。

晋武帝司马炎,可以说是沾了其爷爷司马懿以及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的光,在这父子三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将曹魏势力剪除的一干二净,同时又灭掉蜀汉,这就给司马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才能够在公元265年,逼迫曹奂禅位,自己得以上位。

晋武帝司马炎在继位之初,尚且有一定的明君之象,军事上,任用大将羊祜,采用正确的战略,摧枯拉朽的将东吴灭掉,统一全国,并以洛阳为中心,面向全国推行了一系列策略,逐步的使百姓摆脱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战乱之苦,使整个西晋,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太康之治,自此开始,泰始2年(公元267年),司马炎颁布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同时又在泰康元年颁布和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繁荣一时。

“是时,天下无事,税赋平均,人咸要其业而乐其事。”

当时的西晋,有“天下无穷人”之说,足以证明在开国之初,司马炎的举措,是一派明君之象。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人口也逐渐增长,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太康元年时,全国登记在册的人口户数为245万余户,仅仅三年后,也就是太康三年,就增加至377万余户,西晋俨然是盛世将临的状态。

但这种盛世,却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一样继续下去,而是在刚出现时就已经结束,仅仅在三十七年后,西晋便走向灭亡,“昙花一现”的盛世,也随着西晋的灭亡而消散。

在取得一部分成绩后,晋武帝司马炎没有继续励图精治,反而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心,从一个有谋略、有方针的开国皇帝,最终堕落为一个只知享乐、毫无斗志的帝王,他的堕落,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和隐患。

泰康元年某日,太医院的医官程据,献给司马炎一件皮裘,这件皮裘色彩斑斓,是用了上百只的野雉才做了出来,没想到司马炎将这个皮裘带到了朝堂上,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将其亲手烧掉,在他看来,这种奇装异服,违反了他不追浪费的规定,并因此下诏,谁在违反,重罪罚之。

就是这样一个极力反对奢侈、厉行节俭的司马炎,却在后期成为了最大的奢侈之人。不仅骄奢淫逸,并且极度贪图女色,单单他的后宫,各类妃子,达到了五千多人。

即便这样,他仍不满足,为了充实后宫,司马炎曾下过一个荒唐的决定,要求公卿以下的人家,必须选家中女子送到宫内,隐匿不报的,按照大不敬论处。

更为荒唐的是,在他挑选妃子时,还要求在挑选没有结束前,禁止天下适龄男女嫁娶。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腐化的帝王带头,那下面的大臣也是见风使舵,很快,原本节俭为荣的西晋,变得以奢靡为尚,攀比成风。

这其中,尤以士族世家的权贵最为突出,由于司马炎的部分方针,使这些士族世家的权力越发之大,随着权利的增长,腐化也就在所难免。

太康元年,司马炎颁布了一道诏令,主要内容是对官员占田进行具体要求,在这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从一品到九品的官员,可占土地的数目,如一品大员,可占田五十顷等。

不仅如此,官员的亲属、子孙均可以依仗这个官员来占相应数量的田地,并且这种制度,还带世袭特性,最低三世,最高九族,均可以享受该政策。

与此同时,除了朝廷官员外,类似于先贤的后人,以及士人等人群,也有相应的占田政策,说的简单点,就是国家对这些人,按身份来分配土地,以保障这些人的生存。

司马炎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为司马氏本身就出身与士族之中,因此,在政策上,也就倾斜于保护士族,以巩固司马氏的统治。

但这样一来,世家士族在享受特权的同时,生活也逐渐的腐化,极度的奢靡,晋武帝时期有个宰相名叫何曾,奢靡到什么地步呢?据史料记载,他每日仅仅是用来吃饭的费用,就达万钱,即便如此,还经常哀叹饭菜让他连下筷子的动力都没有。

“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著名的炫富、斗富事件就发生在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外戚王恺两人相互攀比斗富,史料上的只言片语,就足以让我们惊讶万分。

尤其这个石崇,不仅十分奢靡,并且残暴成性,每次请别人吃饭,都要家中的美人来作陪客人,并向客人劝酒,如果客人不喝,石崇就会将美人杀掉,真可谓是暴虐之至。

类似于石崇这样的人,在西晋时期数不胜数,从司马炎腐化开始,整个西晋就陷入了奢靡之风,各种糜烂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试想,这样的王朝,如何能不覆灭?

如果说奢靡腐化,只是西晋王朝覆灭的导火索,那么分封制下的诸王权力过大,就是最终断送西晋的毒药,正是由于诸王权重,尾大不掉,才最终形成了“八王之乱”这样的结局。

分封制,在我国的封建朝代中,不算新鲜,但分封制的弊端,也在周朝之后就已经显现,包括西汉时期,就曾发生过“七国之乱”的事件,按常理来讲,后世理应规避这个问题。

但司马炎并没有,反而在立国之初大封宗室,因此,又形成了众多诸侯王存在的局面。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位的皇帝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这个司马衷,有个外号叫做“痴呆皇帝”,从外号中我们就知道,这位,怕是智商有点问题。

事实上,司马衷确实不堪大任,继位不久,权力就被其岳父杨骏和皇后贾南风掌控,一个是来自外戚势力的辅臣,一个是来自后宫的枕边人,双方为了控制司马衷,争斗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司马家族的宗室,也就是诸王,看着司马衷这个“白痴”被外人摆弄,自然是极为不满,他们司马家的天下,怎容外人染指?因此,来自宗室的这一股势力,也参与到权力的争夺战中。

外戚、后宫、宗室,这三股势力,相互交织,又相互利用,作为后宫势力的代表,贾南风皇后能够从身体上控制司马衷,但因为没有实权,对一直发号施令的外戚势力,就无可奈何。

本着为了除掉杨骏这个原则,贾南风兵行险着,联合了司马宗室,但贾南风可能没想到,这一联合,等同于引狼入室,其后果也是毁灭性的。

西晋的藩王,要兵有兵,要权有权,简直就是土皇帝一个,他们看着司马衷的“白痴”样,自然就心思活泛起来,奈何没有借口,暂且不敢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贾南风递过来的手,就如同困乏时的一个枕头,诸王那还不上赶着去?

最开始,贾南风确实是借助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伟的势力,将杨骏除掉,但在事成之后,却发现,自己赶走了一头老虎,却引来了更为贪婪凶狠的饿狼。

已经来到洛阳的汝南王和楚王,没有回去的意思,反而为了争夺控制权,大打出手,由此,宗室的力量,已经不是贾南风所能控制住的了,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随着争夺战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宗室参与进来,一轮又一轮的厮杀,在洛阳上演,从开始的两个宗室,到最终参与进来的达到八位藩王,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让西晋的政权体系完全崩坏,参战的诸王也大多失败身亡,无论是普通将士还是民间百姓,死伤不计其数,社会经济以及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西晋初期所建立的盛世基础,也就此消散,但这仅仅是悲惨的开始,因战乱导致五胡乱华,才是悲惨的结局。

灭掉西晋的,是匈奴人刘渊父子,李渊原本是成都王司马颖的一个属下,但趁着八王之乱这个特殊时机,跑回匈奴,招兵买马,自立为王。

比较有意思的是,刘渊尊刘备的儿子刘禅为先祖,自己则称汉王,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个匈奴人,却替汉朝报了被司马家灭国的仇,不得不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刘渊死后,儿子刘聪继位,此时西晋的皇帝已经是晋怀帝司马炽,洛阳的实际掌控者,则是东海王司马越。

在刘聪兵临洛阳城下时,司马越却带着四万士兵逃出洛阳城,把晋怀帝直接丢下,与此同时,洛阳城在没有被外敌攻破前,就内乱起来。

留下守城的士兵,眼见无法取胜,就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不仅如此,公然组织攻进皇宫,劫掠国库,并将宫中如公主、嫔妃等掳走蹂躏,最后还是刘聪打进城后,阻止了这些散兵游勇的暴行。

随着洛阳的失守,晋怀帝司马炽也落到了刘聪手中,但刘聪没跟司马炽客气,直接一杯毒酒,就送司马炽上了路。

在司马炽死后不久,其侄子司马邺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继位之初,摩拳擦掌,发誓要为司马家族报仇。

但很快,现实就对其狠狠打脸,在其号召士族们共同对抗刘聪时,应者却寥寥,最终在公元316年,司马邺被迫投降刘聪,西晋亡国。

投降后的司马邺,受尽了刘聪的屈辱,刘聪为侮辱他,封他为怀平侯,但却又让他在宴会上给他倒酒,以及夜里倒夜壶,整个就是一个奴隶。

虽然受尽侮辱,但司马邺也坚持活了下来,不过很不幸的是,刘聪在觉得侮辱司马邺没意思时,顺手就将其毒死了。

司马邺死时,年仅十八岁,没有留下子嗣,西晋彻底灭亡

与此同时,中原大地上开始了长达一百余年的黑暗时期,在这期间,人命如草芥,杀戮和流血,每一天都在上演,这一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晋愍帝司马邺的被毒杀,让人不胜唏嘘,西晋的灭亡,也同样如此,得位不正就注定了政权的脆弱,同时后期几任皇帝的不断作死,让初显盛世的西晋,最终走向灭亡,这一切都可以说是自找的。

小结: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其结局均十分悲惨,可以说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而西晋王朝的灭亡,其王室的悲惨倒在其次,最重要是,因为西晋皇室的不作为和无能,导致了后世长达百余年的混乱时代,以至于底层人民陷入了被屠杀、被奴役的悲惨境地,这一切都是西晋政权造成的结果,因此,得位不正的西晋,灭亡也是咎由自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王朝被谁给灭了 西晋第一个皇帝是谁
西晋司马家的灭亡,尽归他一人之手
内无宦官干政,外无农民起义,大一统的西晋王朝为何迅速灭亡?
西晋的覆灭: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成也司马氏?败也司马氏?漫谈永嘉之乱与“八个王爷”的关系
“天下与共,御床同登”——魏晋时期的“贵族政治”有哪些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